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历史人物介绍2
王登安
  王登安,1924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杨长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很小就到地里干活,冬闲时还要拣柴拾粪。直到11岁,王登安才断断续续在村里学堂读点书。抗战爆发后,王登安从一个小学老师那里,听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苦人民抗日救国翻身解放的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天窗。14岁时辞别父母,自愿申请到清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不久,在第三区任儿童部部长。他年龄很小,积极性高,待人诚恳热情,又能写会唱,受到青少年伙伴们的欢迎,三区大小村子都知道有个
(19241949)
李智纲
  李智纲(1940----)生于河北省威县。1960年入南开大学,1962年转学天津美术学院。现任《散文百家》编审,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邢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著有《怎样画木本花卉》,出版有《李智纲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李智纲专辑》,散文集《心境》。入选《中国美术选集
邢立斌
  邢立斌 (1918~2010)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临清县战委会宣传部长,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国文教员兼班主任,冀鲁豫文联编委会副主任、《平原》杂志副主编,贵州省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舞台序曲》等。散文《回家》获1941年延安“五四”青年一等奖。
(19182010)
王亚平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
(19051983)
王渭
  王渭 (1940~)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 1965年后曾任天津十四中学物理教师。1978年调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主持3B1B同步辐射生物光谱实验站等科研项目,1996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文联副主席。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两代书——王亚平、王渭父子诗歌散文合集》(上下)。在《十月》、《北京晚报》、《光明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诗歌
杜存典
  杜存典,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一户贫苦农民家中。8岁时,上小学,由于读书成绩突出,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叫“小鬼头”。杜存典初中快要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不久,鬼子打到了威县城,国民党中央军一个团,还没见着鬼子的面,就跑的不见了影,国民党县政府官员也携家眷争先恐后地逃往大后方,只把那本乡本土的老百姓扔给了鬼子。鬼子进城后,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离城近的老百姓都逃往乡下避难。杜存典耳闻目睹日寇的暴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杜存典决定投奔八路
(19231949)
罗扬
  罗扬 (1929~)原名罗修梅。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冀南威县师范。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国曲艺研究会创作室主任、副秘书长,中国文联党委委员,文化部艺术局戏剧处、中国京剧院负责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常务书记、党组书记、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荣誉委员,《曲艺》杂志主编,《中国曲艺志》主编,编审。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等。
刘艺亭
  刘艺亭 (1917~)笔名亦耕。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河北省立大名师范肄业。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历任曲周县抗日政府文教科长,冀南三分区《人山报》、总,《冀南日报》,新华社冀南分社记者,冀南行署教育处编审科长兼《冀南教育》月刊主编和冀南文化馆馆长。建国后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任河北省文联创作部长、省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河北文艺》、《蜜蜂》月刊主编。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兼中国曲协河北分会主席。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
郭森
  郭森 (1908—)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北省威县人,1908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威县。1918年至1928年12月,在本村读书、务农、教书。1929年1月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到冀鲁豫流动图书馆工作,后任直南特委交通巡视员。1933年11月至1937年3月,任中共巨鹿中心县委、广宗中心县委书记、石门直中特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在延安中央党校、陕北公校学习与工作,后任直南特委书记、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
林里
  林里 (1921~)原名王子恒,笔名王君父。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在山西侯马参加同蒲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组织工会,抗日救国。1941年后历任太行区党委党校学员,襄武左矿区煤矿工会主席,《冀南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南方日报》副总,广东画报社主编,《广州日报》总、党委书记,《市场报》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阿尔巴尼亚纪行》、《我们的塘沽
任仲夷
  任仲夷(1914年9月-2005年11月15日),原名任兰甲,曾用名任夷,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西小庄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广东改革开放起步发展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北平市中共西北区委书记,其后在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三纵队、中共冀南区党委党校、中共邢台市委等地任职。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
(19142005)
王宗约
  王宗约(1905~1991),原名王博文,河北省威县潘固村人。幼年在乡读书,后入南宫中学、邢台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24年后,到河北威县一带教书,曾与王亚平、革非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友声》,出版过《贫非罪》等革命小册子,受到当地反动军阀的镇压。嗣后开始流浪生活,在邢台、威县、泰安、冠县等地教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地下共产党人范若一、廖中符等人先后组织抗敌救援会和八路军抗日游击独立二师,在河北威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政府
(19051991)
王启明
  王启明(1910-2002),1910年1月10日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北胡帐村,1929年考入商震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同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地下党党小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正定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1944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科长,少将高参,1946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河南新乡、汲县,任国民党32军少将参谋长,后因策反企图暴露,受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率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02002)
赵三多
  赵三多(1841-1902),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后称“义和团”)。在山东直隶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先后达两千余人。1842年,赵三多出生于威县沙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传人张如纯为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
[] 义和团首领 (18411902)
张庆年
   张庆年,直隶南宫县(今河北省邢台威县)尚家寨人。清朝军事人物,武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张庆年中式甲辰科武殿试张殿华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官三等侍卫。曾官河南荆紫关都司。
[]
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年(957年),范质-朝廷,建议重修法令,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
[] 宋朝宰相 (91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