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9
何侠
  何侠(1891—1968),字时杰,号十年磨剑室主,湖寮镇双坑村人。父子纶,系清末福建马尾船政局驻香港代表。他于清宣统三年(1911)由胡汉民、邹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即参加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民国5年(1916)4月,经孙中山保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结业时,滇军首领蔡锷将军赠一副对联给他:“誓师伏波庙;倚马剑门山。”民国6年出任孙中山大本营元帅府参军。孙中山任大总统时(1921年5月),他担任-上校参议。民国12年2月
(18911968)
何爵三
  何爵三(1905—1977),家名修担,字士坚,-镇恭州下村人。父命亨,幼年贫苦,15岁当船工为生,后开布店为业。兄弟7人,他排行第七。诸兄多数从父经商谋生,唯他从小立志向学。他于民国9年(1920)考上潮州金山中学读书。次年,父病逝,诸兄多劝爵三停学从商,而他却再三向母亲、兄长力表向学之志,终于得到支持,继续升学。民国13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学前后6年(预科2年,本科4年)。他从本科2年级起,就到北京市一些中学兼任国文课、
(19051977)
何渠若
  何渠若(1920—1973),原姓蓝,名克纯,又名蓝峋,湖寮镇圣塘村人。父务农,亦曾当过小学教师。生母早故,童年生活相当艰苦,从小就帮做家务劳动和下地干活。上高小时也帮人做短工。民国24年(1935)考进了大埔中学,看了诸如《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和苏联的《铁流》、《士敏土》,邹韬奋主编的《生活》、鲁迅主编的《海燕》等书,开拓了视野,革命思想得到了启蒙。抗日战争爆发后,京、沪、津、穗的大埔籍师生,纷纷返回家乡,参加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
(19201973)
何奎文
  何奎文(1932~1999),曾用名魁文,祖籍-镇小麻村,出生于马来亚吉隆坡。1950年,奎文回到家乡,先后在-中学、大埔中学读书。1960年,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医学院教研组进修一年后调梅县卫生学校任病理学教师。1970年,调梅州市黄塘医院任病理检验医师;1974年,任病理主检医师;1978年,他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病理检验副主任医师;被选为梅州市政协常务委员;1979年,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梅州市政协副主席。奎文从医数十载
(19321999)
余英
  余英(生卒年不详),字节翁,元代海阳县光德乡清远都(大埔河东片)人。元世祖至元年间进士,历官至封州(广东省封开县)判官。时百姓逃避赋税者甚多,地方政府报请军门欲行清剿,英亲至军营交款代百姓完清赋税,百姓赖以保全生命者达数千家。英又捐款建义学、修桥梁,且献清远田庄一处,供贫苦乡人谋生,另一处给潮州开元寺为寺产(大埔旧志载:“开元寺租有古野乡田118.1亩,高陂乡田100亩,阴那乡田786亩。民国元年(1912)该田租停征。九年,潮梅筹饷局
[]
余乃文
  余乃文(1903~1951),字志武,号余忠,西河镇上黄砂村东山下人。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曾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直辖第五独立旅旅长,五十一师副师长、师长,四川江防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四川洪雅、崇宁县长。民国36年(1947)秋,任第十二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少将高级联络参谋、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少将高级参谋等职。1951年病逝于广东省乐昌县坪石,时年48岁。
