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历史人物介绍10
张鋆
  张鋆(1891—1977),字伯鋆,平阳鳌江东河村人。少聪颖好学,15岁留学日本,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慈惠会医科大学。回国后,在江西医专、保定医专任教。1921年,以公费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温州瓯海医院院长。在任一年,成绩卓著。后历任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其间1931年和1933年两次去美国,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生物系及
(18911977)
高仲伦
  高仲伦(1890—1977),谱名乃彝,学名秉纲,号楷之,泰顺罗阳西外人。1916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毕业。历任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处州)学监,省立第四中学(宁波)、省立第五中学(绍兴)、省立第十中学(温州)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泰顺。又先后执教于战时补习中学、温州师范(莒江)、泰顺简师。1953年后重返温师、温中任教,直至退休。耕耘教坛50余年,桃李满天下,曾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中学教师。编有《舆地学》及《
(18901977)
姚琮
  姚琮(1889—1977),原名味辛,瑞安马屿上京村人。幼就读养正学堂,后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曾与蒋介石同学。辛亥革命时,任陆军第十一镇第八十二标排长,后升连长、教练官、讲武堂教官。1915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暂编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中校团附、团长及驻台州兼海门要塞司令。在一师任团长时,蒋介石受孙中山指派曾来浙进行地下活动,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暗予支持,因此后来深得蒋的倚重。1926年,任黄埔军校上校教官、校长办公厅主任
(18891977)
张云雷
  张云雷(1883—1977),原名守铭,后名烈,字云雷,一字贞箴,别署石帆山人,乐清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自费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留学期间,先后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三十四年毕业,拟返国,突接家中急电,谓清政府已将其列入捕杀的革命党人名单,遂赴南洋,抵爪哇泗水(今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曾主办中华学校,又与沈钧业一起协助泗水华侨商会创办《汉文新报》。宣统三年(1911)六月回国。1912年,任浙督府参议会参议。5月间,创办浙江
(18831977)
梅冷生
  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字冷生,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堂。博学,善诗文。1920年在温创办《瓯海潮》周报;同年5月,与王毓英、夏承焘、陈仲陶等组织文学团体慎社,先后刊出文、诗、词录4册,后从瓯海道尹吴兴林鹍翔学词。次年在林支持下,重修积谷山下东山书院内谢康乐祠并在山腰添建一间楼房,作为永嘉词人祠堂;同时创立词学团体瓯社,先后刊出《瓯社词钞》两集。继被选为浙江省议会第三届议员。193
(18951976)
郑曼青
  郑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14岁后画艺大进。1917年,到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因在报章与名士以诗唱和,受郁文大学招聘,讲授诗学,并得以结交郑苏戡、陈师曾、王梦白等,经六载之熏陶,诗画俱臻进境。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又任上海美专国画科主
(19021975)
戴新泮
  戴新泮(1886—1975),瑞安鲍田人。少年曾遭水灾逃荒之苦,仅读过4年私塾。建国后,积极投身水利事业,参与筹划建设陡门、桥梁,开挖疏浚河道、浦沥,并倡议沿海、沿江陡门通常情况应关闭挡咸蓄淡,保证灌溉。1957年,率先仿效“雷公铲”原理,试制浦沥拖淤工具,获省嘉奖。平时还积累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旱涝,及时建议水利部门作好准备,减少灾害损失。气象学家一向认为荚状云预示好天气,但新泮认为这是浙南俗称的“仙人架桥”,三天后必有大风雨。后经其
(18861975)
胡识因
  胡识因(1893—1974),女,原名世英,化名吴式、郑耐冬,永嘉人。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上海女子体操学校,和郑恻尘结婚。历任杭州守清女学等教员。1920年,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并在女子师范学校兼课。1924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2月,在新民小学成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首任支部书记。次年元旦,成立国民会议温州女界促成会,选为干事会负责人,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18931974)
野夫
  野夫(1909—1973),原名郑育英(毓英),又名绍虔,字诚之,30年代初以EF(野夫)为笔名,后遂以野夫行世,乐清万岙乡寺岭村人。小学毕业即在家自学绘画,后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毕业于上海美专。30年代初在上海先后参加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上海绘画研究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组织,并结识鲁迅。在鲁迅直接指导下,借鉴苏、日、法、比等国的版画艺风,结合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手法,创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战斗性的作
(19091973)
王叔旸
  王叔旸(1903—1973),原名庠宾,学名桐宾,平阳金乡(今属苍南)人。1921年就读上海中法通惠工商中学,翌年考入三友实业社,由练习生升为广告部主任、总务科主任。1925年利用三友实业社在新加坡的中华商店空余房屋开设上海书局,任书局经理。先后在泗水、吉隆坡、巴城(雅加达)设分店,进一步开拓业务。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以新生出版社名义聘请叶浅予、张光宇、张振宁编印《新生画报》(月刊),不久改《抗日画报》(三日刊),至上海沦陷前一句停刊。
