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人物介绍6
孙必胜
   民国27年(1938)6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祖籍南蓢翠亨村,孙中山长兄孙眉曾孙。父亲孙乾曾任中山县县长,母亲苏仲英曾任中山县妇女会会长。孙必胜196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持有台湾建筑师证书、美国加州营造执照。1965年,参与台北市孙中山国父纪念馆、台北市著名的中心诊所结构设计工作。后在香港、越南、美国等地工作,任越南香港0会长。1987年与友人合作投资,为在北京举办亚运会而专门建起北京奥林
方劲武
  民国27年(1938)出生于斐济,祖籍沙溪。8岁随父亲移居澳大利亚。中学毕业后,协助父亲经营1949年开办的华洋杂货瑞田公司及中药业务,业务量在当地华人杂货业中居第二位,1958年父亲去世后,接替独力经营。任新西南威尔士洲移民局咨询委员会、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澳大利亚华人福利联合促进会、美化德信街委员会、新州中华总0、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等17个侨团的会长、副会长,委员或秘书等职,是澳大利亚悉尼华人领袖。曾照顾60多位孤寡华裔老人,协助
李高德华
  民国28年(1939)出生于墨西哥,祖籍沙溪,核物理学家。1959年在普埃布拉大学物理系毕业,成绩优秀,应邀到墨西哥刚刚组建的核能委员会工作。1960年,赴美印第安纳大学深造,1964年仅25岁就取得理论核物理博士学位,他放弃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回墨西哥普埃布拉大学任教,两年后到墨西哥著名的国立自治大学物理所工作。1973年,父母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作为墨西哥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国庆,回到阔别40多年的祖国和家乡中山,同年其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到中国
钟润良
   民国31年(1942)5月出生,女,中山人,国家芭蕾舞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芭蕾舞坛“四大名旦”之一。1946年随父定居北京。195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在校期间学习优秀,得到苏联专家重视与培养,在芭蕾舞《牧童》、《小鸡舞》、《跳绳》和舞剧《无益的谨慎》、《海侠》、《天鹅湖》中参与群舞和领舞。1960年毕业后到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1961年随中国芭蕾舞团赴缅甸演出,在
杨海
   民国33年(1944)4月出生于南蓢崖口杨家村,孙中山姐姐孙妙茜曾孙。中共党员。196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贸系本科毕业。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勉励其“勤奋学习,在政治思想上和学业上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共青团员,毕业后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贡献”。1984年任河南省平顶山市(地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9年任广东省汕尾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1994年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九龙办事处副主任、主任,香
柳柏濂
  民国33年(1944)5月出生,中山人。华南师范学院毕业。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本原矩阵及一般希尔矩阵的组合论》(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出版国内第一本《组合矩阵论》专著。
何俭强
   民国33年(1944)6月出生,小榄镇人。大专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全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起从事教育工作,1968年9月至1971年4月任中山县神湾中学首任校长,1971年5月至1975年4月在中山县文教卫办公室任干部,1975年5月任中山市杨仙逸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至2006年6月退休。任杨仙逸中学校长31年间,团结教职员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创普职结合、激励教育、人性化管理等多项办学特色,
郑敏之
   民国34年(1945)出生,女,祖籍张家边濠头村。中国乒乓球名将。曾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副领队兼副总教练,国家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国家体委训练竞赛二司副司长,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横板球手,擅长削球,防守稳健。1958年入选上海市乒乓球队,1960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为主力球手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夺魁,获冠、亚军各3次。1963年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与张燮林合作战胜世界混双冠军日本选手荻村一智郎和松崎君代
陈带
  民国36年(1947)8月20日出生,女,中山石岐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66年中山师范学校中专毕业,1984年起任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至2002年退休。任职期间,坚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系列改革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创办一流校舍、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教学、一流质量的“五个一流”现代化学校。1995年6月随中山市文化教育考察团赴日本守口市访问,吸纳新的教
杨苗青
   民国36年(1947)出生,沙溪申明亭村人,中山抗日领导者、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杨子江之子。中共党员。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戏剧协会会员。1966年高中毕业下乡务农,1971年调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队。从事戏剧、电影、电视剧、文艺评论和领导工作。话剧《南方的风》、电视剧《中国知青部落》、电影《花桥荣记》、《代理市长》等9部文
钟少珍
