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2
蓝啸声
  蓝啸声(1907~1982),号鹏翔,湖寮镇下沥村人。他因家庭贫困,工读中学肄业后,旋往南洋。民国14年(1925)秋,啸声毕业于汕头英华中学,后考入潮州陆军分校二期。翌年革命军出师北伐,他受革命思潮影响,未毕业即参加东路军总部工作。7月,在广东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他在南京考取中央政工养成师第一期,毕业后转入十一军,历任排、连、营长及中校团副等职。民国22年秋,调十九路军总部任中校参谋。是年冬,又考进中央军校高教班三期受训,毕业
(19071982)
蓝文博
  蓝文博(1908~1985),字显昆,湖寮镇古城村人,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经济系。当时罗卓英、吴奇伟两总司令过往武汉时,常去造访,文博凛遵救国救民之大义,值国民革命军北伐,遂投笔从戎,先后隶第十八军、九十九-战南北,历经北伐、抗日、国内战争。他曾任九十九军军需处上校科长、处长,随后奉调长沙办事处上校处长,尽忠职守,极得上峰倚重,同僚敬爱。后调升南京联勤总部任第一被服总库少将总库长。民国38年(1949),文博随军迁台,初在“美援会”工作,
(19081985)
蓝迅云
  蓝迅云(1908~1988),又名新运,湖寮镇新寨村上寨人。少时,他在湖山官学读书,后从南京政工养成所毕业,又进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连长、营长。抗战期间,曾任暂编第二军上校团长,在湖南一带抗击日军入侵。抗战胜利后,历任广东省警卫团少将团长、潮梅(韩江)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民国37年(1948),蓝迅云赴台湾,1988年5月卒于台北,享年80岁。
(19081988)
蓝萼洲
  蓝萼洲(1908~1997),字晓澜,湖寮镇新寨村人。民国15年(1926)秋,萼洲投笔从戎,参加东路军北伐,任宣传员。民国19年,任江苏省政府一等科员。民国22年,任福建省晋江县政府秘书,次年5月受任“剿匪”军北三路总部秘书兼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筹备。抗日军兴,萼洲随陈诚赴苏、沪,旋奉调广东惠阳第四区专保公署科长。民国28年,调第四战区长官部任上校党政科长,承办粤桂两省党政事宜,参加重庆复兴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培训,结业后被留团,担任训育。翌
(19081997)
蓝锡芳
  蓝锡芳(1914~1993),字百流,湖寮镇龙岗村人。省立第四中学毕业,民国21年(1932)考入航空部,毕业后担任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锡芳曾在武汉、重庆等地多次与日本侵华飞机交战,击落日机多架。一次空战中,他身负重伤后仍驾机返回基地,因功擢升为飞行中队长。赴台湾后,晋升为空军中将。1993年,蓝锡芳病逝于台湾,享年79岁。
(19141993)
蓝松南
  蓝松南(1928~1986),大埔县湖寮镇新寨村人。民国35年(1946)虎山中学毕业后往香港万隆公司任职。1955年创办经纶制衣厂,1976年创办国强布庄。蓝松南事业有成,不忘桑梓。参与大埔县旅港同乡会筹建工作,历任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务,同时兼任香港嘉属商会副会长。先后捐资架设湖寮至葵坑高压线,修筑乡道,集资兴建葵坑幼儿园、葵坑小学、新寨幼儿园等。为联系海外侨情敦睦乡谊,做了大量工作。1979年,他组织旅港
(19281986)
蓝尚涛
  蓝尚涛(1977~1996),丰溪林场溪上村人,大埔县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学校学员。蓝荣浙(1980~1996),丰溪林场坪华村人,大埔县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学校学员。1996年2月10日下午1时多,湖寮镇岭下管理区村民陈△△到赤狗窠铲田坎草,点火烧草导致山火。下午2时40分,当山火蔓延到牛栏岗时,大埔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蓝海彬带领10名学员上路实习返回县城刚好途经岭下,他们发现了山林火灾。尚涛、荣浙等10名学员在蓝教练带领下当即上山
革命烈士 (19771996)
赖释然
  赖释然(1901—1972),家名自信,又名飞鹤、李寿佛,枫朗镇大埔角村人。少年时随父在汕头读书。民国12年(1923)返大埔角教书,鼓吹男女平等,破例招收女生十余名。后到高陂小学任职。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县发展中共组织和农民协会,创建中共大埔第一个支部,他任书记。时值国共两党合作,他又加入国民党,被选为高陂区党部监察委员。次年3月,任县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主持组建太宁等乡农会。11月,
(19011972)
赖玉润
  赖玉润(1899~1975),契名观立,字振仁,号希如,又号先声,枫朗镇保安村人。民国8年(1919),他在潮州金山中学读书,参与“五四”爱国反帝-,在潮安市区宣传-。次年回埔任广德学校副校长,创办赖氏学校,创立石云区教育会,倡导新文化运动。民国11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文史部。民国12年,加入新学生社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分别任主任和团支部书记,领导-,发展新学生社和团组织。后历任青年团广州地委、广东区委委员、书记等职,是广东学运首领之
(18991975)
赖可可
  赖可可(1910~1987),曾用名赖哥、羽鸿、梦凡,枫朗镇上山下村人。民国14年(1925),可可在高陂仰文学校读书时受国民革命军东征启迪,开始关心时局。翌年,考取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校农林部,受先进思潮影响,参与-。民国16年,任集美学校农林部学生会主席,带领学生-、散发传单、自办刊物,被学校除名。同年秋,返集美学校复读。民国17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奉派任中共福建省漳州市委农民运动特派员,深
(19101987)
詹学传
  詹学传(1101—1189),字成宗,号正峰,生于江西省南丰州广昌县。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主战主降两派斗争剧烈,詹学传力主抗金。京都沦陷,钦宗被俘,学传携眷南迁,初至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设馆讲学,当时家住油(尤)溪县的朱熹,便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几年后,学传又南迁至海阳县长窖村(长治乡长窖村)定居。学传生性温纯,天资聪颖。22岁中进士。曾出任山东省聊城县令。在任期间,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曾发生一起事件:当地一
