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历史人物介绍12
陈表
  陈表,字文奥,生卒年不详,庐江松滋(今安徽宿松)人,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新安都尉,与诸葛恪互相协助治理其地。后来,鄱阳百姓吴遽等作乱,攻占城池,陈表率军奔赴征讨,吴遽兵败投降。陆逊任命陈表为偏将军,晋封都乡侯。陈表三十四岁时,死于任上。生平陈武庶子。年少而闻名,与诸
[]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东吴四友
陈脩
  陈脩(?-229年),庐江松滋(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东吴将领陈武之子。十九岁时,被孙权召见他并加以奖励,治军有方。220年,追录功臣的后裔,封陈脩为都亭侯。229年(黄龙元年),逝世。陈脩的风貌秉性很像其父陈武。十九岁时,孙权召见他并加以奖厉,拜为别部司马,授他五百兵。当时其他部队的新兵大多都逃走,但陈脩有效地安抚士兵,无一逃走,孙权称奇,拜为校尉。220年,追录功臣的后裔,封陈脩为都亭侯。229年(黄龙元年),逝世。
[]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29)
陈武
  陈武s,陈武(178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孙策在寿春时,陈武前往递帖求见,当时十八岁,身长七尺七寸,于是跟随孙策东渡长江,征战
[]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178215)
刘文典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怀宁。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著有《淮南鸿烈集解》 、《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18891958)
杨善林
  杨善林(1948.10.5-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安徽省怀宁县人。现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他主持了有关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的研究工作,构建了面向需求和知识驱动的动态决策理论体系,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胡之璧
  胡之璧(女)(1934.11.03- )中药学、中药生物工程学家。安徽潜山人。1984年毕业于德国图平根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将近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胡氏细胞株,首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草药基因组中,培育出多种转化器官培养系,有些品种有效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程京
  程京(1963.07.14- )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生物芯片方向)安徽省安庆市人。1992年毕业于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回国前他关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98年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并以标题“Lab on a chip”成为该期封面故事,被当年Science评出的世界科技十大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宁津生
  宁津生(1932.10.22-2020年3月15日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和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等。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地球形状、外部重力场及其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著名大地测量学家 (19322020)
汤中立
  汤中立(1934.10.30- )地质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高级工程师,并任长安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镍矿。研究总结了金川矿床模式和中国镍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以上工作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局面,步入了世界镍资源大国行列,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徐南平
  徐南平(1961.4.5- )化学工程专家。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1989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 从事陶瓷膜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从筹集经费、培养队伍开始,到创建研究所、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和工程公司,解决了陶瓷膜产业化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能够与国际先进技术相竞争的陶瓷膜新产业。参与并组织了重大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吴曼青
  吴曼青(1965.8.29- )雷达技术专家。安徽省桐城市人,1990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所长、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一直致力于我国雷达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工作,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工程应用上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他较早提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问题,推动了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与产业的新发展。 2009年当选中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鲸
  陈鲸(1940.11.17-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63 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低截获概率信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陈鲸同志长期从事空间目标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首套空间目标监测系统的研制,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主持研制的国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 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吴杭生
  吴杭生,物理学家 1932年2月19日生于浙江杭州,籍贯安徽桐城。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12月4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研究。在铁磁与超导共存问题、过渡金属超导电性、超导薄膜、超导临界温度、第二类超导体、约瑟夫逊效应和高Tc铜氧化物等方面作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取得突出成果。在开创和推动我国超导电性研究方面起了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2003)
周志鑫
  周志鑫,空间遥感应用专家。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65年8月生于安徽太湖县,籍贯安徽太湖。1986年毕业于电子工程学院,1989年和1997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空间遥感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在典型地物特征检测识别、海上移动目标高精度探测定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系统研究并发展了天基海洋探测定位和海上移动目标自动检测方法,提出并建立了空间遥感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架构,研究解决了卫星海量数据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宗本
  徐宗本,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1955年1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 籍贯安徽岳西。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1982年和1987年分别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 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 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立新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籍贯安徽桐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变异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发展了能确定中-低纬海洋-大气通道在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作用的模式动力实验体系;开拓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
  陆大道,经济地理学家 1940年10月22日生于安徽桐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参与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级及地区级规划的制订和战略研究。提出“点-轴系统”理论和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精云
  方精云,生态学家,1959年7月21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89年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系统地开展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发展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计量方法,为评估中国陆地碳收支奠定了方-基础;对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过较为系统的调查,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和平
  程和平,细胞生物学家。1962年12月出生,安徽桐城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87就学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时辅修生物学系生理学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1987-1989 任教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0-1995 留学美国马里兰大学(Baltimore)医学院生理系,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NIH老年研究所心血管科学实验室钙信号研究室主任,资深研究员(Senior Investigat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毅
  谢毅,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7年7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籍贯安徽安庆。198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建立了溶剂热制备非氧化物材料的方法,提出了多种二元特征结构协同策略,实现了系列复杂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构筑;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及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等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步调制,获得了高效热电材料;发展了无机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