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历史人物介绍20
冯法祀
  冯法祀(1914~)又名骆风,庐江县裴岗乡人。建国前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受聘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1950 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油画系主任,其油画多次在桂林、昆明、北京等处举办个人画展,田汉、闻一多主持预展,并赋诗题序,徐悲鸿著文赞扬。1985 年其作品曾到法国巴黎和苏联莫斯科展出。画册有:《冯法祀画选》,主编《徐悲鸿油画集》。代表作有《刘胡兰就义》等10 余幅。
许厥明
  许厥明(1916~)庐江县罗河镇人,民国33 年(1944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建国后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持“皖柽一号”研究,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参加全国绿肥区划研究,获中科院三等奖;主持全国柽麻抗枯萎病留种攻关课题,获部三等奖;主持省绿肥区划,获安徽省三等奖;和杨纪珂共同主持安徽省测土施肥,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论文《稻麦轮作中的氮肥管理》、《红萍的用途及其经济价值》均被国际肥料效益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收编入册,并担任中国土壤肥
张慎选
  张慎选(1917~)合肥人。民国24 年(1935 年)学医,次年在冯玉祥部第二十九军军医处工作,历任中上士司药、准少尉军医、中尉制药技佐等职。抗战期间任国民党后方医院、伤病员兵收容所、军医所驻湘办事处医务室二等佐司药、一等佐军医等职。民国31 年初考入陆军军医学校(后改称国防医学院)医学专科学习4 年半,民国37年秋毕业,分配在二 九军医院,任代理二等医务长。建国后,历任安徽省传染病医院院长,合肥市卫生防疫站站长。1982 年技术职称
王民
  王民(1912~)合肥人,字啸生。早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政治经济系。后留学美国凡德尔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曾任安徽大学讲师、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政治大学教授。1949 年后,任台湾《新生报》主笔、副社长、社长,台湾新生报业公司董事长兼任政治大学教授,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理事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执行委员。著有《中国哲学思想综合研究》、《唯物辩证法批判》、《新闻评论写作》等。
冯四知
  冯四知(1911~1984)曾用名冯法震,庐江县人,民国20 年(1931 年)起从事摄影工作。民国22 年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摄影作品《藤影翩跹》在民国21 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展出。曾任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中影制片厂、长春、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飞鹰》摄影杂志。先后拍摄电影《翠岗红旗》、《铁道游击队》、《宝莲灯》等。《翠岗红旗》在1952 年卡罗维发利第七届国际电影节上获摄影工作奖。1956 年任中国摄影家学会理事。
(19111984)
宛敏渭
  宛敏渭(1910~)又名竹邦,庐江县城关镇人,气象学家。民国20 年(1931年)毕业于中央研究院气象专科,曾任安徽省气象测候所所长、视导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顾问,北京气象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气象委员。著有《中国动植物物候图集》、《物候学》、《中国物候观测方法》、《北京的自然历》等书,主编《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10 册,合著《气象学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部分篇章,发表论文20 余篇。《物候学
张一鸣
  张一鸣(1909~)庐江县人。民国26 年(1937 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同时考取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昆山第一重伤兵医院,参加保卫上海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奔赴前线救护伤员,后任国民党军149 兵站医院院长。民国29 年因不满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辞职返回故乡三河镇开业行医,曾收治过抗日游击队伤病员。建国后,一直工作于安徽省立医院,曾任安徽省立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中华医
杨春和
  杨春和(1909~)出生于在肥东县包山脚下(包公家乡)河东场,因唱戏出名,芜湖沿江两岸都叫他山里小杨,为庐剧著名青衣。自幼丧父,9 岁帮工,16 岁做二帮,为加2 元钱工资不成,一气之下,跑去跟吕尚成(吕矮)学唱庐剧。师傅、师叔看他条件好,轮换教他,不久能演《二角年》等小戏,逐步能顶大戏。19 岁正式挑大梁,成为吕家班青衣花旦的红人,有时也被王家(本艮)费家(业发)等班请去,多次招致唱对台戏。在巢县柘皋对败了全椒县来的夏石匠班,在和县周
陶瑶坤
  陶瑶坤(1889~1952)庐江黄屯乡人,江淮名塑造师。年幼时学塑造艺术,后来常年在九华山专职塑造神像,现在九华山寺庙里很多精品都是他塑造的。安庆的迎江寺、庐江的冶父山寺庙里的大小神像多数都是出于他手,30 多年的塑造生涯,使他名扬长江南北,同行赞曰:“塑神塑鬼,自成一体,堪称师中之师。”
(18891952)
丁有和
  丁有和(1895~1961)艺名丁大汉,肥东县黄粟乡大李集人。自幼随父学艺,15岁起唱门歌,后唱板凳头戏,走村串乡卖唱,借以糊口。成年后,自编自唱庐剧,能兼演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几种角色,并以唱腔圆润甜美、做功生动细腻而受到农民喜爱,遂成庐剧名角。民国11 年(1922 年),丁有和购置一批服装行头,吸收邹五、陈仁贵等,创建丁家班,自任班主,领班在江北东部农村演唱。他擅长小花脸、老生行当,在扮演薛平贵、杨四郎等角色中,既能运用京剧的一
(18951961)
杨武之
  杨武之(1896— 1973)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 杨武之,原名杨克纯,武之是他的号。1896年4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杨武之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数论研究,尤其以华林(Waring)问题的工作著称。杨武之一生从事数学教育,特别是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并主持系务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两代数学人才,对中国现代数学的
