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名人录
杜存典
  杜存典,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一户贫苦农民家中。8岁时,上小学,由于读书成绩突出,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叫“小鬼头”。杜存典初中快要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不久,鬼子打到了威县城,国民党中央军一个团,还没见着鬼子的面,就跑的不见了影,国民党县政府官员也携家眷争先恐后地逃往大后方,只把那本乡本土的老百姓扔给了鬼子。鬼子进城后,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离城近的老百姓都逃往乡下避难。杜存典耳闻目睹日寇的暴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杜存典决定投奔八路军,抗日保国。1938年5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在威县消灭了鬼子一个中队。杜存典知道后,立即找到村里几个平时要好的伙伴,跑到县城,报名参加了八路军。杜存
(19231949)
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年(957年),范质-朝廷,建议重修法令,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临终托孤,命范质为顾命大臣,辅佐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封为萧国公。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忽传北汉、契丹联兵南下,令赵匡胤统帅禁军北上。初三赵匡胤陈桥兵
[] 宋朝宰相 (911964)
范杲
  范杲(939-994年),字师回,大名宗城人。父范正,青州从事,叔父即宰相范质。杲少孤,质视如己子。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范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 书言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历右拾遗、左补阙。雍熙二年,同知贡举。俄上 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范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主洋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
[] (939994)
赵三多
  赵三多(1841-1902),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后称“义和团”)。在山东直隶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先后达两千余人。1842年,赵三多出生于威县沙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传人张如纯为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后来当了拳师,很受人拥戴,在各地设场授徒,先后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梅花拳首领。1897年春,赵三多与阎书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园屯“亮拳”三天,借此向教会
[] 义和团首领 (18411902)
王登安
  王登安,1924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杨长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很小就到地里干活,冬闲时还要拣柴拾粪。直到11岁,王登安才断断续续在村里学堂读点书。抗战爆发后,王登安从一个小学老师那里,听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苦人民抗日救国翻身解放的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天窗。14岁时辞别父母,自愿申请到清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不久,在第三区任儿童部部长。他年龄很小,积极性高,待人诚恳热情,又能写会唱,受到青少年伙伴们的欢迎,三区大小村子都知道有个招人喜爱的儿童部长“杨屯小六”。参加到抗日青年团以后,由于王登安作战勇敢,很快担任了班长,不到两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班长升任排长。1940年,根据冀南中
(19241949)
张超
  张超同志生平(1920-2009)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防大学正军职离休干部、原军事学院高级轮训班主任张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13日l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张超同志系河北省威县人,1920年11月出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入伍,张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队学员、班长、政治教员,一二九师司令部参谋,一二九师轮训队学员,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部参谋、独立营参谋,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晋冀鲁豫军区六纵队十六旅司令部参谋主任,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参谋长,六纵队十六旅四十六团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一零零团副团长,志愿军十二军
(19202009)
王启明
  王启明(1910-2002),1910年1月10日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北胡帐村,1929年考入商震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同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地下党党小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正定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1944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科长,少将高参,1946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河南新乡、汲县,任国民党32军少将参谋长,后因策反企图暴露,受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率200余人起义回到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谋长,纵队党委常委,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党委常委,云南(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02002)
刘杰
  刘杰,生于1915年,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5年生于河北威县,1931年,在沧州市第一中学(原河北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革命,1932年光荣入团,1935年入党,曾参加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6年后任北平西郊区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农委书记。1937年任中共宛平县中心县委书记,在平西组织抗日游击队,后率部队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至1942年分别任晋察冀第三特委书记、边区委员会委员,中共北岳区第三特委副书记。1943年赴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至1949年分别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察哈尔军区政委、省委书记。北岳区委副书记
“两弹一星”功臣
宋志英
  宋志英同志生平(1927-2007)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原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志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7月30日7时2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宋志英同志1927年10月生,河北威县人。1941年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冀南隆东中学学员、一二九师四旅营书记,二野二纵五旅十五团分队长、参谋。1948年7月后,任鄂豫第一军分区、湖北军区独立六团、华南分局警卫团作战参谋。1951年11月转到地方工作,先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副科长、科长、副处长,省委肃反办公室主任,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处长。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并下放到“五·七”
