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人物介绍14
郑伟权
  郑伟权(1916—1992) 民国5年(1916)12月28日出生于石岐厚兴村。知名侨商。父亲郑鉴波,因受鸦片毒害,使家道中落,母亲杨瑞雯。少年时家贫无法入学,到私塾以无偿工作换取免费就读。日军入侵中国时,只身远赴越南谋生。直到1957年,越南政局不稳,放弃在当地的所有物业和资产,举家迁回香港,跟随表哥杨志云创业,创立美丽华大酒店及景福集团等,发展为上市机构。晚年移居美国洛杉矶,在-街开设美丽华大酒楼,把香港的饮食文化带到彼邦,改变当时
(19161992)
何大章
  何大章(1916—1996) 小榄镇西四宅巷人。中共党员,国内知名地理学、气候学专家,民国27年(1938)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在学时遍游塞北江南,对广东南昆山及珠江三角洲地理形势进行多次考察,对澳门的历史地理有深入研究。1940年,中山文献委员会成立,由郑彼岸主持,负责修纂《中山县志》,其大学毕业应郑彼岸之邀,被聘为委员负责修纂《中山地理志》。在拟订的提纲中包括中山的地理沿革、地质、气候、水文、土壤、人口、产业、聚落、交通等篇目,3年
(19161996)
杨日韶
  杨日韶(1918—1942) 南蓢翠亨村人。民国25年(1936)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五区(今三乡镇)光后小学任教,其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的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0—1942年任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中队长,“挺三”梁伯雄大队副官、副大队长,南(南海)番(番禺)中(中山)顺(顺德)中心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队长。1942年5月,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为声援友军,支援梁伯雄大队,粉
(19181942)
古念良
  古念良(1918—1991) 又名锡麟,五桂山桂南马溪村人。民国28年(1939)1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攻读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任该校文、理、法3所学院的分支书记,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后,受组织委派与妻子沈吾华(沈钧儒侄女)一起到滇西北开展革命工作,任武定地区7个县的中心县委书记。不久到重庆,在复旦大学攻读经济学。1945年初,调到中共南方局机关,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抗战胜利后被派往上海筹办现代经济通讯,后派往香
(19181991)
欧阳可亮
  欧阳可亮(1918—1992) 祖籍张家边大岭村,民国7年(1918)5月23日出生于北京。曾用欧阳如水、欧阳尧山、欧阳明等书法笔名。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字兆庭)次子。3岁后在晚清文学大师王国维指导下学习甲骨文。1939年入读辅仁大学历史系,参加爱国-,在抗战初期远赴西北加入抗日艺术队。1941年任职上海东亚国文书院。上海沦陷后被日伪逮捕蒙受牢狱之苦。日本投降后到台湾。1954年应聘到日本外务省教中文达20多年,任日本同文书院、日本外
(19181992)
杨子江
  杨子江(1918—1998) 曾用名杨焕棠、杨里华,沙溪申明亭村人。青年时,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夺得中山县桂冠。民国24年(1935)“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乡组织成立读书会、话剧社等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山二区支部书记,一、二区工委书记,杨子江中队中队长,二区中队指导员,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政训室主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中共新兴县委书记,新(兴)恩(平)开(平)中心县委书记,广阳地委
(19181998)
叶国平
  叶国平(1919—1941)大黄圃人。中医叶圣传之子,中山纪念中学毕业。民国30年(1941)农历七月二十凌晨,日军百余人入侵大黄圃,搜捕无辜群众500多人,囚于天后庙(今黄圃粮站)。叶国平不幸被日军捕去。为迫使群众供出游击队线索,日军首先禁止被囚者进食和喝水。当时天气酷热,群众饥渴难忍,甚至有饮尿止渴的。日军见一计不成,再施毒计,竟残忍地向囚室投催泪弹(硫黄弹),并对一些群众灌辣椒水,然后再用大毛竹竿压肚,至人七孔出水,被破孩致死者甚
(19191941)
阮章竞
  阮章竞(1914—2000) 曾用名洪荒、啸秋,沙溪谿角村人。民国3年(1914)1月31日出生,少时家贫只上4年小学,而后一直刻苦自学。13岁起当油漆学徒,又是天涯美术社的活跃成员。20岁失业后,立刻奔赴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上海,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在南京《大道日报》发表第一部小说《割稻的故事》。翌年秋,受冼星海、吕骥等进步文艺家的影响,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工人、学生中教唱歌曲,当指挥。其间创作小说《林肯少年时候的故事》,在上
(19142000)
杨添霭
  杨添霭(1913—1996) 祖籍环城北台村,民国2年(1913)10月9日出生于美国檀香山。其父杨仙逸由孙中山任命为飞机队队长、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航空局局长,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少时随父母返中国生活,就读于杨仙逸纪念学校(今石岐杨仙逸中学前身)。抗战时到云南中山大学攻读,后回美国留学。抗战后到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处管理物料,1948年后在美国任航空机械工程师。受祖父和父母思想影响,热爱祖国。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带着母
(19131996)
梁锡鸿
  梁锡鸿(1912—1982) 出生于大黄圃(今黄圃镇)乡绅家庭。被誉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前卫艺术家。一生跌宕起伏。从小由黄圃知名塾师授教,入读广州培正中学附属小学和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并参加图画班习画,12岁参加图画比赛获得名次。民国18年(1929)考入广州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不久,转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画作《风景》、《黄昏》、《花屋》首次参展,木刻画《母与子》请教鲁迅得嘉许。1932年10月赴日本大学艺术科深造,1934年在东京开办中华
(19121982)
黄广庆
