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历史人物介绍
王芗斋
  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深县民风强悍,民多习武,名家辈出。如河北省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八卦掌名家程延华兄弟。李洛能先生的弟子刘奇兰、郭云深都是深县人。郭云深以半步崩拳驰名於世。郭云深马庄人,与魏家林村为邻。王郭两家原有戚谊,芗斋先
(18851963)
史计栋
  史计栋先生,字振邦,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正月26日,享年73岁。因排行居六,人称史六,系河北省冀州小寨乡小寨村人,早年开设冥衣行,后于北京朝阳门内开设义和木器厂,所以人亦称史六掌柜。史先习弹腿,后练连腿,和尹福是同乡又是好友。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后,因史计栋腿法神技被董海川虎口掌式所破,故服,经尹福先生介绍,也拜在董先师门下学八卦掌。史计栋谦虚谨慎、为人忠厚,秉性颖悟,倍受董先师器重喜爱;曾因办差得力,同治年间加封四品带刀
[] (18351908)
梁振蒲
  梁振蒲,字照亭,河北省冀县城北后冢村人,生于1863年5月20日,卒于1932年8月13日,亨年69岁。幼时在本村秦老拳师秦凤仪学弹腿,后来入京学做估衣行,于16岁时拜董海川学习八卦掌。因其为人豪爽,又聪敏好学,又是董公弟子中年龄最小的,深得董公喜爱,董公晚年的许多精绝及新创之术皆传与梁,尤以八卦七星杆所悟最深,人称估衣梁。1899年梁师因大闹马家堡,打死金镖赵六等人,被捕入狱,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清政府迁逃,梁师随犯人逃出,隐于
(18631932)
耿继善
  耿继善(1860-1928)字诚性。河北省深州人氏,耿幼从形意拳大家刘奇兰,得刘真传,与李存义并为刘最著弟子。耿于形意一门研究极深,功人化境.其形意大枪亦著称于世,在江湖上素有“粉面金刚耿大枪”之称,驰名南北。幼习花拳。及长拜刘奇兰为师学形意拳。后至北京,与尹福、程廷华、刘德宽过从密切,又入八卦掌门,研习八卦掌。并在北京创设“四民武术社”传授武术,后应聘于河北赵县中学,任武术教师。1928年逝于武昌其子霞光处。耿不重名利,晚年隐居乡间。
(18601928)
马玉堂
  马玉堂(1872.3~1959.4),字子重,河北省安平县子文镇人。形意拳著名传人,他生性耿直,待人忠厚。师兄弟送他“钻天猴”绰号,并被编入“江源奇侠传”中,成为小八侠之一。马玉堂生于1872年3月,后迁居河北省新城县北关,1959年4月卒于北京,享年87岁,作为形意拳著名传人,他一生为武术界培养了许多人才。1903年来到河北省新城县,巧遇同乡孙万顺,二人商议在新城县北关开了一个饭馆,取名万聚馆。自这以后二人便定居新城县北关。马玉堂一边
形意拳著名传人 (18721959)
李存义
  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中年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学艺,后至京与程廷华等为友,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艺多为程廷华所授。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李先生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
杰出武术家 (18471921)
程廷华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后在崇文门外开设眼镜店,人称“眼镜程”。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他将从小习得的摔跤等技艺有机地融入八卦掌中,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不断充实
[] (18481900)
尹福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冀州(今冀州市北漳淮乡北漳淮村)人,清末武术家,人称“瘦尹”,曾为光绪拳师。在著名小说家张宝瑞的《真假慈禧》中,扮演了一个护卫的角色,多次救慈禧性命。1908年,光绪帝驾崩,尹福卸职还乡,第二年辞世。尹福其父尹老山,居乡务农。因屡遭旱涝灾害,尹福年少时去北京以卖油条、烧饼为生,被人称之为【麻花尹】,因极爱武术,从小就学习“弹腿”、“罗汉拳”等,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八卦掌大师董海川来到北京后,
[] (18401909)
宋迈伦
  宋迈伦(1809-1893),名彦超,字迈伦,清朝中叶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人称“神拳宋老迈”,冀州(今冀州市漳淮乡赵家庄村)人。迈伦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然性情豪迈,立志远大,有投笔从戎之志。”他酷爱武术,自9岁开始练习武术,学过多门拳法,技艺渐精,20岁便中了武秀才。为了提高武技,他四处求教,广拜名师,30岁时在峨嵋山巧遇三皇炮捶拳大师“乔龄真人”,并拜乔龄真人为师,学习三皇炮捶拳和赵家(汉代赵云)大奇枪。迈伦跟随乔翁习武数年
[] 清朝中叶著名的爱国武术家 (18091893)
刘奇兰
  刘奇兰(1819――1889),河北深县人,是当时城内著名绅士,其祖上乃书香门弟,颇有家财,刘自幼方读诗书,通文墨,亦酷爱武术,精通多种拳术,后将李飞羽师请入家中任教,深感武学精奥,又刻苦研习数年,功臻大成,且造诣颇深,常有闻名来访者,初会刘奇兰,只要交谈三言两语,即会服于他,据传,一日有一张姓武师闻名来访,提出较试拳技,刘则见状,欣然应充,遂起身相迎,张趁刘起身未稳之际,突发一拳如雷闪电,直奔刘前胸击来,谁知张一拳击到刘身后墙上,振的
[] (18191889)
郭云深
  郭云深(1820~1901),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郭云深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老能先生,说明来意,并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老能先生看。李先生见郭云深所练手法灵速、气势严整而神气活妙,遂收为弟
[] (18201901)
张英泽
  张英泽(1953.06.15-),骨科学家。河北省衡水市人。197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两次赴日本信州大学研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研究,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
