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历史人物介绍17
周尚
  周尚(1898—1976),乳名法水,号柏勋,东阳玉峰乡(今磐安玉山镇)马塘村人。1919年在东阳中学读书时,因参加五四反帝爱国活动被除名,转学杭州蕙兰中学。次年毕业,考取官费留学,与周恩来同时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水利。继进德国诺威尔大学工程科,获硕士、特许工程师学位。1929年回国,任浙江水利局局长。致力钱塘江治理,同德国籍总工程师一起,利用飞机测量及精密勘察,制订钱塘江海塘防洪及东、西苕溪灌溉规划设施。1931年,承办杭州闸口电厂基
(18981976)
李朝梭
  李朝梭(1910—1975),永康县珠山乡(今象珠镇)峡源村人。幼年父亡,母亲久病,家境清贫。11岁经同村著名婺剧花旦演员李宝剑推荐,人清渭街应思魁所办新金台科班,拜师夏老三学艺,专习正生。12岁登台演出,嗓音洪亮,吐词清晰,扮相端庄,表演细腻,博观众好评。先后在仲华、宏广、缙东等戏班献演,“朝梭正生”名噪数县。1938年,新新舞台在金华县城义乌会馆演出,特邀朝梭出演,一出《空城计》,赢得观众齐声喝彩。不久,义乌胡鸿福班以重金礼聘拼班演
(19101975)
刘朝阳
  刘朝阳(1901—1975),义乌稠城镇青溪村人。少失怙恃,赖姐姐接济读完小学,中学起半工半读。1923年,入厦门大学教育系,兼攻数学、物理、天文诸科。1927—1930年,先后任教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系最早向国内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少数学者之一。英国学者李约瑟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附录刘朝阳《史记天官书考》、《殷历质疑》、《年代学》等论文12篇。1931—1937年,任青岛观象台研究员。论文《地磁力之新周期》,
(19011975)
金兆梓
  金兆梓(1889—1975),字子敦,号芚厂,金华城区人。父名城,号芷圃,家贫,早年为塾师,清光绪二年(1876)贡生,曾任金华府中学堂监督。兆梓少时考秀才,名列榜首。宣统元年(1909)金华府中学堂毕业后,进京师大学堂就读。1919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治系。次年母病辍学回家,应聘任省立第七中学国文教员,后任校长。1920年,任教北京高等师范,所编《国文法之研究》讲义,为汉语语法最早论著之一。1922年,进中华书局部任文史,所编《新学
(18891975)
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今兰溪),1915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同时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1922年,他笔录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国学概论》出版。后对章太炎扼杀白话文的论调,撰文做了批评。又编著《国故学大纲》上册,批判胡适派的
(19001972)
吴士槐
  吴士槐(1899—1972),浦江前吴乡前吴村人。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1918年,进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1922年,应聘任申新纱厂二厂总管。1925年,受聘任永安纱厂细纱车间科长。上海伟通纱厂受日商排挤,难以支持,士槐应招出任工程师。3年时间使工厂扭亏为盈。1932年,荣宗敬以高薪聘其为申新九厂总工程师,加强技术管理,着手更新设备,不几年,成绩卓著,在澳门路新建厂房。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华商纱厂纷纷关闭,市场纱布奇缺。
(18991972)
程钟炉
  程钟炉(1898—1972),永康方岩人。13岁随父打铁,16岁掌钳。1931年至安徽屯溪,租屋开设程隆记铁铺。歙县岩市传统庙会极热闹,赶制一批农具前往摆摊试销,迅即抢购一空。此后,顾客盈门,生意兴隆,遂新建店面楼屋7间,增加红炉1座,雇3人扩大生产。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杭州相继沦陷,难民内迁,屯溪人口剧增。程隆记红炉增至4座,职工增至40人,并聘杭州名师打制菜刀。自掌主炉,严把锻打、冷作、淬火三关。刀具光滑平整,嵌钢深晰,刃口锋
(18981972)
钟士模
  钟士模(1911—1971),字宏观,号子范,浦江黄宅镇钟村人。193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4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副主任、自动控制系主任,后兼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59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组办全国自动化进修班。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自动控制学科主要创建人之一。1958年,创设高等学校自动化控制系,
(19111971)
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韩,义乌东河人。1927年燕京大学毕业,执教齐鲁大学生物系,继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中国双翅目昆虫(蚊、蝇类)的研究。1936年,得中华教育基金会资助,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医学院昆虫系就读,两年后获理学博士学位,为英国皇家昆虫学会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谢绝英国伦敦历史博物馆高薪聘请,回国任江西农学院昆虫室主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等职。解放前夕,奔赴东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
(19021970)
施复亮
  施复亮(1899—1970),原名存统,曾用名方国昌、分亮;与钟复光结婚后改名复亮,金华县叶村人。家贫好学。1917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后与俞秀松、沈乃熙等出版的《浙江新潮》,为浙江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刊物。1919年11月发表《非孝》一文,引起社会轰动,被开除出校。1920年6月,在上海与陈独秀、俞秀松等共商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因体弱去日本,休养兼学习,受陈独秀指派任东京中共小组负责人。次年被捕并被驱逐回国。
(18991970)
朱楚辛
