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历史人物介绍4
钟光仁
  钟光仁(1894~1964),醴陵人。湖北武备学校毕业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曾率部围攻红军。1936年10月晋升陆军中将。1941年任苏浙皖游击指挥部第一挺进纵队司令。后去台湾。
(18941964)
陶柳
  陶柳(1890-1949),醴陵人。湖南讲武堂毕业毕业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34年任第二十八军六十二师师长。1937年率六十二师赴第三战区浙江东海前线,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消灭日军有生力量。1942年8月,晋升为第二十八军军长,授中将衔。1947年,任湖南洞庭屯垦局局长。
(18901949)
陶广
  陶广(1887-1951),醴陵人。北京宪兵学校及南京江南讲武堂毕业后回湖南,在程潜、唐生智部任职,并参加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后,率部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任第二十八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到蒋介石排挤,退役隐居杭州西湖智果寺。
(18871951)
刘进
  刘进(1904—1950),攸县坪阳庙人。1923年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六队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声明脱离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师长、副军长、军长、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等,中将。1949年8月参加程潜、陈明仁领导的长沙起义,后又率部反水并撤到四川。1950年初,在四川被解放军
(19041950)
谭明
  谭明(1942—),茶陵界首人。解放前夕,随父去台湾。先后入国民党海军兵器学校高级班、海军学院、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学习。历任海军舰队长、海军舰队司令部参谋、海军总部副督察长、海军总部教育训练与准则发展司令部司令、海军督察长等职务,海军中将。
颜珍珠
  颜珍珠(1915—1989),茶陵县平水人。先后毕业于中央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步科和陆军大学参谋班西南班第六期。解放前夕去台湾,一直在军队任职,先后任团长、师长、陆军作战发展司令部副参谋长、第二军少将副军长、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和第二军中将军长等职。20世纪80年代末,离职赴美国,致力于中国画创作,成为有名的画家。1989年病逝。
(19151989)
陈阵
  陈阵(1910—1952),茶陵县马江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先后任上尉连长、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湖南长沙警察局长兼防护团长、第九战区少将高参、湖南省公路局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安仁县长、湘赣铁路护路司令、旅长、师长、少将副军长、中将军长等职。1949年12月,在四川省乐山县向解放军投诚。次年,被安排在乐山县供销社工作。1952年12月被错杀。1983年10月,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和干籍。
(19101952)
刘柔远
  刘柔远(1905—1989),茶陵县平水人。1928年后,先后进黄埔军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校班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江阴江防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南京卫戌司令部少将卫戌团长、少将旅长、副师长等职,参加了武汉、常德、湘西等会战。抗战胜利后,历任第十九军军官总队总队长、重庆师管区和湘南师管区司令、长沙第十二兵站中将总监等职。1949年去台湾。1989年病逝。
(19051989)
彭国栋
  彭国栋(1902—1988),茶陵县秩堂人。先后任上尉科员、中校干事和中央组织部训练科长、少将处长、第九战区政治部代理主任、政治总教官、湖南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徐州绥靖公署政务处中将处长兼社会部署西南急赈大队长、山东省民政厅长等职。1950年4月去台湾。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和著述,曾任香港珠海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的教授。1959年创办亚洲诗社,被选为社长。著述颇多,主编《清史》,成为有名史学家。1988年病逝。
(19021988)
颜逍鹏
  颜逍鹏(1900—1982),茶陵县尧水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排长、东路北伐军总指挥部政训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团政治指导员。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少将高参。1940年8月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长、政治部中将主任。1949年6月赴台湾,曾任“内政部”次长。1954年退休,1982年12月去世。
(19001982)
刘鼎汉
