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历史人物介绍2
庞镜塘
  庞镜塘(1900—1977),原名庞孝勤,别名(笔名)黑园。菏泽城东郊庞楼村人。1900年11月生于广州。其祖父庞玉璞曾为清朝两广中镇府(相当于后来的广州警备司令)兼两广水师提督(相当于后来的海军舰队司令)。其父庞士云为清监生、候补知县。1908年,其祖父携儿孙告老还乡。回籍后,其父曾出任菏泽县参议会议长。庞镜塘弟妹11人(弟4人,妹6人),他年最长。1921年,他毕业于省立菏泽六中,并于是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经济系
(19001977)
龚献斌
  龚献斌(1913~1982),菏泽市何楼乡龚庄人。出身贫农。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龚献斌在菏泽县离明区做地下工作。后历任区联合会副主任、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历任菏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积极带领党员和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斗争,发展生产,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出生入死,奋不顾身,坚持与敌人打游击,曾荣立一等功。全国解放后,龚献斌任菏泽县
(19131982)
萧之楚
  萧之楚(1897~1958),山东省菏泽市贾坊乡(现牡丹区吕陵镇)人,在山东省第六中学(现菏泽一中)学习时,未毕业即投笔从戌。后来随军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战役、和进攻红军诸役。抗日战争期间功勋卓著,先后参加了凇沪战役、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随枣战役、鄂东战役、宜沙会战、宜昌西岸战役、长沙会战、衡阳会战、桂柳会战等大小二十余次战役。并曾参与早期抗日典范,著名的长城抗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讲武堂毕业。曾任陆军大
(18971958)
胡景灿
  胡景灿(1896—1984)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胡集村人。其家乡胡集沙荒严重,非常贫困。在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营造防风固沙林带20道,林荫路24条, 总长60多公里;造林3500亩,植树120多万株,每年产水果几十万斤,沙荒变成-绿洲。 胡景灿在植林固沙的同时,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打机井250多眼,挖渠16条,建涵洞56座,水浇耕地面积达到几千亩,促进了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胡集大队在胡景灿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
(18961984)
展征
  展征 (1923—1983)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孙化屯村人。1938年3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大队技术书记、-副官处队列科科员、总政治部锄奸部三科科员、延安联防军法处审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新中国建立以后,历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军事-副检察长、检察长,陆军第六十四军政治部
(19231983)
李俊兴
  李俊兴(1895—1979)菏泽市牡丹区解元集乡穆李村人。著名面塑艺人。自幼学习面塑手艺,成年后卖艺为生。二三十年代与其弟李俊福去上海、厦门、广州,经香港出国去菲律宾、老挝、新加坡等地,以卖艺积资在上海闸北建楼定居。当时,兄弟二人的面塑以神形兼备、色彩协调、线条细腻驰名中外。李俊兴以塑造风流仕女见长,因排行老四,群众送艺名“四女人”。1931年随杂技团赴苏联,以面塑现场表演,塑造了许多芭蕾舞蹈人物造型,轰动莫斯科。1949年,李俊兴回到
(18951979)
王文德
  王文德(1910—1978)艺名“小印”。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贤圣寺村人。两夹弦演员。14岁拜徐广远为师,学唱两夹弦,专工旦行。1928年,在家乡成立两夹弦职业班社“共艺班”,担任掌班,培养了一批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菏泽县新艺剧社。在近50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以演旧社会农村善良妇女的形象著称。其唱腔朴实,韵味浓厚,柔中有刚,演活了《安安送米》中的庞三娘,《穷劝》中的张金姐,《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兰桥会》中的兰瑞莲等几十个善良妇女形象。
(19101978)
杨海鹏
  杨海鹏(1914—1977)菏泽市牡丹区人。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任中共菏泽县委宣传部长。 1939年4月任中共郓巨县委书记,10月任中共菏泽县委书记。 1940年任中共运西地委委员、南旺五县工委组织部长。1941年1月任中共巨南五县工委组织部长、代理工委书记。1946年起任中共冀鲁豫七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1947年9月兼任冀鲁豫第七军分区政委。1949年8月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兼菏泽军分区政委。1952年9
(19141977)
李眉川
  李眉川(1902—1975)菏泽市牡丹区城内东门里人。山水画家。祖父李继先是扎纸匠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渐渐爱上了书画艺术。16岁时专攻美术,18岁去济南学习绘画,对郑板桥的竹子、兰草尤为崇拜。1943年他画的竹子、兰草已声震菏泽。40年代,作品已传至日本、美国。新中国建立后,李眉川先后在菏泽一中、菏泽县文化馆、山东美术研究所工作。1953年创作的大型组画《今昔菏泽》,在山东省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1958年,他画的竹子、兰草被
(19021975)
申德高
  申德高(1909—1975)艺名“花脸虎”、“花脸王”。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平调著名演员。他擅演“大净戏”,音宽嗓亮,做派粗犷豪放。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侵略军演出,而奔赴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将士演出,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负责人田汉赞为“活敬德”。1956年获河南省戏剧汇演一等奖,名演员荣誉奖。1959年9月25日, 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国家领导人在河南省军区礼堂观看了申德高演出的《战洛阳》,给予高度评价。他是东明县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
