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人物介绍20
郑彼岸
  郑彼岸(1879—1975) 又名岸父,号伯瑜,张家边濠头村人。少年已有神童之誉,参加童试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后赴日本留学,相遇孙中山并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时开始信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林君复等奉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1908年9月在县城创办《香山旬报》,是香山最早的期刊。该报宣传孙中山革命方略和救国主张,直刺腐败清廷。1910年、1911年曾两次参加刘思复秘密组织的“支那暗杀团”,冀图刺杀清廷摄政王
[] (18791975)
郑贯公
  郑贯公(1880—1906)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仍旧。香山县人。初就读乡塾,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依其族人在太古洋行横滨支店服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特许免费入读梁启超创办的东京高等大同学校。1900年冬,受聘为康有为任主编的《清议报》,易名贯公。后与梁启超、秦力山等一起,以示脱离康有为保皇党,出版《开智录》半月刊,以自由平等独立学说鼓吹革命。1901年春,经孙中山介绍,任香港《中国日报》记者,宣传新思想,大受读者欢迎
[] (18801906)
刘锡基
  刘锡基(生卒年月不详) 香山县石岐籍,澳大利亚华侨。原是马应彪创办先施公司时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才智过人,很快升为上海先施分司第二任司理(第一任是香山籍澳大利亚侨商黄焕南)。20年代,先施、永安公司在南京路崛起后,便执上海百货业的牛耳。民国12年(1923)先施公司内部发生利益冲突,原因是上海先施只是分行,总公司在香港,按总公司的会计制度,港沪两行是综合计算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沪行效益高而港行效益低,沪行对总公司的会计制度自然有所不满,黄
[]
黄冷观
  黄冷观(1883—1938) 原名显成,字君达,别字仲弢,号冷观,香山县长洲后山村人,为清末最后一科秀才。知名报业家和小说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父亲屺香是粤林大儒,以经史、词章之学而著称。清末,其在香山县参与《香山旬报》笔政。辛亥革命后一年,该报改为《香山纯报》,担任兼发行人。其时袁世凯窃国,谋将称帝,该报撰文声讨帝制,抨击袁世凯--,为粤督龙济光所忌,下令查禁,该报改名《岐江日报》,其仍持正不挠,抨击帝制较前尤烈,终致被捕入狱。在狱
(18831938)
魏邦平
  魏邦平(1883—1935) 字丽堂,出生于古镇海洲乡麒麟坊。13岁随父凯臣赴日本神户,入读同文学校。后结识出走日本的革命志士,接触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不顾父兄反对,潜登火车,毅然投入振武学堂。学习年余,成绩优异,为当时中国驻日领事所悉,获官费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回国后,获清廷赐予马兵科举人,充任广东督练公所编译员,后又任广东讲武堂教官。辛亥革命随蒋柏器、胡汉民参加起义。民国后先后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长、
(18831935)
吴子垣
  吴子垣(1883—1944) 又名紫垣、少薇,字绵芳,号松庐、刚父,笔名微子、抗公,沙溪龙聚环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9月16日出生。1908年与吴尚鹰等组织击揖社和中国少年体育会。1909年在澳门参与组织革命机关,到各乡演说及筹募款项,参与香山起义。后在上海参加南社进步社团活动,宣传革命。民国元年(1912)回乡任香山同盟持正团总干事,兼任隆都本乡齐民自治社社长。同年4月入私立广东法政专科学校学习法政。1914年到加拿大维多利亚经
(18831944)
郑锦
  郑锦(1883—1959) 又名瑞锦,字褧裳,三乡雍陌村人,国内知名艺术教育家、画家。其父名玉池,善于绘画,以山水为胜。自幼随父学画,后赴日本入读西京美术学校,专攻人物画,民国元年(1912)毕业。1913年,画作《娉婷》入选日本文部美术展览,是入选日本级别最高的美术展览的首位中国画家作品。研究日本美术发展史,发现日本画与中国画渊源较深,可以融汇于一炉,遂欣然回国。1915年相继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执教。1917年应教育部聘请,
(18831959)
刘汉华
  刘汉华(1883—1964) 原名刘清华,沙溪龙头环村人,自幼在檀香山中国报馆做散工,后参加三藩市少年学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中山先生到三藩市时,少年学社社员均加入中国同盟会。其追随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每次演说都得到其照顾与保卫,因此得器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有一次孙中山与其闲谈时认为其名字叫清华,有为清朝涂脂抹粉之嫌,建议其改名为刘汉华。从此刘清华改名刘汉华。1909年,其与邝佐治(香山槎桥人)密谋刺杀清政府派往美国考察海军的
(18831964)
林警魂
  林警魂(1883—?) 大涌安堂村人,出生于华侨家庭,20岁入广东讲武堂,肄业后与杨鹤龄、陈少白等交游,以办理盐务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广西镇南关(今改为友谊关)与清军作战七昼夜,因革命军寡不敌众,败退入越南境内。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避到澳门。及后孙中山电告其前往河内,委以在南方统筹部澳门总支部,招集加盟同志以策动革命事,于是与刘思复、林君复、郑彼
刘思复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到横滨向俄国-者学制炸弹。1906年回国,先到香港协办《东方报》,后在香山创办“隽德女学”。1907年6月11日,在广州欲往炸清水师提督李准,出门
(18841915)
萧友梅
