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历史人物介绍15
高福林
  高福林(生卒年未详),原名F.W.Goddard,美国人。绍兴福康医院创始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美国基督教会北美浸礼会国外宣道会派遣,从宁波到绍兴行医传教。擅长眼科,会做各种眼科手术。先在大坊口租用民房一间,以摆药摊形式行医传教。后迁南街马坊桥开诊所。接着购地4.24亩,筹建高氏医院(俗称耶稣医院)。1914年,正式定名为福康医院(现绍兴第二医院前身),自任院长兼医师。1919年建成附属护士学校。陆续聘请我国名医应元岳、任庭
沈知方
  沈知方(1883—1939),原名芝芳,绍兴人。幼年依靠父亲摆书摊谋生,14岁在绍兴奎照楼书店当学徒,满师后,为上海会文堂书局职员,不久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任发行所所长。得到商务总经理夏瑞芳赏识,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书业奇才”。1914年,夏瑞芳被害,-辞职,与陆费逵等合力创设中华书局,任副经理。1917年,因与股东陈协恭意见不一,离开中华书局,自筹资金创办广文书局。1921年,创办世界书局,自任总经理。1921年7月,世界书局扩充业务
(18831939)
汤鹏超
  汤鹏超(1856—1938),又名显,绍兴平水镇人。武术家,精达摩内功拳。1916年,被公举为绍兴城区拳术研究社社长。首创浙江国技练习所、杭州市第一国术教练所。历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浙江大学工学院及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国术教师。1929年,浙江省国术馆成立,任名誉教官,与太极名家杨澄甫、著名武术家刘百川同馆共事。同年11月,全国国术游艺大会(擂台赛)在杭州举行,担任检察裁判。1932年,绍兴县国术馆成立,被推选为董事。
(18561938)
张伯岐
  张伯岐(1881—1936),字南月,号颂南,嵊县(今嵊州)永富乡(今崇仁镇)廿八都村人。17岁时因仗义误伤人命,被逼为“盗”,劫富济贫,人称“梁山好汉”。后参加竺绍康领导的平阳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绍兴大通学堂学习,加入光复会。后随竺绍康回嵊筹饷,陪秋瑾赴金华、台州等地,联络会党,筹组光复军。皖浙起义失败后,遭清廷缉捕。清军前来追捕,伯歧设伏杀哨官及士兵两名。后避往上海,结识陈其美、蒋介石等。三十四年春,为筹措起义经费,往
(18811936)
黄郛
  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别字天生,笔名以太,原籍嘉兴,生于上虞百官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一年后,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在振武学校与蒋介石、张群结识。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军咨府第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武昌起义后,回上海,参加攻占制造局、光复上海的战役。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郛任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参与策应光复杭州与
(18801936)
俞宗渭
  俞宗渭(1879—1936),字襄周,绍兴姚家埭人。民国时期绍兴著名实业家。成年后承袭祖业,经营浙东盐务,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认为富国必须富民,要国富民强,必须兴办各种民族实业。1912年春,首创绍萧越安轮船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航线由绍兴县城起,东至曹娥,西至萧山西兴,全程180华里。总公司设绍兴西郭门外,沿途所经村镇码头,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经营以客运为主,货运为副。行驶机轮,均向上海外商订购,以煤油引擎作为动力。拖带载客木驳,由公司
(18791936)
吴道熔
  吴道熔(1852—1936),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晚号澹庵,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愿入仕,以讲学终身。历任潮州韩山、金山,惠州丰湖,广州应元、越秀等书院讲席、山长。光绪三十年(1904),任两广高等学校监督。民国成立后,闭门著述。晚年崇信道教。博通经史,善书法,工诗,尤其擅长古文辞,著书讲学不拘一格,旁及自然科学和欧美新学。著有《海阳县志》、《明史乐府》、《澹庵诗存·文存》、《广东文征作者考》、《番禺县续志
(18521936)
俞翰西
  俞翰西(1903—1935),字捍西,嵊县(今嵊州)中南乡(今苍岩镇)苍岩村人。1924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门学校,任九江医院医务主任。1933年2月加入红军。次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在中央干部休养所一直任医生,为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邓颖超、贺子珍等中央领导担任保健工作。1935年4月,部队在贵州紫云坡五里牌卸装休息,在为伤病员查病时,突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
(19031935)
杜亚泉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亚泉,后以号行,别署伧父、伧叟、高劳,上虞县长塘人。自幼勤奋好学,16岁中秀才。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何桐侯受业,后自学数理化和外文。二十年春,肄业于浙江省城崇文书院。应蔡元培邀任绍郡中西学堂算术教员,并兼教理化与日文。在上海创办亚泉学馆,发行《亚泉杂志》。回绍兴创办越郡公学,自任理化、博物教员。任商务印书馆编译长达28年。曾东渡日本考察教育。与汤寿潜等创立浙江旅沪同乡会,任绍兴七邑
