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历史人物介绍7
石仁祥
  石仁祥(1942~1970),和县濮集乡王塘行政村人。1959 年参加革命工作,1965 年应征入伍,1968 年4 月退伍回和县水利局工作。石仁祥在部队看透了林彪在“0”中的阴谋诡计,回乡后于1968 年12 月26 日写信给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和人民解放军某领导机关,揭露和批判林彪阴谋篡党夺权的罪行。信中指出:“林彪不是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打着红旗反红旗,耍弄-两面派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是睡在毛主席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19421970)
金隆芳
  金隆芳(1912~1942),字子美,曾用名金斯理、陈默君,含山县褒山乡人。幼年读师塾。民国18 年(1929 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安庆一中前身)。民国1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 年后,金隆芳辗转于上海中国公学、江南学院、惠平中学、华美女中等学校读书和执教。“七·七”事变时,他正利用暑假回家探亲,发动含山城各界人士组织抗敌后援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26 年秋,去延安,先在陕北公学(延安大学前身)工作,任
(19121942)
邵时安
  邵时安(1912~ 1988),又名麻奇文,当涂县亭头乡沛西村人。民国27 年(1938年)入伍,同年秋由-、张开荆介绍入党,是当涂县最早的党员之一。30 年代初,邵时安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领导进步青年学生成立“左联学生小组”,参加校内的《时潮社刊》的工作。民国24 年夏毕业后,回到当涂大官圩,后去太平、和县等地担任中、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他放弃教师工作,回到大官圩组织“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 年5
(19121988)
徐德建
  徐德建(1912~1968),曾用名徐德鉴,当涂县石桥乡起垅村人。8 岁开始读私塾,17岁初中毕业时因家境困难而辍学。21 岁在油坊做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德建怀着满腔民族仇恨,投身抗日。他先参加国民党川军余宗诚部,后来发现该部队所作所为与抗日背道而驰,便很快退出了该部队。民国26 年(1937 年)冬,他与进步青年邵时安、朱昌鲁、唐思庆一道,组织了“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他担任救亡团情报委员。次年7 月,新四军二支队来当涂大官圩,领导
(19121968)
盛子瑾
  盛子瑾(?~?),和县人,生卒年不详。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捕叛变。“七·七”事变前在上海开过工厂。民国27 年(1938 年),在武汉和戴笠的门徒杨文蔚(医生)结婚,戴笠亲自参加婚礼,夸盛子瑾是他的好部下,因而盛子瑾、杨文蔚均成为戴笠特务系统中的一员。戴笠并赠杨文蔚无线电台一部,可直接与其保持联系。盛子瑾来泗县前,原为六安县县长。因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收复了六安,所以出了名。民国27 年,盛子瑾调至皖东北任安徽省第
端木恺
  端木恺(1903~1987),亦名端木铁恺,字铸秋,当涂县城关人。其父端木璜生,国民党早期党员,追随孙中山革命,同盟会会员,陆军少将,混成旅旅长。端木恺自幼读书,聪明过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东吴大学法科,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授法学博士。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央大学、东吴大学教授。民国23 年(1934 年)任国民党行政院参事。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民国27 年去职随国民政府迁重庆,后赴汉口仍任行
(19031987)
王再生
  王再生(1903~1927),原名王继香,后改名王湘、王再生,曾化名李胸云、李复和、李庭汉,含山县人。民国14 年(1925 年),正在南京钟英中学就读的王再生受革命的熏陶,乃与吕文远等在该校组建国民党区分部,团结一大批青年学生;组织进步群众团体“协进社”,出版发行《协进》期刊。“五卅”惨案发生后,南京各界随即爆发反帝-,王再生紧跟共产党,斗争在前,表现突出,7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往江苏浦镇铁路工会任秘书。9 月,加入中国共
(19031927)
周震炎
  周震炎相貌英俊,应试时正值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考官丁大全为谄媚理宗,欲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一人,遂看中周震炎,并私下告诉试题,使周震炎得中第一。唱名后,丁大全还逢迎理宗说:“这是太平状元呵!”因周震炎为太平州人,理宗自然十分高兴。但公主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悦,事遂被废。丁大全后因作恶多端被罢官,周震炎亦受牵连,状元头衔被褫夺,降为最末一名,死于贬官途中。
[]
陈钺
  陈钺(?~?),字宜之,安徽当涂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张镇孙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502人。陈钺进士及第后,因为不依附奸臣贾似道,被逐出朝。历官镇巢军判官、建康幕僚。元朝建立后隐居乡间,54岁卒。有文集流传于世。
[]
张孝忠