(19031973)
吴百亨
  吴百亨(1894—1973),祖籍乐清,出生于永嘉县城(今温州鹿城区)。少时仅在教会崇真小学读过三年书,后去农村替人牧牛,做帮工。17岁到温州普益药房当学徒,刻苦自学调剂学、药理学和外文等,得到晚清进士陈幼农的赏识,招为女婿。婚后由陈家资助3000元,在五马街开办百亨药房。7年中,积累资金万余元。1926年9月,在药房店堂后创办百好炼乳厂,以“白日擒雕”为商标,经二三年苦心经营,生产获得初步发展。1929年,产品获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
(18941973)
白仲英
  白仲英(1892—1973),原名文埙,字仲英,以字行,祖籍平阳,生于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出身中医世家。父鹤洲,是《医方论注》作者,精通医理;大哥良玉和二哥文俊也都是中医师。受父兄熏陶和影响,年轻时就立志作一个名中医。故从东汉名医仲景和清代温热病学家王孟英两人名中各取一字为己字。年20岁开始行医,到26岁时医名大振。时温州举办中医会试,仲英以《用药如用兵论》一文夺得榜首,获得最优等医士奖。此后几十年中,精读历代医学著作,并结合自己
(18921973)
胡荣铨
  胡荣铨(1886—1972),字衡忱,永嘉下嵊山霞村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厦门集美学校,以科教救国为己任。1924—193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为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贡献。抗日战争期间,曾回永嘉家乡养鸭,并创办瓯北补习中学(后并入济时中学)。朱家骅曾两次请其出任县长,都被婉言谢绝。建国后在温州荷花居住,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化学概论》、《近世无机化学》、《采矿工程》、《中国煤矿》、《工程材料讲义
(18861972)
张光
  张光(1878—1970),女,字德怡,晚号红薇老人,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年从兄朗西学诗,从汪如渊习绘事,12岁能诗画,名闻乡里。嫁瑞安章献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任广东广方言学堂文科教授;宣统元年(1909)九月,署广东直隶州,在粤六年,光亦随行。历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私立洁芳女子师范监督,遍游琼崖、潮州、嘉应诸州名胜,作《百花长卷》,长三丈余,画折枝花卉百种,设色淡雅,错落有致,历时3年始成。民国初年,随夫赴京,
(18781970)
马公愚
  马公愚(1893—1969),本名范,初字公驭,后改公禺、公愚,晚号冷翁,因其斋名“畊石簃”,故又署畊石簃主,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百里坊人。永嘉马氏,自清以来,以诗文、金石、书画传家凡二百年。曾祖昱中(解元出身)、祖父兰生(名元熙),均工诗文书画。公愚幼承家学,稍长曾师承瑞安孙诒让、究心周鼎秦权、石刻奇字。后与兄孟容就读温州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宣统三年(1911)毕业后返里,次年创办永嘉启明女学。1
(18931969)
林奕仙
  林奕仙(1879—1969),名艮贵,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幼年从父学弈。清光绪十六年(1890),时年12岁,与当地高手陈笙作四局公开赛,三胜一平,称雄温州。15岁出游浙江、闽南各地所向披靡,誉满东南。1915年至上海,以压倒优势击败强手李志英,又与“扬州三杰”—王浩然、周焕文和张锦荣以及华东诸名将交锋,皆胜多负少。1930年,与周德裕代表华东去香港,参加华东、华南埠际大赛,与李庆全等酣战十六局,平分秋色,均获冠军。其
(18791969)
曾省
  曾省(1899—1968),又名省之,瑞安申明里人。1914—1922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农科与东吴大学生物系。1928年,公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嗣后在瑞士暖陕登大学任研究员。1932年回国,先后在青岛大学生物系、山东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昆虫系、武汉华中大学理学院任教授、系主任、院长等职。解放后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农业顾问,参加筹建中南农业研究所,曾任副所长、植保系主任。1959年,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任研究员,兼院第
(18991968)
王晓梅
  王晓梅(1896—1968),永嘉永强(今属瓯海区)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永嘉县第一、二小学和永强崇实小学教师及温州中学艺术教师。1918年起,连续在温中附小任教师、主任18年。1940年起协助叶氏三兄弟(希禹、希黎、希贤)创办三希小学并任校长达16年。在温中附小期间,对教材、教学法、教学设施及学校管理制度等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曾试行单级教学、二部制、复式教学和设计教学等,并在学生中开展木刻、歌咏、演戏等课外活动。在三
(18961968)
陈伯远
  陈伯远(1886—1968),名凤韶,字伯远,以字行,出生于瑞安大峃(今属文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进东北武备讲习堂学习,毕业后曾秘密参与反清革命活动。不久返回杭州,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时,参加革命军刘劼甫部队,从凤山门攻入杭州城,乘胜占领总督署。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省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中校参谋。不久进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培训班学习,后复进陆军大学正科第四期深造。毕业后,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任营长、团长、参谋长及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
(18861968)
许漱玉
  许漱玉(1880—1967),名云章,以字行,瑞安人。出身贫寒,清光绪十八年(1892)到温州益大布店充学徒,时年13岁。二十三年,在县城殿巷(今公园路)自开小布店,4年后稍有积蓄,在曹仙巷租房开许云章绸布店,规模稍大,开始雇用店员、学徒、司账等三四人。货真价实,顾客盈门,积21年之久,资财益富,遂于1917年买下五马街平屋店面七间,独出心裁,拆建成温州第一座3层楼店面,当即轰动全城。开业之日,热闹非凡,有人携“打戳”银圆前来购货,为树
(1880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