[] (11011189)
廖亚平
  廖亚平(1910~1995),原名程带,湖寮镇长教村人。他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市医学院,后赴日本、德国留学深造,民国27年(1938)获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广州市中山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江苏医学院教授;后在江西省瑞金、赣州设立外科医院、诊疗所。民国35年,亚平在广州开设个人诊所,后任光华医学院外科教授、主任。1950年,他到南方大学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光华医学院、华南学院副教务长、教授,中山医学院教授、人
(19101995)
廖逊我
  廖逊我(1912~1970),-镇岐峰村人。他毕业于-中学,19岁随兄南渡印度尼西亚从事教育工作,23岁回国考入国立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先后任惠阳崇雅中学校长、汕头一中教务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广东省训委会秘书、国民党大埔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大埔县临时参议长、大埔县县政人员训练所所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到广东省训练团受训,结业时成绩名列榜首,被派往海南岛任昌江县县长。回粤后,受聘任广州中南美术专业学校、广州文化大学教授。1952
(19121970)
廖一帆
  廖一帆(1917~1995),曾用名廖永长,化名林遥,湖寮镇长教村百岗人。一帆幼年在马来亚读书,民国24年(1935)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民国26年,他回国参加革命,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赴延安途中,他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民国28年重新入党,任延安总政敌训队助教,民国28年9月至民国35年3月任八路军五纵队政治部敌工干事、秘书和敌工科副科长、科长等职。民国37年3月至民国38年9月,他调任东
(19171995)
廖周行
  廖周行(1921~1986),祖籍三河镇汇城村,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侨工之家。在校求学时,周行一面学习,一面做杂工,常阅读进步书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马来亚加入抗日后援会,募捐钱物,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民国28年(1939),加入马来亚共产党,打入当地国民政府领事馆为革命做工作,在家设立地下党、游击队交通站。民国31年2月,日军侵占马来亚后,他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吉隆坡半山芭政治犯监狱。虽受到惨无人道折磨,但他始终坚定信念,用铅笔在监
(19211986)
管石銮
  管石銮(1917~2000),枫朗镇石圳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汉乐研究会副会长、汉剧音乐高级讲师、著名汉剧艺术家。石銮自幼喜爱音乐,15岁师从汉乐名师罗娘德,1954年参加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其演奏笛子和洞箫技艺超群,被同仁公认。1957年,他随广东省汉剧团(后为广东汉剧院)赴京汇演,演出由其作曲的剧目《百里奚认妻》等,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汉剧院
(19172000)
戴欣然
  戴欣然(1849—1919),又名春荣,茶阳镇安乐村汶上人。父教裕,敦孝友弟。母彭氏,早死。他因家贫往南洋谋生,最初帮人掌簿记,收入微薄,都悉数寄家奉养父亲继母。后来自己开业经营,收入渐丰。他自幼聪明,从商之后经常自学,手不释卷。义和团起义之后,中国的积弱完全暴露,清政府下旨各省兴办学堂,他即捐资15万元资办潮州、大埔、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10多所学校,又捐资3万元在北京、潮州、大埔等地设立医局施药给贫苦百姓。其他如建桥、修路、置渡船等
(18491919)
郭栋材
  郭栋材(1893—1969),又名郭志远,桃源镇人。中学毕业后到广州上大学。民国13年(1924)参加新学生社,从事宣传工作。民国14年3月,被国民革命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任为国民党大埔县党部筹备委员。次年3月,就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凭双重党籍,既发展国民党员又吸收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民国15年(1926)冬,为中共大埔县委首任书记。在任期间,不断发展和建立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同时领导建立茶阳、高陂、百侯、枫朗等
(18931969)
郭学云
  郭学云(1894—1925),又名学文,字伯潜,-镇小留村人。民国8年(1919)与吴奇伟、罗鸣白、温克刚同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他于民国10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队,任粤军第一师机关枪连连长。次年,孙中山命令部队北伐,学云随军出赣南,领数十人攻夺要隘,右臂中弹负伤。攻克赣州后,以功升任营长。民国11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北伐受到掣肘,部队奉命回师,驻守和平。民国12年1月,孙中山驱走陈炯明,重建大元帅府,组成粤军第四军,调他
(18941925)
郭燮和
  郭燮和(1897~1968),-镇小留村人。燮和18岁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学医,后反对日本迫华签订的“二十一条约”,毅然投笔从戎,回国考入北京陆军学校,于民国11年(1922)毕业。民国12~14年,燮和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军医处上尉、少校军医;民国15年随国民革命军3次参加北伐,先后任第四军军医处中校、上校军医处长(当时第四军军长为黄琪翔,叶剑英任参谋长)。民国16年国共0,他随第四军返回广州。翌年,又随军往南京参加北伐,结束后因病
(1897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