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0
林乔梧
  林乔梧(1751~1829),字世标,号碧岩,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武夫出身,中年因仇斗,飘流在外,后捐州同,得权贵赏识,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奉钦差任户部宝泉局监督。东港地方称他为“部爷”。嘉庆初年,乾隆帝时权臣和珅被嘉庆帝查办,林乔梧受和珅党牵连,被罢官回里。后案牛查清,覃恩授朝议大夫(从四品)。道光九年(1829)逝世,终年79岁。方西岐方西岐(生卒年不详),字隆命,惠来都城内(今惠城镇西联村)人。约生于道光年间,少年时家
[] (17511829)
翁有仪
  翁有仪(?~1828),字莪庵,惠来都城内(今惠城镇英内村)人。生于清乾隆初期。有仪性聪慧,勤学苦练。其父于惠城东北面东田坪处建一精舍,专供他读书。乾隆五十七年(1792)有仪考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官授福建砂县知县。并两次为闽闱同考官。辞官后,把东山精舍旧地,扩建为东山禅院。曾邀同年嘉应州(即梅州市)才子宋湘(别字芷湾)来此居住,共研诗文,琢磨书法。现存有宋湘书的大门石匾“东山禅院”四个大字。有仪家大门上“进士第”三个
[] (?~1828)
林武略
  林武略(1700~1784),原名康元,字脱斋,龙溪都竹湖里(今隆江镇竹湖村)人。父林荣遇,字端毅。荣遇乐善好施,深受乡人敬重。有子三,武略是他的长子。武略七岁进私塾,天资聪敏,既能学文,更善学武。其父延师教习,武功大有长进。雍正二年(1724)武略二十五岁,参加武举乡试中举人。奉点人侍,为蓝翎侍卫。雍正五年(1727)武略二十八岁,参加会试,中武进士。出任湖广武昌守备。乾隆二年(1737)间,升任直隶天津镇标旧州营都司。乾隆十一年(1
[] (17001784)
许腾鹤
  许腾鹤(?~1771),字集之,原龙溪都南湖村人,定居于惠来都东郊(今惠城镇东郊村)。生于清康熙年间。家世贫寒,曾祖父生员许逢祥早逝,家贫如洗。曾祖母黄氏抚养幼孤,其孙许文润督促腾鹤力学,始有所立。腾鹤幼年勤敏好学。青年时期,曾师事隆井都东陇村廪生方留耕。康熙四十七年(1708)方留耕由廪生考中举人。第二年赴礼部会试,途中得病,抵家数月而卒。腾鹤等门人与其家属共襄葬地,克尽师生之谊。康熙五十二年(1713)许腾鹤参加乡试得中举人。雍正八
[] (?~1771)
邓林梅
  邓林梅(1714~1768),字景行,号介峰,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乾隆九年(1744)考中举人,十九年(1754)考中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谒选,派赴四川潼川府任遂宁县知县。有贤名,聘为戊子科省闱同考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任上,终年55岁。
[] (17141768)
吴家璋
  吴家璋(生卒年不详),字萃瓒,清酉头都(乡里不详)人,监生,性嗜学,多藏书,尤敦孝友,勇于为义。邑前总铺洋,为县城通隆江要道,长约一公里,地洼积水,行人苦之,家璋捐款修筑贝灰路一条,行人皆称方便。县城有河头大堂,大堂为盐岭河堤岸,是县城至葵潭水运的上落站,南濒大海,夏秋潮涨,县城田地庐舍,常受其害。家璋出资修筑加固,并疏通水道,人民赖以安居。雍正四~五年(1726~1727)全县饥荒,疫病流行。家璋出资赈济,收埋死者遗体,做了许多好事。
[]
詹星斗
  詹星斗(1653~1754),惠来县人,品行端方,居家孝友,屡试皆屈,而志不挫。年八十七始补弟子员,寿届百龄,请旌。恩加国子监学正衔,兼赉宫锦,以彰人瑞。寿102岁。
[] (16531754)
朱陈