  刘鼎汉(1911—2000),炎陵县鹿原人。1928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科,曾入庐山军官训练团、石牌联合作战班、革命实践研究院、美国参谋大学特一期、三军联合大学、国防研究院第八期等学习深造。曾任国民党九十九师、十一师少将副师长。1951年,在台湾晋升为第五军副军长、军长,第二军团中将副司令。毕生好学善文,曾被臧克家称为“将军诗人”、“丘八作家”。2000年11月27日病逝于台北。
(19112000)
何昆雄
  何昆雄(1903—1960),炎陵县水口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右军总指挥部、国民党军政部、陆军一四O师等单位任职。193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襄郧师管区司令部中将司令。湖南解放后,于1953年任湖南省参事室参事。1960年病逝。
(19031960)
李振华
  李振华(1902—1932),炎陵县东风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曾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在江西因枪走火身亡,被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
(19021932)
张国威
  张国威(1892—1927),株洲县姚家坝人。历任浏醴游击司令部副司令、湘军骑兵第二营营长、湘军第四师团长、第二师团长、第八军第一师师长、长沙卫戌司令。1927年11,南京国民政府决议设立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程潜拟委任他为第八军军长。11月,被唐生智在武汉骗到唐公馆开会,用绳子将他勒死。尔后,尸体运到长沙,程潜亲自主祭,葬于岳麓山。南京国民政府追认他为上将第八军军长。
(18921927)
王明洵
  王明洵(1933-)湖南醴陵人,台湾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陆军指挥参谋学院,三军大学研究院毕业。1979年起任台湾第三一九师师长,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校长。1984年11月任第五十八军军长。1986年4月任步兵训练指挥部指挥官兼步兵学校校长。1988年任第十军团司令,次年1月任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院长,晋陆军中将。1991年7月任陆军副总司令,晋陆军二级上将。1992年7月退役。
刘咏尧
  刘咏尧(1909—1998),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1929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军校政训处处长,1930年赴郑州安抚唐生智集团军,任该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抗战间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长、军政部次长、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处长,创办军人遗族工厂、中正学校暨大学部。1945年后任国防部次长、代理部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议委员,-战略顾问等职。创办有《国防丛刊》、《文化事业》、《中正日报》、《国
(19091998)
李畋
  李畋(621—?),原名李世宗,避唐太宗讳改名李畋。唐武德四年(621)生于醴陵市麻石镇上。相传通过科举考试在京为官,因得罪权贵后被贬回乡。当时的麻石属于南蛮之地,古木参天,瘴气弥漫。山中有一种叫做山魈(又称为年兽)的怪物,经常出来糟蹋粮食,造成群众恐慌。聪慧的李畋偶尔发现火中燃烧的竹子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正好可以吓跑山魈。李畋又寻思在竹筒中装上火药,响声会更大,终于发明了最初的爆竹。鞭炮燃放时,释放出浓烈的硫磺香味,还有驱散瘴气的作用,
[] 爆竹祖师 (621~?)
张治
  张治(1488-1550),字文邦,号龙湖,茶陵县秩堂人。茶陵四大学士之一。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全国会试中名列第一,为会元,中该科进士,次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召入内阁,加官至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九年十月十四日病卒,赠少保,谥文隐。张治为相其间,慷慨有志,奖进士类,明习典章,究辨时务,治乱兴衰。史载,张治曾六次主持会试。末次,以“权臣不可有,重臣不可无”为题,切中时弊。在他主持下,
[] (14881550)
萧锦忠
  萧锦忠(1803—1854),原名衡,字黼平,号史楼,茶陵县下东人。清道光廿五年(1845)状元及第,是茶陵科举史上的两个状元之一。清代的状元大半出自两江,湖南在此之前,仅只一个衡山人彭浚得此殊荣。萧锦忠自幼刻苦读书。家中贫因无银钱用来买书,他就借用手抄录。他所学的经史书本,全是他一手抄成,订成册的。萧锦忠每日抄数十张纸,苦学不辍。道光十二年,萧锦忠考中举人。而后在京客居十余年,与名士来往频繁。他善长诗赋,诗文十分精妙,广为流传,大家都
[] (18031854)
张汉英
  张汉英(1872-1916),女,字惠芬,号惠风。湖南醴陵丁家坊人。民国同盟会员、南社社员。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张云齐,为人豁达开明,驰名乡里。张汉英幼时随父课读,天资聪颖,能吟诗填词,乡里称为“神童”。及长,嫁同邑李发群(字芋禅,号剑飞)为妻。后发群赴长沙就读新学,汉英入长沙女子中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南巡抚端方选派学生留日,张汉英获官费留学。李发群遂申请自费留日,次年获准。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
(1872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