  民国37年(1948)8月1日出生,女,郊区(今石岐区)员峰村人。全国优秀跳水运动员、高级教练、金牌教练员、全国人大代表。幼年常在员峰村河涌游泳,在石岐江滨小学读书时,参加县举办的游泳比赛均刷新纪录,被选送到中山业余体校跳水班训练,11岁保送到解放军体育工作队跳水队, 1969年进入国家跳水集训队,多次获全国女子跳水冠军。在1966年亚洲新兴运动会和1974年第七届亚洲运动会上,2次获女子跳台、跳板2项冠军。1978年退役任国家跳水队教
梁秋霞
   195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女,祖籍南蓢涌口村。羽毛球名将。父亲梁卓年年轻时离开家乡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谋生,在当地结婚,生下4子1女。60年代初,印尼排华,父亲把其和两位哥哥秋生、夏生送回中国。因其早年在印尼参加羽毛球训练有基础,安排在北京边读书边继续训练羽毛球。1966年初吸收到湖南羽毛球队,1972年首次参赛就与湖北名将陈玉娘合作,获全国女子双打冠军,后入选国家队。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再次与陈玉娘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
罗坚红
   1952年1月3日出生,女,中山东凤镇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独特的教育思想是“您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您亲我们更爱”。1989—2005年任中山市杨仙逸小学校长期间,以“建设一所有特色的一流学校,培养具有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创新精神的现代人”为办学目标,“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特色。坚持以“德育为首”,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的同时,培养
钱炳祥
   1952年10月出生于黄圃一村。副军级,大校军衔。1970年入伍,历任解放军体育学院格斗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武警岭南特警队终生总教练,驻港部队散打格斗总教练,广州市-巡警支队武术总教练,中-警功夫特别大队技术顾问,广州市-巡警支队武术总教练、广东精武会名誉会长。独创及编著军体拳第一、二、三套,深得部队官兵和习拳爱好者喜爱。2005年任解放军军事体育学院特种技能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导师。创编腰带术、短棍术、匕首术、盾牌术、
郑集思
   1955年12月出生于濠头乡,原籍沙溪隆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6年起历任市文化局局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协会常务理事。1975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其中话剧小品《咫尺天涯》、《寻宝》和《画里画外》分别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一、二、三等奖和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二等奖。歌曲《沧海桑田》获中国
吴冠英
  1955年12月30日出生,祖籍南蓢翠亨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分部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设计专业毕业。潜心设计动画、插图和书籍,主要作品有70集动画片《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52集动画片《学问猫教汉字》的造型和美术设计、《灰姑娘》插图、连环画《带0的房子》等,获1998年亚洲电视最佳少儿节目奖,第四、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银奖,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
梁梳根
  1955年出生于黄圃新地村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梁坤胜曾任村委会干部。1969年被广东省外国语学院免试录取入读。1972年9月又被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录取继续深造。1977年10月由外交部派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伦敦大使馆工作,晋升为参赞、领使、领使司副司长等职。曾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南非、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使馆任职。
林友声
  1956年出生,中山人。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1983年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在德国萨尔州国家歌剧院、美国德克萨斯室内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浙江、山东、深圳、西安、台湾台北等多个省市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清唱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会。在国内指挥首演《图兰朵》、《女人心》、《美丽的海伦》等世界著名歌剧,在《奥涅金》、《江姐》等10部中外
谢建良
  1957年9月出生于小榄九洲基二村。历任师宣传科干事,军宣传处干事,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干事、干部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正师级),广州军区联勤部常委等职务,被授予大校军衔。1972—1974年就读小榄中学,1976年2月入伍,曾任原陆军55军163师488团特务连警卫员、文书、团干事。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98年抗洪抢险和多次重大军事演习。曾立二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机关干部,在各类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数十篇。
文石耳
   民国22年(1933)9月出生,大涌青岗村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950年参军,在部队业余文艺演出队工作。1957年复员回乡务农,1965年任青岗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调中山市文化局工作。创作歌曲《请看我们生产队》获1964年度佛山地区业余文艺创作二等奖,歌曲《村前一块语录牌》于1966年被中央广播合唱团在中央电台演播并录制唱片,并在《歌曲》月刊上刊登。70年代创作歌曲《我为祖国守边防》及1989年创作的中山慈善万人行“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