  黄广庆(1912—1982) 大涌青岗村人。早年香港英华书院毕业。民国22年(1933)8月入读广东航空学校,为第七期学员,后又在广州燕塘陆军学校受训。编入广东空军第29中队,后任韶关航空站站长。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广州、武汉、重庆等地三大空战,屡立战功。1937年8月起一年多参加在广州、南雄与日军的10多次空战,与战友共击落日军战机20多架。1938年2月24日,在武汉空战中,其与僚机联合击落日军战机1架。1938年9月23日广州空战中
(19121982)
杨嘉仁
  杨嘉仁(1912—1966) 香山县人。南京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第一位男性毕业生。民国29年(1940)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研究部毕业,获音乐教育系和理论系两个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上海音专任教,并出版著作《曲式学大纲》等。1953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指挥无伴奏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合唱银质奖章,后又应波兰、德国、苏联等国家邀请访问演出,均获好评。1957年9月受邀任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艺术竞赛评委
(19121966)
袁世根
  袁世根(1912—1951) 古镇海洲民乐村人。海洲小学毕业后,考入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古镇、鹤山等地当教师。民国24年(1935)下半年,回海洲小学任教务主任。后任海洲乡长,兼任海洲小学校长。1939年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任罗定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兼《新罗日报》主编,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返回海州乡从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以担任海洲乡乡长作掩护。其家是中山顺德新会边区中共党组织领导人联络和活动的据点。其与
(19121951)
黄锦棠
  黄锦棠(1912—1944)曾用名黄颉、黄贯夫,民国元年(1912)2月15日出生于长洲北村。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毕业后回到中山,先后执教于烟州小学、北山小学、会同小学、牛起湾小学、雍陌小学、县立一小及周崧小学。在中共党员孙康、叶向荣(叶蔚文)、李琴芳等人教育影响下,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石岐组织话剧协社宣传抗日,其发挥自己在音乐、美术、书法、演讲等方面的专长,在中山话剧协社、绿波音乐社、白雪音乐
(19121944)
萧淑芳
  萧淑芳(1911—2005)女,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宣统三年(1911)8月出生于天津。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名画家吴作人夫人。二叔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姐姐萧淑娴是知名音乐理论家,堂妹萧淑熙(萧友梅第七个女儿)是美籍生物学家。 15岁时,二叔萧友梅从德国归来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音乐系任主任,通过二叔推荐,入读该学校西洋画系3年,为日后从事美术专业创作和教学奠定基础。民国18年
(19112005)
刘永福
  刘永福(1911—2003) 沙溪龙聚环村人。加拿大华裔知名美术家。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授一年,后在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部任雕刻师。曾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深造油画与雕塑艺术,作品多次在加拿大各省美术馆以及美国、欧洲各地展出,获得广泛好评。是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院士、意大利国立美术学院院士、安大略省美术协会会员、加拿大雕塑家会会员。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有关部门邀请,4次访问祖国,为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艺术
(19112003)
郑淡然
  郑淡然(1911—1997) 女,石岐人,出生于张家边濠头村。乳名淑淑,小字秋云。画家。父亲郑彦闻是热心乡梓文化的开明士绅,曾任中山县参议,创办中山最早的天外天影画院、西洲游泳场和在中山存在历史最长的民办报纸《仁言报》,该报由民国4年(1915)办至民国28年(1939)。母亲杜慧剑出身城郊张溪村农家,在丈夫的支持下就读广州师范,回来后在石岐创办一家幼儿园和当时中山第一家女子职业学校,任校长。叔父郑哲园在清末曾与刘师复等在邑中倡言革命,
(19111997)
刘崇龄
  刘崇龄(1911—1997)字禹畴,香山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2月16日出生。民国20年(1931)上海大厦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中山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广东省政府公报总、-政工局宣传设计委员、社会部行政计划委员、《社会工作通讯》月刊社社长。1948年当选为“行宪”第一届--。1949年去台湾,任“-”司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侨政委员会及纪律委员会召集人,中国国民党“-”党部委员常务委员。1963年任台北市中山同乡会理事长。1968年
(19111997)
黄绍芬
  黄绍芬(1911—1997) 笔名黄克,清宣统三年(1911)5月2日出生于沙溪象角大兴村。国内知名电影艺术家、摄影家。中山师范毕业后,民国15年(1926)往上海在民新影片公司当学徒,先做童星后学照明、洗印和摄影。1930年与孙瑜合作成功拍摄处女作《故都春梦》。后民新影片公司改组为联华影片公司,被聘为摄影师兼摄影组长,拍摄《野草闲花》、《天伦》等多部影片。1932年,上海 “一二八”事件发生后,参与上海电影界组织的抗日新闻纪录片摄影工
(19111997)
萧琼芝
  萧琼芝(1911—1996) 女,小榄人。出生于富商家庭,青年时学习护理,成为护士,民国27年(1938)由香港到惠州淡水,在151师随军服务团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后因病转回小榄疗养。1939年初,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二工作队、中山青年抗战救护队到小榄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与弟弟萧庚流被抗先队队员爱国热忱所感动,主动协助抗先二队发动小榄青年筹备组织中山三区抗先队和妇女协会等团体。年末,中山小榄抗日救护队成立。而此时-逆流席卷全国,各种抗
(1911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