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历史人物介绍6
陈庆涛
  陈庆涛(1889-1949年),字月侣,春城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小商家庭。少年就读于阳春高等小学堂,勤勉好学,立志成材,民国初年进阳春师范讲习所,毕业成绩优异,先后被委任为阳春县署总务科长,阳春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等职。民国9年(1920年)进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深造。民国12年奉派浙江省金华地方法院任书记官。民国15年调任广东省仁化县检察官。民国21年到广州燕塘军官学校政治深造班学习。半年后,通过考试,成绩优异转到县长特别班
(18891949)
谢宠燊
  谢宠燊(1902-1948年),石望乡竹步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23年(1934年)7月,毕业于私立广州大学。同年9月,由学校选送到国立金陵大学读文科研究生。毕业后被委任福建省三都澳登检处主任。两年后转任教育科长,民国29年回家闲居。民国34年任春湾菁苹中学校长。任职期间,在学校住宿,亲自任课,不饮酒,不抽烟,潜心教育事业,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民国36年因发生-辞职回家。民国35年被推选为县参议员。民国37年10
(19021948)
莫廷森
  莫廷森(1900-1948年),字子乔,三区那乌(今春湾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政科。学成回来得县长李伯振器重。民国15年8月出任阳春县立中学校长,把原来初中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民国17-22年(1928-1933年),廷森先后任台山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台山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民国23年任南海县中教务主任,民国25年被聘为广州大学教授。廷森在外任教期间,关心家乡文化教育建设,民国2
(19001948)
陈巽简
  陈巽简(1885-1948年),字介臣,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月十五日,出生于县城登龙街一个小商家庭。巽简自幼诚实好学,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毕业于广东法政学堂。在学期间受革新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后转为国民党,是县内最早的国民党员之一。民国2年(1913年)被推荐为广东省参议员。民国11年3月,阳春按《县自治暂行条例》民选县长。巽简得票最多当选。同年6月3日,东路讨贼军第三路副司令刘经画部攻打春城,陈家被烧毁,巽简因战乱弃职
(18851948)
林以淇
  林以淇(1905-1947年),潭水凤翔乡(今潭水镇)大山坪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阳春县党部委员,阳春县第五区小学校长。创办潭中中学,并任校长。以淇为人忠厚,热心教育事业。民国30-35年(1941-1946年)任潭中中学校长期间,苦心校务,善于用人,团结教导主任郭善甫等一班人,搞好教学工作。深入课堂启发、诱导学生专心学习,使当时潭中中学教学成绩显著。民国36年病卒于任内,终年42岁。
(19051947)
郑贤莘
  郑贤莘(1878-1947年),字大忠,号任可,以号行世,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岗尾新圩乡介山村人。光绪三十年,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邑痒生。废科举后进广东陆军测绘学堂读书,毕业授优贡。民国12年(1923年)任八属联军营长,民国14年任阳春六(岗尾)区区长。民国17年任县公路局长,曾主持修建春城至岗尾冲口公路的测绘和施工。民国23年任县参议会秘书,民国25年任广东省禁烟督察处处长,26年任赤溪县秘书,民国33年任阳春县新圩乡乡长。
(18781947)
苏计开
  苏计开(1903-1946年),又名镇英,外号花仔计开,青山乡那哨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5年(1916年)任肇军营长,后升统领,属余六吉部。民国13年投靠八属联军反国民政府,沦为土匪,勾结匪首苏广、苏华、陈裕初、严荣、梁树芬等,以河凌霄岩为巢穴,四处抢劫,杀人放火,-掳掠,无恶不作。民国15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陈伯英营及罗阳民团练仁三部共400余人将苏匪围剿、驱散。军队撤离,苏马上盘据青山、石望、云霖、那乌、春
(19031946)
薛毓苹
  薛毓苹(1905-1945年),号冠琴,春城镇廻龙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国立广东法科学院预科班。毓苹毕业后,相继担任阳春县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县立中学教导主任,国民党阳春县第一区党部书记,阳春干训所师资训练班教官。民国26年(1937年)任《阳春日报》总。民国33年秋,就任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长,民国34年12月病故于任,终年40岁。他为人温文好学,富藏书报,诲人不倦,受人敬重。
(19051945)
李英元
  李英元(1871-1944),号艾邻,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区高北乡白高垌(今属陂面镇)人。清朝拔贡,赴北京考试,选湖南省补用直隶州州判,未赴任。在合水集英高等小学堂任教员,任《阳春县志》局编纂。民国2-3年(1913-1914年)任阳春县立第一小学校长。军阀混战,盗贼四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各地先后成立民团,以求自卫。民国12年(1923年)2月英元率先在高岗堡崩河倡立联团。次年春,春、江、恩、云、新、罗等六县联团成立,
(18711944)
王秀南
  王秀南(1875-1940年),号韶薰,三甲新坡狮湾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两广教忠师范学堂,奖岁贡。曾任阳春县立高等小学校长,阳春县教育局长。民国4年(1915年),被聘为阳春师范讲习所所长。民国6年春,任阳春劝学所所长。次年冬任阳春县立中学筹备处副主任。秀南对中医脉理颇有研究,对儿科临床经验颇丰,常为有经济困难病人赠医送药,受到群众称赞。民国14年(1925年)土匪横行,危害地方,王协助组织13
