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名人录
吴越
  吴越,1976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闵行区,199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大陆女演员。1997年凭借电视剧《和平年代》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 。2001年凭借电影《菊花茶》获得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2006年出演《大院子女》 。2007年凭借电影《夜·明》中的出色表演获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展最受瞩目新人奖并入围华表奖最佳女演员 。2008年参演电视剧《赶走你的忧郁》 。2010年凭借电影《前妻》获得第十届中国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奖[7-8] 。2012年凭借电视剧《远远的爱》提名中国电视剧年度明星盛典优秀女演员 。2013年参演电视剧《唐
施维翰
  施维翰(1622~1684),字及甫,号研山,世居闸港北(今鲁汇乡境)。清顺治九年进士。历官临江推官、职方主事、监察御史、山东巡抚、浙江总督,殁于福建总督任,谥“清惠”。郡建特祠,并列入祀乡贤。维翰为官明察,恤民困,洞晓时弊。掌山东道时,上疏;“考察官吏应作为首要大事,高官、地方镇守主将衰老庸暗的应予参劾;州县对上级的供给、胥吏对老百姓的诛求应加禁止”。1669年(康熙八年)掌京畿道,苏州、松江两府赋税数自明以来倍于他府,百姓不胜负担,生活困苦,维翰请减除苏、松两府浮粮,以苏民困;参劾偏沅巡抚周召南、福建总督刘斗、浙江巡抚陈秉直,三人都因咎免职。1679年(康熙十八年)巡抚山东,举荐清廉官吏陈
[] (16221684)
李英石
  李英石(1882~1933),名显谟,闵行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官费留学日本,因参与留学生大闹公使馆的“成城学校入学事件”,殴打清朝驻日公使蔡钧,而被指控为“革命党”,遣送回国。遂入南京陆师学堂,后转入将弁学堂,毕业后再次东渡日本,进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回国应试,获“钦赐’武举人,任新军书局编译长。受到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的器重,被任为新军第九镇马标第一营管带。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英石奉徐绍桢命令赴武昌联络,准备在长江下游发动起义。绕道上海时,会见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人,接受他们的建议,留在上海参加中部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李平书是上海城自治公所
(18821933)
李林松
  李林松(1770~1827),字心庵,号易园,闵行人。祖籍河南商丘,九世祖迁华亭颛桥,十二世祖从颛桥迁闵行定居。清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土,授户部主事。嘉庆六、十三年,先后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与广西乡试副考官。嘉庆十六年,母在京病逝,全家从北京扶柩回闵行。从此,不再出仕。嘉庆十八年主纂《嘉庆上海县志》。嘉庆十九年修纂《嘉庆松江府志》。道光三年(1823年)应金华令黄金生之聘,主纂《道光金华志》。返归故里后专心治学,殚精竭虑。擅长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对《易经》研究尤深。文章风格清峻,不落窠臼。著有《周易述补》、《中庸礼说》等书。晚年,对故里的建设仍颇为关心,对河防、漕运、社仓、赈灾等方面提出
[] (17701827)
董宜阳
  董宜阳(1511~1572),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明嘉靖时诗人。宋南渡,先世从汴京迁居吴会,后又迁居沙冈。屡试不第,弃科举业,日读万言,博览先秦诸子百家、国家典故及郡县文献。日坐一室,手不释卷,或校勘书史、临摹古石刻,或吟诗作文,不问世俗事。有老友在浙西任巡抚,有人送钱求宜阳引荐,严词回绝。常住紫冈,筑紫冈草堂,相传今紫藤棚之古紫藤为其所植。于乡邦文献收辑甚丰,著辑有《皇明名臣琬琰录》、《云间诗文选》、《皇明先哲金石录》、《云间近代人物志》、《松志备遗》、《上海纪变》、《董氏族谱》等。
[] (15111572)
李媞
  李媞(1805~1829),字安子,自号吏香,闵行人。李林松女。少有抱负,仰慕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但叹息自己是“弱质”、“不作奇男”而怨愤不平。诗文哀婉动人,尤擅长律,诗才高逸,诗境幽怨,吐词悲凉,诗风如孟郊、贾岛。著有《犹得住楼诗词稿》三卷,自删存三百余首。清道光七年(1827年),与安徽桐城方傅烈完婚。方生性愚而暴戾,婚后不久即视妻如仇敌,施加蹂躏。她与表姐黄香崖志趣相投,常有诗词唱和,又同怜薄命,结为生死之交。道光九年五月,香崖因不合后母意而投池自杀。同日,李媞亦投水自尽。
