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历史人物介绍4
邓华凤
  邓华凤(1963—)中国杰出的杂交水稻科学家。苗族,湖南沅陵县人。现为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部长、研究员兼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于湖南安江农业学校毕业留校;1987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安农S-1,为湖南省新增稻谷21.125亿公斤,新增产值25.35亿元。1998年10月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后到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
中国杰出的杂交水稻科学家
金山
  金山(1911—1982),原名赵默,字缄可,祖籍湖南沅陵,随父辈迁居江苏吴县(今苏州)。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调到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组织并领导光光剧社、曦升剧社、淞声剧社(又名蓝衣剧社)、无名剧人协会等进步戏剧团体。1935年起,先后和章泯、王莹等创办和参加了东方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四十年代剧社,开始重视表演艺术、导演艺术的理论与技巧研究,参加演出和主演的话剧与电影有《娜拉》、《钦差大臣》、《生死恋》、《赛金花》、《夜
(19111982)
张学济
  张学济(1873-1920),字容川,湖南省芷江县木叶溪乡人。辛亥革命军事将领。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生。少时入乡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熊希龄荐举去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广东盐行局局长,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旋在上海组织广艺书局,做为秘密革命机关。又在汉口设《大江日报》。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任湖南检察
辛亥革命军事将领 (18731920)
张华澜
  张华澜(1879-1956),原名儒澜,字芷江,云南石屏县人。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委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清光绪五年(1879)生。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举人。自幼受家庭良好教育,读书能触类旁通,少年时为石屏州学诸生,后随父到昆明人经正书院,获山长许印芳器重,号为高材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京会试,时因“戊戌变法”,诏停科举。返回云南未久,被选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时
(18791956)
张叙丞
  张叙丞(1892-1935),又名鉴暄,湖南省沅陵县张家坪乡肖家冲人。蒋介石亲自署名追悼的沅陵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民国五年(1916),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律系,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撰写《天津学生告全世界人民书》,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呼吁中华民族团结救国。1920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湖南省参议员、省司法司长等职。1926年,任南京革命军编遣委员会秘书。1932年,任浙江省建设厅主
(18921935)
杜元载
  杜元载(1904—1975),字赓之,既是著名法学家、教育家,也是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杜元载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农家。其家族虽是偏居农村,但家风淳厚。其父“见不善,则畏之如陷阱;小有失,辄惶恐不自容”。受家风影响,杜元载天性仁厚,刚毅木讷,又加上自幼聪明,“长益颖异”,深受父亲钟爱。1922年杜元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第四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杜元载先是到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美
著名法学家、教育家 (19041975)
董明会
  董明会,男,1934年8月生,湖南黔阳人。1958年12月入党,1999年11月9日去世。董明会,1958年12月入党。1955年3月参加工作。1955年3月参军,任某部战士、副班长、班长。1958年2月复员回乡务农。1958年9月-1977年10月为武汉钢铁公司耐火厂工人(文革开始后任武钢耐火厂革委会副主任,湖北省委委员,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总工会主任,武汉市民兵指挥部指挥长)。1977年11月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公职
(19341999)
陆思雄
  陆思雄,男,字志勇,号靖州墨人。1946年1月生,湖南靖州人。农民书法家,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靖州书协顾问。曾任怀化市书协理事,靖州书协副主席。自幼酷爱书法,长期进行书法研习与创作。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作品雄浑苍劲,笔法流畅,洒脱自然。曾多次入选(展)省书协等以上单位举办的书法大赛(展),其中入展湖南省建党80周年书法篆刻大展、湖南省首届临书作品大展,并在北京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展(中国文联、文化部有关部门)中获优秀奖。1999年国
[] (1946~?)
