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历史人物介绍6
林乾
  林乾,原居德化梓溪(今属大田县),好堪舆之术。南宋乾祐十年(1250),射猎至安溪崇信里大帽山下,见有一麇运地,停而观之,喜其山水奇好,徘徊睇盼,不觉日暮。欲求宿,附近没有住户,便歇宿于柏树下的磐石上。梦白头翁语曰:“大帽山前,麇运鹿眠,金鸡玉犬,是你良缘。”梦醒,闻有鸡鸣犬吠之声。喜曰:此金玉之应也。又对周围进行观察,决意卜居于此。遂口占为诗,指柏为号,号曰“柏叶山”(今西坪乡柏叶村)。自梓溪迁至此地居住繁衍。为柏叶、驷岭等地林氏之始
[]
郭舒
  郭舒(生卒年未详),字端庄。明龙溪县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职行人。为人廉介耿直,遵纪守法,他人不敢求以私事。天顺五年(1461年),蜀王薨,奉命出使吊唁并谕祭,蜀国赠与金帛,郭舒遵照规定不受。天顺年间,广东右布政使张瑄率兵连破诸“贼”,郭舒奉命到广东慰劳。张瑄馈赠“丸药”50粒,郭舒归馆剖开“药丸”,乃是黄金,立即封固“药丸”,派人退还。成化三年(1467年)之后,郭舒又一次奉命到陕西邠州(今陕西西部彬县,当时辖三县)督课茶
[]
廖逢卜
  廖逢卜(1928~1948年)尤溪县中仙乡竹峰村人。廖逢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家有薄田10余亩。父亲廖克好,种田为业,农余从事屠猪,收入尚能维持生活。廖克好为人朴实,待人和气。廖逢卜幼年资质聪颖,父母十分宠爱,8岁时进入竹峰初小,成绩优秀,继而升入井门小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尤溪县立初中,15岁毕业。民国30年(1941年),福州第二次沦陷。这年秋天,15岁的廖逢卜考进福建学院附中(这时学校迁到闽清白云渡)。廖目睹日军在福州-掳掠,
(19281948)
陈宗珪
  陈宗珪(1925~1948年),字炳炎,泰宁县杉城镇人,出生于福州。父陈承煜,民国初年曾任泰宁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省咨议会议员。宗珪自幼勤读,小学毕业后,于民国26年(1937年)随父母回泰宁。民国27年入邵武初级中学,民国30年升入沙县省立福州高中。在学期间,宗珪勤奋学习,成绩优良。民国33年夏,宗珪考入厦大化学系。民国34年夏秋之交,陈宗珪结识福建农学院学生、中共党员真树华。接受马列主义,并由真树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厦大
(19251948)
罗春俤
  罗春俤(1925~1990年),女,出生于尤溪县西滨镇七里村贫苦农民家庭,原籍梅仙镇谢坑村。当过童养媳,家里无力供其读书。1950~1953年,罗春俤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任乡妇女代表会主任、互助组副组长、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谢坑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代表会主任。1963年春,罗春俤任谢坑妇女耕山队队长,带领9名妇女冲破重重阻力,到荒山野岭里安营扎寨。建队之初,有的队员没劳动工
(19251990)
刘绍珠
  刘绍珠(1922~1946年),女,出生于大田县上京乡溪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热爱劳动,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个善良俭朴的农村姑娘。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成长为对党忠诚、英勇不屈的女共产党员。民国27年(1938年),绍珠17岁,嫁给武陵林大蕃的侄儿林占庚为妻。当时,林大蕃任武陵小学党支部书记,以武陵小学为基地,组织“青年读书会”、“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为了解放“四权”枷锁中的妇女,林大蕃先从家属
(19221946)
陈国正
  陈国正(1921~1949年),尤溪县汤川岭头村人。陈国正出生在汤川岭头东门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还未满月的时候,母亲就告别人间。他的父亲陈庆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11岁时,陈国正入村私塾学习,聪明伶俐,成绩优良,很受陈位和、蒋书步2位老师的喜爱。民国36年(1947年),陈庆山无法交纳土匪的派款。被土匪杀害。14岁的陈国正只好中途辍学。寄养在叔父陈庆新家。这时日军侵占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半壁河山惨遭蹂
(19211949)
伊为则
  伊为则(1898~1930年),原名光仪,宁化人。少聪慧,有大志。民国3年(1914年)16岁毕业于县立云龙高等小学,饱学宿儒伊道觉、施焕唐均甚器重之。民国8年考入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肄业,翌年政府号召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为则应选,赴法考入巴黎大学,毕业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旋赴德国考察,学识大进,著有《中国商业制度》一书,用法语刊行。在法国时,他与国内谢冠生、邵力子、魏道明诸人交往甚厚。民国16年为则返国,获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广州
(18981930)
慈航
  慈航(1895~1954年),原名艾继荣,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地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6载阅藏。民国8年(1919年),任安庆迎江寺方丈,创办僧伽培训班。翌年赴香港、缅甸仰光等地讲经,在仰光创办中国佛学会。民国24年回国。民国30年参加中国佛教国
(18951954)
林壮谦
  林壮谦(1885~1945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7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28岁才成婚,育下大蕃、大森两个儿子。他格外勤劳,种田、挑担、烧瓦、做红曲、酿酒等什么活都干,生活日益改善,克勤克俭,送子读书。壮谦个性耿直,乐于助人,热心铺桥修路,接济穷苦乡邻。民国27年(1938年),长子林大蕃担任武陵小学校长,发动乡亲新建武陵小学校舍,壮谦被举为建校委员会委员,负责基建工作。他按照大蕃的设计,把新校舍建成工字形。与斧头镰刀相映衬,
