漳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6
黄甘蔗
  黄甘蔗(1889~1972),大坪溪边学(今下寨乡建设村)人,家贫,童年即给地主当佃工,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无奈只得入赘和一农家女结婚,婚后生6子,因生活艰难先后卖掉4个儿子。因此,黄甘蔗极为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对劳苦群众,则极富同情心。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潮汕地区受日寇烧杀掳掠,大批难民涌入平和,哀鸿遍野。甘蔗尽管家贫如洗,但对到他家求乞者,总是慷慨解囊,甚至腾出房间让难民栖身;对惨死路旁无人收埋的难民,他总是带头捐资收埋
(18891972)
曾宪乙
  曾宪乙(1890~1971),四平戏名艺人,九峰人,12岁入漳州著名四平戏班——凤仪班谋生,当挑水工。班主见其聪颖好学,天赋优越,遂令其拜师学艺。宪乙初从师名旦肖德保,专攻正旦。他学艺勤勉,加之该师授徒严而不苛,未几学业大进。他先后主演《彩楼记》、《拜月亭》、《西厢记》等剧目,以其清俊的扮相、甜润的唱腔和传神的表演闻名于闽西南,观众昵称其“乙旦”。剧团所到之处,若无“乙旦”登场,“折三成付戏金”。清末民国初,四平戏渐趋衰落。凤仪班于民国
(18901971)
吴学濂
  吴学濂(1895~1970),原名穿濂,号淑周,大溪壶嗣村人。学濂的祖父吴福星,年青时只身南渡,侨居于泰国暹罗湾的北大年,初开采锡矿,尔后创办金利号,经营出入口货物,因经营有方,业务日臻发展,不少南渡谋生的平和同乡,大多依附其门下做事。北大年成了吴氏家族在泰国的发祥地。学濂父乔株,有8子,学濂排行第五。学濂聪明好学,有学者风度,因长兄吴穿扬与曾福顺合资创办曾福顺商号于陶公,需他协理,经兄再三催促乃弃学南渡从商。不久,穿扬去世,学濂继兄业
(18951970)
林献堂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招收在台中国人子女入学,以反对日本殖民当
(18811956)
张鸿恩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小学第三任校长。1952年,育英小学与琯溪中心国民学校合并,定名琯溪小学,他改任该校副校长,直至逝世。鸿恩始终以育英小学的校训——“诚、慎、勤、勇”为
(18841953)
黄飞龙
  黄飞龙(1928~1953),又名德春。长乐乡福塘村人,家境贫寒,出世20天就过继给舅父黄於秀。飞龙11岁时,舅父遭甲长诬陷,坐牢两年,饱受摧残,含恨去世。1949年,家乡解放,飞龙参加民兵,协助政府收公粮、剿土匪等,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进步很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加入共青团,并荣立两次三等功。1952年随军驻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民党军队窜犯东山岛,时任副班长的黄飞龙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赶到前沿阵地
(19281953)
游癸巳
  游癸巳(1924~1952),长乐秀峰人,父早逝,家境贫寒,小学未念完便辍学务农,1945年被抓丁编入国民党军队服役。次年7月,癸已随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野战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46年秋,解放军在山东武家庄与国民党军队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作战,癸巳与战友密切配合,一夜之间缴获敌快速纵队坦克22辆,获特等功。同年冬,解放军在鲁、豫、皖三省交界处的路南一带连续两月行军打仗。身为指挥员的癸巳,吃苦在前,带头帮助老百
(19241952)
张介义
  张介义(1909~1950),生于平和县小溪玉溪村三板桥农家,毕业于东溪初级中学。民国25年,介义在漳州芗潮剧社当炊事员,后经中共地下党员高岗山介绍,返平和参加“熊火”剧社,从事抗日宣传,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不久,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缉捕,上山落草,活动于坂仔一带。期间,他曾埋伏于豆坪,惩治国民党闽南“剿共”总指挥林郁斋。民国26年,介义被国民党军队收编,并被派赴庐山军训团受训,加入国民党组织。翌年,任福建省保安第六团第三大队少校大队长。同
(19091950)
何岂
  何岂(1899~1946),女,高坑(今国强乡)白叶村人,随母改嫁至古树坪村。1935年,中共地下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何岂开始懂得共产党是穷人翻身得解放的大救星。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她家成了地下党的活动据点,地下党领导人卢叨、洪椰子等经常在她家从事革命活动。有时,为了使同志们吃上饭,她背着大家,去借0买米。她还为同志们缝补浆洗。同志们都亲切地叫她“阿婶”。1938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顽固派在闽南一再制造磨擦
(18991946)
游悠
  游悠(1891~1945),女,生于长乐秀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朱积垒、陈彩芹等深入长乐山区开展农运工作,宣传革命道理。游悠亲聆后,深受启发,遂积极加入农会,组织、发动妇女打草鞋,筹集粮食、咸菜、萝卜干等物送给游击队。由于她一家人热心革命,深得领导和同志的信赖。游击队长王常胜、政委张全福,闽西王涛支队领导人刘永生,永和埔县委领导人罗炳钦等常到她家,她家成了游击队活动的据点。1945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国民党省保安团瞿副团长等人
(18911945)
林湖鳅
