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历史人物介绍2
杜振宇
  杜振宇(1922-1951年)阿城县小岭杜家崴子生人。1947年7月,在平岭区参加工作任工作队员,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948年12月提为平岭区区长。是年,他带领平岭区担架队去吉林省蛟河县支援解放战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9月4月调任天恒区区长。1950年9月,杜振宇被调到阿城后方病院(即二十二院)任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3月提为院长。当时,院方根据上级指示,动员休养员李玉周伤愈后重返前线,李不肯,非要回地方工作,杜振宇坚持
(19221951)
孙殿武
   孙殿武(1930-1949年)出生在阿城县县城南大街一个工人家庭。1946年10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十二纵队三十四师供给处当文书。在部队由于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从班长、排长晋级到连长。1949年6月,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剿匪,孙殿武带领战士到湖南湘潭地区为部队筹集粮食,途中被土匪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时年19岁。
(19301949)
项明全
  项明全(1929-1947年)出生于阿城县城车站街一个工人家庭。1945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后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纵队五师十三团当战士。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被提升为班长。1947年12月31日,在解放彰武县城的战斗中,为给主攻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率领战士用刀劈开敌人据点的铁丝网,就在这时,项明全不幸中弹牺牲,时年18岁。
(19291947)
崔相官
  崔相官(1928-1951年)朝鲜族,住阿城县城车站街。1945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历任战士,班、排、连长等职,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随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作战英勇,先后曾立过3次大功。1951年在朝鲜松鼓峰战斗中,他率全-士担负阻击任务,为赢得总攻的胜利,在阵地上坚持了一昼夜,打退敌人20余次猖狂进攻,最后只剩他和7名战士,仍然扼守阵地。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敌人又调动大批兵力,向阵地围攻上来。在此紧要关头,崔相官
朝鲜族 (19281951)
穆景周
  穆景周(1891-1945年)又名穆绍武,生于阿城县永增源穆家屯(今永源镇富民村),早年读书于哈尔滨商务学校,毕业后任哈尔滨太古小学、滨江小学教师。民国12年(1923年)2月,哈尔滨《晨光报》创刊,穆景周任该报主笔。在此期间,结识该报义务、中共哈尔滨地方党团组织负责人陈为人、李振瀛,受到进步思想影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从此,他通过编报,积极宣传新文化,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是年9月,《晨光报》刊登一篇反对张作霖军阀统治的文章,触怒哈尔滨反
(18911945)
何延川
   何延川(1912-1946年)又名何万方,生于阿城县何家窝堡(今新华乡延川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8年(1919年)春,随父母迁居县城三多胡同,就读于绥靖小学。民国14年(1925年),考入吉林省第三师范学校初中班(校址在阿城)。在学校接受一些进步师生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校发动的各项政治活动。民国15年5月,何延川参加该校组织的纪念上海“五卅惨案”一周年的--,同师生一道在街头演出具有反帝思想的活报剧。民国17年(1928年)5月,日
(19121946)
王学尧
  王学尧(1910-1936年)阿城县城东小海沟屯人(今大岭乡郭家店屯)。幼年随父迁居肇东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出校后在哈尔滨女子中学任教,兼北满翻译社俄文文字翻译。王学尧生长在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小职员家庭,父亲王延茂是哈尔滨宝隆洋行的俄语通事,经常向他讲述红党革命的故事,使王学尧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九·一八事变前夕,王学尧举家搬到哈尔滨安丰街31号。不久,王学尧结识住在同院的画刊、市左翼文艺联盟负责人金
(19101936)
徐明
  徐明(1916-1985年)阿城县柴市门外(今阿城镇东关街)生人,民国11年(1922年)到哈尔滨三育小学校就学,民国18年(1929年)考入哈尔滨第二中学。在校期间,结识一些进步同学,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民国19年(1930年)因参加反对军阀当局派遣学生去吉林义务修铁路的-,被学校开除学籍。之后,他去北京姐姐家继续求学。民国21年(1932年)9月加入反帝大同盟,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1985)
舒群
  舒群,满族。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2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1935年参加上海左联,后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一度在鞍钢、本钢任职,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杂志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没有祖国的孩子》(短篇小说集)、《老兵》(中篇小说)、《秘密的故事》(中篇小说)、《崔毅》(短篇小说集
(19131989)
金遗华
  金遗华,1940年9月3日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朝鲜族贫苦农民家庭。金遗华的父亲金世东,早年随父兄从朝鲜流落到中国的吉林省,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为了混出个样儿。金世东后来又一路讨饭一路跋涉,辗转到依兰县八虎里落脚成家。1926年金世东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从事地下工作的金世东被警察逮捕,开始了狱中的非人生活。国共两党达成共同抗日的协定后,金世东被释放出狱。但是长期坐牢,加上敌人的酷刑,他的身体极度虚弱,