数学教育家 (18961973)
温广汉
  温广汉(1902~1982),字漫生,又名孟荪,撮镇六房郢人。民国19 年(1930 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即以后的中央大学前身),同年任合肥第六女子中学教员。翌年去法国留学,攻读社会历史学,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民国27年春,任国民政府武昌战时干部训练团教官,同年秋去西北联合大学任教授。民国28 年,在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任机要秘书,不久又兼任以卫立煌为主席的河南省政府委员。民国31 年6 月,随卫立煌去西
(19021982)
陈季丹
  陈季丹(1907~1984),名桂泰,以字行,肥东县湖滨乡龙城村人。幼年随父在扬州读书,民国13 年(1924 年)考取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民国17 年,毕业后即任上海无线电台台长兼工程师,翌年任芜湖电台台长兼工程师。民国20 年去英国留学,民国23 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民国24 年回国后,任真如国际电台工程师。民国25 年,转任湖南大学电机系教授。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
(19071984)
高植
  高植(1911~1960),巢湖市柘皋镇人,著名作家、翻译家。他自幼勤奋学习,追求新知。13 岁时,就读于芜湖萃文中学,后又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完高中。民国21 年(1932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社会系。曾在凤阳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中山文化馆编译。抗日战争开始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任教。民国35 年至1954 年间,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1958 年调北京时代出版社工作,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及
(19111960)
达修
  达修(1876~1940),字赞泉,俗姓李,后姓姚,原籍滁州西边境将军集(今属肥东县)。弟兄5 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5 岁时顶他人名在准提庵剃度为僧。他学习用功,谙熟四书五经,18 岁受戒后,即为准提庵住持。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滁州知州熊祖诒爱他有才干,邀至琅琊山住持开化律寺(琅琊寺)。是时,琅琊山寺院因屡遭兵燹,遍地瓦砾,寺内仅存茅屋数间;寺外除遗留有无梁殿、三天门两处外,其余古迹均遭破坏。达修为了重建寺院,与军阀显贵
(18761940)
刘迺敬
  刘迺敬(1893~1969),字觉凡,巢湖市半汤镇人,后迁居巢城小西门迎仙巷,早年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幼年时,他勤奋好学,喜读英语。青年时代对古诗文有浓厚兴趣。他品学兼优,毕业后获得学校推荐,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攻读教育学,获文学士学位。先后任金陵大学讲师、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民国10 年(1921 年)前后,公费出国,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学科,获教育硕士学位。民国16 年,他回国任金陵大学教
(18931969)
吴绍青
  吴绍青(1895~1980),巢湖市花塘乡上吴村人。3 岁丧父,由其舅父抚养,读过私塾和教会中学。民国4 年(1915 年)考入长沙美国人办的湘雅医学院,插班跟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工部局传染病医院、芜湖弋矶山医院、南昌医院、重庆中央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任职,历任医师、主任、代理院长、院长、教授、中国防痨协会总干事等职。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和呼吸系病杂志副总、中国红十字会分会理事
(18951980)
郑象钥
  郑象钥(1901~1979),字启愚,长丰县涂郢乡人。童年由父母延师,攻读经史词赋,再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民国19 年(1930 年)考入安徽大学外语系。民国23 年从安徽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研究院,专攻西洋文学及哲学。民国27 年获硕士学位。民国31 年获林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华文院教授。由于学术造诣颇深,受师生敬爱,称他为“郑夫子”。在此期间,郑象钥利用业余时间致力创作。他曾用英文写成《东西洋文
(19011979)
童雪鸿
  童雪鸿(1909~1966),原名鸿彦,字万庵(解放后喜极认为从此万事平安而改为“万安”),号印隐、印癖、别署拜石斋主、读印斋主、百斋主。清宣统元年(1909 年)出生在巢县东门外放王岗童家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4 年(1925 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当年刘海粟创办“美专”的高材生,时师事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郑曼青等。民国18 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此后近40 年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先后在四川、安徽任教。195
(19091966)
张志群
  张志群(1941 ~)庐江县盔头乡胡岗村人,中-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部参谋、作训科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副参谋长、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88 年授大校军衔。先后发表有价值的论文20 多篇,成功地探讨了“ 提高部队夜战能力” 的战法,成功改革了“ 鱼鳞式” 防御阵地,提出了“ -、机关快速反应能力” 训练法,均被南京军区六十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