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历史人物介绍5
高云山
  高云山(1913~1966),原名宝善,字宝如,又字金珊,盂县仙人村人。民国24年(1935),以第一名成绩取得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文凭,被绥远省主席兼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聘任为机要秘书。民国26年,任三十五军柳林镇办事处处长,后相继任绥远省萨拉齐县县长、西北通讯社社长、蒙绥第三处处长、包头市市长等职。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傅作义发动的绥远抗战和平(北平)绥(绥远)路东战役、平型关战役、晋西北战役,并代表傅作义到山西岚县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接
(19131966)
程绍岩
  程绍岩(1887—1964),字筱川,盂县红涧沟村人。自幼在私塾读书,学习用功,清辛亥考中优贡,后考入山西陆军学校学习军事,学业期满又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继续深造。保定军校毕业后,绍岩被分配到山西陆军步兵五团任排长、连长,后又升任山西陆军学兵团营长、补充旅团长、北方军官学校教育长、山西军事整理委员会考核处处长、高级参议等职,曾授予中将军衔。“七七”事变后,程随阎锡山部转移到陕西宜川县,其间,未任公职,只在驻地桑柏树村办了一个初级小学,搞社会
(18871964)
郗富根
  郗富根(1889~1964),平定县里社村人。他从小喜爱说唱,并善于博采众长,注重创新,将戏剧、相声、说书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说、唱、做、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演化和形成新的艺种——平定评说。他表演的评说剧目幽默,富有乡土气息,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新中国成立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他创作了很多富有政治意义的新曲目。一生创作评说、小调、故事共千余个,有300多个收入《郗富根与评说》一书,其中《现在和从前不一样》、《解放牌闺女》、《说村名》
(18891964)
赤章曼伯
  赤章曼伯   又名赤章曼枝,春秋战国时仇犹国(今盂县)大夫。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晋卿智伯欲伐仇犹,苦于进犯无路,于是铸就一口大钟,谎称拟献给仇犹国君,要仇犹国修筑通往晋地的大道。仇犹国君不听赤章曼伯“若路通大钟至,卒必随之,国将亡”的劝谏,道通不久,仇犹国即被智伯所灭。此史实在《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中均有载。
[]
许世绪
  许世绪隋末唐初盂县人。隋末为鹰扬府司马。当他看到隋王朝行将灭亡之时,劝唐公李渊说:“天辅德人与能,乘机不发,后必蹈悔。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录。今揽五郡之岳,据四海之春,苟无奇计,祸不反踵。若收取英俊,为天下倡,帝王业也。”李渊听后,感到其话很有道理,遂同左右亲信密谋策反。其弟许洛仁亦从李渊起兵晋阳,兄弟共为大唐基业累立战功。初封世绪为右一府司马,后迁蔡州(今河南汝南)剌史,真定郡公。《新唐书》卷88有传。
[] 唐朝开国功臣
李愈
  李愈生卒年代不详,明代平定州平潭(今阳泉市郊区)村人。明嘉靖乙未科(1535)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中、凤阳知府等职。所到之处,官声甚好,他学识精湛,一生写过很多好诗文,著有《金陵集》、《蒲石山房诗文集》等。其祭父文章《怀潭记》,情深意切,颇具文采,堪称传世佳作。
[]
张三谟
  张三谟(1585~1649)明末名臣,平定大峪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常直言指点朝政,多次被贬官降级,但忠心不已。在御史任上弹劾魏忠贤余党,在离京赴福建巡视时上《按闽辞阙书》,纵论“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相和御史官”的道理,其立论精辟,颇中时弊。明王朝灭亡后,闲居故里,终因忧虑国事,抑郁成疾去世,终年64岁。傅山、苗蕃分别撰《祭日葵先生文》、《祭大廷尉日葵张公文
[] (15851649)
窦宾
  窦宾(1715~1802) 清代名将,平定东关人。乾隆六年(1741)乡试中武举,次年会试联捷武进士。历任江西瑞州铅山营都司、福建陆路提标后营游击、台湾城守营参将、登州总兵及贵州、湖广提督等职。他为官廉正,治军有方,在建设和巩固边防、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建树颇多,因而倍受皇室恩宠,于乾隆五十年(1758)和嘉庆元年(1796),两次赴皇宫参加“千叟宴”。告老还乡后,为振兴家乡教育,捐资重修冠山书院,新筑仰止亭。故后葬于平定东关祖茔。平定州人
[] (17151802)
张穆
  张穆(1805~1849),字石州,祖籍平定州上城,后迁居大阳泉村(今属阳泉市郊区)。清代重要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大家、杰出的文化名人。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凡六艺百家、训诂史策,无书不读,学业因此大进;但蔑视功名仕途,专攻学术,潜心著述。在19世纪中叶中国大门逐渐为西方诸强打开之时,其敏锐地从文字训诂转向有益于边境防卫的地理考据,治学严谨,考证精详,著述颇丰。著有《延昌地形志》、《蒙古游牧记》、《 斋诗文集》等。还从《永乐大典
[] (18051849)
蔡子璧
  蔡子璧(1792~1874),字六如,号耕石,平定东关人。幼年好学不倦,长于金石之学。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翌年庚辰科联捷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侍郎、广东道监察御史、天津知府等职。晚年主讲晋阳书院,循循善诱,启迪后进,培养出数百名学子,故诸生立泽教碑于讲堂,以示颂扬。刑部尚书赵光为其撰墓志铭。著《格言记录》、《伴农书屋杂记》等传世。(《阳泉市志》有传)。
