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区名人录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他主诗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住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18961989)
道宣
  道宣(596~667) 唐代僧人。律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丹徒(今属江苏),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15岁入长安日严寺依智頵律师受业,16岁落发。20岁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之学律10年,听其讲《四分律》40遍,奠定其律学基础。武德七年(624)从智頵入居崇义寺,同年往终南山居仿掌谷习定,同时整理他十余年学律心得。武德九年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3卷(今作12卷),阐发他律学开宗的见解。贞观元年(627)撰《四分律拾昆尽可尼义钞》3卷(今作6卷)。贞观四年外出参学,广求诸律导传,曾到魏郡访法砺律师,请决疑滞。贞观九年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1卷,疏2卷。后又撰《
[] 唐代高僧 (596667)
萧统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萧衍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即是昭明太子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
刘邺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妻子裴夫人被处死,其时刘从谏的养子也是亲侄子刘稹正在反叛朝廷。上表不久,刘三复病亡。刘三复去世时,刘邺才五六岁,已能背诗,李德裕出于怜爱,带他回家和诸子一同学习。846年,武宗驾崩,皇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靠山,在长江、钱塘江地区游荡,作文养活自己。他的写作才能在当地闻名了。早年经历高少逸任陕虢
[] 唐朝宰相 (?~881)
柳诒徵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山髯。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16岁考中秀才,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 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了田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制小学。后又任江南中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学堂、江南高等商业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教员,自编《历代史略》等教科书。辛亥革命时任丹徒县临时议会副议长、镇江(府)中学监督。后又历任北京明德大学、南京东南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的教授或讲师。当代知名学者如茅以升、张其昀、张世禄、王季思等都是他的学生。 民国1
(18801956)
包何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 唐朝诗人
慧方
  慧方(629~695)唐代僧。牛头宗第三祖。润州(江苏)延陵人,俗姓濮。于开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深研经论。后入牛头山,礼谒智岩禅师,咨询秘要,智岩观其根器堪任正法,遂示以心印,师豁然领悟。于牛头山参契,逾十年不出林薮,四方学者皆云集来访。后欲行随机利物,而以正法传付法持禅师,独自归隐茅山。武后天册万岁元年示寂,世寿六十七,法腊四十。
[] 牛头宗第三祖 (629695)
孝明皇后郑氏
  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孝明皇后(942年-865年。唐穆宗往后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自宪宗驾崩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算起,一直到会昌六年(846年)为止,在这26年间郑氏一直都只是个没没无闻、数朝前的光王太妃,但唐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嗣,因此由武宗之叔的光王即位,是为唐宣宗,光王太妃郑氏也因此一跃成为皇太后。人物简介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生母。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生于润州丹杨县,在元和初年李锜谋反时,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下天子,李锜大喜,而将郑氏纳为侍妾。后来李锜被杀,郑氏已叛臣眷属的身分被没入宫庭,充为唐宪
[] (785865)
王少江
  王少江(1891~1943),丹徒人。父吟江为当时名医,侨寓江都樊川南河下数十年之久。少江幼承庭训,尽传家学,又兼胆识过人,故“樊川王氏”医名益显。精内、妇、儿各科,尤擅脾、胃、肝、肾诸病的调理。其于温热病,学宗吴瑭。精研《温病条辨》诸法,每在病家出现神昏谵语危情,其胆识别具,数剂即见分晓。 某年,扬州一官宦家之独子舌出不能回缩,诸医诊之无策。后经少江以冰片点舌,一试即验。众医赧然而退。 王氏身后无子有二女。其婿及弟子得其传者有4代。
(18911943)
张榘
  张榘 [约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宋朝词人
李恩绶
  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镇江人。地方史学者。清末附贡生。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精解独到,不喜欢时文,因此科举不利。以教馆、作幕和卖文自给。他为清末镇江文坛的领袖人物,作品先后刊行的有《读骚阁赋存》、《讷庵骈体文存》、《缝月轩词》、《冬心草堂诗选》等。光绪初参加修纂《丹徒县志》。修成后,他继续搜集地方掌故,编纂成《丹徒县志摭余》10卷。他死后由长子李丙荣继续编采,扩充成20卷。其他著作还有《巢湖志》、《香花墩志》、《紫蓬山志》、《采石志》、《庐阳名胜辑要》、《润州赋钞》、《历代诗人祠堂记》等。选辑其中精华部分为《讷庵类稿》。宣