  林湖鳅(1917~1944),又名养生、水田,平和人,1932年底参加闽南红三团,1933年11月被派回家乡开展地方工作,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历任靖和浦县委辖下的五南区委、双坂区委书记。抗战时期,历任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委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发展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受派赴安溪指导党的工作。1939年后,带领平和县委工作人员,联系群众,建设基点,坚持抗日和反顽斗争。1941年
(19171944)
陈从
  陈从(1928~1942),高坑(今国强乡)片仔村人,家贫,父早逝。陈从年纪虽小,也积极参加儿童团活动,任少先队长。1942年,国民党军队围剿片仔村,妄图缉拿中共平和地下党领导人陈天才。陈闻讯转移上山。敌人把陈从抓来审问:“你堂叔在哪里?游击队在哪里?”陈从怒视敌人,闭口不言。敌人用皮鞭猛抽陈从,厉声喝道:“还不快说!”陈从从容地说:“游击队员有脚到处走,我怎知道他们在哪里。”敌人把他-起来,用一根绳子系住,连续三次把他丢进深潭里喝水,
(19281942)
黄乾钟
  黄乾钟(1898~1942),生于高坑(今国强乡)霄岭内学村,幼时丧父母,因生活所迫,兄长将其卖给蔡田村黄镇为子。1936年,乾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卢炎在高坑片仔村开展工作。为壮大革命力量,乾钟在家办起地下兵工厂,制造0支援游击队。1939年11月,因反动分子告密,0和制造工具被缴,还抓走3名师傅和两名群众。时乾钟和卢炎等人在外开党支部会议,得悉此情后,在卢炎指挥下,乾钟带领500多黄姓族人把龟缩于高坑禾仓楼的
(18981942)
陈清泉
  陈清泉(1914~1940),高坑(今国强乡)片仔(今三五村)人,父、母均是纯朴、耿直的农民。清泉10岁时,父母遭人破孩,为打官司,落得倾家荡产,父忧愤而死,母亲也遭破孩致死。清泉长兄陈天德、三哥陈天才为报深仇大恨,相继参加革命。在兄长影响下,清泉于1935年也参加革命,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员。他的家也成了闽西南交通总站的一个重要交通据点。为更好支援游击队同敌人展开斗争,清泉组织变工队,为全脱产游击队员家属代耕;并发动群众筹集粮食,支援游击
(19141940)
周道南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民国5年,周道南在二区(今霞寨乡)创办县立龙文小学。民国8年,闽南护法区14个县要选送公费留学生35名赴法勤工俭学,道南在省会议上力争,使平和分得5个名额,这是平和学
(18841939)
林路
  林路(?~1938),福建龙岩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受党组织派遣到闽南,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中央红军入漳时,配合红军筹款筹粮,宣传革命,动员工农群众参军,之后转入靖和浦边区。1934年3月任中共靖和浦县委常委,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区乡红色政权。3月18日,当选为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8月,又当选为闽粤边特委委员。1935年奉命到云和边界开辟新区。8月到平和大芹山区,一方面建立党团组织和农民武装,一方面
罗则化
  罗则化(1914~1931),生于长乐联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正直、老实的农民。一家三口以租种地主土地及打短工为生。1923年,长乐一带疫病流行,则化的父亲罗治钗染病不起,忍痛将唯一的儿子送到霞寨一个中药铺当童工。1928年,朱积垒在长乐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饱受老板欺凌压榨的小则化闻知深受鼓舞,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逃回家乡长乐,到家时,父已病亡,母已改嫁,只得投靠叔叔罗治木,帮人看牛、上山砍柴以分担叔叔一家的生活重担。此时,村里已
(19141931)
罗育才
  罗育才(1902~1931),生于长乐乐北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本村入塾,后考取县立九和中学,1919年中学毕业,到长乐下坪村当私塾教师。他对穷苦农民十分同情,热心培育穷人子弟,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探索革命真理。1926年冬,育才找朱积垒了解广州农讲所及海陆丰农-动情况,深受启迪和鼓舞,决心投身革命。他回到长乐后,即深入秀磜、张坑、大科和山顶坪等偏僻山村,举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
(19021931)
陈彩芹
  陈彩芹(1902~1931),又名采芹、顺帆、操生,生于长乐乐北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平和县立中学毕业后,在大溪、长乐等地当私塾教师。1926年10月,彩芹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在长乐下坪创办平民夜校,尔后又在长乐、葵山等地组建农民协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当选为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农协委员。1928年3月8日,彩芹和朱积垒率领农军举行平和-,从城西攻入县城。-后,他带领农军在长乐抗击张贞部和地方武装4次进攻,后转战于大
(19021931)
卢克
  卢克,福建省平和县小坪后塘乡大乾楼村人,1910年出生。7岁时,卢克就学于后塘乡官林初级小学。11岁时转入大坪乡临溪高级小学。他聪颖勤奋,学业在班里名列前茅。14岁时,卢克到漳州南市街(现香港路)石狮巷,投奔堂叔卢林仲。卢林仲视同亲儿,并送他到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在富有革命传统的省立二师,卢克孜孜不倦地阅读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如饥似渴地从《语丝》、《创造》、《萌芽》等书刊中吸收新思想。并于1927年1月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共产
(191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