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历史人物介绍19
张敦义
  张敦义(1129~1186),字行可,建宁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醴陵尉时,以清廉名扬远近。任衡阳司理时,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县尉缉捕强盗,为获得奖赏,便捉无辜平民充数。张得知详情后,正要着手处理,宪司与县尉的亲朋好友便走马灯似的上门为县尉说情,张不为所动。宪司极为恼怒,扬言要弹劾他,他义愤地说:“人可欺,天其可欺乎?吾老矣,宁以一官易数人命!”他带着为自己准备的狱具升堂,除了真正的罪犯,无辜者全部当堂释放。后任通直郎时告
[] (11291186)
谢皓
  谢皓,字德夫,谢诇侄儿。父早逝,幼时即由诇教养,颇受诇器重。20岁入太学,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代替张接待辽使。谢在接待中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使辽使一直到离开宋地再也未敢无理取闹。第二年,受命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谢在辽国不卑不亢。宴会上,辽官员有意要和谢皓较量箭法,谢欣然应战
[]
谢黼
  谢黼,字德章,谢诇长子。谢黻,字彦章,谢诇次子。自幼均受业于其父亲。哲宗绍圣元年(1094)兄弟同时考中进士。黼任吏部员外郎时,曾出使高丽。黻幼时即才华出众,12岁时跟随父亲在清江,郡守闻其才,让他当面作文,黻一挥而就,郡守惊异。后提举河北长平仓时,曾上 书反对改铸大钱,说是“于民不便”,因而冒犯了权相蔡京,被贬谪。曾任潭州道判、兴化通判、和州知府、建昌知军等。
[]
谢诇
  谢诇,字成甫,生于宋景祐(1034~1037)年间。9岁即能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初任临川知县,县里有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谢上任后,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有个叫闵通的人,谢数次因其违法而惩办过他,有人因此以为谢恨闵通,便诬陷闵通儿子为强盗,谢调查后为其辨清了冤屈,临川人因此称他为“谢冰壶”。后来任清江知县,发现前任已经结案的一起杀夫案中有许多可疑之处,经上司同意重新审理,死者果然非其妻
[] (10341037)
严正
  严正(1911~1951),字文祚,外号严瘌子,泰宁县新桥乡柞树下人。兄弟四人,严正排行第二。严正于民国17年(1928)毕业于泰宁县立杉阳初级中学。民国19年,在北乡民团余思聪部下任分队长,经常夜晚带领其小分队捕杀区、乡苏维埃干部、赤卫队员,民国22年6月间,有10多名红军到朱口买猪肉,住宿在邱家排,严正与邹义德带领小分队偷袭,杀死1名工作组员和乡苏维埃干部邱元长,并捉走8人,全部加以杀害。当年秋,严暗袭新桥乡余家坪红军驻地,杀死红军
(19111951)
江征瑶
  江征瑶(1911~1976),乳名嗡鼻,泰宁县开善乡儒坊尾人。兄弟二人,八岁丧父,母子三人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十五岁与本村江承富到余上光源坑纸厂,学习操焙摹字纸(俗称西纸)。1933年春,江征瑶与江斯成、江斯提、江征玖、江茂英、江共登等贫苦青年参加了儒坊乡苏维埃游击队,积极配合工农红军、协助乡苏维埃政府进行打土豪劣绅、筹款筹粮等革命斗争。1934年开春,江征瑶与江承富执行儒坊乡苏维埃的任务,每人挑运黄豆60斤,闯过敌人关卡,长途跋涉送到
(19111976)
谢殷盘
  谢殷盘(1906~1974),字止铭,号大盘,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中学(校址邵武)。民国17年,北平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在校期间于1927年参与邓演达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前的准备工作,后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民国19年10~11月,代理泰宁县长。时值闽北军阀卢兴邦部属经费困难,卢兴邦以“派借”的名义向闽北各县摊派款额,向泰宁县长谢殷盘指派四千元银元。事请省政府财政厅转呈省长审批,省长不承认其派
