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1
唐以典
  唐以典(生卒年不详),字耀璧,龙溪都港子美里(今隆江镇孑L美村)人。品性孤高,不喜奔走钻营,潜心教学,注解经书。很多人都拜他为师。天启二年(1622)应荐为恩贡。初考州通判(从七品),因待选时间过长,愿降级请改选为县丞(正八品)。不久,授上海县县丞。在县丞任内,他廉洁自持,认真清查每年应缴漕粮和白粮数额。漕粮是地丁税外,京师向-各省额外征收,要求漕运京师食用的米、豆等实物;白粮是白米粮(包括粳米、糯米),要求运往南京内府食用的粮食,关系
[]
朱嘉璟
  朱嘉璟(1589~1668),字瑶水,明代龙溪都巨镇里(今隆江镇凤红村)人。嘉璟六岁就学,自幼笃志攻读,长益勤。年十四岁,每试辄冠诸生。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丙午科举人,时年十八岁。崇祯六年(1633)嘉璟四十五岁,授任为贵州都匀府推官,代掌长官印。适当地苗民背叛,贵州巡抚朱燮元知璟有才能,委到苗地平乱。璟至苗地,访问民情,陈说利害,使苗民心服,解甲投诚,乱遂平。朱燮元上报其事,以功升江西南安府练兵同知。抵南安任时,适有白莲教密密教
[] (15891668)
陈国英
  陈国英(1596~1652),字六辅,原籍酉头都杭美里(今周田镇杭美村)人,后移居惠城。笃孝乐施,淳朴忠厚。国英聪慧,刻苦学习,弱冠便成廪生。但九次赴省乡试,都不得中。最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被选为岁贡。国英生平守大节。在学期间,县知事陈宗汤约见,竞不一往,日:“某守条规,于谒非所事也”。其塾师吴达彝被仇诬为盗,当事者索金百两,始得雪。国英代述其冤状,结果得以昭雪,免费获释。族有从兄监生,祖遗有万金产,无子择嗣,众皆争之,他独不参与
[] (15961652)
詹一纲
  詹一纲(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隆庆、崇祯年间),字肃宇,号正朝,是詹一惠的从弟。年幼丧父,赖生母林氏吃苦抚养。嫡母方氏,管教严厉,纲遵守顺从。与嫡兄分家时,只分得一间破旧的房屋和一点贫瘠的土地。一纲二十岁时,考中秀才,受到潮州知府郭子章的赏识。万历二十一年(1593)选贡进国子监。万历三十七年(1609)谒选,被任为保定府通判。在任期间,督理宣府粮饷,驻赤城(为长城要隘)整肃边防,能够克尽职守。他对人民广施恩惠,群众对他无不敬畏。任满考核
[]
林学贤
  林学贤(?~1646),龙溪都谢塘村(今大南山华侨农场谢塘村)人。原籍福建漳浦,明天启年间(1621~1627),父林肖吾流寓龙溪都鲁阳村,佃耕蔡氏庄田,居龙溪都谢塘村。学贤遂同家人定居于此,过着佃农生活。学贤性颇聪明机智。崇祯六年(1633)考进潮州府学,崇祯十二年(1639)参加乡试,中己卯科举人。考中举人,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家居农村,并未出仕,仍属贫寒。这种状况,使他与县城富有士绅格格不入,被讥为“狂诞不羁,言浮于行”。明朝崇
[] (?~1646)
林尔张
  林尔张(?~1644),字四维,龙溪都巨镇里(今隆江镇风光村)人。崇祯十五年(1642),尔张得选为岁贡。时值用人之际,尔张谒选,朝廷授天柱县知县,后即升为桂阳知州,旋调任靖州知州。时湖南为多难之区,尔张赴任,以才干闻。崇祯十七年(1644)靖州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所困。尔张守御两月,援绝城陷,被执,不屈而死,一家殉难者十余人。后民立祠祀之。
[] (?~1644)
翁延寿
  翁延寿(1563~1641),字康静,号仁寰。明代惠来县惠来都华翁里(今华湖镇华翁村)人,后移居惠城翁厝城脚。祖父翁南泉为惠来巨富。延寿天资聪明,才思敏捷,少年读书,在学生中总是名列前茅。万历二十二年(1594)考中第十名举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他受聘与惠来县知县游之光编修《惠来县志》,并为县志撰写序言一篇。万历四十年(1612),年四十九岁,授任为上饶县知县。上饶是江西省广信府首邑,当吴、楚、闽、越孔道,地属要冲,民性强悍,难治
