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历史人物介绍5
方良永
  方良永(1454-1528)字寿卿,号松崖,莆田县城内草舍里(今城厢区梅峰街后塘)人。弘治三年(1490)与弟良节同登进士第,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 (14541528)
傅楫
  傅楫(1041-1101),字元通,仙游孝仁里(今赖店镇)人。少自克厉,从孙觉、陈襄学,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初任扬州司户参军,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 (10411101)
陈可大
  陈可大(1092-1179年),字齐贤,仙游功建里(今鲤城镇城内街)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进士,官至朝散大夫,累赠中大夫。陈可大为官多方,无不以清廉恤民遍施德政闻名。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他赴任广东潮州教授,即在当地大办学校,招收生员入学,为振兴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陈可大转任福建漳州工曹兼右狱推勘,主管刑事。他秉公执法,明察是非,不纵不枉。当时有五名罪犯为求轻判,曾暗地托人行贿
[] (10921179)
陈次升
  陈次升(1044-1119),字当时,仙游善化里(今大济镇)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绍兴中为御史,累疏论章惇、蔡京之奸,为卞所诬,谪南安军。
[] (10441119)
柯维骐
  柯维骐(1497-1574),字奇纯,号希斋,莆田小柯山(今城厢区梅峰街乌石尾)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人,嘉靖二年(1523)登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引病告归,以当时规定“京朝官病满三年者罢免”,被罢免,从此无意仕途,潜心读书,以“明道著书”为已任,四方从学者先后达四百多人。
[] (14971574)
林道楠
  林道楠(1555-1607),字廷任,原籍仙游县香山里板溪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知进贤县。时遇荒年,林道楠开仓赈济饥民,并乘小船,遍历穷乡,按人口发赈粮,夜则宿船上,不入民舍。先后多次上奏,请求借耕牛、谷种给农民。主持修筑官圩,提供灌溉之便。任上亲自参加丈量田亩,按实确定赋税,对有权势的豪绅,也绝不徇情。后被召任御史,历按应天、陕西、广西等地,不受私人嘱托,不徇私办事。按察陕西时,见供自己饮食的器皿都是银制,向随从查问原因
[] (15551607)
陈池养
  陈池养(1788-1859)字子龙,号春溟,晚号莆阳逸叟。东阳村人,明世宗嘉靖间,为避倭冦之乱,徙居莆田县城内后塘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登嘉庆十二年(1807)福建乡试丁卯科郭尚先榜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洪莹榜二甲93名进士。分发直隶候补知县,历署武邑(今河北省武邑县)、隆平(今河北省隆尧县)、平乡(今河北省平乡县)、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等县知县和冀州、景州、深州三
[] (17881859)
陈汝梅
  陈汝梅(1783-?)字蕴丹,一作字春麓。祖籍莆田东阳村人,迁居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属南京市江宁区),传说今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东阳村与陈汝梅祖籍东阳村有关。清代书法家。乾隆五十九年(1794)乡试中举,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二甲第16名进士。幼著文名,时人多以苏海韩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目之。嘉庆四年已未科(1799)成二甲进士,授山东平原县知县。丁艰归,以病卒。据《清实录》载,嘉庆四年(1799)五月,
[] (1783~?)
陈云章
  陈云章(1779-1850)字君兴,号秋河,晚年自号海东钝叟,又号茶隐老人。东阳村人。子陈乔龄。清代书法家。登嘉庆十二年(1807)福建乡郭尚先榜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洪莹榜二甲74名进士。授江西乐平县知县,初下车即文祭烈愍公,又为忠宣公后裔请给俸。平讼狱,建书院,置学田,刻志书,劝农桑。丁母忧,归,郡守聘课其子兼阅书院课文,为公不容私,饬侄辈不与试,会亲戚刘某涉租案,郡守欲徇其情而结讼,陈云章终不为一言,且辞馆归。访僧庐,游鲤湖
[] 清代书法家 (17791850)
陈汝亨
  陈汝亨(1698-1755)字学乾,号惕六。东阳村人。陈道潜后裔。清代书法家。登雍正四年(1726)福建乡试丙午科举人,雍正五年(1727)彭启丰榜二甲31名进士。雍正十二年(1734)授四川绵州安县(今四川省安县)知县。廉洁自持,爱民兴学,奖孝励忠,教化大行,修文庙、明伦堂,捐俸修书院。公余亲自讲课,士风大振。安县年茶课九百余金。后山空茶少,民曲卖家产以偿。念民困不堪,自捐俸代输,并详请减课三分二。任间又开唐家山路数十里,崎险悉平、又
[] 清代书法家 (16981755)
陈应元
  陈应元(?-?)字思昌,号右白。东阳村人。陈道潜七世孙;从兄陈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周延儒榜二甲第21名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郎、郎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二月升任西安府(今属陕西)知府。天启元年(1621)十二月任陕西省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正,迁陕西布政使右参政。天启六年(1626)正月擢为湖广按察使,转四川按察使,升山东左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东江等处。撰有《燕游
[]
陈志
  陈志(1525-?)字思尚,号少淇。东阳村人。曾祖父陈珩,祖父陈滨,父陈叙,母俞氏,继母翁氏,兄陈愚,弟陈熹、忠,娶方氏。嘉靖四年(1525)十月初四日生,行二。嘉靖三十一年(1552)福建乡试黄星耀榜第74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40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陈谨榜三甲第89名进士。初授行人,后擢监察御史,按留直隶以北四郡。时岛夷内讧,武备久疏,志督师走泗上,以卫凤阳陵寝。疏发帑金万余两、粟麦数万石赈淮、扬饥。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
[] (1525~?)
