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人物介绍8
阮葵生阮芝生
  阮葵生(1728~1789),字宝诚,号山,晚号安甫。清雍正六年(1728年)生,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历任刑部郎中、河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刑部右侍郎。其父阮学浩,进士。他年轻时随父亲在京城,了解国家掌故。乾隆年间,以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他才识卓越,作文下笔立就,耿直不面谀人,“人有过,面斥之,退而相忘”。到刑部任职后,“熟精法科,屡决大狱。通敏无窒碍,遇大事众不解决者,片言立剖,洞悉情伪”。曾两次随皇帝巡游到滦河,多次召见
(17281789)
刘培元
  刘培元(生卒年不详),字万资。清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拔贡生。他品行端正,学问根底厚实,文名为一时之冠。因伯父刘信嘉的推荐,被授为虞乡县令。当时虞乡并入临晋县已四百年,清雍正年间复置。临晋县令奉命勘定二县县界。涑水左右过去属虞乡。当时,临晋县令想改调为虞乡县令,勘定时全部按照旧界,待刘培元到任,临晋令知改调无望,一怒之下篡改图籍,将涑河改隶临晋。这样一来,虞乡民众缴纳税就得渡河。民众每天都有数百人向刘培元呼吁,武弁皂隶以聚众胁官向上级官
周振采
  周振采(1687-1756),字白民,号菘畦。清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拔贡生。年轻时读书即很勤奋扎实,每天读书仅几百行,“手抄《九经》、马、班、陈、范诸史,韩、柳、欧、苏诸集,积数十帙”。所抄的字,笔划工整古劲,校勘精审,“出入辄以自随”。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辞,因病未能参加考试。他向以制艺(写八股文)知名。时程垲辟曲江楼,延揽四方名士为文会,他常以高才卓识使人折服。当时,王汝骧、方苞等人都非常推崇佩服他,说他的文章是“天半
[] (16871756)
阮应商
  阮应商(生卒年不详),字次赓。淮安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康熙末年,户部云南司管辖各省漕储,吏胥皆奸滑无比,纳贿舞文以为常事。司官明知积弊,多年听之任之。后阮应商晋升户部郎中主管其事,他秉公办事,上任第一天,就给猾吏们来了个下马威。当时有两个从事人员穿裘服值班,这在当时是逾越国家规定标准的。他当即严正指出,并喝令拖下去责打一顿。他在督治文案时,只准胥吏在一边抱牍待判,不准出一语,杜绝他们以介绍情况、背景和惯例为名,诱使上官
任三益任宗延
  任三益(生卒年不详),字友谦。山阳县(今淮安市)人,祖籍任城。年轻时慷慨仗义,重然诺信用。他通晓河工利弊,河道总督靳辅特地前往拜访求教。当时黄河、淮河并溃,里运河东堤受到大水的冲击,淮安城受到严重威胁,靳辅采纳他的建议,建头铺二铺运河堤石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运河漫溢,淮安护城堤行将崩溃,众人都说应像过去那样,掘开百子堂西岸以保城,独任三益反对,后听从他的建议,城堤果然未溃。后官至知州,所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颇有政声。任宗延(
尚胤调
  尚胤调(生卒年不详),字燮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任华亭县教谕,培养士子有方。学宫圮塌,他回乡变卖家产,得300多两银子,全部捐献,作为修学宫的费用。当时,学宫地基被驻军占为放牧场所,荒芜不堪。他奉地方长官的命令清理地基,前往驻防某将军的官衙相告,将佐们纷纷起哄,听任兵士们对他进行肆意-。他发誓以死相争,绝不让步,于是写下遗书,陈述事情的原委,然后在华亭射圃堂自缢而死。此事所在地郡县引起很大震动,巡
邱俊孙邱象升邱象随