朝鲜族 (19401964)
李屯哲
  李屯哲 (1913~1989)原名李书堂,笔名舒群。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曾参加第三国际与上海左联。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秘书长,工厂党委书记,副厂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理事,本溪市政协委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这一代人》,中篇小说《老兵》、《秘密的故事》
(19131989)
李杭
  李杭 (1926~)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阿城师范学校,1966年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系、辽宁函授学院中文系。历任阿城师范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海城高中、海城师范、辽化教师学校教员、教导主任、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五分部部长秘书等职。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合作著译的作品有《外国优秀童话选》、《新译全本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童话新编》、《印度古代童话新编》、《格林童话
张伟欣
  张伟欣,原名张伟新。1956年6月14日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影视女演员、商人。1979年考入中央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82年主演的故事片《飞来的仙鹤》获得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 。1983年出演胡炳榴执导的电影《乡音》中陶春一角,影片获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5年凭借主演的影片《良家妇女》获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漂亮的女明星奖 。1989年参演的电影《我只流三次泪》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
武胜
  武胜(1934.9.23- )核材料与工艺专家。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市。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核材料与工艺研究。参与核材料的相容性、腐蚀特性和表面改性研究;参与核聚变材料的工艺攻关,解决了加工成形的关键技术,完成了不同功能部件的研制任务;在物理冶金方面,组织解决了钚合金的特种浇铸成型定向凝固技术;主持研制两种高韧性和耐蚀性优良的铀合金。为我国核材料部件的工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多次获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金安帝完颜跋海
  金安帝,女真名完颜跋海,在位时间962-983年。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安皇帝,皇统四年,称他的埋葬地为建陵,皇统五年,增谥为和靖庆安皇帝。
[]
金献祖完颜绥可
  金献祖,女真名完颜绥可,金安帝完颜跋海之长子,公元983-1005年在位。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定昭皇帝,庙号为献祖,皇统四年,称他的埋葬地为辉陵,皇统五年,增谥为献祖纯烈定昭皇帝。《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神麓记》:金献祖完颜绥可“由是邻近,每有不平,皆诣所请,遂号‘孛堇’,臣伏契丹。”《金史·礼志》记载:“皇五代祖完颜绥可,从完颜阿骨打上溯五代的祖先孛堇。”
[]
金昭祖完颜石鲁
  金昭祖,女真名石鲁,金献祖完颜绥可之长子。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成襄皇帝,庙号为昭祖,皇统四年,称他的埋葬地为安陵,皇统五年,增谥为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
金景祖完颜乌古乃
  金景祖完颜乌古乃(1021年—1074年),又名胡来,女真族,金昭祖完颜石鲁的长子,生女真完颜部的首领,他在位期间平服了女真诸部,奠定了女真强盛的基础。完颜乌古乃继位部长后,征服了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五部,力量逐渐变强大起来。之后完颜乌古乃投靠辽国,攻打实力强大的强敌石显,雪洗夺棺之耻。后来完颜乌古乃擒献拔乙门,博得辽朝皇帝的极大赞赏,获取了辽国的新任,为女真部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完颜部开始参与辽-事政治,接触
[] (10211074)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公元1039-1092年):金景祖完颜乌古乃次子,母为唐括氏。世祖天性严重,有智识,一见必识,暂闻不忘。袭位之初,内外溃叛,缔交为寇。世祖乃因败为功,变弱为强。既破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基业自此强大。 辽道宗大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卒,在位十九年,享年五十四。金熙宗即位后,于天会十五年追谥圣肃皇帝,庙号世祖。皇统四年,号其藏为永陵。五年,增谥“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 (10391092)
徒单镒
  该科为首科女真进士科,取女真进士27人。徒单镒出身官宦人家,他是金朝北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副留守乌尼音之子。自幼年就聪颖,七岁时就学习女真文字。长大后,刻苦学习,通览经史。也通晓契丹字、汉字。在女真族开科考时,一举夺魁。徒单镒中状元后,初授中都路(今北京城西南)教授,国子助教。即被授两官。大正十五年(1175),徒单镒为国史编修官,兼修起居注,累迁翰林待制后,献《汉光武中兴赋》,金世宗阅后大喜道:“不设此科,安得此人。”而后,出任左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