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4
李秀林
   李秀林,1927年12月28日生于香港,广东新会人。1945年9月入广州黄埔中学。1951年8月广东文理学院化学系毕业,分配到鞍钢设计处任技术员。1956年4月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任助工。1980年12月在鞍山焦耐院任工程师、环保室副主任、主任、高工、外事处主任工程师、院长顾问等职,1995年12月退休。60年代初,李秀林研究设计了符合我国国情、不用硫酸回收氨的-流程新工艺,填补了我国这一技术空白。1980年开始,他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
方唐镜
  方唐镜,(1845年-1900年)清朝末年著名状师,广东新会外海潮莲(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人。方在广东民间传说中以刁钻精怪,与衙门勾结欺压百姓而闻名,人称扭计师爷,常在陈梦吉故事中以反面形象出现,与陈梦吉、刘华东、何谈如并称为“广东四大状师”。影视形象香港TVB电视剧-《铁嘴银牙》里的方唐镜:年龄: 20余岁 性格: 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为了公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但因为被和珅指名永不录用,性格因而变得愤世嫉俗,恃才傲物,说话尖酸刻薄,行
[]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 (18451900)
司徒慧敏
  司徒慧敏(1910~1987)司徒慧敏,广东开平人,出生于广州。父亲是归国华侨。民国12年(1923)就读广州第一中学。十五六岁时参加广州进步学生团体新学生社。民国14年加入共青团。“四·一二”-政变后,离开学校开设书店以掩护革命工作。民国16年由周文雍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司徒几经辗转,于民国17年(1928)春到达日本,进东京上野美术学校图案科、日本大学电影研究班学习。同时,参加由夏衍、沈西苓、
(19101987)
陈耀真
  陈耀真(1899~1986)陈耀真,广东台山人。民国10年(1921)考入美国波士顿大学,经过6年的半工半读,先后在该校获得理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7年在美国底特律医院工作。民国18~23年应聘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威尔玛眼科研究所,从事眼科基础学科研究。在此期间,在《美国眼科杂志》、《美国生理学报》先后发表了《结膜、脉络膜和虹膜的化学结构》、《角膜钙化并发结膜改变》等9篇论文。民国23年(1934),陈耀真谢绝美国友人的再三挽留,回
陈耀真 (18991986)
林宝权
  林宝权(1903~1985)林宝权,女,广东新会人。周岁时父亲病逝,幼年的林宝权体弱多病,在家读了5年私塾。民国6年(1917)考入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预科,从此立志从事教育事业。民国8年被北京女高师录为备取生,进入女高师国文系教育组。民国10年(1921)6月,法国政府用庚子赔款在里昂设中法大学,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招生,林宝权通过考试被录取,即转读于巴黎国立女中,主修法语。后进入巴黎大学专攻教育。她刻苦攻读,于民国14年修完全部学
(19031985)
黄幻吾
  黄幻吾(1906~1985)黄幻吾,名罕,字幻吾,别号欣梦居士,晚年称“罕翁”,广东新会人。黄幻吾少时致力研习中西画法。他先后得到广东国画研究会会员陈丽峰及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的教诲。高氏兄弟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之后,黄幻吾的画名渐起。民国17年(1928),黄在广州创办“幻吾美术学校”。民国25年,他携带自己的画作赴越南、高棉等国巡回展出,其中《弱肉强食》被西贡博物馆购藏。民国36年,在上海创办“烟雨画院”。同年,又先后到日本
(19061985)
汤泽光
  汤泽光(1899~1985)汤泽光,广东新会人。民国13年(1924)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文理系,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学士学位。民国18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0年到广州光华医学院任教。汤泽光一贯重视临床实践,认为临床是一个天然的“试验室”,要善于利用这个“试验室”,不要放过每一种临床现象,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掌握规律,指导实践。通过周密的临床观察,民国21年(1932)与同事合作,报告首例“频繁阵
(18991985)
黄光锐
  黄光锐(1898~1985)黄光锐,广东台山人。童年时即被带往美国旅居,在旧金山-街的小学就学。民国9年(1920)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后,派杨仙逸赴美国选16名华侨子弟入旧金山城郊的初级飞行学校学习,黄为其中之一。一年后黄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的主要技师。民国11年(1922)初,杨仙逸率黄光锐等学员带数架飞机回国到穗,参加南方革命政府空军。翌年3月,黄任大元帅府第一飞机队队长,参加对陈炯明叛军的作战;11月,-3
(18981985)
胡根天
  胡根天(1892~1985)胡根天,原名毓桂,别名持秋,号抒秋、志抒,别署天山一叟,广东开平人。早年入读开平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出广州,先后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附中、广东高等师范美术工艺专修科。民国3年(1914)底,东渡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次年加入东京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美术协会。民国8年毕业,翌年春回国,先后任闽南教育局社教科代科长、上海广肇公学教员。民国10年1月,经郑振铎、许地山介绍加入新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其
(18921985)
冯钢百
  冯钢百(1884~1984)冯钢百,字百炼,号均石,广东新会人。冯自幼喜爱美术,14岁到广州当童工,曾拜袁祖述为师,习人像写真。18岁后以写真为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墨西哥,初当洗衣店、餐馆杂工,业余学画,后进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宣统三年(1911)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美国驻墨西哥领事保荐,特许由墨西哥乘船赴美国学画。他先在旧金山卜忌利美术学院半工半读,一年后转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以后又到纽约九街学生研究院专门研究肖像画,
(18841984)
利铭泽