骨科学家
李锡九
  李锡九(1872.1.1.-1952.3.10),河北省安平县任庄村人。肄业于直隶农业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相识,于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翌年回国后任职于直隶巡警学堂。为实现报国之志,他利用一切机会广泛传播民族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地下反满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北方竭尽全力奔走呼号,组织声援。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顺直省议会议员,继又当选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在国会中,坚持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和仇视革命的冯国璋,与封建
衡水市第一个党员 (18721952)
李奕
  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到皇兴四年已十六岁了,但冯太后对权力仍不肯放松,母子间的矛盾又因冯太后的不检点行为,更加尖锐起来。冯太后平时对衣食住行都很注意节俭,所好唯有一个“男色”。她年轻守寡,不耐孀居,看中了朝臣中的三个美男子: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和宿卫监李奕,常以奏事为借口,召他们入宫,轮流陪伴她。这三人同为太后男宠,几乎外廷内朝人人皆知,免不了背后议论,传入献文帝耳中,使他太失面子。这三人又倚仗太后权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引起献文帝的
陈廷佑
  陈廷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深州人,1954年出生,长期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曾任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员,中国国学中心筹建办主任,中华书画家杂志第一副总编。先后出版《西抹东涂集》、《诗文骈翼》两部专著及长篇小说《龙脉》。多次举办全部是自己原创诗词的书法展览,受到霍松林、王蒙、沈鹏、张海、郑欣淼、钟明善等先生鼓励题赞。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傅潜
  傅潜,冀州衡水人。年轻时事奉州将张廷翰。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太宗即位,傅潜隶属於殿前左班,三次升迁为东西班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又随从征讨范阳,先行到达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器仗,不禁为之赞叹。回师之后,擢升为内殿直都虞候。皇帝对枢密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又加封马步都军头、兼罗州刺史,改任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富州团练
[] (?~1017)
董仁
  董仁,1922年出生,河北省深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抗日战争时期,董仁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连指导员、南进支队营教导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营教导员。(二)解放战争时期,董仁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第2支队3团团长、辽宁军区19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5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1师391团团长。(三)新中国成立后,董仁历任第44军131师391团团长兼政委、师参谋长、国防科委第9研究院院长、高
开国大校
师树简
  师树简,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后迁居山东济南。其父在一外商公司任职员,深有寄人篱下的感触,决意将来让儿子学成做有名望的医生,遂促使师树简自幼年即勤奋好学。加之在他读书的年代,国家贫困落后,内忧外患,使他萌发了强烈的读书救国的思想。“七七事变”济南沦陷,他转到天津学习,1940年高中毕业,参加了燕京大学的特别入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入了燕大医疗系。入学后,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使他更加努力学习。这期间他学了张子高教授的无机化
刘峻峰
  刘峻峰。1906年11月25日(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北省景县。他出世时家务由祖母操持,以手工业和务农营生,父亲以教书为职业。1918年入沧县第一中学学习。他读书努力,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听说德国潜水艇的海战威力,他虽年幼,但是关于潜水艇已经深深印入他的心灵。1923年他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机械系,该校学制为预科二年,本科四年。教员中多有美、英等外国人,时有傲慢自大卑视中国学生的行为,对此,他极度反感,从
(19061984)
王育荣
  王育荣(1901—1943)八路军冀中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饶阳县王桥村人。他出生于中医世家。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深县中学,同年考取了河北大学医科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东,在张发奎部队任医官。面对军阀连年混战、官僚鱼肉百姓的局面,王育荣非常气愤和失望,毅然离开部队,回乡从医。七·七事变后,王育荣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利用行医之便,热情宣传抗日。1938年初冬,冀中八路军(人民抗日自卫军)后方医院从白洋淀转移到饶阳一
抗日英烈 (1901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