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历史人物介绍19
区植仁
  区植仁(生卒年不详),字生府,荷城街道棠美村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中举人,任河北灵寿县知县,任职6年。该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他一上任便效法前任知县陆陇其的做法,严厉惩治危害百姓的官吏,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遭遇水灾,他终夜徒步指挥拯救,救济安抚灾民。当时,政府频繁向百姓征集军用财物,群众负担很重,怨声载道。区植仁请官员们捐薪俸购买军用物品,减轻百姓负担。
[]
杨芳世
  杨芳世(生卒年不详),字馨甫,明城镇人。20岁时入县学,享受廪膳补贴。清雍正五年(1727年)岁贡,任四川长宁县教官。天天上课教育生员,谆谆勉励他们要德行良好、会写文章,像教导自己的子弟一样。著《四书讲义》、《针文集》留传于世。次子杨东厘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恩贡,其他儿子是县学生员。
[]
谢钟兴
  谢钟兴(生卒年不详),字卓言,三洲街道东亨村人。年少时进县学,享受廪膳补贴。清雍正二年(1724年)恩贡,任丰顺县教谕。向生员讲授理学,以自己尚未学习时不良表现与学习后所得益处作对比,说明学习之重要,再三谆谆教导,使生员们有不少感悟。当时,丰顺县是新设立的县,他的教育使生员们首先得到理学教育,受益匪浅,因而当时有人说:在丰顺县“兴教化”的谢钟兴可以同在潮州“兴教化”的韩愈相提并论。
[]
罗文灿
  罗文灿(生卒年不详),字奇伟,明城镇人。20岁时入县学,不久即享受廪膳补贴。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对家庭贫穷的学生不收学费。防守县城的武官想建衙门,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请罗文灿帮忙,他欣然捐出自己的土地,给他钱,他不要。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入选贡生,但仍然穿普通衣服,粗茶淡饭,刻苦自励。
[]
莫英贤
  莫英贤(生卒年不详),字汉简,明城镇井山村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举人,被任命为山东新泰县知县,后来以奉养父母为由辞职回家。官员们举行盛典,举杯祝酒欢送他叶落归根,大学士张廷玉赠序给他。
[]
王彦
  王彦(生卒年不详),字长四,荷城街道冈头村人。进县学后7次考试名列第一,但参加乡试3次均名落孙山,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为岁贡。生平专注于行孝重文,远近的人都信服他。知县陈绂请他掌管免费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在任翁源县县学训导时,孜孜不倦地教学,做了很多有益于学校的事,学风大振。77岁时谢世于任上。其长子王斗南是县学生员,次子王尹南是岁贡。他死后,他的儿子扶棺返乡时,年老读书人哭泣着送行,沿途不绝。
[]
杨进修
  杨进修(生卒年不详),字诣将,明城镇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人,任贵州湄潭县知县。在任职期间,他革除正税以外一切苛细税收和粗鄙规矩习俗,振兴学校。当时,与湄潭县相邻的瓮安县有个叫做毛邑的童生到湄潭县应考,众人指出他是外县人,上级长官委托杨进修审查处理。杨进修虽然确定他是瓮安县人,却由于喜欢他写的文章,坚持把他招来,让他在湄潭县县学读书,并给予同湄潭县众生员一样的学习津贴费用。后来,毛邑考取了进士。清乾隆七年(1742年),毛
[]
杨元复
  杨元复(生卒年不详),字震元,明城镇井山村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中举人(解元)。随后,知县钮琇请他到县学会堂讲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接受吏部委命的官职,担任江苏丹徒县知县,不久去世。相国张玉书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送财物助其归葬。与杨元复同时中举的太史李象元给他写墓志铭。
[]
区式金
  区式金(生卒年不详),字怀溪,荷城街道棠美村人。年少时便仰慕范仲淹的学识,间或参与刑律研究,替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出谋划策,他们都器重他。当时,贼寇在巨山聚集,杀害百姓,广州、肇庆两郡都受其害,区式金叫众生员帮助招募士兵,加强防备,提出剿除策略,布置严密,贼寇之害得以消除。他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贡生,任广东龙门县教谕。孜孜不倦地督促生员们学习,评定生员的等级,亲自骑马射箭以作示范,使不少生员对骑射有兴趣。后因不讨好上司而
