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名人录
温子升
  温子升(496—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北魏文学家。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并称“温邢”;又与邢劭、魏收合称为“北地三才”。温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自幼勤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800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属,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任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末年,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武定五年(547年),元瑾、刘思逸、荀济等作乱,高澄怀疑温子升预其事,
[南北朝] 北魏文学家 (495547)
卞壶
  卞壶(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今菏泽丹阳办事处卞庄)人。官至宰相,是晋代一个较为著名的政治家。卞壶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卞统曾任琅琊内史,父亲卞粹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怀帝永嘉初年,卞壶袭父爵。318年被召入朝,任命为从事中郎,负责官员的选拔提升,深为晋元帝所庞信。不久卞壶又被选为皇太子司马绍的老师,受到皇室的尊重。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反晋,晋元帝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明帝。卞壶升为吏部尚书。324年,晋明帝乘王敦病重,发兵讨伐王敦,加封卞壶为中军将军,率军征战,将王敦击败。卞壶因战功被封为建兴县公。不久,又被提升为领军将军,拜丞相。325年,明帝去
[] (281328)
赵登禹
   赵登禹(1898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 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为了纪念赵登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任赵登禹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8981937)
郭秉钧
  郭秉钧(生卒年不详),菏泽志道都(今都司乡)郭糖坊村人,生于道光年间一个大地主家庭。清廪生。长枪会农民起义军首领。郭秉钧身为清朝廪生,然而他却继承父亲郭养贤里长(练总)职位,搞起了地方武装。郭秉钧在县府里有常驻代表,其中一个叫鲁学信的曾与县官王朝翼发生到葛被杀,引起郭秉钧与官府的矛盾与隔阂。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又有北伐军到过菏泽并在郭糖坊村一带同清军作过战。这直接震撼了郭秉钧的心。这年过春节时他曾自编对联“省事事生不如生事,善人人欺不若欺人”贴在门上。郭还私藏了僧格林沁与太平军作战失败溃逃时丢下的3蹲大炮作为起义的武器。当时有歌谣唱道:“郭秉钧有反心,僧王的大炮埋3
[]
何应瑞
  何应瑞(?~l644),曹州(今菏泽城内)人。字圣符,号大赢,是大理丞何尔健的儿子。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其父死后,服丧三年,授户部主事职,在河西掌管钞税。不久,其母又死,母丧期满,仍居前官。任职期内,尽量减少苛捐杂税,商民都感恩戴德。考课官吏,评为最优,被推荐做了常州知府。当时,余山率众起义于山东,大江南北的饥民也纷纷响应,一日间数次报警。何应瑞处之镇静,筹兵计饷,谋划策略,无人敢犯他所管辖之地。后又督学河南,他力杜请托,不循私情,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寒微之士。崇祯四年,召对文华殿,受到皇帝的称赞,晋升为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期间,因为没有很好贯彻朝廷意图,停止升迁。他曾五次上疏请求辞官,都没有被批
[] (?~1644)
马新贻
  马新贻 (1821~1870),字穀山,号燕门。回族。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马新贻自幼聪明,13岁能作诗,27岁中进土。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1853年(咸丰三年)马新贻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镇压太平军,攻破了太平军占领的盛家桥,三河镇等据点,接着又攻占庐州。由于镇压太平军有“功”,被提升为知府,“赐花翎,永补庐州”。咸丰八年,马新贻任按察使,太平军又进攻庐州,马率练勇出城迎击,但这次被太平军击败,溃不成军,被清政府革职留任。咸丰十年由于袁甲三的保举,马新贻复官。1862年(同治元年),马又率兵同
(18211870)
庞镜塘