石沁源
  石沁源(1962——),男,汉族,湖南靖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服务于靖州县公安局.  199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检察》、《中国检察日报》、《人民公安》、《人民公安报》、《湖南日报》、《杂文报》、《法制周报》等众多报刊及内刊发表各类作品过百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警营传奇》、《狗眼看世界》、《烟雨湘西》、《民国岁月》等。同行称其“狗胆包天写出狗眼看世界,警界怪才著就警营新传奇”。
刘光发
  刘光发(1974-1995)男,1974年1月23日生。生前为沅陵县落坪乡代课教师。1995年6月21日,落坪乡发生山体大滑坡。在抢险中,刘光发英勇献身。湖南省政府、团省做出决定,追认刘光发为“革命烈士”、“优秀共青团员”。
(19741995)
杨勇
  杨勇(1989-2012)男,23岁,湖南沅陵人,生前为沅陵县消防大队合同制消防员。2012年10月6日,常吉高速官庄段发生油罐车0,杨勇在扑救中壮烈牺牲。2012年10月8日,杨勇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并被湖南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
革命烈士 (19892012)
李明贵
  李明贵(1962-1995)沅陵县大合坪乡人。1980年1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党,在湖南省武警总队服役期间任班长,先后4次受到部队嘉奖。1985年10月退伍回乡。1986年12月,李明贵被招聘到大合坪乡任青年干部。1995年6月21日,落坪乡发生山体大滑坡。在抢险中,李明贵英勇献身。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做出决定,追认李明贵为“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并授予“模范专职武装干部”荣誉称号。
(19621995)
黄忠浩
  黄忠浩(?-1911)清末将领。湖南黔阳(今湖南省黔阳县,位怀化市东南)人,字泽生,为清末将领。早年以优贡生捐资为内阁中书,主讲沅州(今芷江县,位怀化市西南)教席,因协助地方当局创建官办工矿企业,而深受信赖。1895年(德宗光绪二十一年)招募乡勇五百人,入鄂守田家镇(今鄂东广济县境)炮台,又为张之洞赏识。1902年(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升任湖南营务处总办,1903年广西柳州(今柳州市)爆发农民起义,他曾率军前往残酷镇压,升任总兵。1910
[] (?~1911)
李春森
  李春森,生于1881年,卒于1960年,艺名大和尚,祖籍湖南沅陵。他幼年随名丑汪天中学戏,以演《偷鸡》、《盗甲》等武戏见长。生平喜演《扫秦》、《跑楼》、《双下山》、《游赤壁》等和尚戏,孤以“和尚”作艺名。他功底深厚,戏路极宽。早年在乡间演戏时,常在稻茬田中练矮子步,后演《跑城》、《打花鼓》等戏,皆得力于腿功。与董瑶阶(牡丹花)合演《活捉三郎》,有身轻如纸的“提影子”表演。他擅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形体动作,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如他扮演《白罗衫
中国汉剧演员 (18811960)
杨枝光
  杨枝光(侗族芦笙)“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叫杨枝光,男,侗族,出生于1954年4月,1974年开始学制作芦笙。最初我是跟叔叔杨保贵学习,芦笙制作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手工技艺。芦笙为侗族竹制吹管乐器,(侗语称Lenc伦)由笙斗、笙管、共鸣筒、簧屯、箍等部件组成。笙斗由木制呈葫芦瓜状,上接一段小竹管供含吹,竹制笙管分两排呈60—80度角插入笙斗,竹管在笙斗内安装铜质簧片,每根竹管均在按近笙斗处开1个音孔,再以篾片或麻线捆束。
侗族芦笙传承人
吴永春
  吴永春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吴永春12岁开始跟爷爷吴仕余和父亲吴友怀学习弹唱琵琶歌,在前辈的熏陶和培养下,认真学习琵琶的弹唱艺术,潜心钻研琵琶歌词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小琵琶歌手。20岁开始随父亲走村串寨到全县各乡镇以及广西龙胜县、三江县、贵州黎平县等邻近的侗族地区演唱琵琶歌,25岁后我就开始单独外出演唱,并创作了大量的琵琶歌曲。几十年来,编写琵琶歌,弹唱琵琶是我的最大爱好,从未间断过。2
侗族琵琶歌传承人
石志运
  石志运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石志运(原名石志应),男,侗族,是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下都天村3组人,历任下都天村文艺队长,现任县侗歌协会副会长、总编导。石志运对侗族琵琶歌情有独钟,结缘极深。1979年,19岁在黄土乡五七学校读书的时就爱上了侗族琵琶歌,先后向上都天村琵琶歌师吴庭光、石光耀、吴永龙学习琵琶歌弹唱、学习侗歌。1981年2月,为了进一步学好琵琶歌,还到广西三江县林溪乡新寨村向著名侗族歌师吴贵元学
侗族琵琶歌传承人
石喜富
  石喜富 侗族芦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石喜富艺术简历 1953年9月—1958年7月在陇城小学读书;1969年—1974年在通道县文工团学习民族器乐吹奏;1974年至今在家务农。第一代:独坡乡杨枝光的父亲(佚名,已故)第二代:石喜富 陇城镇陇城村四组 60岁第三代:石光献 陇城镇陇城村三组 已故杨秀林 陇城镇竹塘村 48岁石仁姐 陇城镇陇城村七组 50岁吴团爱 陇城镇陇城村七组
侗族芦笙传承人
刘运凡
  刘运凡(沅陵山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运凡,男,苗族,中共党员,家住沅陵县凉水井镇洞溪村,现任洞溪村党支部书记。刘运凡,1953年10月出生在沅陵洞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未毕业就参加生产劳动,加入到了大集体生产队伍中,从此开始了几十年的农耕生活。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山里人在生产劳动休闲之余最喜爱唱的山歌。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开始喜欢上山歌,从此也开始跟大人学唱。我
沅陵山歌传承人
李盛国
  李盛国(会同竹编)“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盛国,男,汉族,小学文化,湖南会同县林城镇人。原县竹器厂退休工人。李盛国于1944年1月26日出生。1951年至1957年在会同林城镇一完小读书,毕业。1959年9月进会同县竹器厂,随竹编老艺人肖玉学艺前后20多年。1966年3月至6月到益阳市竹艺厂学艺3个月。1978年11月到12月到浙江省嵊州工艺竹编厂学艺2个月。 李盛国经过刻苦学习,竹编工艺技巧有了很大提高。1972年
会同竹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