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历史人物介绍
崔伯
  崔伯(1881-1947),字仰西,英文名叫Percy.B.Tripp,是一位热爱中国,倾心中国文化,为发展天津教育献计出力长达40余年的天津近代教育家。1881年12月5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富尔斯邱吉镇。1902年秋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06年秋应聘来津在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和官立中学堂(今天津三中的前身)任英文教员,从此久居于天津。崔伯痴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风俗。他住华界,穿中国的长
(18811947)
吴毓麟
  吴毓麟(1871—1944) 字秋舫,天津人,原籍沧县。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曾留学欧美,历任候补知府、海军练习舰教习、水师提督署洋务委员、京榆铁路监工员、陆军部考功官、邮传部帮办、海军视察。1912年授海军中将,继任大沽造船所所长、海防指挥官兼北洋铁工厂总办。1918年任直鲁豫巡阅使署顾问、督办畿辅赈粜处顾问、京东河道督办、交通部参事。1921年任首都保存会总裁。1922年任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浦信铁路局长。1923年任交通总长。为直系
(18711944)
马敬伯
  马敬伯(1932~2013.02.26),男,中国天津人,原名马景伯,1946年正式从艺后改名马敬伯,著名相声演员。马敬伯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之侄,相声演员马桂元之子,是马三立亲自教授过的后辈演员。1950年拜侯一尘为师,同著名相声演员赵春田、于春早、白银耳为师兄弟。马敬伯的表演以马派风格见长,擅长贯口活,代表作有《开粥厂》、《夸住宅》、《大保镖》、《白事会》等。2013年2月26日早上5时26分,马敬伯同志在吉林省医院病逝,享年
(19322013)
马桂元
  马桂元,出生于1911年,1940 年去世,相声演员。他是“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长子,马三立之兄,其外祖父是相声老前辈恩绪,其子马敬伯也是著名相声演员。师承号称“万人迷”的相声名家李德钖,以善演“文哏”段子著称。作品有《三近视》、《贾行家》,对口《吃元宵》、《醋点灯》、《学四省话》。马桂元自幼耳濡目染,说、学、逗、唱,信手拈来。“贯口活”的“趟子”不管多长、多拗口,他说起来不费劲,嘴皮子利索,气口好,他又有记性,单口、对口、群活,有机会
于佑福
  于佑福,寿字辈女相声演员,4岁登台,曾与刘宝瑞、马三立等诸多名家合作,后与马三立的叔伯兄弟马四立结为夫妻,在天津各地书场、茶社演出。解放后,与王家琪搭档,在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工作多年。耄耋之年,两次登台,为她的艺术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四立
  马四立,著名评书艺人。马家最早从艺的人是马老的祖父马诚方,评书艺人,善说《水浒》,这一点马老在他的《艺海漂萍录》中有过记载。
马恩荣
  马恩荣,职业待考,马诚方三子,只知道他的子女中有一位相声艺人,即马四立。
马诚方
  马诚方,清末北方著名评书艺人,闻名遐迩,尤以善说《水浒》,自成一派。后从北京寓居天津。弟子很多。今天津著名评书老艺人姜存瑞为其第七代传人。子:长子马恩禄、次子马恩寿、三子马恩荣。长子马恩禄自幼在天桥随父作艺,并拜在春长隆门下学相声后又跟随恩绪,取艺名“马德禄”成为有名的“相声八德”之一。次子马恩寿从医,膝下无儿。三子马恩荣,职业待考,只知道他的子女中有一位相声艺人,即马四立。孙:马桂元、马三立、马四立马桂元:相声演员,师承“万人迷”李德
马德禄
  马德禄,原名马恩禄,出生于1882年,相声演员。他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父亲,相声八德”之一。幼年刻苦攻书,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十三岁时随恩绪学艺,后拜春长隆为师,长期在京津一带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曾与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张寿臣、焦少海等共同开辟相声场地,以稳健、细致、严实、谐趣的艺术特点在同行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零年前后为李德钖捧哏,颇为李所倚重,曾说“我有几块活是德禄给捧起来的”。马德禄表演相声注重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幽默。他表
相声八德
马志明
  马志明,男,回族,相声名家,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被喜爱他的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1945年农历7月14日生于天津,受到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相声和戏曲。1957年考入天津戏校学武花脸。1962年调入天津曲艺团,正式开始说相声。“文革”期间遭受破孩,下放农村,积攒了深厚的相声功底。20世纪80年代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为人耿直,不弄虚作假,为人低调,传统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氏相声”的真髓,形成了
马志良
  马志良,相声界泰斗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所以不准他说相声。于是,由于父亲的阻止,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志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往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
刘奎龄
   刘奎龄(1885—1967) 字耀辰,天津静海人,生长于天津土城,是现代著名的动物画家。其笔下的翎毛、走兽形象逼真,以独到的丝毛技法使质感的表现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融勾勒没骨、皴染为一体,自成一家。与刘子久、陆文郁、萧心泉合称“津门四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奎龄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务。毛主席曾亲切地接见刘奎龄,说他:“博古通今”。 刘奎龄的作
(18851967)
马三立
   马三立先生祖籍甘肃省永昌县,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3岁时随父母来津定居。他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15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为师。先后在天津连兴茶社、声远茶社和燕乐、小梨园等场所说相声,并到唐山、秦皇岛、沈阳、沧州、德州、济南及北京等地演出,与当时许多著名曲艺家同台献艺。1941年参加“兄弟剧团”后,还兼演相声剧和反串京剧。抗战胜利后,继续在京津两地表演相声。1951年参加天津红风曲艺社,1952年赴朝鲜慰问演
相声艺术家 (19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