(19031951)
余寄梅
  余寄梅(1916~1990),银江镇银村人,曾在银村小学、汕头市立第一中学读书,后读国立中山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50年,他旅居香港九龙,在旺角劳工子弟学校从教30年。退休后,致力推广书法艺术工作。寄梅幼年学习书法,未成年即为乡间亲友写春联,颇受邻里好评。1979年,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第一届“全国群众书法篆刻竞赛”,他参赛的行书书法作品获三等奖,并入选100幅优秀作品集。书法家陈祖范评述:“余寄梅书法与何绍基有神似处,字如南山松柏,屹
(19161990)
张作舟
  张作舟,字宜川,黄堂里人。康熙己卯(三十八年,1699)举人;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庶吉士,习清书。为一邑词林开先。散馆授检讨。与修《一统志》。同时李巨来、吴荆山、储理质、蔡梁村、黄际飞等名流德艺切劘,握臂缔交。而尤与门惠仲儒称莫逆焉。岁癸巳冬乞假省亲,明年五月卒于家,年仅三十七。著《春秋题解》、《礼记集解》藏于家。
[]
张树勋
  张树勋,字尹志,号南塘。百侯南山乡人。高祖炤,号谦牧,有隐德,寿百龄,同堂五代。子孙男妇二百余口。树勋幼颖悟,年十二初试郡邑,惊为神童,弱冠补弟子员。嘉庆三年(戊午,1798)举于乡,十年(乙丑,1805)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十一年补新城县。凡四为乡试同考官,所取皆知名士。生平践履笃实,天性孝友。接其言论风采者罔不瞿然心折。自涖新城任,不迁不调凡15年。始终未尝决一罪人,吏民感戴,有“万家生佛”之号焉。归田后囊中不名一钱。掌教海阳之
[] (?~1830)
张昌甸
  张昌甸,字千俊,别字耕野。洲东文部人。正吉次子也。性敏喜读,登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乡榜。乾隆四年(己未,1739)会试中明通榜。授新会县教谕。丁外艰归。服阙补高要教谕。委监端溪书院。邑有龚生骖文者负笈来从,阅其文,器重之。后龚登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进士,与馆选。人皆服其先识。需次十余载,选得山西神池县知县。神池本塞外地,邑开未久,罔识尊卑。昌甸诲以礼谊,风稍变。时有民妇为狐魅所憑,昏狂数月。具状控县。昌甸为牒于城隍,妇
[]
张翱
  张翱,字思飞,号仪坡,树勋长子。百侯南山村人。聪颖绝伦,过目成诵。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举乡试第一,十九年(甲戌,1814)会试第十一名进士。其文鸿博伟健,评文者以为在第一人之上。选庶常,散馆改工部屯田司主事。才高学博,最为乡闱座主尚书花杰所器重。遣其子演春、应春就邸受学。二十四年(己卯,1819)遽以疾卒,年仅三十六。亲属无一在京得视含殓者。演春兄弟为摒挡运柩归葬。杰哭以联云:“於人亦何尤,可怜白发双亲,生子聪明成不幸;自古皆有
[]
刘健
  刘健(1918~1991),原名仕光,-镇敬里村杨溪人。民国24年(1935)起,刘健先后在-敬里、杨溪、恭州、下村、中兰、小留、麻西和湖寮高道等小学任教员、教导主任。期间,他与进步教师、共产党员组织青年抗敌同志会、学生抗敌联合会,教唱抗战歌曲、出版抗战刊物、发表抗战文章,唤起民众抗击日军侵略。民国29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大埔县委、埔南县委、梅(梅县)埔(大埔)丰(丰顺)边县委-特派员及埔西区、三河区委书记。民国32年1
(19181991)
刘俊奎
  刘俊奎(1925~1998),洲瑞田背村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埔中学高中部。民国34年(1945)4月,应召参加青年军。同年秋,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法律系政治专业。毕业后重返部队,历任国民政府军连、营、团级军官。1950年赴台湾,入凤山军校受训。后任“国防部”军需处处长,授少将衔。后因病提前退役,退役后任军人福利社社长等职。1998年在台湾病故。享年73岁。