陈叙
  陈叙(1495-?)字邦礼,号淇塘。东阳村人。曾祖陈孟严;祖父陈珩,训导;父陈文滨;弟陈云衢,进士;陈云程、云阶、收;子陈志,进士。明代书法家。弘治八年(1495)九月十二日生,行十六。嘉靖四年(1525)福建乡试林东海榜第68名举人,礼部会试第260名。嘉靖十七年(1538)茅瓒榜二甲第63名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车驾郎,车驾主传檄,乘传者率影响假借,叙严格之,一如法。时翁万达(潮州人)为兵部尚书,服其有执,乃言于吏部乞叙为潮州郡守。遂
[] (1495~?)
陈云衢
  陈云衢(1502-?)字邦英。东阳村人。曾祖父陈孟严;祖父陈珩,训导;父陈文潮;母林氏;兄陈叙,贡士;弟陈云程、云阶;娶吴氏,吴应卿女,吴大田侄女。弘治十五年(1502)二月十三日生,行一。嘉靖十年(1531)福建乡试第陈让榜第58名举人,礼部会试第317名,嘉靖十四年(1535)韩应龙榜三甲第222名进士。官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存嘉靖二十三年(1544)四月,嘉靖皇帝敕封其妻吴氏,敕曰:“夫妇人伦之始
[] (1502~?)
陈岳
  陈岳(1428-?)字孟申,一作字孟中,号翠庵。东阳村人。曾祖陈士中,祖父陈道潜,父陈公亮,嫡母余氏,生母许氏,娶张氏。明代书法家,擅长章草。宣德三年(1428)正月十三日生,行三。登景泰七年(1456)福建乡试杨瑛榜第14名举人,入国子监,礼部会试第126名。成化二年(1466)罗伦榜二甲第32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有材未究而卒。成化九年,御史沃叛在东洋为户部主事陈岳立“进士坊”。陈文滔(?-?)字伯达。东阳村人。父陈元纲。明代书法家。
[] (1428~?)
陈道潜
  陈道潜(1364-1433)名复,字孔昭,号拙斋。莆田县东阳村(今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人。浮山陈氏祖陈湟后裔,父陈砮。明代学者、诗人、理学名臣。元至正廿四年(1364)五月廿三日生。早年失怙,初受学于方坦,少读书时,其品行学业为长辈所称道。登明建文元年(1399)福建乡试杨子荣榜11名举人,礼部会试62名,建文二年(1400)胡广榜二甲第20名进士。初授礼科给事中,命预修国史,与杨荣同事,杨荣重其学行,称其文、德行堪为官宦典型。以言事
[] (13641433)
朱继祚
  朱继祚(1593-1648)字立望,号胤岗。莆田县横塘(今荔城区黄石镇横塘村)人。祖父朱鸣阳。万历四十三年(1615)福建乡试高汝梃榜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甲37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启五年(1625),与修《三朝要典》时,欲录朝廷阙失,受非议,罢去。崇祯元年(1628),起为右春坊右中允,累迁礼部右侍郎,充实录总裁。给事中葛枢劾其修要典时“得罪清议,不可总裁国史”,不听,继祚旋谢去。崇祯十二年(1639)十月,诏继祚为
[] (15931648)
黄鸣俊
  黄鸣俊(约1591-?)字启甸,号跨千。莆田县东黄(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东里巷)人。从兄黄鸣乔。明代书法家。万历四十六年(1618)福建乡试戴国章榜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庄际昌榜三甲第246名进士。授绍兴府诸暨县(今属浙江)知县,迁礼部主事,魏忠贤势张甚,独不与通。进员外郎,历南畿粮道,迁山东布政司参议,转浙江。崇祯十六年(1643)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陷京师,闻变誓师,值江南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
[] 明代书法家 (1591~?)
陈卓
  陈卓(1166—1252)字立道。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今属涵江区)。祖父陈膏,徙居明州(今属浙江宁波),甚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其父陈居仁,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陈卓,其第五子。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治诗赋。淡泊宦意。庆元二年(1196)以宣教郎知绍兴府余姚县。次年六月,丁父忧。后知江州(今属江西九江)。嘉定十五年至十七年(1222—1224)移宁国府(今属安徽),俱有清白名。丞相史弥远与陈卓
[] (11661252)
留居道
  留居道(?—?)仙游县留宅村(今仙游县枫这镇东宅村留宅自然村)人。留从效嗣子,持麾下兵。留从效无后嗣,以居道为后。开宝间,出判莆田,因爱赤湖(今属仙游)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后累赠尚书左仆射。卒葬慈孝里东山,家藏建隆褒谕,御笔甚详。祠在慈孝里留村,后移俞潭街。留宅今存留府和御书楼遗址,御书楼存有南唐元宗、周世宗和宋太祖赐给留从效勅书共八通,留居道从越南引种荔枝18棵,现存3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