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名人录
彭湃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五大”中央委员,中共“六大”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农民运动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61929)
陈炯明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陈炯明(1878年—1933年),惠州府海丰白町乡人。粤系军事将领,中-事家。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以成绩优等毕业。宣
民国十大军阀 (18781933)
彭士禄
  彭士禄(1925.11.18- )核动力专家。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秦山二期核电站首任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亲自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亲自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黄旭华
  黄旭华(1926.3.12-),中国核潜艇之父 ,广东汕尾人 ,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 ,祖籍广东省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5-6]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
中国核潜艇之父
郑思群
  郑思群(1912-1966),广东海丰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冀鲁豫军区抗大分校及陆军中学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豫皖苏八分区副政委兼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是中共八大代表。早年加入中共并留学东京,曾担任白区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抗战期间担任过八路军总政治部科长,解放后一直任重庆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是重庆为数不多的党的七级干部。1966年6月文革伊始,郑思群以莫须有罪名被点名批判
(19121966)
杨望
  杨望,1905年8月29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他9岁时就被父亲送到舅父家牧牛,那段生活杨望曾在《懒牛多屎尿》一文中形象地描述︰“我们都是农家的少年牧童,天天在坭田里掘田、除草或牧牛。穿的是一二件老裘婆,是二十几代的祖宗遗留下来的,一年补一年,到现在至少有十余斤重。所食的是番薯粥我们的面孔变成了苍蝇的体操场。”杨望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边牧牛边自学,不懂时则向人请教,居然识了许多字。吃尽睁眼瞎苦头的文盲父亲眼见杨望这样好学而不能入学,心里很难受,为圆儿子的读书梦,第二年便到地主家当了长工,以支持杨望上学读书。杨望十分珍惜父亲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难得机会,
革命烈士 (19051928)
肖存斋
  肖存斋(1059-1136年),祖籍福建省莆田西街人。生于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少就读于壶山之陇,即今莆田县壶中山。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授知丞通直郎。以察微见远,有备无患之奏议,为宋帝所采纳,擢升为承事郎。高宗南渡,肖存斋与李纲等主战,因“望复城守,以退虏兵”之奏议,获谗于黄潜善、汪伯彦,故于建炎元年被贬为惠州刺史。肖存斋痛山河之破碎,烽火遍地,百姓流离,又有主战奏议,俱遭位居相职的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排斥。建炎三年(1129年)71岁,自度时势不可,年事已高,上表乞归。朝廷准其奏,授承事郎职,谕“不复召还,荣封三代,通显门第”。辞官归,途经石桥场(今陆丰碣石),爱其
[] (10591136)
郑复
  郑复(1220-1279年),渔民,因为人侠义被时人尊称为复翁,南宋海丰县甲子澳头湾(今陆丰县域)人。南宗端宗元年(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举兵抗元。是年五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即端宗,改元景炎。随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少帝昱南逃,取海道经粤东,十二月到达甲子港,驻跸待渡山(原名石壁山)等待渡江甲东,欲与文天祥南下义军会师,以图恢复。待渡之时,元兵追至,兵船-甲子港。正当危急之际,郑复椎牛誓师,率义军驾舟突袭元兵,陷阵歼敌,夺兵船多艘。少帝封复为水师都统。文天祥在闽、粤抗元失利,郑随张世杰、陆秀夫护帝罡海路西征,郑复之子郑永、-被委为前锋,
[] (12201279)
马思聪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他自幼喜爱音乐,爱听母亲唱民歌,爱看家乡的地方戏曲。民国10年(1921)随父到广州,在培正学校寄宿读书。民国12年随大哥马思齐去法国留学,学习小提琴。同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院。民国15年8月去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民国17年考入法国最高音乐学府巴黎音乐院提琴班,并于民国18年学成回国。先后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开始了小提琴演奏家的生涯。民国20年第二次赴法,专攻作曲,师从作曲家毕能蓬学作曲,与冼星海同窗。民国21年回国,曾在香港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音乐家陈洪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兼教授小提琴、钢琴等课程。民国22年至2
(19131987)
叶高标
  叶高标(1592-1641年),字自根,号大木,吉康都(今属陆河县螺溪镇)人。童年为邑庠生,读书于莲山鹤峰,尤对宋之程朱理学有深入研读。明崇祯元年( 1628年)登进士。初授安徽歙县县令。时社会-,官民对抗,盗贼四起。高标刚入县境,于途中擒获首乱者,并追查余众,设计清除,歙县遂告安定。高标居官廉洁自律,吏畏民怀,上司核其治绩,以卓越升为刑科给事,吏科左给事,礼科都给事等职。刚至京师,值楚地民众起义,然事关重大,无人敢人告于帝,高标孤忠上奏,直陈宽纵隐患,深虑乱象蔓延,划地利形势以资防守。后形势趋平,全赖事先有备而无患。崇祯六年(1633年),高标奉命核查户部直省粮饷,获御赐牌匾“职任最为清要”
[] (15921641)
李实
  李实,字石洲,坊廊都(今陆丰市碣石镇)人,生于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卒年不详。其父名贵,孝悌宽仁。李实之嫡母强氏,其先祖系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望族,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碣石建卫时,来碣石戌边并定居繁衍生息。强氏赋性敦俭勤默,精通经史,尤善书法,生有一子;庶母丘氏,生五男一女。李实为庶母所生,排行第二,少从家学,聪慧勤敏,深得嫡母疼爱,嫡母“一衣一味皆推以与实”。《陆丰县志·人物篇》,搜集到明代进士李实的一些史料,深敬李实穷而有志,才气过人。且其勤敏孝廉和奋斗不息精神,正是邑人的传统优良品质,故就接触资料所及,重新整理,立《李实传略》。李实少小时,因遭豪家诬挤,家道中落,
[] 明代嘉靖进士 (1502~?)
