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历史人物介绍13
陈贻焮
  陈贻焮 (1924~2000)湖南新宁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杜甫评传》、《王维诗选》、《唐诗论丛》、《孟浩然诗选》、《论诗杂著》、《梅棣庵诗词集》等。《杜甫评传》(上卷)获北京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9242000)
陈望衡
  陈望衡 (1944~)笔名对宇、东行。湖南邵阳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湖南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室、文艺室,《美育》室主任,湖南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求索》副主编,精神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美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理事等。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艺术创作之谜》、《黑格尔美学论稿》、《艺苑谈美》、《艺术美》、《艺术创作之谜》、《狞厉之美
艾彤
  艾彤 (1928~)湖南新邵人。中-员。1949—1950年在解放军湖南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后历任解放军21兵团干校记者、文书,解放军速成中学文化教员,湛江市委宣传部干部,《湛江晚报》副刊、湛江人民广播电台,湛江市文化局《港城文艺》、湛江市文联《港城》副主编,《湛江文学》主编。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林成》,报告文学集《金盾之歌》,散文集《寸草心》、《流年散笔》,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说》。
刘永济
  刘永济(1887一1966) 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19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长沙中学教师,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文学评论》编委。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49年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18871966)
刘筠
  刘筠(1929.11.17-2015.1.21)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南省武冈。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兼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作物的生殖生理和人工繁殖及育种的研究。有10项科研成果12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理论上建立了系统的中国主要养殖鱼类(四大家鱼为主体)、中华鳖(甲鱼)和蛙类(食用性)的繁殖生理学,实践上研制了养殖鱼类和水生经济市场人工繁殖和育种的技术体系。率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92015)
郑健龙
  郑健龙(1954.5.25- )道路工程专家。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人。1981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湖南大学硕士,长安大学博士。现任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道路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解决了膨胀土地区公路建造的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技术纳入3部行业规范,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在国内高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陈政清
  陈政清(1947.10.28- )工程力学专家。194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籍贯湖南省邵东县。1981年和1984年相继获湖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英美两国留学历时两年。现为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兼任国家973计划“制造与工程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中南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长期从事桥梁等大型结构的工程力学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魏荣爵
  魏荣爵, 声学家 1916年9月4日生于湖南邵阳。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47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运用分子的弛豫吸收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低频声波在水雾中的反常吸收,指出声能耗散原因并得出水雾吸声普适公式。首创雾滴计数器。首先开展语言声学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现场语噪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62010)
李钧
  李钧,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 1930年3月3日生于湖南邵阳。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4月4日在出差途中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电离层中的不均匀结构和扰动、电离层扰动的无线电探测以及扰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波传播。最早在中国开展电离层小不均匀结构和漂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统一了相似衰落法和相关分析法的物理基础。特别在电离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1994)
李述汤
  李述汤, 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1947年1月生于湖南邵东。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1971年获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院长、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金刚石、纳米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金刚石研究方面,开展了硅衬底上金刚石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向宇
  周向宇,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65年3月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籍贯湖南洞口县。198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8年、1990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获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所科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多复变与复几何的研究。解决了在苏联《数学百科全书》被列为未解决问题的扩充未来光管猜想,该工作被写入史料性著作《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数学的发展:1950-20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政国
  赵政国,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56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靖县,籍贯湖南邵东。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与合作者建造了特殊结构的弯晶谱仪并精确测量了奇异π氢、π氘原子因强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态能级的偏移并首次观测到其谱线展宽;与合作者通过对飞行π介子束的测量,否定了KARMEN实验报道的发现重中性粒子的结果;在北京谱仪上主持进行了2-5G
中国科学院院士
粟宗华
  粟宗华(1904~1970) 湖南邵阳人。民国13年(1924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后转入中央大学医学院(后名国立上海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民国24年赴美国,在霍布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神经精神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7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同时,担任医学科研工作,与人合作探索脊髓与脑部的外科手术,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个对顽固而又难治的精神
(19041970)
谢光豪
  谢光豪,男,汉族,洞口县石江镇碎口村人,1947年9月出生。1965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民办教师、公社团委干事。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处长。1958年9月任第四十二军高射炮旅政治委员;1988年入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学习;1989年7月任第四十二军炮兵旅政治委员;1993年2月任陆军一二四师政治委员。1998年4月调广西军区,历任政治部主任、副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吴琦瑛
  吴琦瑛,男,汉族,高沙镇云峰村人,1940年8月出生。195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修半江水库,建洞口公路,又写又画又计算,结合工程实际自学数理化。1960年考上武汉测绘学院函授工程测量专业本科,陆续读完《结构力学》、《应用数学》、《拱桥》、《双曲拱桥设计图例》等200多册书籍,写下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对公路桥梁产生了浓厚兴趣。1972年调入县交通局,担当测量、设计、组织施工修大桥的重任。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动工修建他自
肖绍文
  肖绍文,男,汉族,洞口县洞口镇青山村人,1934年6月出生。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第一后勤学校学习。1952年毕业后奔赴朝鲜。1953年和1954年,各立三等功一次,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功章2枚。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回国,分配在总后勤部任干事。1966年5月,肖绍文调入总政治部干部部,先后任干事、副处长、福利处处长(正师)等职,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谢璞
  谢璞,男,汉族,中-员,洞口县高沙镇人,1932年11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洞口县第三中学。1955年被安排到洞口完小教书。不久调入洞口报社做工作。1956年春,出席全国首届青年文学作者大会,会后被挑选入中央文学讲习所(第3期)学习。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5月调进湖南省文联机关文学专业创作组作专业作家。历任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执行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湖南省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小溪流》
唐作藩
  唐作藩,男,1927年5月11日出生于黄桥镇十字街。幼时家贫,十岁读私塾,十三岁上小学,直接从五年级入学,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私立洞庭中学。1948年春,考取中山大学语言学系。1949年4月,返回家乡黄桥,开办 “黄桥昭陵小学”。 1950年6月,赴广州中山大学继续学业。1953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唐作藩担任王力的助教辅导,写出第一部学术专著《汉语音韵学常识》。1958年,开始编写“语音史”
傅满山
  傅满山(1914.4~2006.11),男,汉族,洞口县岩山乡陡山村人,19 年加入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民间雕刻艺术家。傅满山十三岁便从师到岩山傅家祠堂雕刻花板、神象的衡阳雕刻艺人廖光保学艺,以雕刻祠堂庙宇的神象及牌楼、建筑物、家俱上的装饰浮雕和图章维生。1956年,傅满山进入新建的洞口县工艺厂为师,1957年、1964年两次赴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傅满山刻苦攻读了中国的多部古典名著,常对
民间雕刻艺术家 (19142006)
曾光炎
  曾光炎(1913~1994)男,汉族,别号拙叟,洞口县高沙镇人。弱年丧父,小学毕业后因母病辍学。孤儿寡母,备受困苦。后立志自学,悬梁刺股,曾三月不就枕席。1938年考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上尉书记官。1940年至1945年就任国立商学院文书组主任、院长秘书兼应用文讲师。1945年3月,日军侵入高沙镇,曾家房屋被焚,母亲蒙难,曾光炎与长子被日军掳走。1946年受聘于武冈洞庭中学任高中部国文教员。1949年参加高沙镇迎接解放支前委员会,
(1913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