(19091975)
曹蕴键
  曹蕴键(1880—1970)又名曹铁如。菏泽县曹楼村(今属菏泽市牡丹区)人。书法家。其祖父曹以,进士出身,书-底深厚,父亲曹垣,亦酷爱书法,尤以正楷称世。曹蕴键自幼随父在福州读书,20岁选为优贡。自1918年始,先后任湖北黄岗,山东昌邑、即墨、潍县、阳信等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其楷书源于家学,为世人称道。尤善草书,其特点是恪守传统而不囿于传统,食古能化,刻意求新,讲究意在笔先,重在气韵。
(18801970)
汲新
  汲新(1916—1967)又名汲丕显。菏泽县(今菏泽市牡丹区)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 事变后,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回菏泽组建中共菏泽县委。1938年秋任中共菏泽县工委书记。1939年秋县工委移至菏泽西北圈头、后长张、汲菜园一带,他典卖家产举办抗日救国训练班,组建农、青、妇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运西军区政治部主任、运西专署武装科长、 南华抗日县政府秘书等职。1947年8月随
(19161967)
黄云芝
  黄云芝(1923—1966)女。艺名“小白鞋”。菏泽市牡丹区佃户屯乡温塘村人。菏泽地区两夹弦剧团团长,著名两夹弦剧旦角演员。其父是著名的两夹弦琴师,母亲是两夹弦旦角演员。她6岁学戏,8岁登台,13岁就以演花旦、闺门旦著称。因其母艺名“大白鞋”,故人称其“小白鞋”。1948年菏泽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主演《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受到观众好评。1954年和1956年,先后参加省第一、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其主演的《站花墙》《换亲》分别
(19231966)
王玉兴
  王玉兴(1897—1966)艺号“万年通”。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人。评词艺人。1917年开始说书生涯。1958年加入菏泽曲艺队,任队长。其说书的艺术特点是描述人物性格鲜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有着强烈对比,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表演时吐字清楚,注重神似。坚持“三不说”:低级下流者不说,封建迷信者不说, -求荣者不说。 经常演出的书目有《四侠传》《五子七侠》《友中义》《冠三杰》《隋唐演义》《-雪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其中《五
(18971966)
张全臣
  张全臣(1891—1963)原名洪田。菏泽市牡丹区杜庄乡黄陵张村人。平调演员。出生于平调世家。 8岁随兄入菏泽县平调双胜班学艺,初学红脸,后工花脸,因排行第五,人送艺名“花脸五”。由于擅演武打花脸,又称“花脸武”。在鲁西、豫北、豫东一带深受观众欢迎。其唱腔板眼准确,吐字清晰,表演感情真切,在《滚鼓山》中扮演张飞,表现出了张飞粗中有细、有智有勇的性格,有“活张飞”之称。1955年, 被选为菏泽县政协委员。195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菏
(18911963)
杨士文
  杨士文(1899—1952)菏泽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耿庄村人。武术家。家境贫寒,自幼喜爱练武,七八岁时学练梅花拳。十六七岁时,拳脚功夫精湛,刀枪纯熟,力大过人。18岁时,赴济南拜师学艺。20世纪20年代初,赴上海开办“精武馆”。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在上海大世界举办武术表演。以高超的武艺战胜日本武士,使日本武士当场毙命,大长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洋人的威风。此事激怒了驻上海的日本领事馆。在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的帮助下,他从上海安全转移到青岛。在青岛
(18991952)
葛象一
  葛象一(1882—1949)名锡乾,字象一。菏泽市牡丹区吴店乡后葛庄村人。1911年毕业于省立曹州初级师范,并留校任简易科教员。1913年公立曹州中学同私立普通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任第一任校长。一学期后改任学监,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回到本乡继续办教育。他在省立六中(现菏泽一中)工作25年,成绩卓然,学校在校内为他立从教碑以示纪念。他以校为家,对学生关怀备至,常出钱资助困难学生和帮后进生补课。在他带动下,教师教课认真,学生
(18821949)
王登伦
  王登伦(1920—1948)字冠岳。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观音王村人。1938年参加了抗日自卫队。 1939年参加东明、长垣、濮阳3县抗日动委会领导的常备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二中队队长。1941年任菏泽县青邱区区队长。1943年任菏泽县大队二连连长, 后任县大队副大队长。他5次除恶霸,三进菏泽城,打击反动势力。1945年,在平汉战役中,他以一营的兵力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旗杆江村同敌人浴血奋战6天6夜。不久,王登伦任菏泽县青邱区区
(19201948)
田海镜
  田海镜(1914—1946)字清宇。菏泽市牡丹区薛义屯村人。晋鲁豫野战军六纵十八旅五十三团政委。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六中和济南第一高中。“七七”事变后,他返乡抗日。 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先后任独立团营教导员和十四团政委。他率部长期转战于太行山区,参加了辽县石匣村伏击战、邯长战役、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等。1945年11月起任晋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三团政委,转战冀鲁豫地区。参加了定
(19141946)
何健之
  何健之 (1918—1942)原名何思乾, 化名李健。菏泽市牡丹区水洼北街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受党组织派遣,回菏泽开展工作。1938年春,他参与了中共菏泽县工委(翌年3月改为县委)的筹建工作,并任宣传部长。1939年7月,他随县委转移到城西北圈头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发展党的组织。1940年5月,任中共菏泽县 (西北) 县委书记。 组建菏泽县武工队,兼任队长。1942年9月27日,在“反扫荡”中牺牲。
(1918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