(19061974)
杨明达
  杨明达(1881~1930),泰宁县开善乡许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十七岁便考取了秀才。杨明达虽然有了秀才的学衔,但不乐显达,常怀业医之念。光绪三十一年拜本乡布源名中医廖水根为师,潜心学医,日夜勤奋,博览历代名人医学著作,很快掌握了医学医药的丰富知识。三年学业期满,便在本地开设中医药铺,挂牌行医。潜心学习医药的杨明达,闻知外地有人以天花痂皮制成痘苗接种小儿手臂预防天花,就悉心仿制,并在自己手臂做接种试验。成功后,于民国元年
(18811930)
戴宗悫
  戴宗悫(1894~1978),字啸豪,别号彭,泰宁县城关胜利二街人。民国4年(1915),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邵武)中学。曾任泰宁县上青、炉峰等小学校长及泰宁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中年以后,兼职行医。从医四十多年,在县内遐迩闻名。戴宗悫青壮年时期,有感于“疾者卧床,度刻如岁,一方济之,德踰于此”。于是,跟他的伯父戴本盛学习先祖秘传的接骨医术。由于学习勤恳、虚心,又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接骨技术提高很快。民国29年,他还在炉峰小学执教
(18941978)
范友文
  范友文(1907~1049),龙安乡陈坑村洋高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46年,范友文在当地贫苦农民支持下,以合法斗争形式,击败了地霸走狗范栋材,当选为龙安保保长。嗣后,巧妙地抵制反动政府的抓丁、派款、征粮等暴行,保护了群众,而自己却多次被伪乡公所关押,并遭兵警毒打。1947年3月,闽赣游击纵队与中共闽西北地委领导王一平、夏仁珍、林志群、沈宗文等,率所部一百多人,第二次进驻将泰边境
[] (19071949)
陈宗硅
  陈宗硅(1925~1948),字炳炎,泰宁县杉城镇人,出生于福州。父陈承煜,民国初年曾任泰宁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省咨议会议员。宗硅自幼勤读,小学毕业后,于1937年随父母回泰宁。1938年入邵武初级中学,1941年升入沙县省立福州高中。在学期间,宗硅勤奋学习,成绩优良。1944年夏,宗硅以品学兼优考入长汀厦大化学系。1945年夏秋之交,陈宗珪结识了福建农学院学生、共产党员真树华。在真树华引导下,陈宗珪接受了马列主义,并由真树华介绍加入中
(19251948)
邓家梁
  邓家梁(1912~1940),号邓山,参加革命后化名贡直,1912年2月27日出生在泰宁县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生活俭朴,看不惯豪门富户的荒淫无道、欺压百姓的行为。由于勤奋好学,既上学又参加农事劳动,因此博得了亲友的喜欢与赞助,得以念完小学、初中。1926年10月,北伐军入泰,左派的国民党县党部成立,旋即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时任杉阳初中学生会主席的邓家梁,在县党部领导下,积极发动和带领全校同学欢迎北伐军,与社会上进步人士一道-高呼
(19121940)
杨志和
  杨志和(1908~1935),乳名狗子,泰宁城关人。他原籍长汀,其父杨官云由于在老家无立锥之地,且无法躲避苛捐杂税的压榨,于清朝末年逃到泰宁城关,栖身城隍庙,以帮人抬轿和卖柴为生。1913年,志和五岁时,他父亲在劳累和贫病交迫中死去,母亲把他十岁的姐姐杨桂珠卖给人做童养媳,才买下一口薄棺草草地将父亲埋葬。由于寡妇孤儿无法维持生活,志和七岁时,随母改嫁到了一个姓许的做砖瓦的单身汉家里。继父待他如亲生,给他上了几年私塾,但终因家境困难而辍学
(19081935)
黄木珠
  黄木珠(1913~1934),女,梅口乡黄家坊人。家境极端贫困,木珠八岁时,出于生活无奈,父母含着眼泪把她卖到廖源,换取了几斗米。随后黄木珠又从廖源转卖给梅口下街(今被湖水淹没)江秀锦的二儿江鸿标为童养媳。可是江家同样贫穷,兄弟又多,生活得不到温饱。但是,黄木珠忍受风霜,吃苦耐劳,年头到年尾,风雨无阻地上山砍柴,下地找猪菜、放牛和操洗一家大小的衣服。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痛楚生活,终年与贫苦生活搏斗,黄木珠炼就了一副倔强坚韧的性格。1