  庞镜塘(1900—1977),原名庞孝勤,别名(笔名)黑园。菏泽城东郊庞楼村人。1900年11月生于广州。其祖父庞玉璞曾为清朝两广中镇府(相当于后来的广州警备司令)兼两广水师提督(相当于后来的海军舰队司令)。其父庞士云为清监生、候补知县。1908年,其祖父携儿孙告老还乡。回籍后,其父曾出任菏泽县参议会议长。庞镜塘弟妹11人(弟4人,妹6人),他年最长。1921年,他毕业于省立菏泽六中,并于是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经济系。1925年毕业后南下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办过杂志,作过政治工作。1927年春,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8年代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右翼军政治部主任。1929年
(19001977)
马济胜
  马济胜(?~1836),今菏泽市东马垓村人,武生。青年时从军为骑兵。清嘉庆初年,参加征讨四川、湖北“叛乱”,屡立战功,由千总升为郧阳游击。后又擒获敌首领屠士龙等5人,击毙敌首领冉文畴等40多名,升为江南督标中军副将。1813年(嘉庆十八年)参加征讨曹县、单县“教匪”,升为河北镇总兵。1832年(道光十二年)台湾张丙“聚党肆扰”,官军万余人不能胜。马济胜当时身为福建陆路提督,率兵2000渡海增援台湾。十战成功,整个台湾战事平定。1833年(道光十三年)恩赐二等男爵世袭,赏御书“忠勇严明”四字匾额。是年10月进京陛见,又晋升二等子爵世袭,赏紫盘城骑马,并赏御书“福”、“寿”各1方、宝蓝缂丝蟒袍1件
[] (?~1836)
姜玉贞
  姜玉贞(1894—1937),字连璧,菏泽城东辛集村人。1913年在陕西招兵站报名参军,不久陆续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北伐战争胜利后,姜玉贞入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团上校团长。1934年任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奉命北上抗日,驻防雁门关一带。1937年9月29日越口被敌攻陷后,平型关撤守,姜玉贞奉命死守原平,时限7日。10月1日,日寇由代县南下包围原平,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在兵力极端悬殊情况下,姜玉贞部遭重大伤亡。奋战7日后,又奉命死守3日。姜玉贞说道:“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由于日军飞机大炮的轰击,伤亡惨重。日军趁机突入原平。姜玉贞率残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8941937)
萧之楚
  萧之楚(1897~1958),山东省菏泽市贾坊乡(现牡丹区吕陵镇)人,在山东省第六中学(现菏泽一中)学习时,未毕业即投笔从戌。后来随军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战役、和进攻红军诸役。抗日战争期间功勋卓著,先后参加了凇沪战役、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随枣战役、鄂东战役、宜沙会战、宜昌西岸战役、长沙会战、衡阳会战、桂柳会战等大小二十余次战役。并曾参与早期抗日典范,著名的长城抗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讲武堂毕业。曾任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班长和庐山军官训练团营长。1930~1948年历任: 国民党第四十四师师长兼第十军副军长,鄂东剿共总司令兼湘鄂川剿匪清乡第七区司令官,鄂讨逆第十六纵
(18971958)
张星吉
  张星吉(1852~1911),菏泽东城张花园村人。1886年(光绪十二年)进士。先后任广西右江道、云南迤南、迤东道等职。他忠君爱国,不畏外寇。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朝廷两宫去避难,他是随员之一。洋人无理要求赔款多项,张星吉据理力争挽回很多主权,又顺利护驾回京,得到皇帝赞赏。他多次向皇帝上 书,大谈治国之道。他说:“枢臣须用正人,一正入进,众正人俱进,国事始可有为!”他对外国不法商人毫不客气。一次英国邮船装有私货,被张星吉发现,罚其银两一宗。在审理积案时能一日数起,且皆明晰。在治理地方混乱,禁止云南迤南、迤东大烟方面也卓有成绩。1911年(宣统三年)卒于家乡菏泽。
[] (18521911)
曹兰峰
  曹兰峰(1903~1976),字秀岭,菏泽市城东南25里吴店村人。家庭贫寒,仅读书5年即随父拼耘。其叔曹明显,字子彰,精岐黄,擅内、妇两科,藏书甚多。他拜叔为师,初习喉科,攻《喉科指掌》。昼耕夜读,寒暑无间。18岁开始应诊,治愈率颇高,两年后声誉渐隆。23岁时,随国民党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恩义任随军医官。所到之处,闻有名医即登门求教,搜集内、外、妇、儿诸科药方数册,并有多种丸、散、膏、丹的配制方法。退伍后,在菏泽南门里开设“惜生堂”药铺,仍以治喉科为主。时城西范庄有一患者名范左,头痛如裂,多次求医投救无效,水浆不入已两天。闻知曹新设诊所,遂登门求治。他观病人头面颈项赤肿,扪之烙手,目不得开,痰声如
(19031976)
庞玉璞
  庞玉璞(1850—1905)菏泽城内东庞楼人。清朝官吏,官至两广督标中镇府和两广水师统训、两广水师提督。曾废捐减政,捐资兴办家塾;并跟随冯子材参加凉山抗法之役。清政府先后诰封他为武功将军、建威将军等。
(18501905)
郭允厚