(18851945)
江六瑞
  江六瑞(生卒年不详),字首山,号松岩居士。清代泰宁县人,聪颖过人,勤奋作业,试每冠军。南闱文出,人争传诵,但他竟然不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江六瑞考中贡元,任福州儒学司训署教授。金抚军编纂福建省志,以宾礼敦请他秉笔编修。他修志认真,文风严谨,多方考证,精益求精,“诺先辈咸推重之”。所纂福建省志饮誉四方。康熙三十年,六瑞应邀入京,和硕康亲王雅慕其名,将他推荐给朝廷。朝廷认为他才气横溢,拟命他为官。可是他超然脱俗,不惯官场应酬,婉
[]
邓文修
  邓文修(1645~1721年),字观城,沙县(今三元区)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工古文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二年中韩菼榜进士。邓文修性格恬淡,不乐仕进,授吏部主事未任。以亲老乞终养20多年,亲殁遂不仕。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被沙县请去修县志,去取不苟。又同沙县郑之缙等诸生赴榕编修《福建通志》。修志态度认真负责,文风严谨,文笔流畅。遗作有为柳城举人邓天羽母罗氏(21岁丧夫,教养幼子成才)60寿辰作诗一首志庆:
[] (16451721)
邓文铿
  邓文铿(1360~1427年),字德声,三明市沙县(今三元区)岩前乡眉山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严肃认真,待人诚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翌年成为进士。邓任广东茂名知县,因治绩显著,升任刑部主事,又升至佥都御史。后任武昌知府等职,转苑马寺卿。当时皇亲国戚有受贿者,众不敢言,他独劾之,终置其人于法。民间美传:“文铿为官清正”。邓谢职回乡时,两袖清风。将为官40年的破旧衣物,凑以砖石袋箱雇车运至码头。那些曾被劾责的权贵上奏皇帝言:“文
[] (13601427)
伍晏
  伍晏(1459~1538年),明代福建清流人。弘治二年(1489年)举人。伍晏曾任职平州,以刚正不阿,遭执政嫉恨,遂急流勇退。参修孝宗、武宗实录,郡守礼聘修志。为人清高廉正。他去世时,一贫如洗,几不能殓。县令詹公怜之,代为葬送。伍晏善经史,工词。著有《一龙文集》、《唐文精粹》、《中兴词选》、《名公杂录》、《中原一览》等书。
[] (14591538)
邓克谐
  邓克谐,字仲孝,入闽邓氏第八世孙,生于宋乾德五年(967年)。邓克谐善读左氏春秋,少年时喜欢游名山大川,交结豪士。张齐贤与他交往密切,特推荐邓克谐为特奏名进士,任庐令。后迁任大理评事。李沆入相,十分器重克谐,荐他出任刑州长路、寻召签署院事。宋景德四年(1007年),邓克谐以光禄大夫进大司马、上柱国、赐章服金鱼带归第。大中祥符四年间卒,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葬于三元区荆东。其墓与奉祀他的“垂裕堂”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道二年(1033年),
[] (9671033)
李宝浚
  李宝浚,中国航空领域先驱之一,飞机设计师兼试飞员,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深峰村人。制造中国本土第一架飞机1910年8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1911年6月,李、刘合作试制飞机成功,这是中国在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 。1913年9月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秦国镛任校长。生平简介李宝浚;出生在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出身于一个商绅家庭。他
[] (18861912)
邓顺田
  邓顺田,二十二都(今三元区)人,隶民籍,明洪武年间,以从征功,授泉州为千户。数传至诚,由武进士起家,征倭寇有功,进至狼山总兵致仕。子铨武举千户;仲子钟武进士,江西黄合水守备。铨子薄,癸末武进士
[]
廖居素
  廖居素,将乐人,仕烈祖元宗之间,为人坚正,不为当国者所喜,困校书郎二十年,始得大理司直,后主嗣位,稍迁至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后主孱昏,而群臣方充位保富贵。国益削,居素独慷慨骤谏。冀后主一悟,终不见听,乃闭门却食,服朝衣冠立死井中,已而得手书大字于筐笥中,吾之死,不忍见国破也,徐锴为文吊之。以比屈原伍员,后几百年。将乐父老犹叩头称之,盱江李觏为之传云。
陈镜
  陈镜(1964~1988年),1964年出生在三明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79年7月在三明第二中学读书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81~1985年在福建农学院,攻读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陈镜从小养成诚实、勤劳、好学的品德,尤以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激励自己。在二中求学时,有一次在回家路上拾到40元钱,他立即返校把钱包交给教师。有一次考英语考卷不够,有个未拿到考卷的同学怕耽误时间而发急,陈镜见状主动把自己的考卷让给他,自己则等老师到教导处补拿考
(19641988)
察定祖
  察定祖(1962~1981年),青水乡龙吴村人。1962年出生于劳动农民家庭。1979年6月,蔡定祖在中学读书时即乐于助人,有一次放学回家见罗秀女大娘挑不动分到的口粮,即主动帮她挑回家。初中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劳动,先后担任过生产队的保管员,记工员、农技员。他热爱集体,处处关心别人。1979年11月同村社员蔡永形的儿子病故,夫妇俩悲痛欲绝,不能处理亡儿的后事。当年才17岁的蔡定祖就为死者穿衣服,料理后事。1981年7月18日上午8时,退
(1962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