  萧友梅(1884—1940) 原名乃学,字思鹤,号雪朋,祖籍大涌南文村,出生于石岐孙文西路兴宁里(牛角巷)8号的萧大屋(大萧屋分支)。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现代中国音乐教学创办者,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人。5岁随父移居澳门,曾与孙中山诊所为邻,两家往来甚密,其从小认识孙中山,于后发展为革命友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广州入读时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01—1909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
(18841940)
郑天锡
  郑天锡(1884—1970) 字云程,号茀庭,三乡雍陌村人,法学家、外交家。早年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国5年(1916)参加国际法学公开考试,获首奖,被聘为国际法学会会员、英国“告老沙”法学会名誉会员。1919年回国后任大理院(最高法院)推事。1921年华盛顿会议时任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又任修订法律馆总纂、外交部编纂处总纂、关税会议专员会委员、调查法权委员会筹备处处长、法权讨论会顾问、北京
(18841970)
郭顺
  郭顺(1884—1976)字和辉,号景春。环城竹秀园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12月10日出生,是永安百货公司创始人郭乐六弟,上海永安纺织公司筹划人。早年就学澳大利亚,勤敏向学。民国3年(1914)出任澳洲中华总0会长,联合当地华侨创办中澳邮船有限公司,被推举为主席。1921年为孙中山先生筹款革命,获孙中山褒奖。1922年回国办实业,向华侨招股集资,在上海创办起永安纺织有限公司,历任华商纱厂联合会会长及全国中华工业总会会长。在“一二八
(18841976)
王昌
  王昌(1885—1918) 沙溪石门村人。农民出身,少时家贫。青年时期到香港务工,喜欢与思想进步人士交往,由加拿大华侨李翰屏(环城恒美村人)介绍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辛亥革命后赴加拿大域多利开设理发店以掩护革命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7年(1918),北洋军阀段祺瑞派汤化龙(袁世凯执政时的众议院议长)赴美,向六国银行集团借款购买军火,企图消灭广东0军政府。王昌趁汤假道域多利回国之机,于9月1日在维多利亚杏花楼
[] (18851918)
古卓伦
  古卓伦(1885—1964) 五桂山桂南马溪村人。京师大学堂毕业,香港现代知名绅商,任香港先施人寿公司司理、香港中山侨0董事、副主席及所属汉文学校校长、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兼总干事、保良局总理等职。民国18年(1929)应邀兼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财务委员。民国30年(1941)12月香港沦陷后,带领香港中山侨0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和中山海外同乡济难会的同事,帮助和赈济大批旅港乡亲和海外难侨从香港疏散到内地。精于旧
[] (18851964)
陈滚
  陈滚(1867—1954) 沙溪岗背村人,父有进、母张氏,是长子,有二弟及三姊妹。弟妹多家境困难,其19岁便赴美谋生,先往三藩市,清光绪十三年(1887)转往檀香山,开办义合肉店,有盈利。1920年开办思乔义合公司专营杂货。不久又办火奴鲁鲁屠场代替肉店,专营肉类生意。公司每天屠猪100头,为保证货源,在夏威夷置地25万亩办养猪场。柯木是檀香山著名木材,可制造各种木具,在养猪场设加工场两间,生产柯木用具,运到檀香山销售,获利颇丰,从此创
[] (18671954)
杨鹤龄
  杨鹤龄(1868—1934)原名仕年,字礼遐,南蓢翠亨村人。出生于澳门,家道富裕,自小与孙中山为友。清光绪四年(1878)随父亲到港澳求学,3年后又到广州算学馆读书,与尤列同学。其与孙中山、陆皓东、杨心如并称“翠亨四杰”。1886年在广州开始与孙中山经常谈论国事。1890年前后,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等以香港“杨耀记”(杨父经营的店铺)为联络点,经常秘密-,交流革命思想,商议革命大计,孙中山后来在《孙文学说》中也提及“非谈革命无以为欢”
翠亨四杰 (18681934)
郭标
  郭标(1869—1931)澳大利亚早期华侨华人领袖。出生于环城竹秀园村。清光绪八年(1882)赴澳大利亚谋生,1890年在悉尼开办永生果栏,香蕉经营占昆士兰州十分之一市场。1904年任新南威尔士州华人保0副主席,为创办人之一。民国3年(1914)2月创办并发行《民国报》。1916年协助建立中国国民党澳大利亚支部。1917年参与创建中澳轮船公司。支持孙中山革命,曾介绍澳大利亚华侨领袖刘光福认识孙中山,使刘加入国民党,援助孙中山革命。20年
(18691931)
杨铁夫
  杨铁夫(1869—1943) 又名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銮(鸾)坡。清同治年八年(1869)5月2日出生,沙溪申明亭村人。1895年就读广州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科举人。翌年官费派往日本读师范。1904年赴京应内阁试,钦取第六名,为内阁中书。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加内阁侍读衔。其后由两广总督张鸣岐奏调广西办学,任学堂监督等。1909年调任广西归顺州知州,翌年补授晋安府知府。1911年6 月挂冠归,其间,1
(18691943)
杨心如
  杨心如(1868—1946)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南蓢翠亨村人。少时立大志,好读书,过目不忘。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活动,不图功名,将自己九成的产业捐助作起义费用,负责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之间联络革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和陆皓东在广东发展兴中会会员,其通过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并投身广州起义筹备工作,不惜变卖家产作起义经费。参与1895年广州起义及19
(1868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