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历史人物介绍2
祝志澄
  祝志澄(1906~1968),又名根福。五角场乡张家巷人。20年代初,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杂务工时,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漕河泾监狱。民国18年秋获释后,在海洲日报馆为排字工,从事地下工作。民国21年5月,奔赴中央苏区——江西瑞金,进中央印刷局工作。民国23年10月,随红军长征,先后任后勤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指导员。民国25年12月,去保安参加白区工作训练班学习,后转国民经济部筹办印刷厂,
(19061968)
袁滨忠
  袁滨忠(1933~1967),浙江舟山人。1950年师从著名演员筱文滨学艺,进文滨剧团(后改名为艺华沪剧团)。1951年进爱华沪剧团。袁滨忠在学艺时刻苦钻研,进步很快。至1955年已成为剧团主要演员之一。他的表演深沉细腻,唱腔融合了筱文滨和王盘声的特长并结合自身嗓音条件有所发展,故既有“文派”、“王派”之长,又自成一派——“袁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袁滨忠的戏路很广,他先后在《梁祝》、《桃李颂》、《青春之歌》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19
(19331967)
叶懋英
  叶懋英(1912~1967),女,江苏扬州人。民国27年(1938年)毕业于大同大学数学系,先后任教于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澄衷中学等校。是著名的数学教师。1951年从事工农教育,1954年起,先后任同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副教导主任,工农预科副主任、主任。她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深入了解这些只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刚过扫盲关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钻研教材,经常备课至深夜。她以满腔热情帮助工农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她一次次苦口婆心地
(19121967)
马小弟
  马小弟(1913~1967),又名马伯良、马金根。上海人。12岁开始作临时工,经常失业。民国27年(1938年)进英商马勒船厂,在中共地下党员毛良的启发教育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以结拜“九兄弟”、“弟兄会”等形式,团结工人群众,发动抗征兵、抗拉夫等斗争。在这基础上,成立厂工会,办起了工人食堂和工人消费合作社等集体福利,因此在工人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民国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他家在厂附近农村,地辟人稀,便成为地下党向各船厂工人群众
(19131967)
徐宝彝
  徐宝彝(1908~1966),江苏无锡人。其曾祖父徐寿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化学之父”。徐宝彝12岁赴天津南开中学就读,15岁赴法国,进巴黎拉加纳公学继续学业。1927年起,先后就读于巴黎大学工学院、里昂大学医学院。1935年6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应震旦大学医学院之聘,任外科教授兼广慈医院外科主任。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抗战,徐在震旦大学临时开辟的伤兵医院任院长,不辞辛劳,为大手术主刀。民国35年离开震
(19081966)
丁佐成
  丁佐成(1891~1966),浙江镇海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三年,即由教会资助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获硕士学位。后进美西屋电气公司任工程师,曾拟去威斯顿电表厂参观,被拒绝。一怒之下,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于民国14年3月回国,筹集1000美元资金,建立中华科学仪器馆。该馆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仅4人,只能修理幻灯机和实验室电表。他却居然研究成船舶和航空用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承包了当时中国航空公司两条
(18911966)
杨根新
  杨根新(1943~1965),原籍江苏海门,生于上海。幼年随父到厂里捡破烂。解放后,进盐山路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自愿参加太浦河水利工程劳动。后至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第一工程队当工人。1961年参军后,他刻苦练武。1964年10月,被调去挑担,为练好本领找了二块百斤多重的大石头,挑了石头担参加早操爬山。一次部队出发野营,营长发现他挑了很多不该他挑的东西,让他分给大家,他却不肯,就硬性规定不得超过规定重量,可每天行军到最后一二十里地时,他担
(19431965)
杜继康
  杜继康(1925~1965),浙江宁波人。生于工人家庭。在亲戚资助下,才受过中等文化教育。民国35年(1946年)起在斯高中小学任小学部教师,不满教会对学校的统治,在中共地下党员的教育下,提高了政治觉悟,于民国36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那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教师生活极为困难,为了改善教师待遇,他奔波于区内各校,发动和带领教师配合全市教师统一行动,多次包围市教育局、参议会,并举行--。在民国37年“六二八”的反饥饿斗争中,他与广大教师一
(19251965)
蔡福山
  蔡福山(1907~1965),杨浦区浣纱村人。当过印刷工人,做过小贩。民国24年(1935年)在杨家浜开茶馆。以引翔港、唐家塔的地痞流氓朱林生、唐锡锡、刘金海为靠山,与地方封建恶势力相勾结。民国26年担任伪保长,拜新市街警察局郭绍仪为老头子,并与侵华日军队长结拜兄弟。嗣后,他做地产生意兼开茶馆、米店、糟坊、砖灰行、理发店等七八家商店。日伪期间,他克扣居民的配给米、糖,将劣质食品卖给老百姓,百姓聚众说理,他派警镇压。他以茶馆为名,开办赌场
(19071965)
全思诚
  全思诚,字希贤,号文达。松江府上海县人。少年时以有文才而闻名。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被封为文华殿大学士,辅导太子读书。年余后,又兼任左中允。当年(明洪武十七年)即告老还乡。他为人慷慨,乐于捐办公益事业。原引翔图中四七图及正十九图境内,所有整块石板桥,都由他捐建。桥旁石板上,“全文达沫土建造”的刻字,仍隐约可见。由于当时粮税征得太重,为减轻乡民负担,他曾向官府申请少征粮税。因其在乡间为民做了许多有益之事,在他去世后,乡里人建造了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