[] (18351911)
严保庸
   严保庸(1796~1854),清戏曲家,字伯常,号问樵,丹徒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南乡试第一,接着应会试不第,留居北京,与当时一班名士流连于歌场酒榭,游燕极欢,作了不少戏曲。道光九年(1829)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道光十三年(1833),外放为山东栖霞知县,在任两年,有政声,以母忧归,遂不出。 保庸才名震动一时,与改琦、黄爵滋、汤贻汾等为友,能诗善画,尤工戏曲。著有《红楼新曲》、《同心言》、《奇花鉴》、《盂兰梦》、《吞毡报》、《双烟记》、《兰花生》等传奇,其中,尤以《红楼新曲》最为著名。他作的戏曲常在北京上演,风行都下。
[] (17961854)
陆小波
  陆小波(1882~1973),名锡庚,原籍镇江,出生于泰州。15岁起,在镇江源同钱庄当学徒,其后先后任慎康、元益等钱庄经理。民国14年起任镇江商会会长,后续任镇江商团团长,省商会理事长。1948年,选为全国商会理事和“国大”代表。先后在镇江及扬、泰、淮、盐等地开设钱庄。在本市先后创办仁章绸厂、慈幼布厂、大纶丝厂和茅麓农场、四益农场等企业。他愤于英租界水厂不供水华界,力排种种阻挠,积极集资筹建自来水厂,民国15年(1926)建成全省第一家华资自来水厂。民国17年(1928),出任镇江至六圩普济轮船董事长,后又积极筹集资金,支援筹办镇、扬长途汽车公司,为全省民办公路汽车、轮船和铁路联运之始。20年
(18821973)
严敦和
  严敦和(1895~1968),字惠宇,号箑斋。镇江人。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就到扬州钱庄习业,满师后回镇江,在交通银行任职,后又转到上海金城银行。先后担任金城银行副总经理、溥益纱厂经理;后创办大东烟厂,接办贾汪煤矿。又与冷遹、陆锡庚合作兴办新式农业。先后创办了高资均益蚕种制造场、桥头三益蚕种制造场、四摆渡益民蚕种制造场,对镇江蚕桑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更把精力集中到镇江,把几个蚕种场合并成立四益农场,下设蚕种、种植、园艺、畜牧四部,自任总经理。在镇江又创办了维生油厂、北固建筑公司、源泰丰米厂、鼎昶钱庄等一系列企业。因当时国民党政府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等原因,除蚕种部外,其他都未能取得
(18951968)
徐兴范
  徐兴范(1876~1938),字师竹,江苏丹徒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科,辛亥革命前历任南洋中学教员、无锡廷弼中学、商业学堂堂长、镇江府中学堂教员。辛亥十月据江苏省都督府令“取消各县劝学所,归民政长学务课办理。年底被任命为丹徒县学务课长,越年又被任命兼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各县遵部令恢复县劝学所建制,徐兴范继续专任县视学。民国12年(1923)七月丹徒县成立县教育局,被委派为首任教育局局长,直至民国16年(1927)。这时期参加了编修《续丹徒县志》。 为人持重长厚,能团结同仁和衷共济,因而在学界颇享清誉。民国7~14年(1918~1925)年间,县近代教育群众性学术团体
(18761938)
赵曾望
  赵曾望(1847—1913),字绍庭、芍亭,号姜汀,大港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后任内阁中书舍人。在京数年,对朝庭的礼仪制度,各部院的官风吏习,颇为熟悉。因不得意而去官南归,以闭户读书著作为乐事,过着一家四口,“薄田数亩,老屋数幢,田赋厘征,量入为出,差可温饱”的生活。不久,应苏北盐商邀请,去如皋掘港镇经理盐务。清宣统三年(1911)夏,镇江海门吟社成立,被推为社长。民国二年(1913)病逝于掘港。生前勤奋好学,注释经史讲究训诂,记载赅博,时有卓见;并工书法、篆刻。著有《十三经独断》一卷,《字学隅举》二卷,《古史新编》、《二十一史类聚》、《菑播巢论文》、《耐簃简说》、《心声稿草》、
(18471913)
许沅
   许沅(1878~1972),字秋帆,南京同文书院毕业。其父许黉竹在南通为张謇助手,许沅少年时得以活动于江南各地。民国成立后,出任外交部上海交涉使,后又担任过郑州交涉使。上海交涉使公署大厦就是他任职时所建。他精通数国外语,在对外交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不遗余力。在当时的弱国外交中,他处理得当,赢得地方信赖。 民国16年(1927)后,离开政界,组建上海大中华饭店和中央饭店,自任董事长。其后又担任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州五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对家乡建设多有贡献。 在镇江西乡二五段村创建丁卯学校及附设图书馆,以提高农村文化。在金山附近创设中泠新村,兴建金山河活动大
(18781972)
蒋逸雪
  蒋逸雪(1902~1985),江苏建湖人。其地原属盐城,故又作盐城人。幼年丧母,家贫好学,先在宝应文士张海渔学塾读书,后入淮阴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教附小。其后先后任教于淮安省立第九中学、盐城中学、太仓师范等校。发表文章于《东方杂志》,渐有声誉。其《张溥年谱》,为史学界所称道。 抗战初,随江苏联合中学西迁四川。任国史馆主任,与金石学家王献唐深交,后又任玉门油矿局秘书,著《敦煌考古纪程》。 抗战胜利后,回江苏任镇江师范学校文科首席教师。定居镇江南郊五峰口。1956年调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以60高龄光荣入党。“文革”中-退休,后恢复教职,被授予副教授职称。退休后归居镇
(19021985)
王之政
  王之政(1753~1815),一名明泾,字献廷,号九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生。镇江人。他性颖善悟,好读书,深通医术,清乾隆时召为御医,曾授太医院院监。嘉庆中奉征召,因重听辞免,一时名噪海内,从其学者甚众,如虞克昌、李文藻、蒋宝素、朱政五等皆出门下。之政诊务繁忙,于中堂设座,旁坐四弟子,每诊一病者,由弟子书方,口讲指画,应接不暇。王氏执医无贫富贵贱之分,不计利,不辞劳,以矜老恤幼为急,所活不可胜计。门人各集其方,为九峰脉案,奉为圭臬。所著《王九峰临证医案》抄本和《王九峰医案》,均存。嘉庆二十年(1815年)去世。
(17531815)
全部润州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