(18731933)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原姓金,名庆棪,字伯桢,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笔名汉胄、白屋诗人等,绍兴平水镇人。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中拔贡。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五月,陈伯平与徐锡麟等在安庆举事失败殉难,作《哭陈烈士伯平》七律四首痛悼。三十四年,与王子余共组《绍兴公报》,任主笔。辛亥革命后,北上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袁世凯0辛亥革命成果后,投身反袁“二
(18801932)
孙德卿
  孙德卿(1866—1932),名秉彝,字长生,外号“大王”,绍兴孙端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陶成章、秋瑾等人,加入“同盟会”与“光复会”。回国后资助徐锡麟等创办大通学堂,出任总务长。秋瑾被害后遭逮捕。宣统三年(1911)秋,王金发率民军进驻绍兴,出任民团局副局长,并任复刊后的《越铎日报》社社长,参与创办成章女校、陶社。后长期从事乡村文化教育,出资创办绍兴第一个公园——上亭公园,开办农事试验场,组织孙端剧社,编
(18661932)
蒋尊簋
  蒋尊簋(1882—1931),字百器,又名伯器,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人。诗人蒋智由子。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肄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以官费选送日本留学,初为成城学校骑兵连队学生,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与海宁蒋方震(百里)同以精通军事著称。章太炎称之为“浙江二将”,时人又加蔡锷号为“南方三杰”。三十二年在东京加入光复会,同年参加同盟会,被委为宣传部长。应浙江巡抚张增扬聘,任教练处帮办、讲武学堂总办、新兵第二标标统
(18821931)
陶元庆
  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又字璇卿,绍兴陶堰镇人。1919年7月,求学于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后考入上海《时报》馆,专画《小时报》。不久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向陈抱一学油画,在水彩、图案、西洋画上皆有所成。1925年起,先后在台州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在北京绍兴会馆认识鲁迅并为《苦闷的象征》作封面画,颇受鲁迅器重。1925年3月,在鲁迅帮助下在北京举办画展,鲁迅为《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作
(18931929)
何廉臣
  何廉臣(1860—1929),名炳元,号印岩,晚号越中老朽,以字行,绍兴人。出生于世医之家,祖父何秀山为名医。幼习举业,为庠生,乡试两荐不售,及冠之年,弃儒习医。先与沈兰姹、严继春、沈云臣讲习古医学说,继从名医樊开周临证,与绍派名医赵晴初结忘年交,出游访道,集思广益。其时,正值西学东渐,又取西医译本悉心研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组绍郡医药学研究社,任社长;同年六月,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主持事务。1915年,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
(18601929)
王家襄
  王家襄(1872—1928),字幼山,绍兴人。父官亮,曾任河南怀庆知府。幼年丧母,12岁时随父至任所,由名师授课。父病殁,扶柩南归。屡试不第,改习法律。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县丞分发江苏。旋赴日本留学,入日本警视厅特设警察专科学校学习,主编《中国警察讲义录》。三十二年毕业回国,任浙江全省巡警道参议,绍兴府巡警总理,浙江警察学堂教习兼提调,省警察总办。宣统元年(1909),任浙江咨议局议员。1911年,任吉林巡警总办。1912年4月
(18721928)
王振汉
  王振汉(1872—1926),原名王淑德,又名贞姑,女,绍兴柯桥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奔走革命。与秋瑾等志士结识,加入光复会,并改名振汉。三十一年冬,随徐锡麟赴日。次年12月到安庆,帮助筹备起义。皖案后,被清政府通缉,往日本。民国成立后回绍兴东浦。1914年徐锡麟所办热诚学校遭火焚,将抚恤金2000元银悉数捐赠,重建校舍。由于逃亡期间伤感过度,致双目失明。
(18721926)
谢飞麟
  谢飞麟(1867—1923),名震,号显雷,别号侠佛,嵊县(今嵊州)新市乡江夏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17岁设馆教学,自学诗文经史。后去杭州崇文书院和嵊县入县学。35岁补廪入贡。嗣后在杭州设馆授徒,结西泠吟社,向拳击名家俞渭滨学习拳技,颇有造诣。清光绪三十年(1904),与周志山、王金发、胡士俊等创大同学社,鼓吹民族革命。三十一年,在县城创办爱华女校,提倡女子教育,宣传女权解放。三十二年,任绍兴东湖通艺学堂监督。秋瑾在绍兴遇难后,避往上海
(18671923)
楼映斋
  楼映斋(1846—1923),又名景晖,嵊县(今嵊州)石璜镇楼家村人。清末在宁波开纸行,后至上海创办丝厂、茶栈,产丝锦、珠茶外销。合资在萧山创办通惠公纱厂、合义和丝厂,任总经理,并任清廷农工商部顾问,后又创办钱江、乍浦商-司,出资万元修嵊县南桥。
(18461923)
陈遹声
  陈遹声(1846—1920),字蓉曙,号骏公,诸暨枫桥人。早年师从俞曲园。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松江知府。当地盐枭久为患,遹声到官,秘收其党人为向导,亲帅健卒飞驰百余里,捕获其首领,并绳之以法。松江地多低洼,数苦于潦,通声疏支河三十余,筹岁修费数万金,以利于农。父丧回家,主纂《国朝三修诸暨县志》,翌年创办景紫书院。诸暨县北江藻村为赌窟,通声请县官莅村坐禁-,使陋习收敛。因功迁道员,入参政务,主练兵、税务诸政
(18461920)
沈铭昌
  沈铭昌(1870—1919),字冕士,绍兴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捐资为四川宜州知州。后以道员调任两江督署文案。曾任天津海关道、长芦盐运使。1912年,任直隶都督府总文案、河南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1月,任河南豫东观察使。1916年7月,任山西省省长。次年,任北京政府内务部次长、财政部次长。1919年2月,任山东省省长,同年7月去世。
(187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