  张孝忠[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正臣,历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生平无考。工词,著有《野逸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张惟俭
  张惟俭,宣城当涂人,大历六年进士第,官和州刺史。诗一首。
[]
奚侗
  奚侗(1878~1939),字度青,号无识,以字行。原当涂霍里人。清末附生,后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授法学士。宣统三年(1911)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3年(1914)考取知事,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任职期间,曾创设贫儿-、平民工厂,修治水利,革除钱粮积弊,频有善举。 奚侗于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在《南社丛刻》、《南社湘集》中发表诗作多篇。其诗大都语言古朴,风格清新。孙中
(18781939)
徐静仁
  徐静仁(1871~1948),名国安,字静仁,后以字行。当涂县佳山乡(今属马鞍山市)东湖村人。少时家境贫寒,遂弃学离家前往镇江投奔外出做木工的父亲。时值清末,朝廷腐败,外患严重,徐静仁怀有经商兴国之志,在镇江与扬州结识了不少盐业界魁首。成年后即在苏北从事制盐和销盐,由于经营得力,逐渐在实业界崭露头角。辛亥革命后,江苏独立,张謇为两淮盐政总理,聘请徐静仁任淮盐科长。徐静仁经常对盐政弊端提出改革建议,深得张謇赏识。民国元年(1912)冬,两
(18711948)
沈彪
  沈彪(1868~1939),亦名沈标,字锦斋,当涂南乡人。稍长习武,膂力过人,擅使单刀,人不敢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入当涂县衙捕班当差,因缉盗有功,升为捕班总头役。当涂县令换了数任,县衙员司多有更迭,唯沈标独领捕班,从清代一直延任到民国时期,算得是县衙中一位资深人物,人皆呼之“沈老总”。他广交江湖朋友,结缘梨园子弟,曾被推为徽剧江南派新春班班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筹资金,在新春班的基础上建立“沈彪戏班”,改演京剧,
(18681939)
夏燠
  夏燠(1798~1850),字和甫,夏銮之三子,增贡生。燠随父至新安生活了一段时间,父亲去世后,即与几个兄弟相互为师,同作学友,从事学术研究。他在音韵学方面十分精通,对各种口型发出的语音分辨率极高。学者江慎修订《四声切韵表》一书,新安汪叔辰、青阳李南涧为之校对付印,但其中讹错仍然很多。夏燠潜心校勘多年,对讹错之处多予订正,写成《四声切韵表详校》行世,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17981850)
夏炯
  夏炯(1795~1846),字仲子,号卯生,夏銮次子。少年时秉承父亲学业,兄弟互相师友。长大后专治诸经注疏之学,以及六书音韵学等,涉猎广泛。著《礼志属草》,尚未定稿,其父去世,转而研究宋元明以来各儒学大师的著述,阐发其主旨思想,辨证地看待一些问题,纠正其中讹误的地方,见解独到,评述精当,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对程朱理学,阐述精辟,对当时的学术界影响很大。《选法河务》、《鹾政私议》等著作中提出的见解,都令读者叹服。学使沈鼎甫、都转姚硕甫、大令
[] (17951846)
夏燮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江设置租界,夏燮主动请缨,每天同英国领事
[] (18031875)
章嘉祯
  章嘉祯,字元礼,生卒年代不详,约明万历年间在世,浙江德清人。初在蒲圻当县令,政绩卓著,在江南很有名气,离任时,蒲城人民站满道路两旁,流泪相送,还为他立了生祠。万历十四年(1586)补当涂县令,时年岁不好,瘟疫流行,嘉祯亲自参加赈济,施发药品,为民称颂。不久当涂又发大水,圩堤危在旦夕。嘉祯亲自督促民工护堤抢险,接连在花津驻防10多天,然而水势仍在暴涨,圩堤眼看不保,嘉祯流着泪对天起誓:宁愿用自己一躯自祭,以换取全城人的平安!经众人阻拦,嘉
[]
许海峰
  许海峰(1957- ) 安徽和县人,著名射击运动员,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 许海峰从小喜欢玩玩具枪。高中毕业后,他用40元钱买了一支-。从那以后,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枪上,瞄远处树上的鸟窝,瞄近处的飞虫。他把理想和志向都寄托在枪上。1982年,许海峰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当上了一名运动员,他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射击技术日见长进。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许海峰获得自选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块银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黄钺
  黄钺(1750~1841)字左君,一字左田,号壹斋、左庶子,晚自号盲左,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和珅管部务,钺不欲趋附,乞假归,不出。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荐之,召来京。入见,上曰:“朕居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钺以实对,荷温谕,寻直懋勤殿。九年,改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官,命与考试差,典山东乡试。 十年,督山西学政,累迁庶子。十五年,差满,仍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十八年,复典山东乡试,留学政,擢内阁学
[] (175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