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历史人物介绍6
叶翥
  叶翥(生卒年未详),字叔羽,青田(今属景宁)鹤溪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户部长二,前后八年。时会稽赋税负担奇重,民苦,翥奏准减免绢3万余匹,民得稍宽。庆元二年(1196),自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四年,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辞官,赐爵卫国公。
[]
张贵谟
  张贵谟(生卒年未详),字子智,号兑谷,遂昌北隅人。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吴县主簿、抚州教授、江山知县。知江山县时,适值大旱歉收,百姓饥饿,减免田赋十分之八,为郡守斥为擅权,据理力陈,说服郡守同意减赋。光宗即位,上-,极言民力已穷,邦本不固,凡科敛之繁,宜一切罢去,以广维新之泽。后转任朝奉郎。轮对时,陈述民间疾苦十八条,光宗嘉纳。绍熙三年(1192),任太常寺主簿。五年,任司农寺丞,转朝散郎。时两浙有旱灾,百姓骚动,出知常州,赈
[]
陈葵
  陈葵(1139—1194),字叔向,青田石盖人。曾任莆田主簿、婺州教授,改司纳贡金朝之职,负责运输金银帛绢纳贡金朝。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去世,金人逼穿丧服戴孝帽,参加吊唁,葵坚不为屈,断然拒绝。隆兴元年(1163)进士。后任平阳知县,居官廉洁。治学注重实际,与叶适相似。认为吕祖谦“诵书徒多”,朱熹“修方不疗时政”,今人所谓悟者,多空谈性命,无益世用。道:“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尽获也;一造而尽获,佛氏之妄也。”
[] (11391194)
王信
  王信(约1135—1194),字诚之,丽水人。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初任建康(今南京)府学教授。所著《唐太宗论赞》、《负薪论》,深得孝宗赞赏,特授予太学博士,按例外派,任温州教授。时温州饥疫,信主持赈救,常至病家访问,救活众人。淳熙初任考功郎,考察荐拔官员,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论奏不避权贵。工部尚书赵雄为四川三名考核不合格者说情,信不予理睬;对肆为欺奸严重者,付诸大理狱,众官惧服。孝宗曰:“考功得王信,铨曹遂清。”后升太常少卿、
[] (11351194)
蒋继周
  蒋继周(1134—1194)字世修,青田垟心人。少年精于词赋,7岁作《牧童诗》,其“回首一声笛,斜阳遮半山”之句,至今脍炙人口。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等,后升吏部郎官、直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任谏官五年,敢于犯颜直谏,劝孝宗防专权之弊,主张削减俸禄;不信佛书,禁绝僧尼道士入朝。孝宗称“文大似陆贽”、“尽公无私”。后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寓居严州。卒赠开国男,谥号文恭。墓葬青田石头村福延山。著有《中丞奏书》10卷
[] (11341194)
周绾
  周绾(生卒年未详),字彦约、次明,号莲峰,遂昌大柘人。17岁入太学,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先后五次剖符持节出宰大藩。后任国子监祭酒,升任吏部侍郎,以敷文阁待制致仕,常为高宗解难释疑。为官60余年,以廉洁著名,得王十朋敬慕。终年82岁,敕葬于遂昌。
[]
梁汝嘉
  梁汝嘉(1096—1153),字仲谟,丽水人。以外祖父宰相何执中故入仕,调中山府司议曹事。宋建炎初(1127),知常州武进县,时金兵入侵,众官骇散,独汝嘉浚筑防守,是以升任常州通判。绍兴二年(1132),以转运副使代理临安知府,时临安火盗屡作,汝嘉乃修火政,严巡徼,盗贼敛迹,火灾亦息。三年,任临安知府,奉诏葺治城阙,上至宫室,下至营屯及百司官廨,区处悉有方,遂成都邑。升任户部侍郎,代理尚书兼江淮荆广经济使。因亲秦桧,为士大夫所薄,曾一度
[] (10961153)
潘翼
  潘翼(生卒年未详),字雄飞,号鹤溪,青田人。自幼博览群书,精通诸子百家,对礼乐制度,经、传、笺、疏等颇有研究。通晓天文地理,著有《星图证验》、《九域赋》,内容详尽,所载山川州里,观之若亲临其境。曾综括隐僻之字,补注前人韵书遗漏;辨别《尔雅》、《草本》等典籍中物名注疏之讹误。南宋建炎年间,移居乐清县,举家兴学,教授学生。当地知名人士、登科中举者,大多出其门下,王十朋即其中之一,成名后常叹未尽得师之所学。一生怀才不遇,老困文场,晚年穷困潦倒
[]
吴安国
  吴安国(生卒年未详),字镇卿,丽水人。宋宣和二年(1120)进士,任考功郎官。曾以太常寺少卿出使金国,金背弃盟约,借故威胁,索粮略地。安国毅然正色曰:“我首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诚死王事,王命乌敢辱。”金人不敢冒犯,遂被留作人质七年,终不变节,建炎年间(1127—1130)遣还。后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知州,卒。
[]
吴枢
  吴枢(1080—1138),字时发,庆元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围攻京都汴梁,形势危急,钦宗下诏征募有胆勇者为使,枢应召至金营,长揖不拜,正色不屈。金人欲烧油锅烹之,枢毫无惧色,据理争辩。金主赞其忠勇,未加害,扣押一年多,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遣放回宋。因其不辱使命荣归,为时人所敬重。
