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历史人物介绍13
林宜春
  林宜春(1859~1898年)林宜春,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父林高仰,清代增生,为家乡私塾教师。宜春从小随父读私塾六载,但他力气过人,更喜跟三位武秀才的叔父习武,常练大刀、提托“勇石”、拉弓,持之以恒,力大勇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36岁时,在亲友资助下赴京应试,中武进士,再捷武探花,被录为御前侍卫。是年,在本县宣化坊为其立探花坊。光绪戊戌年(1898年)返乡探亲。时其父已逝,他因未见父亲
[] (18591898)
吴腾汉
  吴腾汉(1780~1851年)吴腾汉,号星河,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生于大田县三十都漈里(今梅山乡梅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生性聪颖,博览群书,兼精通医学,常为乡人治病,深受民众爱戴。嘉庆癸酉年(1813年)赴省试,选中拔贡。翌年入京考取第二名,为知县试用,因无厚礼疏通关系,只得归家候派,一候十余年,已年近花甲,但壮志未酬,赴榕查询,又因无能向阍者送礼,被拒之门外,无法晋见藩官。时适榕城天花流行,波及藩署。署张榜求医,腾汉揭榜,
[] (17801851)
田一俊
  田一俊(1540~1591年)田一俊,字德万,号钟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出生于三十五都梅岭村(上京梅林)一书香世家。幼时伶俐好学,六岁能书大字,笔势遒劲,十二岁写出漂亮的八股文,获得大田知县李偕的器重,十五岁补为县弟子员,二十二岁参加乡试,得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赴京参加戊辰科会试,得第一名(为会元),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过两年又授翰林院编修,后召入宫中纂修玉牒,任国子监祭酒。万历十七年(1589年)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
[] (15401591)
田琯
  田琯(1533~1606年)田琯,字希玉,号竹山,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于三十五都梅岭村(上京梅林),明隆庆四年(1570年),37岁参加庚午科顺天乡试,名列六十。次年,在辛未科会试中,高中进士,被委任江苏吴县知县,后改任浙江新昌县知县。在新昌县任职期间,体察民情,整肃民风,痛惩时弊,使社会风气大为改善。到任第二年在察访中发现水利失修,组织百姓协力修筑水渠,颁布“均水法”,阻止权贵土豪仗势用水,使城郊一万三千亩农田变为肥田沃土,
[] (15331606)
田顼
  田顼(1496~1562年)田顼,字希古,号柜山,明弘治九年(1496年)八月十一日生于三十五都梅岭村(上京梅林),后迁居尤溪。少时聪颖,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21岁中举人,正德十六年高登辛巳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被称为当时中国四才子之一。明嘉靖七年(1528年)任南京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办理九江税务,廉洁从政,不久入京任礼部员外郎,后升任礼部郎中,任内政绩显著,后出任湖广学政,在其所辖郡县,选拔人才,注重评文察德。他辟濂溪书院,
[] (14961562)
陈师文
  陈师文(1131~1195年)陈师文,号九功,生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大田县均溪镇福塘村人。陈师文从小秉性聪颖,勤奋好学,在读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绍兴三十年(1160年)赴京会试,登庚辰科进士。钦命为湖广提刑观察使。陈师文为官期间体察民情,严惩-污吏,自己两袖清风,直到辞官归里还没盖房子,没购田园。卒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享年65岁,葬在菜坂洋仅是一堆土坟。1959年建糖厂时墓被迁移,只挖出一块小墓碑,没有任何陪葬品
[] (11311195)
范子高
  范子高(863年~?)范子高,讳仰,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其父范元超任当朝御史中丞。范子高幼年聪颖,才智卓越,5岁能写字,7岁会咏诗,乡试榜首,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登丁未科进士第。授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升侍郎。由于任内政绩显著,受到皇室宠信,又系朝臣子弟,于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晋升为礼部尚书。范子高父子同朝为官,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全力扶正朝纲。当时处于唐末,政治腐败,宦官擅权,朝纲已废,内乱将起,范子高父子目赌这一切
[] (863~?)
