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历史人物介绍12
王操如
  王操如(1886~1926),又名原松,琳,共产党员,宋埠区杨家畈乡王家大塆人。国民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留校任教,后在川军邓锡侯部任职。1926年,该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任少将参谋长兼第一师副师长,参加北伐。7月,部队进入湘西,-皆捷。8月于桃源县水坑与吴佩孚指挥的湘军贺耀祖部相遇。王率部击溃贺军,迫使贺耀祖倒戈。在追击中,中弹牺牲。
(18861926)
刘文蔚
  刘文蔚(1906-1927),麻城顺河集刘鹗洼人。童年就读于本地初等小学,以品德兼优著称。1923年新春考入麻城县高等小学,受师王幼安。在王幼安的教育影响下,与同学们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先进思想,曾与同学一道上街-。1925年春节后考入武昌启黄中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和寒假时,作为麻城党的工作组成员返乡宣传革命,组织秘密农协,发展党团组织。秋,麻城县和各区均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刘文蔚担任县农民自卫军大
(19061927)
蔡济黄
  蔡济黄(1905-1927),麻城夫子河蔡家大垸人。幼时在本湾念私塾,稍长转宋埠镇上公学。1923年春,考入麻城县高等小学。在麻城高小,蔡济黄、刘文蔚、王树声、徐其虚、桂步蟾等学生在王幼安老师(1922年入党)的教育影响下,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阅读进步书刊,探索救国途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为拯救国家和人民,蔡济黄刻苦读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第一。蔡济黄还能画一手好国画,也很有文才,经常吟诗言志。他和同学们曾满怀爱国热情走上街
(19051927)
毛道恪
  毛道恪(1919—2004),麻城铁门人,生于1919年1月13日。1936年7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国文系,1937年12月考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十四期一总队,于武昌入伍,后随校迁四川铜梁。1939年6月,派任国民党炮兵第七旅十一团排长,连长等,先后参加抗日战争湘北战役及滇西惠通桥战役。1943年3月调国民党政府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炮兵大队受训,为期十周。抗战胜利后随军赴台湾,1946年1月,任高雄要塞台长,后任幕僚、炮校主任教官、战术组
(19192004)
严正
  严正(1904——1983)又名佐华,别号公威,湖北麻城人。生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肄业。1924年秋到广州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学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区队长、连长、团副、作战科长,师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内政部调查局少将处长,暂编第二稽查总队少将副总队长。1947年4月17日授陆军少将衔。1948年12月任第一一四军第三三二师师长。1949年任新编第二四八师师长,同年冬在四川德阳率部起义,曾任
(19041983)
程学玉
  程学玉(1908——1978)又名开建,号作璋,湖北麻城人。生于1908年8月13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陵分校、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毕业。1938年后历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湖北站通讯员、息烽训练班教育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1940年任中央训练团武汉分团总务处处长、空军机械学校学生总队总队长。1945年后曾任第五十八军参谋长、副军长。1951年任“-”保密局豫鄂皖湘赣五省驻香港“-抗俄自卫军”总指挥。195
(19081978)
萧锐
  萧锐(1907——1966)别号慎哉,湖北麻城人。生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三期、陆军大学第十七期学习。曾任第九十九师营长、团长及参谋主任、参谋长等职。日本投降后,任第十八军整编第十一师参谋长及整编第十一师第十八旅旅长。1948年8月任第十二兵团参谋长,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夏到台湾,任第一三六师副师长、师长,第六军副军长。1960年授陆军中将衔,任台湾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
(19071966)
汪民桢
  汪民桢(1913——)字明真,湖北麻城人。生于1913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步科。1935年在江西星子特训班第二期政治队受训,1936年留校任训育员、政治教官。1942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室秘书、主任秘书。1946年8月6日至1948年7月23日任湖北省人事处处长。1949年任川湘鄂边区绥署秘书。后又任中央训练团总团办公厅主任秘书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及政工干部学校教授、“行政院”编译室
赵学渊
  赵学渊(1899——?)字君博,湖北麻城人。生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公费派赴日本留学。曾入日本帝国大学研究国际公法,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二期炮科。回国后又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历任营、团长、参谋处长、参谋长、军令部科长、高级参谋。1943年派赴印度任驻印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1945年调任军政部少将参事。1946年10月14日任-人力计划司司长。
王圆箓
  王圆箓(又作圆禄)大约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清光绪初,王圆箓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退伍之后,在当地出家受戒为道土,道号“法真”。因为习惯了流浪生活,离开酒泉,向西云游,大约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来到敦煌莫高窟。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破坏严重,一片残破,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