[] (10801138)
季陵
  季陵(1081—1135),字延仲,龙泉宏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三迁太学博士。因论学术邪正异同而被谮,谪知舒城县。靖康元年任秘书郎。建炎元年(1127)随高宗至扬州,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太常寺少卿。三年春,金人再南侵,陵负九庙神主随高宗至杭州,任中书舍人,力主抗金。同年六月,诏求直言,陵之对策为高宗所嘉纳。时张浚为川陕等路宣抚使,陵上疏论其太专,因忤旨,遭罢官。四年,复职,范宗尹荐其才,命知临安府,复任中书舍人。后又因附和范宗
[] (10811135)
姜绶
  姜绶,丽水人。宋靖康年间(1126—1127),金人侵犯京师,内外消息不通,朝廷招募勇士送书信到南京调兵援救。绶以忠翊郎应募,乃刲股藏书,不幸途中为敌所俘,厉声叱骂,遂被害。建炎中(1127—1130),封其子特立为承信郎。
[] (112611)
陈汝锡
  陈汝锡(生卒年未详),字师予,青田县城人。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初任通山县尉,继任福建提举、湖南路通判、江南团练使等职。建炎四年(1130),临安陷落,任浙东安抚使,临危不惧,积极防御,安定时局,领师护送宋高宗从明州到会稽。因政绩显著,刚正不阿,遭奸相秦桧嫉恨,贬任单州团练副使。卒后追封中奉大夫。著有《鹤溪集》。
[]
叶涛
  叶涛(1050—1110),字致远,龙泉人。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神宗赞其才思过人,在御屏上 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国子直讲。为王安石器重,招为女婿,后任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任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升中书舍人。后遭蔡京诬陷,降为知光州,据理申诉后复为给事中。居数月而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
[] (10501110)
龚原
  龚原(约1043—1110),字深之,号武陵,遂昌马头庄(今云峰镇)人。少师从王安石。宋嘉祐八年(1063)进士。元丰年间任国子直讲,因虞藩案失官。哲宗即位复官,任国子丞、太常博士,加秘阁校理,后出任两浙转运判官。绍圣初拜国子司业,不久兼侍讲,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权工部侍郎,出知润州(今镇江)。徽宗初,任秘书监,升给事中。时除郎官五人,皆执政姻戚,悉举驳之。后因对哲宗丧服事持异议遭贬,出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不久复知扬州。后任兵部
[] (10431110)
卢约
  卢约(?—907),遂昌东乡人。唐广明元年(880),响应黄巢在遂昌聚众起义。二年十一月率部攻克处州,建立政权,坐镇一方,自领刺史,声势浩大。天祐二年(905),又遣弟卢佶攻占温州。后梁开平元年(907)三月,吴越王钱镠,遗子传瓘、传璙,先后攻占温州、处州。卢佶兵溃被擒,斩于腊口。约寡不敌众,以处州降吴越,后被杀害。自遂昌起兵,前后28年,多所建树,为民称颂。
[] (?~907)
少康
  少康(?—805),俗姓周,缙云仙都周村人。7岁始能语,母舍其出家。15岁通诵《法华经》、《楞严经》。后赴会稽嘉祥寺习律,继至上元(今南京)光隆寺听讲。唐贞元元年(785)到洛阳白马寺,得读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决心修持净土。复往长安光明寺善导影堂礼拜善导遗像,深有所悟,益增其阐扬净土宏愿。乃遍游名山大川、古刹胜寺,人称“少微上人”。后南还睦州(今建德),乞钱诱小儿念佛,初念一声“阿弥陀佛”即给一钱,后念十声,始给一钱。如是一年,无少
[] (?~805)
智威
  智威(?—680),俗姓蒋,缙云金竹人。佛教天台宗六祖。出身儒学世家,18岁出掌州学堂,奉父母命回家完婚,途遇梵僧引导,遂出家天台国清寺奉章安为师,潜心研究佛学。唐上元元年(674),遍访名胜古刹,寻觅说法讲经场所,曾到台婺边陲的普通山,因梵宇狭隘,广不纳众,乃再往壶镇石龙山,剪荆刈茅,牵箩扎篷,编荆为座,名其为“法华”,故号“法华尊者”。遐迩学者居士,闻风从学,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人。昼讲夜禅,手书藏典,朝夕不怠。听众临时搭棚,分
[] (?~680)
叶一源
  叶一源(?—649),字九江,括州松阳人。父叶公圭,隋大业年间(605—616)明经,曾任参知政事,后谪官广南(今两广一带)。一源幼通诗书,善骑射。曾随父到广南,见隋炀帝朝政浊乱,便聚兵千余,从李渊反隋。隋亡,唐高祖李渊即帝位后任一源为建州(今福建西北部)节度使。贞观二十三年(649),隋唐太宗李世民、副总管薛万彻远征高丽,所向先登,单骑陷阵,身中流矢,驰归卒。唐太宗赐谥武义,诏令立祠纪念。武则天时(684—704)加封忠烈,祠称“忠烈
[] (?~649)
李逸民
  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字有基,乳名怡菁,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黄埔日刊》。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一局局长,西北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