[] (18051829)
项文瑞
  项文瑞(生卒年无考),字莲生。先世自安徽休宁迁闵行,入籍上海。幼年苦学入庠,肄业于龙门书院。读史之暇,兼攻算学。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选拔就职直州,判选广东连州,因母丧未赴任。后东渡日本讲习师范,考察学务,归国后为乡里兴办教育,先后任上海县第一、第二、第三师范传习所总监。后奉提学使周树模征召,委以上海学校布局、规划、整顿的重任。后担任上海县视学,积劳成瘁。屡次因病辞职,均未获准,后在太仓去世。精于算学,在公暇之余授算课几十年。去世前三日,还亲手审定六塾的课程。著有《日本游学记》。
[]
诸文绮
  诸文绮(1884~1962),名人龙,上海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清末,入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染织专业。宣统二年(1910年)工科举人。创办启明染织厂,开创丝光染织,打破日本对中国染织业的垄断。染织业同业公会特制银盾一枚赠授给他,誉其为中国丝光染织业的鼻祖。民国25年(1936年)他在闵行独资创办文绮染织专科学校。民国26年校舍刚落成,即被日军占为海军驻地。抗战胜利后,为筹建学校奔走,自任校长,聘请工程师任教。设置实习工场,置办纺织机械的印染设备。为解决学校生源,又创办文绮高级中学。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抗日救国会,在日军侵略上海时,慰劳十九路军。解放前夕,参加民主
(18841962)
董传策
  董传策(?~1579),字原汉,号幼海。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土,授刑部主事。因偕同僚上疏-奸相严嵩,引起世宗震怒,被拘入狱,追究主谋,施以酷刑,几次死而复苏,后谪戍南宁。穆宗即位后,召他回京,官复原职。官至太仆卿,大理卿,南京礼、工二部侍郎。后被-归田。因苛责仆人引起众愤,被仆人所杀。
[] (?~1579)
马雄冠
  马雄冠(1905~1985),国家一级工程师。2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任私营顺昌铁工厂厂长。抗战胜利后受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到闵行筹建通用机器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选厂址根据形势发展扩大生产规模,选择地价低廉、水陆交通方便、地势较高、有广阔伸展余地的闵行作为厂址。同时,争取分得从日本拆迁来赔偿中国的机器242台。在厂房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又取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支援中国的一套重型机械车间设备80台,使工厂于民国37年(1948年)开工投产,生产出鼓风机、电动葫芦、水泵等产品。重视技术、尊重人才,所用职员人少而效率高。解放前夕,努力保持完整的职工队伍,1949年5月
(19051985)
李宗邺
  李宗邺(生卒年不详),字颂唐。清庠生,毕业于日本弘文学院师范及高等数理化班,先后在务敏学校、上海县中等工业、农业学校、敬业中学、务本女子学校任教,后任上海县劝学员、视学员。民国元年(1912年)3月任上海县公署学课课长兼视学。民国3年4月~民国4年5月任上海县教育会第七届常会会长。民国8年6月任上海县劝学所所长。民国12年7月劝学所改组为上海县教育局任局长。民国16年7月卸任后又担任宝山、松江县政府秘书。对于教育事业颇多建树,民国7年获八等嘉禾勋章;民国11年获教育部四等奖章。是民国《上海县志》教育门分修员。
黄蕴深
  黄蕴深(1872~1953),名宗麟,号云深,闵行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留学日本。宣统二年(1910年)在日本法政学校毕业后回国,钦赐法政科举人。民国元年(1912年)任中国驻朝鲜仁川领事,后升任汉城副总领事、代理总领事。民国5年回北京,任外交部主事,兼中央防疫处主任、俄文专修馆馆长。民国18年任吴县县长,倡议在苏州玄妙观后面建造中山纪念堂,率先捐款,响应者众,纪念堂于民国19年落成。民国35年任上海县参议会议长,并在闵行合股恢复浦海银行,任经理。擅长隶书,工绘画,能诗词。又潜心研究中医,虽不挂牌行医,但为乡里治病,有请必到,不收酬金,乡里称贤。解放后迁居苏州,1953年病逝。著辑有
(18721953)
吕文君