(18501931)
严重
  严重(1892─1944),号立三,亦号劬园,城关人。其父严宜唤曾任江西通判。1914年8月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与邓演达、叶挺等志趣相投。毕业后,在粤军邓铿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及留守处主任等职,颇得邓铿信任。1924年,严重先后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总队长、训练处处长、训练部主任。1925年9月,担任第三、四届特别党部监察委员。严重教术有方,被誉为“黄埔良师”。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征,
(18921944)
周维桢
  周维桢(1880─1911),字干丞,宋埠上周人,16岁入武昌经心书院,专攻经史。后官费留学日本。留学期间,与黄兴、吴禄贞等交往密切。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大同起义。失败后,复去日本,参加创办《湖北学生界》,倡导新思想,驳保皇派言论。1911年4月,周维桢应吴禄贞电召,赴滦州共商起义大事,与新军将领策划,拟会师丰台,直逼北京。因机密泄露,未果。辛亥革命爆发后,周维桢推动吴禄桢东联滦州、西合三晋,遥作武汉声援。11月7日
[] (18801911)
余诚
  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张家畈人。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就读于武汉。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回武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并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动群众剪辫,动员妇女放足。1906年春,为中国公学募款,并与刘办留东预备学校,亲自执教。同年秋,湖南萍醴起义,与刘静庵等密谋响应。因奸人告密,刘
[] (18841910)
吴兆泰
  吴兆泰(1851—1910),麻城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兆泰文才卓越。光绪乙亥年,吴兆泰参加乡试,湖广总督张之洞系宗师,当看到吴兆泰卷中“半江之孤月空悬,鹜音已杳;一世之雄风安在,铜雀全飞”时,连声赞叹:“英雄气概,江楚奇才!”任职期间,吴兆泰目睹了“庚子之变”后国势衰危的重大危机,先后多次上 书,力谏倾全国之力兴办北洋水师。光绪十六年(1890年)浑河决口,畿甸遭受罕见洪灾,慈禧太后却发下
[] (18511910)
毛正坦
  毛正坦(1804~?),号循斋。铁门岗区于天岗毛家洼人。由监生考授两淮盐大使,驻节扬州,管理吕四、安丰、草堰等盐场,后任江苏名容、宝山等县知县。毛在宝山任知县时,发现宝山妇女多不习女工,毛亲至民间,组织百姓种植桑棉。令其妻和仆妇带头纺织,定期召集农妇到县衙观看。宝山妇女,深受影响,自此,男耕女织,民风大振。1835年秋,飓风冲决海塘。毛奉总督陶澍,巡抚林则徐命,筹款修筑。毛首捐俸银6千两,募捐12.2万余两,钱11.18万余串。堤岸用木
[] (1804~?)
袁铣
  袁铣,字金溪。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科进士,嘉庆十九年与林则徐同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掌印给事中。袁铣“侃直端要,风骨峻整”,“遇事敢言,尤以天下大计为己任”。曾巡察通州漕务,稽查丰裕仓,拒收饶赠,革除陋规。道光元年(1821年),上 书建议停止捐例并减去后宫各项糜费,裁撤热河例银及圆明园例银。嘉庆二十四年上奏《请剔除考试积弊疏》,陈述科场弊端,所论皆切中时弊。后辞官归里,主讲江汉书院,名学者出其门下者甚多。
[]
鲁之裕
  鲁之裕,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清乾隆一年(1746年),字亮侪,号尘花轩主人,书斋又号趣陶园、语石山房等。其父鲁启昌于康熙年间出任云南永顺镇总兵,当时正值清廷与三藩会盟,鲁之裕七岁时,曾作为质子前往云南吴王府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鲁之裕中举,雍正五年(1728年)考取内阁中书,出宰河南,历知南阳等五县事。后特选江西赣州府知府,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升湖北安襄郧道、署按察使。乾隆四年(1739年)升任直隶清河道、署布政使。
[] (16651746)
李中素
  李中素,字子鹄,湖北麻城人。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任职期间书院获得康熙嘉奖,获御书“学达性天”匾,还得到《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16种书籍,巩固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台湾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分区域。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时期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李中素善听断,遇冤狱必竭力申救,在其手中
[] 岳麓书院
梅之焕
  梅之焕,字彬父。梅国桢侄。少孤,勤奋好学,十四岁为诸生。曾骑马突入御吏行部阅兵之校场,御史怒,命他与材官(军中供差役的武职)角射,他发箭九发九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乡举。次年中进土,选为庶吉士。任吏部给事中。太监李浚拷诬商人,他上 书揭发,并建议神宗“责实事、重纪纲、惜人才”。当时朝中大臣大都结朋党,他不攀附权势,以廉孤自胜。任广东副使时,曾捕杀戕害烈女的豪民;平定掠潮州、杀守吏的“海寇”袁八老。天启元年(1621年),以通政
[]
梅国桢
  梅国桢(1542-1605),字克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任固安知县,迁任御史。万历二十年(1584年),宁夏降将哮拜父子反叛,梅国桢被任为监军御史,随魏学曾前往讨伐。官兵一再失利,他荐举李如松为提督,率领辽东、宣府、大同及山西各路援兵前往。官兵久战不胜,梅国桢督将士奋力征讨,并用离间计,使哮拜军内乱,官兵乘机进袭,哮拜自缢死,其子降。梅国桢被提升为太仆少卿,次年任右趼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后又调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宣府)、大
[] (154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