  朱陈(1661~1752),龙溪都巨镇乡(今隆江镇凤红村)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为岁贡。其人素性谦和,言论笃实,受到远近读书人的推崇。他精于医术,医德高尚,常免费为贫苦乡民治病,是县古代从医见于史志的唯一人物。朱陈的子孙传其医术。至清光绪年间,其第六代孙朱耀春,在惠城行医,精通《伤寒》、《金匮》,尤精于儿科。耀春善观唇色,察指甲、三关而断症,疗效如有神助,救活患儿无数,人称“-”。朱陈享寿92岁,其子孙现居泰国。
[] (16611752)
陈琳
  陈琳(1633~1721),原名文洛,字季璋,号玉山,原酉头都杭美里(今周田镇杭美村)人,后移居惠城。周岁时父亡故,与兄陈钟,皆由母抚育,对其母甚为孝顺。与兄诗文齐名,并同享廪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十八岁,中第九名举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十二岁受惠来县知县查曾荣聘请参加续修《惠来县志》。后授湖北远安县知县,洁己爱民。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十六岁,辞官归来,囊无余俸,士民为绘致仕图,作诗歌赠行。家居十二年,常
[] (16331721)
郑雷震
  郑雷震(1642~1717),字汝龙,号卧子,龙溪都澳头里(今鳌江镇澳上村)人。双亡,出嗣胞叔,养如亲生。雷震自幼矢志苦学,为邑庠生,清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时年四十岁。许贞闻其贤,曾聘为家庭教师,对他敬礼甚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四川保宁府苍溪县知县。在任期间,廉洁自持,教民耕作,惠爱百姓。时县苦虎患,震为文祭之,鸣炮呐喊,患遂消,县民感激。康熙四十年(1701),年届花甲,致仕归。林下以诗文自娱一十六载,足迹不至公
[] (16421717)
吴恭
  吴恭(1642~1712),本姓蚁,字云成,原籍澄海县。少失怙,事母以孝闻名。膂力绝伦,遂投身行伍,被提拔为蓬州营把总。不久移驻惠来营。驻防期间,与隆井都溪洋村吴某(吴氏十世祖)友善,结为兄弟,始改姓吴,编籍于惠来隆井都,后定居于县城三第巷(今惠城镇西联村)。吴恭驻惠来营,屡建军功,提为千总,擢为守备,为清朝正五品武官。康熙十三至十五年(1674~1676)间,刘进忠据潮州倡乱,传檄至惠来。惠来固守,详请援兵以拒,遂为前线。群盗乘机蜂起
[] (16421712)
胡瓒
  胡瓒(1638~1708),原名胡应瓒,字日忒,号刚麓,大坭都荆陇乡(今仙庵镇京陇村)人。少有文名,好读书。清顺治十七年(1660)中举人,时年二十三岁。康熙年间,胡瓒将届花甲,始授任为浙江绍兴府嵊县知县。时正值旱灾,胡瓒抵嵊时步祷,甘霖立注。人们称之为“随车雨”。任职三个月,政简刑清。胡瓒就说:“我的愿望达到了,达到了。请求致仕。做了八个月,辞官回家。士民挽留不得,拈香送别,有“都门就道(指离开京都赴任),只携只鹤相随;剡水言旋(指从
[] (16381708)
谢廷诏
  谢廷诏(1634~1704),字华笏,惠来都厚谢里(今华湖镇后谢村)人。父谢天然好学,建塾延师教子,希冀后代能完成他的志愿。廷诏赋性英敏,七岁能文。顺治四年(1647),他十四岁,即考进县学为庠生。顺治四年(1647),恰遇罗英第一次围攻惠来城。时父已去世,廷诏乃弃家资,负母逃避外地免于难。都里皆称赞他为孝子。为防罗英再围惠来县城,廷诏时与东福村同学方国斌密约,于湖岗山筑寨,为县犄角之势。罗英果再围惠来城,廷诏乃身率壮丁数百,扰其后方。
[] (16341704)
方应祷
  方应祷(1617~1702),原名应祧,字彦特,号维城。惠城镇南美村人。十岁丧父,依母勤读经书。入学后,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清顺治十四年(1657)中第五十三名举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授四川重庆府南川县知县。到任时,见该县村庄一片荒凉,人民生活贫困,而又粮赋紧逼,悲惨至极。遂为之呈请各级上司减免粮赋,减轻徭役,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不久该县瘴毒流行,人心惶惶,一些-僧人乘机造谣破坏。他及时严惩恶僧,竭力消除灾害,人民感戴万分。在职四
