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历史人物介绍5
王文恺
  王文恺(1895~1974)麻埠人,出身贫穷。十几岁时,入麻埠镇王和民馆店学烹饪技术,勤奋刻苦,虚心求教,技艺不断提高。后单独开业,亲自掌厨,能承办海参、燕窝等各种宴席,制作多种高级点心,成为全县名厨师。1960年,先后去合肥和北京参加厨师竞赛。1972年,六安地区举办厨师训练班,他应邀当师傅,传授烹调技艺。
(18951974)
郭霭泉
  郭霭泉(1889—?),原名益谦。少因家贫辍学,学制毛笔,1908年创店号“郭文运”,兼营文具、书刊、黄烟、戒烟丸等。1915年与上海英美卷烟公司签订代销合同,改业经营香烟。后扩大定名为十七号烟栈,并在本县中梅河、晓天、南港、河棚、张母桥和英山、霍山、六安、潜山等县设香烟批发部。1917年又与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签订煤油代销合同。1925年,与英美贸易商人扩大经销代销业务,在上海、芜湖设经销联络站,三河设转运站和分店。拥有资本法币上亿元,
张兆荣
  张兆荣(1860-1935),字大年。其祖父绍良,原籍南京,精于医,曾为太平军医病功著,受赠“登仕郎”之衔,太平天国失败后迁居霍山。父忠祥继承医术,并于霍山诸佛庵镇开设“张福昌”号中药店。兆荣18岁弃儒业专攻医术,学习内、外、妇、儿、针灸、药技加工炮制,尤擅儿、外两科。
(18601935)
何琦
  何琦(292之前-373之前),字万伦,东晋庐江灊县(今霍山县)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于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 (292373)
何求
  何求(434~489),字子有。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何尚之孙。元嘉末年(453)曾为文帝挽郎,历官太子洗马、丹阳郡丞、太子中舍人等。与其弟点、胤均为当时知名学者。因其父有疯疾,无故害妻,坐法而死。父母双亡后,兄弟三人皆无宦情,隐居不仕,终身从事于教授生徒和学术研究。曾隐居吴郡、南涧寺、虎丘山等地。
何点
  何点(437—504),字子晳。南朝梁庐江灊县(今霍山)人。何尚之孙,何铄子。11岁时,因其父患有疯疾,无故害妻,坐法而死。遂绝婚娶、宦情而隐逸,号“游侠处士”。博览群书,精通儒学,宋、齐、梁三朝相继多次征召,均辞之。信佛学,好文学,与孔稚珪、张融等为莫逆友,曾识拔丘迟、江淹。与兄求、弟胤皆为当世名隐,人称“何氏三高”。
徐启山
  徐启山(1790—1853),清道光九年(1829)进士,历任工部主事、泇和同知。筑微湖大坝、更修韩庄闸,工成,加知府衔,调祥符大工管转运。复条陈七事上之河帅。调掌东坝。因故削职。后补通判,又一年引疾归。太平天国军兴,在乡办团练。后在围攻舒城太平军时阵亡。著作甚丰,有《河事宜》、《东河杂录》、《史记论略》、《汉书碎义》、《后汉书标语碎语》、《通鉴纲目碎语》、《丧仪质言》皆付梓;校刊有《朱子诗》、《朱子年谱》等。
[] (17901853)
胡焕章
  胡焕章(1863~1943)原名崇文、号焕章。张畈乡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出生于富庶农家,资质聪颖。光绪年间,当地瘟疫流行,他毅然弃儒习医,自学历代名医论著,并得到当地名医指导。善治痘疹、伤寒、流感等症,誉满商城、罗田、英山、麻城、霍山、六安等县。胡焕章开始仅诊病开方,不收诊费。后来开中药店一所,贫病者求医,一律施舍药品,遇富者就医,也取利甚微。并多用单方及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既见疗效,又减轻病人负担。凡受其接济过的贫病农民,皆尊称
(18631943)
刘正元
  刘正元(1897一1964),金寨县人,建国后在六安定居。庐州老艺人。16岁时从倒七戏艺人张黑桃学戏,工闺门旦,代表剧目有《送香茶》、《隔帘》、《胡三保游春》、《郭华买胭脂》等,颇有声誉。1953年参加六安庐剧团工作。1954年经过口述记录整理的庐剧传统戏《借罗衣》,参加省及华东戏曲会演获奖。并摄制成影片收入《安徽戏曲集锦》。1958年由其提供素材创作的现代庐剧《程红梅》参加省、地会演获奖。1960年附北京参加全国十省市现代戏观摩演出。
(18971964)
彭九如
  彭九如(1901~1985)姜河乡人,名中医。早年随当地名医习中医,后办同仁药房,热,心为贫困农民施医。1952年,他在当地首先组建联合诊所,身兼医生、药剂、会计三职,尽力勤学,对来者有求必应,深得四方乡邻和同行的尊敬。他十分重视祖国的中医、中药遗产,边从医,边从事中药收购、培植。见当地药材场一度停办,他很痛心,遂作诗给该场场长,劝其“培养药种医疗用,不为金银为人民”,使该药材场恢复药种培植生产。1980年被选为政协金寨县第一届委员会委
(19011985)
赵劭希
  赵劭希(1876-1943),别号顽,又名宜铭,舒城“三怪“之一,受时代风气影响,于1905年投身陆军学堂,当时他写了一首《舟过淮安》的五言律诗,万丈豪气跃然纸上。诗曰:湖气荡秋白,烟光吞日红。快驱三尺艇,饱挂一帆风。岸倒惊奔马,波翻骇去鸿。推蓬回首望,云树隔滩东。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巢城之役中勇敢机智,用汗巾裹着一只梨子当作炸弹,吓得清军开城投降。晚年他倡导筹建平民学堂,自已出资在城关大洪水巷建校,招收贫苦儿童和成人入学,其一生作诗不下
(18761943)
沈宜甲
  沈宜甲,安徽舒城人,1901年生,冶金专家,机械发明家,比利时华侨。1918年,沈宜甲从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毕业,随后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专攻数理,192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矿冶大学。回国工作两年之后,沈宜甲再度赴欧,后定居比利时,从事科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沈宜甲爱国心切,曾回国在桂林开办工厂,支援抗战。其间,他曾发明用无烟煤气代替汽油,并在广西桂林创建了一家无烟煤气机制造厂。1949年,沈宜甲赴台湾
