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人物介绍9
汪筱川
  汪筱川(1870~1947),名九成,字仪廷。淮安河下镇人。山阳医派传人。幼入私塾,后进太学深造。他秉承家学,研究先贤医著。开始帮助父亲汪浚川赴清江西坝盐务公立同善堂施药局门诊,后被聘为医士,每日诊治患者达百余人。各科同仁称誉他“后生可畏”。西坝盐务施药局停办后,归里挂牌,门庭若市,苏北各县以至鲁皖等地求诊者甚众。时为候选江宁布政司理问,补用州同。民国元年(1912年),他于河下粉章巷创办公济施药局,请高足谭济安、姚肃吾、邱慕韩等轮流负
(18701947)
梁化农
  梁化农(1911~1946),盱眙县古城乡人。烈士。民国28年(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到淮南津浦路东抗日。他和各界群众,欢迎罗炳辉司令员及其部队进驻古城,并帮助该部借粮,解决伙食问题,随后又协同该部收缴地主武装40余支枪,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古城乡农抗理事长时,他挨门串户,昼夜奔波,组织农会,坚持执行减租减息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次年任半塔直属区古城乡乡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积极为人民办事。秋天,日伪军
(19111946)
朱棨
  朱棨(1860~1946),字伯符。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人。晚清禀生,地方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清末,他先后任江北公立中学(在今淮阴市区)监督、安东县(今涟水县)儒学学务总董、劝学所所长。民国初,任安东县署学务课长兼实业课长。民国3年(1914年)3月任涟水县第三科科长,主管教育行政。当时涟水城内只有高等小学1所,他在东大街又增办女子高等小学,亲任校长。民国4年,命次子朱宗群创办私立朱楼国民小学,联合族众将朱氏宗祠和紧靠宗祠的庵楼合并
(18601946)
朱前
  朱前(1916~1944),原名贯义。涟水县余圩乡人。烈士。日军侵占涟城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斗争。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对敌斗争有胆有识,工作热情高,开辟新区有办法,不久被调到离大汉奸王培坤盘踞的时码据点最近的光华乡任指导员。光华乡当时是伪化区。他一到那里,就发动群众摧毁了伪乡、保组织,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组织和联防队。为对付敌人,在全乡搞破(破路)、拆(拆砖墙、庙宇)、打(打狗)等活动,把交通沟一直挖到日伪炮楼跟前。王培坤多次派遣
(19161944)
保三娘索家凤
  保三娘(1911~1943),女,盱眙县城人。烈士。幼年家贫,未读过书,连名字都没有,因丈夫姓保,排列第三,故称“保三娘”。保三娘共生7个孩子,饥饿和疾病先后夺去她6个孩子的生命,丈夫也染病身亡,只剩下一个儿子保振国。家中人手单,娶一个童养媳索家凤(1928~1943),小名千金。民国29年(1940年)4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半塔保卫战胜利后进驻盱城。9月,这支部队撤离盱城,转入农村。保三娘任部队地下交通员。索家凤年纪虽小,但很懂事,是
(19111943)
胡抱一
  胡抱一(1890~1943),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人。幼年丧父,由姑母及长兄汉卿抚养成人。宣统二年(1910年),胡抱一只身赴沪,从事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他与陈其美在沪创设精武协会,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民国成立后,转赴南京,曾充任孙中山卫士。“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张溥泉、杨啸天、景梅九从事地下工作,积极参加韩恢等组织的讨袁运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苏沪一带民众风起云涌,响应革命,胡抱一任上海别动司令。民国22年(19
(18901943)
朱启勋
  朱启勋(1909~1942),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自幼学文习武。民国18年(1929年)考入涟水中学,因参加-被开除。翌年夏入黄渡乡村师范,刚半年又被开除回家。同年8月参加“八一”-。在淮盐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转入低潮后,他在家乡成集一带-打匪,受到家乡群众的拥戴。民国27年春,与堂兄启宇、堂妹启哲、侄鼎枢等人一起参加涟水县抗日同盟会。为发展抗盟力量,他们先后联络八九十人,发誓同心抗日。又组织附近青年,先后成立基干队、先锋自卫队等
(19091942)
刘惠馨
  刘惠馨(1914~1941),女,又名刘一清、刘任文。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人。烈士。民国23年(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是该系破格录取的唯一女生。民国24年,刘惠馨积极投入“一二·九”-。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毅然放弃已攻读三年的机械工程专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战时农村服务团,被分配到南京晓庄农村工作。后因形势变化,遵照中共党组织指示,她与马识途一起撤退到武汉,辗转鄂豫皖边区,参加-主办的七里坪党训班学
(19141941)
罗鸿慈
  罗鸿慈(1870~1940),字竹岑。涟水县东胡集乡罗圩村人。清拔贡生。曾自学西洋科学,通代数、几何。早年以教馆为生,后曾任江苏省立第九中学语文、历史教员十余年。他既有文名,又长书法,在当地民众中有一定声誉。民国15年(1926年)曾受聘于北伐军第九军主管文书工作,后因不惯行伍生活,告老回乡。民国28年底,侵占涟城的日军将他掳入县城,迫令他担任伪县长,他不为敌用,常怒斥日伪鱼肉同胞乡民,被关入狱。民国29年11月2日-死于狱中,终年70
(18701940)
潘洪烈
