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区历史人物介绍5
方新
   方新,原名丁庶亨。山西省大同市俆町乡徐町村人。生于1916年7月,幼时在家半耕半读。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绥军区旅卫生部、解放军第一军师卫生部政委。参加了太原、扶郿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州委、青海省柴达木工委第一书记。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任青海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任青海省委-部长兼政协秘书长。同年8月任青海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青海省第五届政协常务
(19161996)
安晋
  安晋, 党留庄乡傔铺村人,1915年出身于一个中农家庭,自幼喜好读书。中国共产党员。1964年,任中共青海省候补委员,省财贸办副主任、商业厅厅长。1985年离休。
康世安
  康世安 生于民国二年(1913)10月1日,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镇大石庄村(原属大同县东南乡)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四年(1945)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任大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11月,任中共大同县委书记。
尉迟惇
  尉迟惇  尉迟惇是尉迟迥之子。  尉迟迥不满杨坚,起兵反抗。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则命人填“土狗”以阻火筏。尉迟惇下令部队稍稍后退,这时孝宽见机不可失,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高颎下令焚烧浮桥,断绝士卒逃走的念头。至八月十七,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尉迟迥兵败自杀身亡,尉迟惇单骑逃往邺城,韦孝宽军乘胜追击。尉迟惇向青州(山东省
尉迟迥
  尉迟迥(516~580)北周代(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字薄居罗。鲜卑族。宇文泰甥。他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泰帐内都督,从泰复弘农,战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553)入蜀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蜀。北周初,拜柱国大将军。宣帝即位,为相州总管。帝死,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坚,兵败自杀。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文帝姊子,鲜卑别种尉迟部之后。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娶周文帝宇文
[南北朝] 鲜卑族 (516580)
李殿林
  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李殿林之父李增桂,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时中,次子是虚设,老三李士林,老四李毓林,老五李苑林,老六李殿林,女儿李美林。因为李殿林在李氏门中排行第六,故而,当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六大人。李家当时在大王村中,虽然属于小康之家,但是常常遭受本
[] 蒙古族 (18421916)
拓跋毛
  拓跋毛(前?年—前204年),北魏追尊的第一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部族的领袖,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4年在位,在位时统一了索头部鲜卑部族。《魏书·序记》记载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称帝时,追谥其为成皇帝。
[] 北魏追尊的第一位始祖 (?~前204)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年—499年),原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北魏皇兴三年(469年)六月,不满两周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他自幼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深受汉文化的熏陶。皇兴五年(471年)八月,年仅5岁的他继皇帝位,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冯太后一方面继续培养教育年幼的皇帝,使其逐渐了解治国方略;另一方面对北魏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推行均田制、新租调制、三长制等,促进了鲜卑族
[南北朝] 中国古代十大贤君,北魏皇帝 (467499)
任举
  任举,字汉中,清代大同人。生得赭面长髯,素怀忠义,才勇过人。雍正二年中武进土,授以陕西柏林守备,以征巴里坤有功,迁宁夏都司。乾隆十一年升固原提都。因屡立战功,特授西凤协副将,晋署重庆总兵。在一次平定叛乱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终年46岁。乾隆皇帝甚悯悼恤,典如提督,例谥勇烈,入祀昭忠词。并于大同城东十里之外,水泊寺前赐茔地,御赐祭文、碑文(今碑尚存)。荫其次子承绪为官,其弟凤由守备超擢参将,后又升副将。任举的次子任承绪于12岁补博士弟
[] (?~1748)
毕士安
  毕士安(938年—1005年),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二),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 宋朝宰相 (9381005)
折从阮
  折从阮,五代时后晋将领,西京大同人。初名从远,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之讳,改名从阮,字可久。是羌族折掘氏之后裔。初为后唐庄宗牙将,后升为府州刺史。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他在府州驻守。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后晋与契丹败盟后,他攻取契丹城堡十余处,每次作战必胜。后汉时,在府州建永安军,擢本州团练史、兼领朔州刺史、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 后周时期,折从阮镇守北方边塞的宣义、保义、静难、永安等四镇,为节度使。因镇守边关有功,去世之时,周太祖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381~425年),匈奴族人,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创建者,公元407~425年在位。后魏明元帝拓跋嗣曾命他改名为“屈孑”,意思是地位卑下。后来,当他自立为大夏天王时,才改姓赫连氏。领三交(今陕西榆林县境)五部鲜卑族二万多户,镇朔方。勃勃胸有大志,骁勇善战,且谙用兵策略。他想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势力,与后秦、后燕、后魏等争雄称霸。经过在朔方十年左右的准备,他的部下兵强马壮。公元407年初,勃勃率领三万骑兵,假装在高平川(今宁夏固原)打
[南北朝] 十六国后期夏王朝的建立者 (381425)
拓跋英
  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 拓跋英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的后代,由于拓跋晃先拓跋焘而死,所以拓跋晃一支没能当上皇帝。拓跋英的父亲是南安王拓跋桢。拓跋英“性识聪敏,善骑射,解音律,微晓医术”(《魏书·拓跋英列传》),而且博闻强记(《北史·拓跋英列传》)。 孝文帝时,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
[南北朝] (?~510)
娄昭君
  娄昭君(501年-562年),鲜卑族,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因娄昭君三个儿子先后登基为帝,故而她三次封为皇太后;娄昭君为人高亢明爽,处事果断,遵从俭约。太宁二年(561年),娄昭君患病在北宫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神武明皇后,葬于义平陵。人物生平嫁夫高欢娄昭君,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是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娄昭君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
[南北朝] 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 (?~562)
释溥光
  元僧释溥光,俗姓李,字玄晖,号雪庵,山西大同人。能诗文,精书善画。书工真、行、草诸体,尤善作大字。深受赵刮顷赏识,荐之于朝,特封昭文馆大士,赐号玄悟大师。明人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记:“赵松雪过酒肆,见廉字,驻视久之,谓:当世书无逮我者,而此书乃过我。”酒肆幌子上的大字,即释溥光所书,可见赵孟颊对释溥光大字的评价之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郑三中记:“延右间,兴圣宫成,中官李丞相邦宁传奉太后懿旨,命赵集贤孟顺书额。对曰:凡禁匾皆李雪庵公
[]
宋世杰
  宋世杰,字俊臣,大同市人。1873年生于城内贫民家中。世杰之父宋安,是清军绿营军中的厨师。宋世杰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跟随父亲宋安学习武术。后来又拜师傅侯全亮学习刀、枪、剑、戟等兵器和摔、打、擒、拿等拳路。因其天资聪明,成绩优秀,很受师傅器重。学业期满之后,便收徒弟,专门以教授武术为生。宋世杰平日为人性情豪爽,专爱结交英雄豪杰,打抱人间不平。目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心中无比愤慨,因他经常痛骂-污吏,虽曾多次遭受当
(18731914)
麻贵
  麻贵,明朝将领。回族。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 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