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历史人物介绍8
杨银声
  杨银声(1918~)寿县人,民国21 年(1932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共寿县县委执委,皖西北游击大队宣传员、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政治指导员,中共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长,中共庐江县金牛区区委书记,坚持了皖西北地区3 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三军分区二十团党总支书记,第一军分区十区队政委,灵(丘)繁(峙)支队副政委,第五军分区三十五团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81993)
杨枫
  杨枫(1918~)曾用名余春农、宋维群。凤台县木台村人。民国29 年(1940年)后,曾任天长县议涧区勤龙乡乡长、支书,议涧区副区长。民国30 年至34 年任江苏建阳县一区区长,二区、古丰区、四区区书等职。民国34 年10 月后曾任苏北盐阜地委巡视团巡视员、苏北滨海县县委委员兼区书、工委书记、公学一大队教导员等职。1949 年后曾任合肥市军管会公用事业部副部长、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工部长、市委副书记,1952 年调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182012)
孙大光
  孙大光,曾用名孙世蔚、叶兆南。男,汉族,1917年1月生,安徽寿县人。193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33年为上海长城书店学徒,共青团江苏省委发行部干部、部长,共青团上海市沪东区委宣传部部长、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市沪东区浦阳小学教员、团支部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临时省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学生南下抗日义勇军政委。1937年在广东、重庆、长春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
(19172005)
鲍汝澧
  鲍汝澧(1908~1971)字岷东,寿县东津人。民国13 年(1924 年)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出师北伐,辗转于湖北、河南一带,与军阀吴佩孚部激战,屡立战功,升任连长。民国14~26 年,任国民党军四十四师少校营长,后任独立四十六旅营长。民国27 年调国民党军一一○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升任为少校团长。同年,部队调至武汉,守卫在桐柏山麓御敌,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大败日军。该师非蒋嫡系,于民国29 年(1940
(19081971)
方英
  方英(1906~1932)寿州(今寿县)人。原名方运炽。民国12 年(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 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民国18 年回国,即以中共中央巡视员身份到皖西指导工作,参与领导六安县独山农民-。民国20 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未到职)、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皖西北特委书记等职。同年底因反对张国焘“左”倾错误被撤职。次年10 月病逝于入川途中。
(19061932)
廖运周
  廖运周(1903~?)淮南人。河南中州大学肄业。民国15 年(1926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民国1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被派往国民党军从事兵运工作,曾任连长、参谋、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一一○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民国37 年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任第二野战军十四军二十四师师长。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后,历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薛卓汉
  薛卓汉(1898--1931)安徽寿县人,安徽早期革命运动领导者。1919年薛来芜湖二农就读,“五·四”运动爆发,他和二农师生积极响应。1921年安庆“六·二”学潮后,被增补为省学联会领导人之一,这一时期在芜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并从学校走向社会。1922年3月发动了芜湖黄包车工人罢工,他带领芜湖学联,为工人募捐。在法庭上,他身着工人服装,代表工人出庭,怒斥车主流氓罪行,罢工斗争初步胜利,此举开创了安徽现代历史上最早的工人运动;1、综述
(18981931)
蔡孟周
  蔡孟周(1891~1969)原名蔡茂仙,单字颐,笔名天囚,凤台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小商业家庭,他幼读诗书,胸怀大志。17 岁时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柏文蔚、王龙亭、岳相如等参加淮上军起义,开展反清斗争,当时任管带(营长)。淮上军光复寿县、凤台后,又夺取颍州(阜阳)。同年12 月12 日,清布政使倪嗣冲联合地主武装包围了颍州。经过一昼夜激战,蔡梦周率部保护淮上军领导人张孟介
(18911969)
张树侯
  张树侯(1866~1935)寿州(今寿县)人,名之屏,字树侯。清末秀才。曾在家举办“南庄精舍”,研习历代书法。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与孙少侯等创办“强立学社”,传播孙中山民主思想。光绪二十九年与太和会党首郭其昌在安庆发动起义,事泄外逃。光绪三十二年参加同盟会,并到吉林、上海等地活动。寿州光复时曾参加淮上军军务。民国5 年(1916 年)回乡隐居。对金石、文字、诗文、绘画、篆刻广为涉猎,莫不精研,所撰《书法真诠》为近代定基书-著,
(18661935)
廖传枢
  廖传枢(1910~1987),淮南市廖家湾村人。民国17 年(1928 年)春,在南京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次年11 月毕业,分配到国民政府江宁要塞司令部任少尉服务员,不久任守备营中尉排长。民国20 年调任杭州炮兵四团观通排排长。民国22 年,任国民政府第二师炮兵营副营长、连长。民国26 年,芦沟桥事变后,随军北上滹沱河边抗击日本侵略军。忻口战役中因指挥炮兵炮击日本侵略军坦克,支援步兵反击有功,受到嘉奖。民国27 年2 月,参加台儿庄