邱衍海
  邱衍海,乳名富福,宁化县泉上镇泉下村人,1968年生。父亲早丧,大嫂又不幸病逝,扔下三岁的侄儿九根。他母亲和哥哥终日在外劳动,家务事便落到他身上。他每天早起做饭,放学后干这干那,整天忙碌不停。上初中后,他常常边烧火,边读书,边带侄儿,边做作业。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学习梅花坚强的毅力和性格,做战胜困难的强者,做学习的主人。”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被评为“三好学生”。1981年3月,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他
(19681983)
黄承衍
  黄承衍,原名火根,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11~16岁替地主放牛、当长工,后又学打铁两年。民国20年11月,黄承衍参加淮土游击队,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二十二师,他当师部通信员,身经反“围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开始后,黄承衍在红九军团部当通信员。遵义会议召开时,他所在的部队担任 保卫任务。有一次敌人偷袭,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面对5个敌人,他毫无惧色,在战友的帮助下,终于歼灭
(19141984)
雷鸣
  雷鸣,原名雷必发,参加红军后改今名,民国3年(1914年)11月出生在宁化县城郊乡连屋曹家屋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早死,为生活所迫,母亲招赘江西省宁都人氏兴作老为夫。后由兴作老领着他母子二人迁回宁都居住。雷鸣17岁参加红军。开始分配在红军一方面军一兵团一纵队部当公务员。民国22年2月调红军一方面军军部卫生部当卫生员。同年9月参加共青团。次年9月加入共产党。他身经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民国24年10月到达延安后,在
(19141963)
苏惠珠
  苏惠珠,女,原籍福建省建宁县,生于民国3年(1914年)。6岁时被卖到宁化城关巫姓“金和号”商店做婢女,取名巫珠女。因她幼年被卖,不知生父姓氏,她参加革命后,感激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对她的拯救之情,认“苏”为姓,故名苏惠珠。民国20年城关办起妇女夜校识字班,惠珠积极参加学习,逐渐认识一些字,并懂得革命道理。她首先讲给跟她要好的姐妹们听,然后动员她们去上夜校。为了表示对革命的决心,她第一次上街宣传,就当众剪掉自己的辫子,接着为群众演唱《韭花开
(19141935)
张英绍
  张英绍,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民国21年5月担任交通员,民国22年编入红星炮兵第一期学习班学习,次年分配到红星炮兵三连当战士,身经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参加多次突围和攻坚战斗,翻越夹金山后,身患痢疾,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走出茫茫的大草地,到达陕北。民国25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二旅炮兵连班长,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后任炮兵连排长、副连长、连长
(19121973)
伍远明
  伍远明,原名秉廉,小名土根,参加工农红军后改用今名,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宁化县城郊乡磜角村一个贫农家庭。民国1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红军撤走后,远明兄弟六人被国民党保卫团抓走五人,他也被捉,敌人把他兄弟五人-吊打,最后才由叔伯借足一百二十角银毫将他们赎回。民国22年,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苏区政府发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伍远明报名参加工农红军,开始在少共新兵营四连任文书。民国23年10月,他随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121971)
黄泽九
  黄泽九,小名九子,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宁化淮土乡磜下朱坊村。自幼在家砍柴、放牛,13岁开始从事纸业生产。民国19年7月,泽九参加少先队和赤卫队。同年冬,参加红十二军第一补充团。民国24年加入共产党,当过号兵、通讯兵,历任班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身经第四、五次反“围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先后三次负伤,为二等残废。抗日战争前,泽九在中央特务团工作,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
(19121947)
王盛权
  王盛权,又名金宝子,宁化县淮土乡大王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3月生。盛权从小聪敏,初读私塾,后入禾口道南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小学毕业,族里给他一份学租收入。后来他考取宁化连岗中学。民国18年共产党员徐赤生到校秘密开展宣传活动,盛权受其影响,萌发革命思想。民国19年参加共产党。6月,参与组织领导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后,红军撤回江西,盛权随游击队转战长汀。几个月后,队伍在回转宁化途中遭到刀团匪伏击,队伍打散,盛权和张敏禄潜
(19121935)
朱运根
  朱运根,祖居宁化县禾口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因家无寸地,难以度日,其父领着全家迁居宁化城关薛家坊。为谋生计,运根8岁开始当童工,民国19年(1930年)参加地方游击队,不久担任排长。他率领战士活动在宁化、清流、归化(明溪)一带,配合主力红军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国22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被派往汀州,任红军补充团教导队新兵排长。未几,调红五军团任运输排长。从此,从事后勤工作达50年。长征期间,他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负责采买与物资
(19111983)
谢木生
  谢木生,原名谢兆良,宁化县安远镇里坑村楮茶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生。6岁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由堂兄谢兆诚收养长大。木生14岁起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欺凌,16岁便回到家中,以砍柴烧炭为生。20岁时借钱成家,债主不时上门索款,致使妻子忧郁成疾,不到一年就死去。木生无奈,只好去安远给王某当长工。民国20年(1931年),他得知宁化县城区来了红军,便邀本村几个青年前往参军。民国22年,他被调到安远游击队当班长。在营上的
(19111935)
巫希权
  巫希权,又名希贤,宁化城关人,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读小学三年级时,因父病辍学,12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民国20年(1931年),希权报名参加红军。入伍后,初在宁化独立营当战士,继而随营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九团,由战士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民国22年加入共产党。民国23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北上,希权奉命留下,由红九团调任红三团,在闽粤赣边境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团走出深
(19111943)
钱仲益
  钱仲益(1332-1412),明诗文家。名允异,一名永升,字仲益,以字行,自号锦树山人。无锡人。钱子正侄。元末中江浙行省乡试,为杭州录事。洪武末年又举明经,为本县训导,建文中,以荐入为太常博士,与修太祖实录,迁翰林修撰。永乐初年改汉王府长史,好围棋,待诏禁中,成祖称其为“棋仙”。卒于汉王府任上。汉王反,事败,明宣宗阅其遗启,大加赏叹,免其家人连坐。长于文史,为诗擅歌行。著有《锦树集》。《盛明百家诗前编》收有其《钱翰撰集》一卷。
[] 明诗文家 (13321412)
陈和发
  陈和发,原名学发,清宣统二年(1910年)9月出生于宁化县湖村乡巫坊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丧父,15岁丧母,靠叔父陈经泉关照抚养成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初在三十五师当战士。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翌年加入共产党。后编入红三军团第七师,担任班长,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排长、司务长。抗日战争开始,他调任察南独立一师营副官、团供给员。民国28年调任平西三十三大队(后改为七团)
(191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