[] (15631641)
詹一惠
  詹一惠(生卒年不详),字养吉,号正迪,明时酉头都荣锡里(今前詹村)人,后移居惠城(今惠城镇西二村)。万历七年(1579)选为贡生;万历十年(1582)考中举人。授江西上犹县知县后,改任广西北流县知县。北流县位于勾漏山南麓,明时属郁林郡,是较难治的地区。他一到任,就有次序地进行各项改革,修建学宫,疏浚城河,受到官民敬仰。上官荐其廉能,可是他秉性高洁,坦诚率直,不想再做下去,在职不够三年就告请回家。万历三十六年(1608)他与惠来知县游之光
[]
谢正蒙
  谢正蒙(1563~1631),字子圣,号中吉,明代惠来都华谢村(今华湖镇华谢村)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自幼警慧好学。万历八年(1580年)为邑庠生。自学于“仙井古岩”,请邹元标、何乔远二先生讲正学(儒学)。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与邑人林世赏、汪巨瀚、方一位同科中举。时二十七岁。万历二十九年(1601)赴京候选。三十三年(1605)授任为湖广安乡县知县。安乡邑在洞庭湖边,田多被水淹没。正蒙谨修堤防,使湖水不致为患。任中,
[] (15631631)
方廷兰
  方廷兰(1572~1629),字华畹,明时惠来都陇头里(今东陇镇寄陇村)人。父早逝家贫,故而奋志教学,养活他的母亲。万历二十七年(1599),他二十八岁,应岁贡人南京国子监。在京曾参加京闱考试,成绩优等。不料名额为有势者挤掉,没有考中举人,这使他对科举失去信心,遂赴京谒选。万历三十一年(1603)他受任为浙江处州府通判。他首先清理军饷,使卒伍解困;其后是平粜赈饥,抑制豪民巧夺,使饥民得到拯救。当道考察到廷兰的品行端正,才能过人,为此曾多
[] (15721629)
陈光世
  陈光世(1518~1586),字复振,号雪坡,明龙溪都岐石里(今岐石镇岐石村)人。祖陈原父,原籍福建莆田人,南宋时任海丰县令,至梅峰居士,卜居岐石。数传至仁凯,生四子,光世排行第四。光世早慧,十岁能文,他博览群书,善吟咏,工音律,驰声艺林。三十二岁时,应嘉靖二十八年(1549)岁贡人国子监。毕业后,以教学为生,有过不同常人的经历。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月,漳人导倭为乱,夜袭岐石,光世为一漳酋所执。漳酋日鼓琴自娱。光世工音律,每从容听
[] (15181586)
方鲁
  方鲁(1516~1586),字启之,号左峰,明惠来都洋美里(今惠城镇洋美村)人。鲁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岁贡,授广西灵川县丞。因继母逝世回家治丧。除服后,补江西浮梁县丞。继任知县,有政绩。升靖江王府审理,辞不就职回家。他为官清正贤明,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任浮梁知县时,即着手清理积案,革除弊端,停止征收附加赋税,处理借进贡之名而饱私囊的违法官吏,减轻人民负担,解除群众疾苦。政绩卓著,人民感戴。当他辞去王府审理告老回家时,全县父老
[] (15161586)
陈元庄
  陈元庄(生卒年不详),明时惠来县龙溪都岐石乡(今岐石镇岐石村桥头自然村)人。一生乐善好施,人称“陈善人”。元庄往潮,投宿旅舍,有商人遗失银两于床褥中。元庄在旅舍竞日等候,及商人至还之。数年后,元庄因事再赴潮,事毕乘舟返家,失金商人闻知,追至岸边,跪在岸上,求元庄到他家留宿。是夜,风雨大作,全船沉没,唯元庄幸免。潮人都谓元庄积善之报。元庄晚年无子,便把所有财产,作为善益之举。捐螺溪等处田租五十石,为县城隍庙祀田;捐沙堀岩后等处田租四十四石
[]
林逊
  林逊(1364~1404),字文敏,号志宏,明代潮阳县酉头都狮石里(今周田镇狮石村)人。祖林盛原籍福建莆田,宋时任潮阳县尉,子孙落籍于此。林逊为盛的第九代孙。青年时期,他曾在铭湖岩石室潜心攻读,石室中曾刻他的诗句。后来,他到潮州,与杨璧一同师事蔡希仁先生,向他学习古文《尚书》经义,还潜心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蔡希仁称赞他为匡时济世之才。明洪武十七年(1384)诏复科举,林逊即举于乡,第二年(1385)捷中进士(明代潮籍进士自逊始)。这时他