(19101987)
曹云露
  曹云露(1910~1939),寿县小甸集曹家岗人。7 岁从张树侯先生读书。12 岁入小甸小学,受老师曹蕴真(中-员)影响,接触一些进步书籍。民国13 年(1924 年)夏,在淮上中学补习班学习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入凤阳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因抨击社会受到当局干涉,-离校回家。民国15 年入贵池中学,后弃读,回家乡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7 年,经曹广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 年春,中共寿县组织领导工农民众发动“瓦埠-”,寿县城
(19101939)
方运炽
  方运炽(1906~1932),又名方英,化名高中林,寿县瓦埠人。童年在家从张树侯先生读私塾。民国8 年(1919 年)考入安徽公立职业学校。时值“五·四”运动爆发,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听了恽代英的演讲,受教很深。民国12 年,他和薛卓汉等创建了“爱社”,秘密学习革命理论。民国12 年冬,成立了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经曹蕴真、薛卓汉介绍入党。民国13 年冬,他在寿县中学组织了寿县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赶走封建校长。次年,
(19061932)
吴震
  吴震(1904~?),他与大哥吴云、三弟吴霆同时进上海大学读书,一起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夏,回家乡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4 年回上海大学,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民国15 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在鄂豫皖革0据地工作,皖西肃反时,被张国焘错误路线杀害。
吴云
  吴云(1903~1978),又名吴羽仙。民国12 年夏,在芜湖补习班学习时,由薛卓汉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秋,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由-介绍与吴霆、吴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夏,同黄天伯、胡萍舟、吴震等回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夏,回上海大学。民国19 年,吴云回凤台继续从事党的工作,先后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民国22 年10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自首叛变。次年,任国民党中统寿县调查
(19031978)
吴霆
  吴霆、吴云、吴震三兄弟,凤台县白塘乡人。吴霆(1905~1937),字晓天,又名吴天喟,化名胡友三。幼时就读于家乡私塾。民国8 年至11 年(1919~1922 年)间先后在怀远含美中学(教会学校)和南京成美中学读书。其间接受了“五·四”运动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两次因积极参加反对基督教的-被学校开除。民国12 年与其兄长吴云、二哥吴震及同乡黄天伯等入上海大学读书,由-、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中央派吴霆赴华北国民革命军
管鹏
  管鹏(1881~1930),谱名应鹏,字鲲南,号乐完,寿县人。幼读诗书,23 岁补县学生。时革新议起,学堂勃兴,管鹏读报章杂志,汲取新思想,厌科举。广交亢爽青年,倡言反清,乡里皆谓之“狂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其弟管署东和张孟介奉东京同盟会总部之命,从日本回国,策动江淮一带革命运动。管鹏与之在寿州创设“信义会”,其入会誓词皆与同盟会同。信义会会员始于淮淝,渐及汝颍,入会者日众。光绪三十四年秋,清廷例有南洋秋操之举,沿江各省新军
(18811930)
石德宽
  石德宽(1885~1911 年),字景吾,亦作敬吾,后易名经武,寿州石家集人。甲午中日战后,清廷腐败,国事日非。他认为中国不实行改革就不可能图存,因而排满思想与日俱增。当时革命变法维新诸说纷起,由言论彭吹,继之以铁血搏斗。他受此影响,爱国思想油然而生。兼之堂兄石德纯留学日本,常以中外大事函传,并邮寄各种革命书籍供读。他在此影响下,终于走上革命道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辞家投身社会。初与同乡张树侯、段子祥等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51911)
程华亭
  程华亭(?~1976),寿县马厂乡人,出身农家,起自草莽。清朝末年,朝廷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加紧掠夺,人民苦不堪言。程华亭揭竿而起,啸聚百多人枪活动于寿县、定远之间,与官府对抗。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革命党人王庆云在寿县东南乡以办团练为名,聚集革命力量,程华亭率部参加,担任大队队官。武昌起义后,十一月五日寿州光复,成立淮上军总司令部,程华亭与费子良等分任队官。南北议和达成,淮上军编入柏文蔚的第一军第四师,程华亭任营长。癸丑讨袁失败
孙一中
  孙一中(1906~1932),学名以悰,字乐安,号德清,寿县九龙乡人。幼失父母,与兄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民国3 年(1914 年),入孙氏宗祠族学—— 裕昆小学堂免费读书。卒业后从事耕牧。9 年,随其亲戚至上海纱厂做工。次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令许崇智到上海招兵,他辞工报名应征入伍。后至广州入孙中山卫队。不久卫队解散,他又从广州回到上海做工。民国13 年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到上海招生,他报名参加考试,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卒业后,
(19061932)
吴保才
  吴保才(1895~1934),又名吴宝才,化名吴家恒,代名鲍岗。凤台县桂集乡中郢村人,兄弟4 人,吴保才老三,4 岁丧母,为生活所迫,青年时期和弟弟一起到六安江恒泰烟店当徒工。吴保才性格倔强,精通拳术。在学徒期间,六安黄烟工人不断举行-,他深受教育,积极参与。后常在烟工中倡议与老板对抗,提出“挂刨子”不干(-)。民国14 年(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六安工人组织的“沪案后援会”活动,很得工人信任。被推为六安黄烟工人的
(1895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