(18751940)
李伯振
  李伯振(1895-1940年),阳江县合山李家庄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尊崇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在父亲李琪(号介龄,辛亥革命烈士)的熏陶下,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国民党统一广东后,民国14年(1925年)出任阳春县长。广东境内军阀混战初定,盗寇横行,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他为阳春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李于民国14年(1925年)12月莅任。民国15年5月主持成立肇罗地
(18951940)
杨贤怀
  杨贤怀(1880-1939年),字泽东,号超,以字行世,东安县(云浮)西山(今属永宁镇)庙龙榕木村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两广优级师范学校毕业。曾先后任广州市师范、云浮县立中学、西山乡村师范、西山中学等学校校长,是西山乡村师范创始人之一,他专长数理教学,对教育事业有一定贡献,群众尊称他为“西山孔子”。民国28年(1939年)病故于任,终年40岁。
(18801939)
杨清兰
  杨清兰(1891-1938年),字芝芬,原东安县(云浮)西山丰垌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富裕家庭。7至16岁在本乡蒙馆读书,民国初年进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毕业后回乡任三甲警察长,后参与地方民团活动。民国9年(1920年)刘经画奉广州大元帅府义勇军总司令邹鲁之命还乡,以三甲“自卫团”为基础,召集春南、西山民军扩大义勇军第七支队,刘任司令,杨任副司令。因攻高州和阳春失利,杨率西山民军回乡。民国10年(1921年)6月杨任阳春县代
(18911938)
刘显沂
  刘显沂(1891-1938年),号志滨,潭水中堂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毕业于阳春师范讲习所。民国17-28年(1928-1939年),先后当选为国民党阳春县党部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民国19-22年兼任阳春中学党义教员。民国22年当选为县参议会第二届参议长,民国23年再次当选为第三届参议长,并兼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在议长任内,提出建议:阳春县与新兴、云浮、阳江等邻县协办新春、春江公路;拟定农民银行筹集资金;整顿农业推广处;
(18911938)
罗昌言
  罗昌言(1859-1934年),字少兰,号兰斋,以字行世,东安县阳明都(西山)那霖(今属圭岗镇)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代晚期贡生,曾任云浮第十四区第一警察署署长,历任云、信、罗联团总局局长,云浮县第六区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和西山师范学校代理校长等职。他世居偏僻的西山,深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要振兴西山需从教育着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主持召集西山各界人士筹建景微高等小学堂。民国7年(1918年),带头捐资筹建那霖
(18591934)
黄彭年
  黄彭年(1865-1932年),原名德鑫,号少铿,八甲黄垌六吉堂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幼年丧父,家世清贫。少年在私塾读经书,聪明机敏,能文能医,青年时,卖过豆腐,当过医生。宣统年间,彭年来往省港之间,与同盟会成员有过交往。民国5年(1916年),护-都司令岑春煊命彭年回乡招抚绿林首领。当时,徐东海据八甲大山为巢穴,到处劫掠,彭年以电白沙琅兰昌店主寡妇、颇有姿色的杨氏契女介绍给徐东海为妾,取得徐的信任。彭年被重用任为副官,称“
(18651932)
刘传鼐
  刘传鼐(1889-1930年),字佩书,三甲东岸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少年在本乡读书,光绪末年,赴广州教忠师范就读,两广方言学堂毕业。民国2年(1913年)2月18日,被推选为广东省参议员,任满赴北平任国会秘书。民国18年回县,是年秋任阳春县立中学校长。民国19年夏,病终于任,下葬于春城东山。传鼐一生沉默寡言,任事负责,受人敬重,民国时县中学师生每年祭扫,以示纪念。
(18891930)
郑英兰
  郑英兰(1859-1928年),字远芳,号芷芗,又号介山樵叟,以号行世。阳春岗尾新圩介山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晚清监生。英兰是本县著名国画家,善画墨竹,有《芷园兰竹集》等著作。《风晴雨露》四屏条幅是代表作,画中透过不同天气,描绘竹的四种不同生态,很受人赞赏。郑于清宣统年间,定居春城苏公祠,行医济世,声望甚高。民国初,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创办博爱善堂,亲任医生,免费为群众治病,普施疟疾丸,防治恶性疟疾。饥荒时节,善堂施粥赈济饥民
(18591928)
徐东海
  徐东海(1879-1927年),八甲乡峰高堡大窝村人。青年时,肩挑煤油杂货担串村过寨,以小贩营生,因偷牛事泄,亡命绿林。民国2年(1913年)3月,徐东海纠集乡众400余人,据八甲大山立“忠义堂”,设“五福厂”(赌场)、“辣椒厂”(刑场)、“妹仔厂”(囚禁妇女场所)等,营寨均用杉皮,茅草搭成。数月之间,自称有匪众千余人,出山四处劫掠。民国2年(1913年)10月19日,徐贼从八甲大山东出,抢劫河口金堡,掳去男女200余人,耕牛数百头,焚
(18791927)
黄其桢
  黄其桢(1881-1925年),字爱棠,祖居阳春河西塘基头村,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其桢少年就读于阳春县立高等小学堂及广东陆军小学堂,后加入广东新军,曾任营长、团长、协统参谋长和花县清乡司令。清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庚戌起义”。民国建立后参与建立庚戌女子中学,以纪念死难同胞。民国2年(1913年)在龙济光都督府任职,曾参加都督府军事会议,共商控制粤局。民国3年调离都督府,代任永安县(后改为紫金县)知事,后又调回都督府。民国
(188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