(19131934)
却非
  却非(1873~1948),俗名萧来德,字木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于泰宁县石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辛亥革命时离家,跟随北伐军。后看到“沙场残杀,头颅尸解,惨不忍睹”,于是心生恻隐,看破红尘,脱下军装,到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民国9年(1920)任灵隐寺监院,民国19年接慧明法师方丈之职。在此期间,他主持修建了翠微亭、春淙亭,并且把天王殿用钢筋水泥翻修和加固,使殿宇焕然一新。民国25年冬,罗汉殿遭火焚毁;翌年10月,日本军队侵占了
(18731948)
艾火贤
  艾火贤(1884~1938),梅林戏艺人,艺名阔咀旦,泰宁县朱口人,祖上世代务农。艾幼时喜观剧,凡到朱口演出的戏班,都前往观看。17岁入“福庆班”,从师萧荣顺、江火春,工旦角。艾聪慧,善模仿,扮相佳丽,嗓音甜脆。入班后,很快登台献技,崭露头角。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闻名于江西北部及闽西北诸县。后自组“火贤班”,添置行头戏具,并教授弟子。朱口一带诸乡村求师学艺者颇多,主要门徒有萧松祖、廖根财等。戏班演出的剧目有《玉蜻蜓》、《探昭关》、《二度
(18841938)
黎高松
  黎高松(1873~1914),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北乡甲上村人。从小在泰宁最大的地主萧嫩毛家当长工。他虽目不识丁,但富有正义感,不畏-,在贫苦农民中威信很高。泰宁的尚高堡(今上青乡一带),处于溪谷盆地中,历来是鱼米之乡,也正是封建压迫剥削最厉害的地方。当地的萧嫩毛、萧良斌、黎绍先、杨北贵是群众最痛恨的为富不仁的四大户。民国元年(1912),全县遇上罕见的大旱和秋寒,不少田地绝收,而那些地富豪绅变本加厉催租逼债。第二年春节一过,
(18731914)
萧祖伦
  萧祖伦(1805~1872),泰宁县上青乡半岭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为县学生员,他秉性刚直,多谋略,遇不平事,敢于打抱不平,是道光十一年(1841)爆发的全县群众性抗钱粮加派斗争的最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当时,是鸦片战争的第二年,英军正猛攻沿海一带,官府以此为藉口加紧催征军饷和钱粮,在连年荒歉之后,这年旧历四、五月青黄不接时,吏役、粮书、兵丁成群结队横行四乡,坐逼新旧钱粮。每两钱粮在乾隆末年只收一千四、五百文,每户一张粮串,只收
[] (18051872)
邱嘉彩
  邱嘉彩(1596~1668),泰宁县水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其父秉忠,为名儒,曾任学官,后居家讲学,门人成进士的有江日彩(太仆寺少卿)、江愈敏(尚宝卿)、李春烨(少保)等人。嘉彩少有大志,姿性敏异,从小得其父指点,擅长诗、文及丹青、书法,对天文、地理、兵法、河渠、数学等治国经世之学无不悉心研究。崇祯九年(1636)中举人,随以父丧不再赴试而专门治学。及清兵入关,适阁部傅冠率兵勤王督师至邵武,以书聘嘉彩前往参赞军机,邱乃率
[] (15961668)
江日彩
  江日彩(1570~1625),泰宁县城人。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人,翌年成进士,任江西金溪知县。他为官清廉,谢请谒,力治虐民的乡绅。后升任浙江监察御史,专劾-污吏,严惩各地豪强,因此得罪上司,多年不得升迁。万历末年,奉命行使钦差职权,巡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时,跋涉三省,历时两年,目睹久旱不雨,赤地千里,盐业荒废,饿殍遍地。而地方官吏仍然以辽东战事紧迫而变本加厉加额征派兵饷、赋役和盐税,逼得各地饥民纷
[] (157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