郑振芬
  郑振芬,又名振勋,1904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高田社一个贫苦的家庭。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时期她历任民生布厂执行委员,梅陇区妇女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军阀陈济棠统治下的粤东也变得一片血腥,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这危急时刻,海陆惠紫的共产党人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郑振芬便是其中一位为人称道的巾帼英雄。她原任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海丰县委妇女委员、中共海陆惠紫特委妇女委员。她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六个红军主力团,拥有武装3000多人,并于1930年冬进入大南山,与古大存汇合,建立大南山根据地。在大南山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的时候,中共东
革命烈士 (19041935)
颜汉章
  颜汉章,乳名昌儒,1903年生于广东海丰县陶河村。兄弟中他排行第五,参加革命后,代号“阿五”。18岁时进海丰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新的思想教育。一小校长杨嗣震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一面协助彭湃搞农运,一面在学校里利用周会、校会、朝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颜汉章对“马列”、“革命”、“社会主义”等新名词觉得新鲜、有趣,常与同班同学林道文等进出校长房间,向校长请教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感受日深。1922年5月,颜汉章参加了由彭湃、杨嗣震、李春涛等组织的海丰历史上第一次五一大-,经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1925年2月底,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抵达海丰县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彭湃在海丰开办了一个农民运
革命烈士 (19031931)
陈克复
  陈克复(1942.10.5- )男,汉族,广东海丰人,制浆造纸工程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到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科带头人。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一等奖1项,2011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一等奖1项;2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丘东平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香港、九龙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
(19101941)
柯麟
  柯麟(1901~1991)柯麟,原名柯辉萼,广东省海丰县富田社葫芦村人。生于小染铺商人家,民国5年(1916)秋考入海丰中学。在中、小学期间,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罪行的斗争,并在“五四”新思潮薰陶下成长。民国10年,考入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先后改名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和广东大学医科)。民国13年春,经当年在海丰中学求学时高年级的老学长彭湃的介绍,他在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负责在“公医”建团和建立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民国15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在校期间,他领导同学开展反帝、反军阀、反国民党右派的-,成为大革命时期广州地区学运领袖之一。民国16年(1927
(19011991)
廖天佐
  廖天佐,生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卒于清康熙初年。原籍海丰县石帆都(今陆丰市甲子镇),幼年随父经商定居于捷胜所城。廖天佐自幼聪颖,十余岁即考取秀才。明末试场黑暗,他几次参加乡试,都因拒绝考官索贿而不第,遂绝意功名,隐居捷胜南郊石厝洞,号一窑天居士,日与捷胜所城的文人雅士,纵情山水,吟诗论政。至今石厝山上,仍保留诸多摩岩诗文。明灭之后,廖天佐伤心存明室,将石厝洞命名为“黎明洞”。清朝为隔绝东南沿海人民支援郑成功的抗清活动,于顺治十八年(1661)和康熙三年(1664),两次颁布“迁海令”,敕令广东等4省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并尽烧民屋和船只,不准片帆出海,凡越界者就地处决。其时清吏以暴虐
[] (1591~?)
陈魁亚
  陈魁亚,1897年9月5日(农历)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自少性刚强,勇于负责,7岁读私塾,12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后考入海丰中学,与彭湃烈士结成莫逆之交。1919年9月,在海丰中学毕业后,曾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员,并任过海丰县教育局长。辛亥革命后,海丰新旧势力的斗争很激烈,海丰中学的师生明显地分成两大阵营。以彭湃、陈魁亚、郑志云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忧国忧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常开展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宣传。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赞助袁世凯复辟帝制为诱饵,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于5月7日发出最后通牒,迫使袁世凯-政府屈服,引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愤慨,纷纷起来反对
革命烈士
张威
  张威(1902-1928年),出生于陆丰县东海镇一户贫农家庭。张威自幼聪敏,酷爱学习,在陆丰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时,便很有独立见解,不盲从。曾反对老师照本宣科贬洪秀全为匪盗。民国8年(1919年)“五四”-爆发。张威发动成立陆丰县学生联合会,领导几百学生举行爱国--,并带领学生上街搜查日货,在各大商号内搜出一批日本货物后,在直君庙前烧毁。他站到货堆上演说,痛斥-贼丧权辱国,高呼:“我们是东方醒狮,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民国9年(1920年)秋,张威考进海丰陆安师范,学习很用功。因家庭贫穷,学校为照顾其生活雇用他为誊写员,成为学校中唯一工读生。张威在海丰深受彭湃革命思想的影响,民国10年秋参加彭湃组织
(19021928)
全部汕尾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