[]
谭鸿儒
  谭鸿儒(生卒年不详),字实占,明城镇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武举人。主管官员选才授官的期限已到,他还不去接受任命,而在家建祠堂安放先人的神主牌。他为人仗义疏财,同情穷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十七年(1718年)两个饥荒年,他拿出粮食救济饥民,使不少人活了下来。
[]
区嘉元
  区嘉元(生卒年不详),字子起,荷城街道阮埇村人。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勤力读书,朝廷首席辅臣黄士俊在他读书的地方题写了“山天堂”三字,并把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区嘉元后来以拔贡身份任广西灵山、广东龙川教谕。清康熙年间参与修订邑志。
[]
杨溥名
  杨溥名(生卒年不详),字遍德,明城镇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贡生,任湖南新宁县县学教谕。新宁县学宫倒塌,他捐款重修,新宁县绅士举行盛典,举杯祝贺新学宫重修落成。后来任徐闻县县学教谕。徐闻县处偏僻之地,县学连学规都没有。他制订学规,规定教学数量、内容、进程等,大振学风。辞职后,年至八十仍孜孜不倦地读书。著有《浣花溪诗集》。知县于学为其居室题“闻簌草堂”四字。
[]
谢元枢
  谢元枢(生卒年不详),字季昌,明城镇人。20岁时由官府供给粮食让他在乡学任教。教诲门生历时30多年,没有对一个门生不负责任,当地读书人多数是其门生。清康熙九年(1670年)岁贡,任乐昌县县学辅助教员。由于辛勤教学,周济贫苦生员;虽然待遇很低,但是谢绝馈赠。
[]
杜如曦
  杜如曦(生卒年不详),字德贻,人和镇清泰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岁贡,任乳源县县学辅助教员,造就人才有方,在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宽松和谐气氛,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自如。任教 5年后谢世于任上,替他奔丧扶棺的读书人不计其数,由此可知他品德高尚了。
[]
陆韬
  陆韬(生卒年不详),明城镇人。清康熙五年(1666年)中武举人。清康熙年间,流寇大肆掠夺,陆韬带领乡亲据险坚守,姓班的知县将写上“柱石”两字的堂匾赠给他。在崇步、罗塘两都内收缴钱财建筑基围,有的人想从中作弊,遭到陆韬极力反对和制止。
[]
谭振国
  谭振国(生卒年不详),字代工,明城镇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中武举人。清康熙十二至十三年(1673~1674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包括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岭南西道兵备道由谭振国统摄中军守府,督运军需品直达广西浔州府。当时,在肇庆禄步大迳也有反叛行动,当地官吏向上级请求派兵防御,部院命令谭振国领兵回肇庆,与水军商议共同防御围剿叛逆,只用了几天时间便把反叛者打败,救回被俘的人,恢复驻防。后来,反叛者余党
[]
李翘楚
  李翘楚(生卒年不详),字俊生,明城镇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贡生,任南雄府府学辅助教员。知府称赞他善于教学,升其为南雄府府学教授,他又任教十余年。荣归故里时,当地人举行盛典欢送他。
[]
李其蕃
  李其蕃(生卒年不详),字异苑,明城镇人,李翘楚次子。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任安徽舒城县知县。崇尚仁爱之政,县里有在征收田赋时借弥补损耗之名而额外加征田赋或征调百姓服劳役等弊端,他都加以取消。百姓都称其为慈祥的父亲。清康熙初年参与修订《高明县志》。
[]
梁晨栋
  梁晨栋(生卒年不详),字启垣,西安街道范洲村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岁贡。任海南文昌县县学辅助教员、广东罗定州州学主教官。崇尚正直不邪、宁静自守,不干谒权势以求升官的事;注重德行,不接受各种礼品;捐薪俸倡议修建学宫;每天都同生员们谈论写文章、歌赋技巧,并动笔写文章、诗歌。死于任上,被祀奉于名宦祠。著有《小草集》。
[]
黄鲲翔
  黄鲲翔(生卒年不详),字鹏翼,三洲街道伦埇村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任四川万州州学辅助教员,转任四川长宁县县学教谕,后来升为广州府府学教授。在上述学校里任教有方,受到中央派往各省的主考官赞扬。广州府府学任期届满后,升迁为河北安肃县县丞,他不去上任,请求辞职回家。回到故里,他督促指导诸孙子学习,寒暑不辍。在村前修筑150亩的金城塘,将此塘的收入用以祭祀始祖和请老师教族中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