[] (13641404)
苏福
  苏福(1371~1384),为明代征士,潮阳县酉头都神泉村(今神泉镇)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两岁时,父亡故,到五岁还未曾开口说话,家人误为哑巴。有一天,见一死蛙僵卧路旁,福忽指着僵蛙开口说:“这不是‘出’字吗?”听者都感惊异。此后其祖延师课读。福颖悟异常,八岁作文,下笔若有神助,人们都以“神童”称呼他。有一次,北山驿驿丞遇见苏福。驿丞便以“拾穗与神童”试他,他即以“折梅逢驿使”对上。驿丞惊叹不已。苏福少有大志,所写《秋风辞》
[] (13711384)
胡禄
  胡禄(1335~1367)字则万,号万山,元代潮阳县大坭都荆陇村(今仙庵镇京陇村)人,为荆陇始祖胡道夫(漳州东山人)第八代孙。胡禄少时,即熟习武事,才略过人。元至正十九年(1259),四方大乱,寇盗纷起,焚烧劫掠,荆陇众乡困于兵燹,因共推胡禄为光华寨长。胡禄攻抚相兼,群盗颇多解散,一方赖其保障。曾与元军激战于靖海一带,也曾被元军围困于金刚髻山上,但始终保存实力。元军屡剿不逞,遂以广东道都副元帅的封号进行招安,禄义不就职。胡禄为光华寨长时
[] (13351367)
陈梦龙
  陈梦龙(?~1279),字五斋,南宋大坭都江心村(今潮阳县田心村)人。少有大志,讲求气节。宋开庆元年(1259)考中进士,任湖北石首县主簿。曾向朝廷陈奏改革州府司法的建议。职间,元兵逼境,在御敌问题上,与守将意见不合,弃官归家闲居。景炎元年(1276)九月,元军进攻福建,宋帝赵罡及卫王赵呙等逃上海船,传檄召集各地义兵勤王。陈梦龙献出全部家财,作为粮饷,募集数百壮士前往救援。他奉命收编潮州一带各种地方武装,但遭到剧盗刘兴及陈懿(宋都统,于
[] (?~1279)
方骥之
  方骥之(?~1197),字德振,号文邰,惠来都人(原籍福建莆田)。从小勤奋攻读,深受儒学薰陶,有“生以救时,死以明道”之志。生性豪放耿直。宋淳熙十年(1183)以荫生授潮阳县尉,不久改任县丞。在职期间,廉明正直,克己奉公。曾因公务到惠来都,见其地平畴沃野,遂教当地人民开拓荒地,得田数百顷。宋庆元三年(1197)奉调东莞任县尉,潮阳人民多方挽留,不得如愿,乃刻“去思碑”以记怀念之情。抵东莞,正值盗贼蜂起,掳掠烧杀。民众惨不堪言。为民安宁,
[] (?~1197)
卢逢生
  卢逢生(1903~1989) 卢逢生,1903年6月生,普宁斗文村人。1926年进北京中国大学就读。1929年起先后在普宁县秀陇小学、潮阳县东山乡村师范、海丰县立中学任教员、校长。提倡生活教育,让学生种菜、饲鹅,墙壁上大书“不耕无食”。1933年在家乡开办田间学园,吸收附近数十里的青年就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后来不少青年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教育为阵地,帮助普宁青年抗敌同志会办《青报
(19031989)
伍治之
  伍治之(1905~2000) 伍治之,1905年10月生,普宁白坑村人。1924年9月进广州第二届农-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3月任广州新学生社汕头分社社长,11月任共青团汕头地委书记。1926年6月到中共广东区委党校学习,9月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书记,12月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3月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9年12月被派往暹罗(今泰国)作联络工作,1930年10月同妻子蔡楚吟在暹罗被捕。1939年4月被暹罗当局逐回潮汕,任
(190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