(19251998)
孙世阶
  孙世阶(1910—1936),名少岳,青溪乡长丰(花果园)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穷。民国14年(1925),小学毕业后,受共产党指派打入坪沙乡治安会当干事,暗中提供党所需要的情报。不久,加入了共产党,任党的交通员。他在家中设了联络点,动员母亲妻子参与接送革命人员的工作。革命转入低潮,他避往南洋,在伯父的五金店以做工为掩护,参加当地党的活动,终被英政府逮捕,驱逐出境。返回大埔后,他继续参加革命斗争。民国19年(1930)冬,上海中共中央交
(19101936)
巫国璋
  巫国璋(1902—1971),原籍丰顺县金湖乡下村。其父巫鹤龄是缝衣工人,基督教徒。其母曾春,在揭阳县五经富福音医院从医30多年。父早丧,他自小随母生活。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8年(1919)他在五经富念小学、中学;民国9年到揭阳水流埔小学任教。其母病逝后,他于民国11年来到大埔县。他先在大埔县福音医院学医,其后,于民国15年(1926)由医院派往汕头福音医院学医。民国16年回大埔县筹办医院未成,至民国17年受教会聘请到大埔县福音医
(19021971)
杨之徐
  杨之徐,字沛若,号慎斋,百侯人。有夙慧至性。七岁母卒,哀毁过于成人。康熙初功令罢去八股,之徐甫十岁,为论策出语惊其长老。未几复八股,之徐业之复精。年十四县、府、道试皆第一。十七岁举康熙十四年乡试,二十七年成进士。三十四年谒选知河南光山县。礼士惠民,以经术饰吏治。甫下车即访询百姓疾苦。有不便于民者,尽行裁革;听狱断讼,誓不受暮夜金。邑旧苦编审户册,数岁一举,比里计甲,按户呼人,道途跋涉,时日羁延。食货因之腾贵,胥吏藉以诛求。使民靡财失业,
[]
杨煌
  杨煌(1676—1754),字赤垣,号晖普。百侯侯南人。自幼颖悟,下笔动中理解,不烦绳削而自合。二十四岁由诗经补邑廪生。后屡试不中,至雍正七年(己酉,1729)始以诗经中广东己酉乡科第六十六名举人,其时年五十四岁。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中明通进士。乾降三年(戊午,1738年)选授罗定州儒学学正。知州闻其宿学,多延至署中训其子弟。十五年(庚午,1750)告老回乡。卒于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享年七十九岁。祖:士梁,字文学,号伯
[] (16761754)
杨缵烈
  杨缵烈,号前村。百侯侯南人。乘时弟也。由拔贡生举乾隆元年(丙辰,1736)顺天乡试。十年(乙丑,1745)会试以额溢列明通榜。授和平县教谕。自为诸生,与兄乘时、弟文振每试辄列前茅,才名籍甚。学使惠士奇聘至各郡阅卷。索其全稿,亲为之序。县令蔺壔延修邑志。考献徵文时称该洽。主讲琼州苏泉书院,勤于讲解,严立课程。教人读书以四书为主,其余经史必约之以四书然后为有用。士多从之。缵烈于诗文外兼研究金石,尝登明昌塔。卒年六十有六。
[]
杨缵绪
  杨缵绪(生卒年不详),字式光。百侯镇侯南村人。父之徐,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曾知河南光山县,颇有政声。他幼承父训,康熙六十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员外郎,迁监察御史。他因为焦弘勋案不肯画题曾被罢官。焦弘勋,原是庄亲王博果铎的护卫,庄亲王一向很信任他,后来不知何因失宠,庄亲王不问情由,大施鞭挞,遗嘱还特别写明,死后不准焦弘勋穿孝。庄亲王死后,儿子允禄承袭王位。王府中对弘勋有意见的人,千方百计找机会在允禄面前说弘勋的坏话。有一次
[]
杨允玺
  杨允玺,号钦斋,百侯人。性孝友,早年能文,雍正元年(癸卯,1723)举于乡。二年会试下第,以知县拣发闽省。历署大邑有声,寻授浦城县。浦城当闽浙孔道,邮传络绎,应付裕如。革陋规,兴文教,弭盗安民,百废俱举。乾隆七年(壬戌,1742)调署台湾县。台有厝饷千余金,为郑氏据台时苛派。允玺详请豁之。台无土著,多闽粤人寄籍。生、熟番杂处其中,好勇斗狠,虽睚眦之忿,必操戈相向。允玺禁于未然,惩其已犯,风稍息。职满以疾归。台人立碑铭德。卒年五十七。以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