[] (17921874)
田雨公
  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号杏轩,盂县香河村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十八年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编修,擢升大理寺少卿。在朝为官期间,常被道光帝邀至便殿对谈,引经据典,论政颇深,奏议多为皇帝采纳。其针对时弊,尖锐地指出总督、巡抚官吏有“四习”,即好谀、苟安、掩饰、取巧;政治废弛有“五因”,即仓库、漕运、盐法、兵利、河工。认为“四习”不除,“五政”难举。咸丰中期,又上疏“用人、行政、得失”等政见,颇得称道。晚年,乞假归里,
[] (18081876)
张大楞
  张大楞 生卒年不详,清末平定州姜家沟人。幼年家贫,稍长便到直隶深州染坊充小工谋生。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深州加入义和团。后因债务逼迫,无力偿还,逃归故里平定,在南关真武庙设坛,学拳练棒,组织义和团,入团人数与日俱增,组织发展迅速。光绪二十六年,响应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号召,率领平定义和团赴州北苇泊村焚烧天主教堂,惩罚洋教士。之后,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屈服,义和团遭到-,张大楞被残害致死。(《阳泉市志》有传)。
[]
葛熙贤
  葛熙贤(1855~1913),艺名“油糕旦”,平定城里人。幼时喜爱晋剧,入痴入迷。15岁主攻旦角,三年后便成为戏班中的尖子,唱、念、做、打功底好,造诣深,练就独特风格。光绪年间,经地方官推荐,奉诏进京入皇宫演出,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赐皇马褂一件。之后又为王侯大臣多次献技,声震京华。晚年,自立葛氏戏班,为繁荣舞台、发展晋剧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阳泉市志》有传)。
(18551913)
蔡荣寿
   蔡荣寿(1883~1925),字松南。平定东关人。毕业于陆军建营学校。宣统三年(1911)响应辛亥革命,参加太原起义。民国6年(1917),在井陉雪花山战斗中,因营救阎锡山有功,曾获五等文虎勋章。民国11年,升任少将旅长。民国14年,因与豫军作战中失利被阎锡山处死。蔡荣寿率部驻平定县城时,曾为家乡复修冠山书院,捐资办学,修筑道路,赈济饥民,故其灵柩运回平定时,各界人士纷纷吊唁送葬,以示悼念。(《阳泉市志》有传)。
(18831925)
张士林
   张士林(1856~1927),平定官沟村(今属阳泉市郊区)人。自幼涉猎商海,在重振复兴家业中,深感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家中办了两所私塾。废科举、兴新学后,顺应时代朝流,把两所家塾合并为一所小学,名“养正小学”,仍负担一切办学经费。宣统元年(1909)养正小学在全县会考中名列第二。民国2年(1913),把养正小学并入设在赛鱼村的县第五高小,并出资在第五高小设立学生津贴基金,扶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利益,
(18561927)
蔡侗
  蔡侗(1867~1933),字同人,号遇溪,平定东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翌年戊戌科连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礼部仪制司主政、典礼院光禄署署长、记名侯补道台。辛亥革命后回归故里,聘为省咨议局咨议、平定公款局局长、平定县志局编修。民国11年(1922)后,出任平定县立东锁簧高等小学校长,以治学严谨,深受乡中耆老及学子爱戴,赠以“经人师表”匾。民国17年,年逾花甲,再鼓余勇,受聘于山西省立工业学校任教员。民国20年应聘为山西
(18671933)
史梦梅
  史梦梅(1876~1938),郊区荫营镇人。从小经营冶铁炉厂,为小有名气的装炉好把式。民国26年(1937)抗战爆发前夕,毅然送子参加八路军,并出任荫营村动员委员会主任,以年迈花甲之躯,为抗日救亡奔波效力。民国27年,由于汉奸出卖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给参加八路军的儿子捎去一个玉石烟嘴,以示“宁为玉碎”,也不求荣的高尚民族气节。同年在阳泉西营盘日军据点惨遭杀害。为此,平定(路北)县为其举行了追悼会,《晋察冀日报》刊载他的革命事迹,以弘扬
(18761938)
商文斌
  商文斌(1870~1940),艺名“五月鲜”,郊区小阳泉人(现归城区)。专工小旦,又广采博蓄,苦练刀马武功,兼习正旦,经过数年艰苦实践,终于集小旦、刀马、正旦技艺于一身。清光绪年间,随岳父张三入清宫演戏,以扎实的基本功和逼真纯熟的演技,艺惊四座,名噪京师。晚年常在晋中及河北西部辗转搭班演出,很受群众欢迎。(《阳泉市志》有传)。
(18701940)
陆近礼
  陆近礼(1881~1941),平定西关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同年考入山西大学堂西斋二部。光绪三十年选派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深造,三年后学成归国。民国23年(1934),任山西公营事业董事长,经办财政诸事,掌西北实业公司、同蒲铁路、山西银行、山西省铁路银行等企业金融大权。抗日战争开始后,随山西财政公署辗转迁徙运城、西安、成都等地。民国30年,病卒于四川省灌县。(《阳泉市志》有传)。
(18811941)
李有年
  李有年(1886~1941),平定县下盘石村人。民国元年(1912)毕业于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试图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未果。抗日战争中,在故里专为村民诊疾疗病。其间,他毅然送四个儿子和四个儿媳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赤胆报国之心昭然,在太行老区传为佳话。民国30年,在尝尽磨难孤独后,默默辞世。(《阳泉市志》有传)。
(188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