  吕文君,中国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于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曾多次入选中国国青队、国奥队。2000年7月进根宝足球基地。多次入选国青队,国奥队。2007年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夺冠并成功打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主力队员。2009年8月1日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足球男子甲组夺得冠军的主力队员。2011年中甲十大新星。2012年中甲联赛攻入6球,入选中甲最佳阵容。 2013、2014赛季,继续在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上海上港集团足球队)效力。2014赛季中超联赛第二轮,上海上港主场对阵上海申鑫,吕文君在上半场最后时段精彩倒钩进球,帮助球队反超比分。
2016中超联赛上海上港队
邹逸
  邹逸,上海市闵行区人。1922年入杜行小学读书,4年后因家境贫困缀学,在家参加农业生产。后进上海周浦镇恒兴花米厂、闵行镇乾亨油坊做学徒。1936年4月,在上海北山西路燮昌号做职员。1937年5月后,在上海吴淞邮局、上海邮政管理局、徐家汇邮政局做信差。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中共上海徐家汇邮政局支部书记。1942年7月,任中共上海邮政管理局工委组织委员。1945年1月被捕,营救释放后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同年6月,任新四军淞沪支队武工队长。11月,在江苏淮安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任学习组长。1946年2月,任中共上海邮局联络支部书记。 1948年5月,邹逸调浙东工作,任中共浙
张坤林
  张坤林(1930~1953.7),出生于闵行镇。民国35年(1946年)在南汇县新场镇大生南货店当学徒。1953年1月他结婚刚3个月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战斗中所在连队为上甘岭战役中的突击队。连队迂回穿插到上甘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五圣山”前面,7月13日晚上9点正,在猛烈的炮火中,全-士如猛虎般扑向进攻目标,占领了阵地,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当天晚上,张坤林牺牲在阵地上。烈士遗体安葬在朝鲜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中。
(19301953)
徐鹤松
  徐鹤松(1906~1989),上海县鲁汇镇人。上海市第三、四、五、八届人民代表。16岁学习中医。1950年组织联合诊所。1956年后在上海县人民医院负责中医科工作。1960年后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任副主任医师。精于内科与妇科,使用中药治疗阑尾炎、传染性肝炎及肾炎取得显著疗效。利用节假日为农民义务治病8000余人次。在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培训、带教进修生、实习生共22批,举办各类医学讲座42讲,并有数篇论文在市级医药卫生刊物上发表。
(19061989)
钱允利
  钱允利(1873~1923年) 钱允利,名贵三,江苏上海县人(今上海市闵行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闸北长安路开设钱恒泰米行,后又开设恒德、丰记2家米号。曾任沪北市米业联合会会长、米业公会会长,机器碾米业公会会长。清宣统元年(1909年),钱任闸北商团副会长。宣统三年,任闸北商业公会副会长。民国元年(1912年)1月,闸北市公推钱为闸北市市长,同年3月,任上海县闸北市市政厅厅长。钱还先后为闸北商团团长、上海市议会议员、闸北救火会会长、闸北慈善会会长。 钱在任职期间,曾以闸北绅商名义,致电江苏督军“暂停购运军米,以维民食”。呼吁呈平抑粮价,摊拨积谷,设
(18731923)
周戈伐
  周戈伐(1955~1977),生于闵行。在闵行中学读初中时,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1972年初中毕业后,学校保送他去外地保密工厂。后应征入伍在兰州军区西安空军延安站担任电台机务员。1977年7月延安地区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山洪暴发,水库崩塌。在民航延安站面临被洪水吞没的紧要关头,先让两位机务人员安全撤离,独自一人坚守岗位,保护一台价值60万美元的重要设备,被洪水卷走,以身殉职。部队为他追记三等功。
(19551977)
徐鹤云
  徐鹤云(1962~1982),生于闵行区。南京陆军学校教学练习营一-士,共青团员。1982年10月30日上午,在安徽滁县牛头山训练场地进行实弹演习时,发现掷出不远的手榴弹正在冒烟,挺身从战壕中跃出,扑向生命受到威胁的战友,战友得救而自己牺牲。
(19621982)
全部闵行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