  利铭泽(1905~1983)利铭泽,广东新会人。出生于香港,是香港富豪利希慎的长子。少年时,其父聘请前清秀才教授《四书》、《五经》和古诗词,其后送他进香港皇仁书院读书。12岁时,又将他和7岁的弟弟孝和,由其管家陪同,到英国去读书。利在英完成中学课程后,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在牛津,曾被推选为英伦三岛中国留学生总会会长。民国16年(1927),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后返港结婚。新婚妻子黄瑶璧也打算入牛津大学就读,所以,利偕黄再度往英国,他自
(19051983)
刘光福
  刘光福(1893~1983)刘光福,祖籍广东台山,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父亲早年在澳洲维多利亚州以采矿伐木为业,母亲为英国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母去世后,父亲将他及其弟送回乡,托亲属照料,在私塾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重返悉尼。民国成立后,他欢欣鼓舞,参加澳洲的中国国民党支部和各项进步活动。1912年刘父去世后,他白天在墨尔本中国驻澳总领事馆当英文秘书,夜晚进工人学校及基督教会夜校学习。任职期间(1912~1914),他
(18931983)
司徒赞
  徒赞(1900~1978)司徒赞,字子襄,广东开平人。出生于小贩家庭。幼年只在家乡私塾读了3年书。清宣统三年(1911)司徒赞出国,到马来亚吉隆坡投靠叔父,在中华学校和华英书院接受中英文教育。民国4年(1915)毕业回国,先后进上海公学和浦东中学学习,两年后以优良成绩考进专为归国华侨学生开设的南京暨南学堂师范科,攻读教育学。民国8年(1919)司徒赞毕业后,经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推荐,应聘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中爪哇文池兰中华学校任校长。
(19001978)
李曼瑰
  李曼瑰(1906~1975)李曼瑰,女,笔名雨初,广东台山人。民国15年(1926)高中毕业,被保送入北京燕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执教于广州培道中学。不久复返燕京大学研究所研究中国古典戏剧。其后,留学美国,在密歇根大学获英文硕士学位,并先后赴哥伦比亚大学及耶鲁大学研究院选修戏剧及小说写作。在密歇根大学时,曾获得巴勃奖学金,并以《大观园》一剧及《中国文学批评》一文获1936年之hopwood戏剧创作及论文竞赛首奖。又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协编《清
(19061975)
邓金鎏
  邓金鎏(1908~1973)邓金鎏,广东开平人。民国17年至21年(1928~1932),他在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后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民国26年毕业,留在协和医学院任儿科医师。民国28年任儿科助教。期间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蔓陀萝中毒》及《儿童急性脑炎十例》的论文。他还主编《育婴指南》一书,民国30年由协和印书局出版。民国30年(1941)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被日本侵略军封闭。邓金鎏同诸福棠联合创办“北平私立儿童
(19081973)
易剑泉
  易剑泉(1896~1971)易剑泉,广东鹤山人。他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小商家庭,幼年酷爱音乐曲艺,更好读唐宋诗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就读于南海高等小学和韶舞讲习所,课余阅读大量民族民间音乐、曲艺书籍,结识了众多塾师和民间艺人,常向他们请教音乐曲艺等有关方面知识。民国2年(1913),毕业于广州测量学校,并开始其音乐活动生涯。民国13年,旅居北京期间,结识京剧一代宗师梅兰芳和戏剧家欧阳予倩等,学习京剧曲艺,学会流利京腔,且能操琴自唱
(18961971)
李迎汉
  李迎汉(1915~1969)李迎汉,广东台山人。民国31年(1942)2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他在贵州省立医院工作多年。民国35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普通外科及胸外科,后在美国亚力山大医院工作半年。回国后在广州两广浸信会医院任外科主任。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初期,他先后兼任广东光华医学院、岭南医学院、华南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以后又兼任中山医学院和广州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他在广州医学界知名度很高,历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中
(19151969)
何干之
  何干之(1906~1969)何干之,原名谭郁君(毓均),又名谭秀峰,广东台山人。父亲谭文业是旅美华工,母亲李氏在乡务农。民国9年(1920),何干之到广州广雅中学和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民国15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受当时国民革命的影响,何干之研究各家学说,从《新青年》和《向导》等刊物中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民国17年(1928)初,何干之回到家乡,任昌明小学校长和《台山日报》,在多种报纸上发表了10多万字的文章,针贬时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
(19061969)
朱晖日
  朱晖日(1892~1968)朱晖日,字步云,广东台山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4岁入台山县城高等小学读书,在校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光复台山之役。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毕业后回到广东,在粤军第一师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过讨伐陆荣廷、陈炯明的战役。民国14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一独立旅第一团团长,南征战役后升任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团团长。民国15年参加北伐,第十二师在汀泗桥、贺胜
(18921968)
周汉华
  周汉华(1934~1967)周汉华,广东新会人。出身农民家庭,仅读过4年小学。1955年在大泽第五和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任水稻育种员,进行水稻丰产试验,采用经过穗选、粒选的“齐粘”和“金山粘”,采取深耕改土、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等措施种植,当年创造亩产750公斤和次年创造亩产826公斤的丰产纪录,比一般耕作的亩产高两倍有多。接着,又试用水稻和高粱进行杂交试验。1957年4月,周汉华被邀请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受到中国
(1934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