[] (16171702)
宋超月
  宋超月(1568~1701),号乙镜(俗称宋禅祖师),惠来县靖海所南门外人。诞生于明隆庆二年四月初七日。少年时以磨豆腐为生,后到麦家做长工,因勤劳得家主器重,将婢女许给他为妻。妻未成婚而被当地豪强0,超月忍无可忍,乃将妻改嫁。后谋杀豪强未遂,逃走他乡。初于惠普交界的山区小庵栖身,继往潮州开元寺当苦力僧。暮鼓晨钟,使他心远尘俗,志慕云林。不久往越南游览寺院,回国后又往各地寺院礼佛。崇祯六年(1633)始于普宁草庵(清风寺)剃发受戒,皈依佛
[] (15681701)
张经
  张经(1628~1693),字虚舟,龙溪都船场乡(今隆江镇区内)人,后移居惠城。张经七岁时,得其祖母讲授圣谕六箴,自幼好学不倦,及长淹贯群书。为人从容恬雅,有师德高风;关心桑梓,不遗余力。顺治二年(1645)南明隆武元年,林学贤率众围惠来城三个月,城中粮断势危,张经尽倾家资,开仓献谷,发动邑人煮粥,使守城军士饱食,城得保住。他在清康熙二年(1663)由廪生考中举人。清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授吏部观政,回籍候选。县学在龙江埠(今隆江
[] (16281693)
张灏
  张灏(1647~1692),字晴川,龙溪都人(移居惠城)。进士张经之长子。智慧聪敏,看书目观数行,年幼便为督学赏识。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文章多在庐陵、眉山两先生间。清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时年二十六岁。张灏,天性孝友,品质高尚,授官之期将届,因他双亲年迈,不忍远离。特向吏部请求,改选司铎(教职),以便派在本省(官员则不能派本省)。康熙二十七年(1688)授化州(现广东省化州县)学正。他一到任,便捐资修学宫,劳心教育事业,文风
[] (16471692)
孙克家
  孙克家(生卒年不详),字贞裴,酉头都华湖里(今华湖镇会美村)人。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在世。克家为人好古,品行高尚,博通群书。他家世传毛诗,但他对别类经书,也多有自己的见解。他最喜欢的是《离骚》与字书,特别喜欢用古字奇字,人们多看不懂。他从青年时开始,就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至清顺治八年乡试,他的考卷被评为第一,不料竞名落孙山,可是他却不以为意,回家绝无愁叹之声。这一年恰有恩科,他被选为恩贡。自清顺治八年(1651)乡试落选以后,克家就绝意仕途
[]
林绍鹗
  林绍鹗(?~1685),字云立,龙溪都大禾田里(今河林乡河田村)人。清康熙九年(1670)为惠来岁贡。十九年后,出任肇庆府开平县训导。当时,开平县学建筑简陋,书风不振。绍鹗到任后,殚心教育,读书风气渐盛。但开平县儒学生员,属于本县土著较少,来自外府者约占一半。因此,每逢试期,外府生员多因路途遥远,不能如期到达。康熙二十二年(1683)岁试,不及期者十人,按规定概应革除。内有伦之纲者,才学优秀,素有文名,也在误期之列。绍鹗闻知,急将其情况
[] (?~1685)
陈修
  陈修(1600~1676),字拓潜,龙溪都沙陇乡(即南海乡山陇村)人。家贫,好读书,为邑诸壮岁曾栖止于惠来城北普陀岩,终岁不回家,潜心苦读。喜《庄子》和《史记》,有得必满饮,酣则睥睨踞坐,或慷慨悲歌。常向人讲述茅鹿门、陈明卿评点的《史记》,讲述时须眉辄张,人们因而称他为“陈太史公”。写文章则理据程、朱,规模王守溪、唐荆川先辈法度,不肯赶时髦。因此他参加考试,文章往往为主考所弃。可是他也不计较,而是更加自负。清顺治八年(1651)他五十一
[] (1600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