唐虞卿
  唐虞卿(1917—1940),又名宏荣。1925年,入塾读书。1933年,入千笠寺枣树坪初级小学。1934年,入霍山县高级小学。1935年,入合肥正谊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合肥沦陷,他遂返回家乡,在千笠寺小学教书。1938年夏,参加抗日工作团。1939年,调任县动委会干事兼《霍山日报》。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同年冬,国民党发起-磨擦,并改组霍山县动委会,他被以思想激进为名,解职返回家乡
(19171940)
洪伯常
  洪伯常(1891~?),名实,号有燔,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1年)二月初八日出生,洪世奇亲侄。在安徽政法学堂读书时,辛亥革命后国内动荡的政治形势及沈子修、洪世奇等对他影响很大,萌发了民主意识,倾向革命,追求进步。政法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三高、四高任教员、校长。曾同舒传贤等共谋建立民主政治等事宜。民国12年(1923年),伯常领导学生-,反对非法挪用教育经费,反对7项附加,反对盐斤加价。被推举为教育界代表同县府谈判。他锋利的语言
杜起鹤
  杜起鹤(1899—1959)字云卿,霍山县太平畈乡高山铺人。自14岁起,从其父杜复育学医,迄其殁,临床40余年,举凡安徽之霍山、金寨、岳西、太湖,湖北之英山、罗田、浠水,方圆500余里之崇山峻岭,穷乡僻壤,莫不留有杜起鹤救死扶伤之足迹;以其精湛之医术,高尚之医德,力起沉疴,愈人痼疾者,诚不可胜数。杜起鹤自幼好学,一生手不释卷,对于各种医著,上至《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医宗金鉴》、《温病
(18991959)
吴兆瑾
  吴兆瑾(女,1904~1986),原名吕贤恺,幼年被父亲送给好友吴明轩抚养,改名吴兆瑾。10岁读私塾,20岁进县第一高等女子小学读书。受校长黄楚三(国民党左派)的影响,加入国民党。民国16年(1927年)春,任国民党霍山县党部妇女部长,组织妇女会,提倡妇女解放。“四·一二”政变后,兆谨受排挤,到南京,入汇文中学读书。17年暑假回乡,任小学教员。秋天,由刘淠西、徐育三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指派,做兵运工作,教民团团丁识字、唱歌,宣讲革
(19041986)
孙道粹
  孙道粹,(1897~1970),字纯五,号养粹居士,上土市镇上土市村孙家湾人,1918年考入清华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3年毕业,在北京朝阳大学附中和京师第四中学任教员。1927年经中共党员高语罕推荐去南昌就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常与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切磋文史和考古学,继任北伐军中央独立师上校秘书。1929年在安徽大学执教,后任安徽省府禁烟督察、省财政厅主任科员、皖北灾情视察委员、安徽省银行总稽核。1947年起,先后
(18971970)
李晴峰
  李晴峰(1874~1950),名晓山,号光国,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八月初四日出生在太平畈乡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后,家境十分贫困。他生性聪慧,渴求读书,受到本地一位塾师的怜悯,分文不取收为学生。他刻苦求学,奋发向上,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中秀才。正准备赴省考贡时,适逢同盟会兴起,遂放弃中举机会,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投入反清斗争。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霍山县临时议会议员。为适应新形势,他虽年近40,
(18741950)
王贤敏
  王贤敏(1900~1944),字逊甫,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出生在西镇黄金山乡顺田涧。早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在望江县师范讲习所任教习,后又返回故乡,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任教。他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不满,多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为驱逐军阀县长,建立民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筹建民团武装而奔走。大革命失败后,他选择了为教育事业作终身奉献的道路。不久,考取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民国15年(1926年)毕业后,以丰富的教育工
(19001944)
裴伯谦
  裴伯谦(1853—1930),名景福,字伯谦。1879年举人,1886年科考为光绪年进士,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著有《睫暗诗抄》十六卷、《河海昆仓录》四卷,记录与考订《壮陶阁书画录》二十卷。同为清光绪年进士的李肖峰,成为翰林院大学士,著有《移孝轩疏稿》四卷、《林泉隽语》二卷。还有清光绪追封的三品中议大夫刘竹溪,著有《枚里寓草》和《刘氏集钞》三种共十二卷。
(185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