(19272007)
任仲夷
  任仲夷(1914年9月-2005年11月15日),原名任兰甲,曾用名任夷,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西小庄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广东改革开放起步发展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北平市中共西北区委书记,其后在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三纵队、中共冀南区党委党校、中共邢台市委等地任职。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务书记等职。1966年秋开始被批斗,后下放农村劳动,1972年以后历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等职。1980—1985
(19142005)
郭森
  郭森 (1908—)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北省威县人,1908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威县。1918年至1928年12月,在本村读书、务农、教书。1929年1月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到冀鲁豫流动图书馆工作,后任直南特委交通巡视员。1933年11月至1937年3月,任中共巨鹿中心县委、广宗中心县委书记、石门直中特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在延安中央党校、陕北公校学习与工作,后任直南特委书记、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党委秘书长、冀南二、四地委书记、冀南整风队组织科长。1945年6月至1948年12月,任冀南区工委组织部部长、区党委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1949年1月
王亚平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
(19051983)
李林
  李林(1914-1940)八路军第129师新编9旅25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本名朝法,字惠卿。男,1914年出生,河北威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冀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副连长。1936年1月任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1师副连长兼排长。1937年2月被派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3月任中共广(宗)威(县)中心县委书记,建立了地方抗日政权,建立拥有100多支枪的游击队和两个县区武装。同年4月,先后调任冀南独立支队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司令员。年底组建了赵县、藁城、束鹿、晋县、宁晋、栾城等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各县游击大队,抗日武装力量达7000余人。由于冀中、冀南两个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对日
(19141940)
张俊升
  张俊升,1905年2月出生,河北省威县人。字彦远。1945年参加新四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1928年春,张俊升进入奉系军阀部队当兵。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被擢升为基层军官,并被选送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学习,在校时集体加入国民党。1934年毕业后,张俊升任营长兼烟台市盐务缉私所所长。1935年,张俊升调任独立45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37年,部队在淞沪战役遭重创后,张俊升奔赴浙江,出任独立45旅特务团副团长。(二)1939年5月,张俊升任国民党第30师88团副团长。后调任89团团长。1942年,由于国民党嫡系部队专权,排斥异已,30师师长张銮基遭暗杀。为图生存,张俊升将部队拉至
(19051995)
王笑一
  王笑一,男,汉族,1916年2月生,山东省临清市杨长屯村(今属河北省威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于农家,自幼读书,后入济南第一中学、北京市通州潞河高中学习,燕京大学肄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临清县第十区抗日游击队队长。1938年春后历任临清县战争动员委员会主任、中共临清县工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临清中心县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临清县委委员、组织部长。1939年2月后历任中共临清县委书记、八路军临清武装工作团政治主任、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八路军卫河支队政治委员、鲁西区第三(鲁西北)地委委员、专署专员。翌年5月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
(19162010)
罗扬
  罗扬 (1929~)原名罗修梅。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冀南威县师范。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国曲艺研究会创作室主任、副秘书长,中国文联党委委员,文化部艺术局戏剧处、中国京剧院负责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常务书记、党组书记、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荣誉委员,《曲艺》杂志主编,《中国曲艺志》主编,编审。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等。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新曲艺文稿》、《曲艺创新录》,戏曲剧本《白洋淀的春天》(合作),长篇说唱文学作品《说唱西游
李子元
  李子元(1917~1986),河北省威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威县农民协会秘书、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冀南区四分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清江县委员会书记,中共威县委员会书记,中共河南省新野县委员会书记,中共南阳地方委员会组织部部长等职。1949年10月,调往广东省工作。历任广东省土地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共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江门、肇庆地方委员会代理-,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省委候补书记。1969年8月,任中共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1月后,任中共广东省海南
(19171986)
夏延军
  夏延军,女,汉族,1963年12月生,河北威县人,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1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天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81.09--1982.11北京电子专科学校机要专业学习1982.11--1987.10河北省委办公厅机要局干部1987.10--1997.07河北省委办公厅干部处、综合四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1988.06--1992.06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3.08--1995.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7.07--1997.12河北省委办公厅综合四处助理调研员
林里
  林里 (1921~)原名王子恒,笔名王君父。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在山西侯马参加同蒲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组织工会,抗日救国。1941年后历任太行区党委党校学员,襄武左矿区煤矿工会主席,《冀南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南方日报》副总,广东画报社主编,《广州日报》总、党委书记,《市场报》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阿尔巴尼亚纪行》、《我们的塘沽新港》、《新闻记者的日常生活》、《奔波·跋涉·攀登》、《太行工人运动史略》、《经济特区风云录》、《西行纪谈》、《我当记者五十年》、《陶铸在广东》,主编《八十年代
全部威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