  潘洪烈(1908~1935),涟水县余圩乡官庄村人。民国14年(1925年)考入涟水县立师范学校。民国16年10月,在陈治平、张际高等人开办的党务训练班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2月,中共涟水县委成立,潘洪烈任县委委员。同年,他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抗捐抗税、抗租抗债。10月,他和张永亮等人领导南集朱范庄贫雇农200多人,将地主朱二乱家土地用犁耕成一条条、一块块,分给大家耕种。后因反动势力强大,斗争失败。民国19年5月,涟水县土地革命行动委
(19081935)
葛节支
  葛节支(1879~1935),又名永和,字浚。宝应县西湖新集乡(今洪泽县共和乡戚庄村)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中秀才,后回乡办私塾。时宝应县设三十六图,负责催粮并可随意抓人。他对此十分愤慨,状呈县衙,反被官府冠以“反清”之罪而遭通缉。葛-离家避难,并入两江法政学堂就读。期间,再次控告宝应县三十六图不法行为,恳请政府取消这种组织。后经勘查,认定葛反映情况属实,遂撤销三十六图,建立地方粮董制,钱粮国税由老百姓直接向县交纳,减少中间盘
(18791935)
韩达哉
  韩达哉(1867~1934),字达卿,号永璋,又号淮0人。淮安县(今属淮安市)淮城镇人。清廷太医,《医学摘瑜》作者。幼读经书,攻举子业,业余阅读“家藏医籍数十种,读至深夜无倦容”。父淮安名医,初承父教。继又拜淮安名医李厚坤为师。他勤奋好学,加之父亲要求甚严,医学大进。22岁弃儒就医,一边看病,一边研读医书,“自《素问》、《难经》之说,《肘后》、《千金》之方,莫不探幽发微,邃密底蕴,结合朝夕侍诊,耳濡目染,尽得其家传师授之秘”。光绪十八年
(18671934)
王义方
   王义方(615~669) 泗州涟水(今属江苏省)人。少孤贫。为人正直,精通五经。曾任晋王府参军、值弘文馆、太子校书等职。素与刑部尚书张亮友善。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因张亮被诛,受牵连贬为儋州吉安县(治所在今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丞。吉安原为“蛮荒之地”,义方召集各峒首领商议,创办学校,挑选子弟,亲自为其讲经传学,教授礼乐。一时文风大变,“清歌吹籥,登降有序,人人悦顺”。为见于史载第一个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办教育的人。贞观末年改
[] (615669)
邵江天
  邵江天 (1945~)笔名江天。江苏涟水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安徽文学》,《安徽企业管理》主编,《安徽外贸志》副主编,《对外经贸时报》副总,副编审。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杂文集《雨后花》、《无花果》,报告文学集《俊彩星驰》、《安徽外贸走向世界》,评论集《博粲集》,随笔集《牧笔临风》、《永远的凝视》,散文集《邵江天散文选》、《十风五雨》、《战胜自我》等,小说集《那边是空白》,
潘际炯
  潘际炯 (1919~)笔名唐琼。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历任《大公报》翻译、,香港《大公报》驻北京记者、评论员,商务印书馆、世界史组组长,香港《大公报》部副主任。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纪实文学《朝鲜战地散记》、《末代皇帝传奇》、《牛顿》、《慕尼黑阴谋》、《朝鲜纪行》(合作),散文随笔集《八方集》(合作)、《京华小记》、《娱情集》、《快意集》、《唐琮随笔》,译著《反苏大
龚正
  龚正 (1964~)原名龚正顺,笔名龚正。江苏淮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江苏汽车学校。1986年起调入江苏省淮阴市文联工作,历任《崛起》文学双月刊、部副主任、主任,《短小说》副主编,江苏省作协理事,淮安市作协秘书长。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报告文学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金英之梦》、《黄金时代》,诗文集《一根弦的吉它手》,共出版文学作品集近十部。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获200
方范
  方范 (1956~)女。江苏淮阴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系。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镇江市塑料电线厂工人、团委书记,镇江日报社、记者,镇江市文联委员,市作协副秘书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丁香花孤独的回忆》、《错过花季》、《雪下的热》等。《丁香花孤独的回忆》、《错过花季》分获镇江市政府文艺创作成果二等奖,《雪下的热》获镇江市政府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散文《到韶山》和《青藏公路记略》分
范宝慈
  范宝慈 (1932~)笔名宝慈、山路。女。江苏淮阴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多年来在中国作协外联部从事对外文学交流和联络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外联部办公室副主任、美大处处长,中国作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中国周末》、《威尼斯的0》、《箱根纪事》、《隔海的回忆与思念》、《感受乌镇》、《走近文学大师巴金——祝贺巴老百岁华诞》、《
朱苏进
  朱苏进 (1953~)笔名苏进。江苏涟水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厦门某部班长、排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福建分会理事,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惩罚》、《醉太平》、《第三只眼》,中篇小说《引而不发》、《凝眸》,中篇小说集《射天狼》及《朱苏进文集》(四卷本)。长篇小说《在一个夏令营里
朱秀君
  朱秀君 (1950~)笔名未一。江苏盱眙人。1966年参加工作,曾任南京-化工机械厂工人,苏州北库钛金厂推销员,《东方家庭》、《河南城乡经济报》、《河南新闻出版报》外聘、记者。现为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回家》、《传奇将军罗炳辉》,长篇历史小说《管仲》、《晏婴》、《伍子胥》、《越王勾践》、《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小说集《怪世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