  邱俊孙(1609~1689),字吁之。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生,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刑部郎中,著名清官邱度侄儿。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后任户部主事兼兵部职方司主事,督四镇,清军入关后降清。清军挺进江淮,-县民众组织抗清,清廷令他率军队攻屠-城。邱俊孙在距城十里以外驻兵,他独自骑马前往劝谕,使得-“父老感泣出迎,不戮一人而-定”,因此被清廷命为刑部郎中。后出任汉阳知府,断十年未能判决的疑难案件,擢升冀宁道。后罢官归里
(16091689)
嵇宗孟
  嵇宗孟(约1616~?),字子震,号叔子。淮安府安东县(今涟水县)人。与大学者顾炎武等为好友。18岁为庠生,不久,于崇祯九年(1636年)以拔贡中举人,文章声誉满江北。清初任温州司李,判案如神,时人将他比作包公。因肯为民造福,每出外,百姓则持香拥随,因而被称作“香司李”。老百姓还建龙门庵,立像祝颂他。后转任武昌府丞,任间除陋规,少虚费,政声卓著,晋升杭州知府。在杭州,创万松书院,并教勉农耕,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数千顷。后因病辞官归里,又被
郭允观
  郭允观(生卒年不详),字海日,号峄山。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明末学者。16岁即潜心研究“性命之理”。他为人行为端正,不苟言笑。甲申之变后,与张屿若等13人同一天被清政府削去诸生籍,遂遁迹城东偏远的乡村,设馆授徒。时有人诬告他谋图抗清举事,被淮安知府逮捕审问,郭允观说:“我生于明朝,思明之心不敢说没有,但是现在老了,叛清之事怎么会有呢?”遂获释。晚年邃心《易传》,著有《剥复否泰论》、《尚论篇》、《经世策》、《辨志论》,共数十万字。他
张养重
  张养重(1617—1684),字斗瞻,号虞山,又号虞山逸民,晚号椰冠道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人。清初诗坛魁首,时称“张山阳”。他以其坚贞的人格与高洁的诗品赢得了当世名流如王士祯、阎尔梅、杜溶等人的极口称道。更赢得了其后学人由衷的敬仰。吴玉搢美云:“国朝初年,吾淮诗人林立,然必以虞山(张养重)先生为冠”(《山阳志遗》),推奖甚诚;潘德舆赞曰:“吾乡诗人入古人堂奥者,前推宛丘,后则虞山”(《养一斋诗话》),将其与北宋大诗人张耒并论;丁晏
(16171684)
杨正经
  杨正经(生卒年不详),字怀德。四川酉阳宣慰司人,后迁居淮安城。明晚期琴师。精通音律。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以郊庙乐章失次,访求能定雅乐者”,礼部尚书林欲楫推荐杨正经,以中书入观内府五音诸谱,皆是民间所未见到的书。崇祯皇帝召他弹琴,听后很满意,遂晋升他为太常丞,赐汉、唐古琴各一把。不久,京城被李自成义军攻破,杨正经抱所赐琴外逃江湖间,后至淮安。淮安府推官李子燮喜琴,杨正经身穿僧服相见,被引为上宾。李子燮为他买住宅,又为他的儿
邱度
  邱度(生卒年不详),字志忠,一字汝洪。明淮安卫(今淮安市)人。吴承恩外孙。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任南康推官、户部主事、榷九江关、户部郎中、知汝宁、知归德府事、陕西山西兵备驿传道,官至光禄寺卿。在南康时,有官奴杀人,霸占民田,官府不敢过问,邱度至则令官奴抵罪,归还民田。御史刘台被削籍家居,与刘氏有宿怨的人秉承首辅张居正意旨,诬告并将刘台逮捕入狱,巡按又禁锢他的家属,此案经邱度审理,邱度抗声说:“天道不可欺!”竭力为他们辨明曲直
潘埙
  潘埙(生卒年不详),字伯和,号熙台。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正德九年,潘埙以工科给事中上疏,劝谏武宗远小人,摈佛教,禁滥赏,勿游乐嬉谑。又谏阻拆西安门外民居作宫室,“皆不报”。迁为兵科都给事中,后历任开州同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潞州陈卿起义,他设计夺取义军所占的险要处,很快平定了起义。而当河南大饥荒,潘埙却“不以时赈”,而河南知府范不等皇上批准即开仓赈济,民众歌颂范,而潘埙却怨声四起,遂被弹劾罢官,
李绍贤
  李绍贤(?~1519),字崇德。泗州卫(今盱眙县)人。明监察御史。少而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会试第一名(会元),授行人司行人。当时武宗皇帝日耽逸乐,荒于政事。而盘踞江南的宁王朱宸濠又潜谋政变。内监江彬、钱宁等俱以嬖幸掌握兵权,又都受宁王的贿赂,怂恿、诓骗武宗南巡,企图乘机下手。正德十四年,南巡车驾准备于三月十九日启行。朝野“人情咸怀疑惧”,而将相大臣尽钳口不言。而且当时江淮一带受灾荒歉,民生困窘,沿途州、