  郭允厚(生卒年不详),字万舆.号默千,世居曹州(今菏泽城内),明朝万历丁未进士。初任文安(今河北省)知县。文安常受水患,他仿行兵部尚书王孟津的展堤法,修筑堤坝。丙寅秋大水,文安百姓幸免。后调知洛阳。天启年间,考授兵科给事,再晋兵部左侍郎,后又提升户部尚书,并有政绩。在明朝政治日趋腐败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为官清廉,在朝内外很有声望。后晋阶光禄大夫加宫保赠及四世。享年70岁。其父名堵,宇宜泽,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
何思源
  何思源(1896—1982)字仙槎。菏泽市牡丹区城内当典街人。爱国民主人士。民国初年考入菏泽山东省立六中,1915年考入京师大学堂,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毕业后曾留学美、德、法等国。期间,撰写《国际经济政策》一书。1926年回国, 出任中山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27年加入国民党,6月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改组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参与策划在山东“清党”。1928年4月,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6月,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在他长期主持山东教育工作期间,任用之人,多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留美出身的有才之士,使山东教育界汇聚了不少人才。抗日
(18961982)
李建龄
  李建龄(1888~1945),字茂之,曾用名李如柏,菏泽市何楼乡晁寺人。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曾任第二集团军兵站副总监兼经理监。李建龄自幼好学,南华单级师范班毕业后,抱着一颗爱国之心于1919年加入冯玉祥部。先后任文书、书记、辎重营军需长、第三师军需处长等职。1924年二次直奉大战后,李建龄坚决拥护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以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主张。后因冯兵力不及段、张联合势力,未能扭转政局。在段就职的次日,即辞去军职避居天台山。李建龄也随之解甲为民。1927年5月,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回国,在五原誓师后,就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李建龄得知喜讯,立即动身奔赴西安,被冯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兵站中将剧总监兼经
(18881945)
李俊兴
  李俊兴(1895—1979)菏泽市牡丹区解元集乡穆李村人。著名面塑艺人。自幼学习面塑手艺,成年后卖艺为生。二三十年代与其弟李俊福去上海、厦门、广州,经香港出国去菲律宾、老挝、新加坡等地,以卖艺积资在上海闸北建楼定居。当时,兄弟二人的面塑以神形兼备、色彩协调、线条细腻驰名中外。李俊兴以塑造风流仕女见长,因排行老四,群众送艺名“四女人”。1931年随杂技团赴苏联,以面塑现场表演,塑造了许多芭蕾舞蹈人物造型,轰动莫斯科。1949年,李俊兴回到原籍,菏泽县政府特许其创办面塑社,后调济南市创办济南面塑社。其作品多取材于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及现实生活。塑造个体人物栩栩如生,群体造型神情呼应。其作品多次参加
(18951979)
王作贤
  王作贤(1918~1971),字文章,菏泽市王浩屯镇王秀生村人。生前任菏泽县人民医院中医正骨科医师。王作贤出牛于医道之家。祖父王守矩、父亲王新荣均系正骨先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13岁即随父奔波四乡行医,亲得妙方真传。于是他决心当一名“妙手回春”、解除病人痛苦的骨伤科医生。由于他聪颖好学,重临床实践,十六七岁时就能治疗常见骨科伤症;且胆大心细,技术提高很快。20岁时已能独立工作。之后,他亲手治愈很多重症、危症病人,医疗技术颇有独到之处,名声亦日益增高。一次,河南考城附近有一剧团在乡下演戏。一花脸武生唱打中不慎从台上摔下,双胯脱位,观众惊呼,场内大乱,戏也被迫中断,适逢王作贤在场,遂上前为
(19181971)
黄云芝
  黄云芝(1923—1966)女。艺名“小白鞋”。菏泽市牡丹区佃户屯乡温塘村人。菏泽地区两夹弦剧团团长,著名两夹弦剧旦角演员。其父是著名的两夹弦琴师,母亲是两夹弦旦角演员。她6岁学戏,8岁登台,13岁就以演花旦、闺门旦著称。因其母艺名“大白鞋”,故人称其“小白鞋”。1948年菏泽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主演《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受到观众好评。1954年和1956年,先后参加省第一、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其主演的《站花墙》《换亲》分别获演员和剧目一等奖, 并由上海唱片厂灌制了唱片,同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59年9月,毛泽东在济南观看了黄云芝主演的《三拉房》。是年参加山东省赴京汇报演出团,受
(19231966)
全部牡丹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