  朱楚辛(1907—1969),又名深,浦-宅人。1925年在杭州就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受组织指派参加中国国民党。1927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浦江县党部筹备处工作。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于是年秋被捕,关押在杭州陆军监狱。1933年至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任中国经济情报社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1938年起,长期在国统区工作,为共产党筹集经费,搜集情报。1949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粮食局处
(19071969)
金培松
  金培松(1906—1969),又名柏卿,东阳屏岩后岑山人。先后在东阳中学、劳动大学化学系毕业,进黄海工业研究所工作。1931年后,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中央工业实验所酿造试验室主任,兼四川教育学院、重庆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为使几百瓶菌种不落入日本侵略军之手,只身隐蔽战区设法抢救成功,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1944年,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从事发酵科学研究,对麻胶发酵菌、右旋糖酐(人造代血浆)、柠檬酸发酵研究及中间
(19061969)
赵龙文
  赵龙文(1902—1968),原名华煦,字风和,别号遁庵,义乌井头村人。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师范任教,因鼓励学潮被辞退。后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经同事方本性介绍结识胡宗南,又因胡宗南介绍结识戴笠。1932年,任浙江省警官学校政治指导员,不久升为教务主任。1934年,任浙江省会警察局局长兼警官学校校长,成为戴笠复兴社特务处重要人物、力行社核心分子。是年11月13日,与戴笠合谋暗杀宣传抗日救国的《申报》主笔史量才于沪杭公路翁家埠,
(19021968)
吴味经
  吴味经(1897—1968),字纬,东阳塘沿人。1923年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毕业后,供职农商部第一棉业试验场,引进美国“脱字棉”推广华北。1928年任浙江省棉业改良场杭州育种场主任,创设之江农产社,筹设轧花厂,培育繁殖良种。积十数年之经验,对纤维分析、籽杂检验、水分评量的手触检验达到与仪器检定几无二致。1932年,应聘任中国棉业公司产销合作部主任,选定冀鲁豫陕鄂等省棉产基地十余处,并创建大规模动力轧花厂,培训植棉骨干。1937年,赴日本考
(18971968)
程铿
  程铿(1895—1968),字希曾,永康岩下街人。因学业成绩优异,以公费生毕业于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继而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于上海四马路开设美术馆,兼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函授部教授。善绘人物山水,精于照相放大,擅长雕塑。当时竖立在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南京中山公园的孙中山铜像、上海哈同公园的哈同铜像为其所设计。1937年,携眷回永康,购置城内紫薇塘沿宅基,营造“艺园”。1948年春,在“艺园”创办私立浙东聋哑学校(今永康县聋哑学校)。
(18951968)
金天游
  金天游(1898—1966),原名步瀛,字仙裁,号孤鸿子,兰溪桐山后金村人。1922年毕业于杭州省立蚕桑学校,进杭州公立图书馆任掌书,后任编纂、编目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书馆、英士大学图书馆工作。1941年,回浙江省立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性沉静,寡交游,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贡献甚多。今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仍然沿用他创制的图书分类法。并能作诗填词,金石、古琴、摄影亦有相当造诣。著
(18981966)
叶英美
  叶英美(1925—1964),义乌佛堂镇吴溪叶村人。先天性双目失明。3岁丧父,随母移住塔山乡傅大路村,16岁时由叔父抚养。为谋生计,学唱道情。此后,身背鱼鼓,手持竹简,四处卖唱,饱尝辛酸。1951年,参加义乌县曲艺人联合会。1954年起,连续当选义乌县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选为义乌县曲艺协会主席、浙江省曲艺协会副主席。1958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被选拔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所创作曲目
(19251964)
蓝大路
  蓝大路(1907—1962),又名志明,宣平柳城镇车门拗头村(今属武义)人。后单寮独居于树坑弄口(今武义县西联乡境内)。家境赤贫。1927年,经中共党员吴谦引导投身革命。在农民协会开展的“二五”减租和反霸斗争活动中,皆积极领先,烧毁地主契据,发动佃户抗租,一时成为地主豪绅的眼中钉。曾以红军兄弟名义参加青坑岭-,率众参加过攻打县城(柳城)劫狱一役。后被郑潘仁诱骗至县警察所关押一个多月。出狱后,郑潘仁对其又多次进行威胁0,并声言要捕捉60余
(19071962)
马文车
  马文车(1890—1961),号心竹,东阳马宅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杭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浙江光复后,在省军政府做文书工作。浙江省临时议会创办《新浙江潮报》,应聘任主笔。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以倒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辞职赴上海参加,失败后-日本,进法政大学学习。1915年6月回国,先后任黑龙江省巡按使署参议、广东省立中学校长、省长公署视学。1925年2月革命军东征,任黄埔军校行营参议,继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秘书长
(18901961)
邓小奶
  邓小奶(1895—1960),女,原籍福建,与兰溪县城唐六云结为夫妇。六云出身店员,在县城开设唐双源山杂货行。小奶侍奉长辈,抚养子女,照料小叔,终日操劳。六云因经营亏损,忧郁病故,全家生活均赖小奶维护。粗识文字,颇具胆识,继续经商,严格教育子女。抗日战争爆发后,长子唐向青担任兰溪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城区分队长,参加中国共产党。小奶支持儿子参加革命,每当党组织在其家开会,望风放哨,始终不懈。中共金衢特委机关一度设其家,并曾在此举行党员代表大会
(1895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