嵇安
  嵇安(1189~1262),字宽济。涟水县人。南宋义士。其祖父嵇大成,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镇南节度使、龙虎上将军。大成退任后经涟水,爱其乡土风俗,因此定居。嵇安幼年时喜爱弓箭,长成后,善骑射,愈益英勇。当时涟水地处宋金分界处,朝属宋,暮属金,地方颇不安宁。嵇安便聚集义兵,建立堡栅,保卫乡里。宋淮东制置使奉诏授以沿海巡检使。在任时,嵇安宣布防守公约,互相守望,禁止抢掠,数百里内,得以安全。他又增筑堤堰64处,创疏决法,兴修水利,鼓励农耕,
(11891262)
赵师旦
  赵师旦(1011~1052),字潜叔。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生,宋楚州山阳(今淮安市)人。年轻时博读经史,“尤刻意刑名之学”。为江山知县时,亲自断狱审案,属吏不能从中“得民一钱”。江山县大治,“弃物道上,人无敢取”。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广源“蛮”侬智高起兵,移南天国,扰邕州,旋称帝。皇祐四年,破邕州,顺流东下,沿途诸州守臣皆弃城而逃。他听到打探消息的人的战况报告后,大声呵
(10111052)
陈球
  陈球(118~179),字伯真。东汉元初五年(118年)生,下邳淮浦(今涟水县)人。幼时学习儒学,很懂律法。顺帝阳嘉年间(132~135年),举为孝廉,不久任繁阳县令,勤政廉洁。后任侍御史。桂阳李研等抢掠岭南,州郡懦弱难制,遂任他为零陵太守。建造桓帝陵基时,他节省甚巨。后改任南阳太守,因得罪豪强被诬告入狱,旋遇赦,启用为廷尉。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去世。因为宦官和窦氏有宿怨,故中常侍曹节等想用宫廷贵人的礼节殡葬太后,而以冯贵人配祔
[] (118179)
徐冠苏
  徐冠苏(1915~1949),涟水县徐集街人。烈士。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1930年)8月参加涟水“八一”-,失败后被捕,脱离了组织关系。被保释回家后,曾任小学教师。日军侵占涟城后,他受抗日民主政府保卫部的派遣,打入日伪组织,搞情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盐阜区委社会部为有效展开反特斗争,决定组织力量深入敌人内部侦察。徐冠苏被派遣打入江苏省调查统计室(中统),要求他摸清敌特内部人事、组织、编制、活动等,侦察潜伏在解
(19151949)
陈治平
  陈治平(1898~1949),原名文政,又名惕庐。淮安横沟寺人。先后就读淮安第三高等小学、南京国文专修科、南京蚕桑学校。毕业后到淮安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校址在横沟寺)任教。民国13年(1924年)夏,由杨济沧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冬末,到广州黄埔军校当入伍生。数月后,因病返淮,继续在县立乙种农校工作,并联络青年组织读书会,发展进步力量。民国15年夏,再度赴广州,在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任文书。在军校学习期间,陈治平结识了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
(18981949)
植品三
  植品三(1913~1948),原名永兴。盱眙县尤谭植营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初,日军侵入盱眙,群众纷纷起来抗日。盱眙打石山一带成立抗日联队,植品三任第八大队队副。后来,民国政府县长秦庆霖因植品三堂弟植永余参加新四军,而对他抄家、缴枪,迫使他解甲归田。民国29年,新四军五支队驻盱眙,植品三参加革命,任独立第三团一营二连连长、路东八县稽查。他打击日伪军,机智勇敢,神出鬼没。民国30年,他由便衣大队调到中共嘉山县委敌工部工作,后奉
(191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