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名人录
杨介
  杨介(生卒年不详),字吉老。宋泗州盱眙(今盱眙县)人。北宋医学家。张耒外甥,少时跟着张耒学医。在楚州行医时,广州通判杨立之归楚州,患喉痈,肿溃,脓血流注,寝食皆废,众医棘手。杨介诊后,令患者吃生姜片一斤。杨立之初食时,觉味很甘香,食至半斤,痛渐止,满一斤,觉味辣,脓血顿尽,能饮食。病者问其缘故,杨介回答:“杨通判在南方做官,多吃鹧鸪,鹧鸪好食半夏,半夏有毒,所以久而毒发致喉生痈。因生姜能解半夏毒,故以生姜治疗有效。”宋徽宗赵佶因饮水太多,引起脾疾,太医以大理中丸调中气,久治无效,乃遍寻名医。后诏杨介前往,杨介仍用理中丸调气,但用冰化水煎服,果然见效。杨介遂名扬海内。王定国患有头风痛,去盱眙求医
[]
汪蕖
   汪蕖(1832-1884),女,字藕裳;盱眙别称“都梁”,因而自署“都梁女史”。盱眙县城人。晚清女弹词作家。她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汪云,任官陕西布政使,父汪根敬也官至州府。她天资聪慧,自幼即博览典籍,于史学及古文辞无不留意,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又置身于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她17岁丧父,由豫返里,后与桐城胡松岩结为伉俪。咸丰年间,太平军于苏皖一带攻城略地,清军败退。汪蕖先从桐城归依盱眙母家,再和祖母等举家南迁苏州,投靠堂兄汪祖绶,立足未稳,痛失夫君。又只身赴宝应,依附长兄汪祖茂。光绪初,祖茂去世,复往苏州,随侄汪瑞曾生活。她寄人篱下,清贫自守,曾怆然吟咏:“一自故园兵乱后,流离无
[] (18321884)
武涉
  武涉,秦末谋士,策士,盱眙人,秦末盱台(今江苏盱眙)人。楚汉战争时,项羽与刘邦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邦命韩信出兵齐赵,欲从羽背夹攻,羽乃命龙且率大兵救齐,为信击杀,羽恐,派他往说信,令其反汉与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王。信以深受汉王宠信,不听其计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韩信平齐,刘邦立信为齐王,并调遣他的军队击楚。当时,楚将龙且已亡,项羽恐惧,派武涉劝说韩信:“今楚汉二王之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韩信未从此议,予以谢绝。武涉是什么人呢?武涉是项羽手下的人,项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稳住韩信,让韩信守中立,但
[]
侯端
  侯端(生卒年不详),字敬壮,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授金山卫指挥司同知。他修城壕,整器械,训练士兵,提高战斗力。为人武艺高强,勇力过人,曾徒手杀虎。永乐十六年,倭寇入侵金山卫,他与守将郤清分兵迎敌。郤清出南门,全军覆没,倭寇入城后即断桥。他引军至东门受阻,至西门,桥亦断,仰天叹道:城已破,我活着何用?遂跃马过壕,与敌巷战,身上多处中箭。倭惊叹道:“真将军也。”于是将所掠布匹横于街欲将其生擒,他左剑挑布,右剑断之。适逢施义军至,即于杨家团招集散兵百人,持草束推火炮,至海滩将倭寇船尽行烧毁,倭寇无路可退,遂大败。
[]
朱五一
  朱五一,明朝宗室,朱元璋的伯父,在明朝建立前去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追封朱五一为寿春王。朱五一(生卒年不详),汉族,元朝末年泗州盱眙人,明熙祖朱初一的长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伯父。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追封伯父朱五一为寿春王。家庭状况妻子不详。长子:霍丘王朱重一次子:下蔡王朱重二三子:安丰王朱重三四子:蒙城王朱重四
[]
朱初一
  朱初一:即明熙祖,汉族,宋朝末年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朱世珍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为皇帝,庙号熙祖,谥号裕皇帝。陵墓在盱眙的明祖陵。明熙祖朱初一,娶王氏,生二人:长子寿春王朱五一;次子明仁祖朱五四,后改朱世珍。
[]
韦鹏翼
  韦鹏翼,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前人。曾至盱眙。生平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存其诗1首。
[]
王濯非
  王濯非同志生平(1923-2010)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濯非同志(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2月22日2时1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7岁。王濯非同志1923年5月出生于江苏盱眙县。194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教员、校长,淮南政治训练班、苏皖边区建设大学、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学员,华中新华日报社资料员,华东新闻干部学校学员,山东兵团、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新华分社记者,新华社总社、记者,新华社干部训练班学员,中央高级党校学员。1969年到新华社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后历任新华社浙江分社领导小组副组
(19232010)
张铭
  张铭(1889-1977),字鼎丞,别号梅溪,安徽盱眙县(今属江苏)古桑乡洒金桥张家庄人。中华民国外交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清光绪十二年(1889)生,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张文英,号省斋,曾在英国留学后任清朝武功将军、长江水师管带。张铭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早年先入安徽法政学堂,毕业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时任湖北都督府外交秘书,外交部参事。民国二年(1913),任驻美公使馆参赞。1917年,任-外交秘书。1918年,任任安徽省省长公署秘书,安徽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兼任安徽全省清丈洲地
(18891977)
保三娘索家凤
  保三娘(1911~1943),女,盱眙县城人。烈士。幼年家贫,未读过书,连名字都没有,因丈夫姓保,排列第三,故称“保三娘”。保三娘共生7个孩子,饥饿和疾病先后夺去她6个孩子的生命,丈夫也染病身亡,只剩下一个儿子保振国。家中人手单,娶一个童养媳索家凤(1928~1943),小名千金。民国29年(1940年)4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半塔保卫战胜利后进驻盱城。9月,这支部队撤离盱城,转入农村。保三娘任部队地下交通员。索家凤年纪虽小,但很懂事,是婆母的好助手。她们出色的工作,致使日军和伪军下乡“扫荡”途中,常遭伏击,伪县政府也受过袭击。抗日传单还多次散到伪军的炮楼底下。民国32年8月6日,保三娘照例要在
(19111943)
万九如
  万九如 (1942~)笔名万水。江苏盱眙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马列专修科。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海坛水警区新闻干事,福建基地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处长,东海舰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海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少将。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流荡的生命》、《心海春歌》、《生命海》、《深蓝的世纪》,中篇小说《猪王》,歌词《春风》、《爱你也难》等。担任总策划、总监制并创作主题歌歌词的电视剧《潮起潮落》获1994年及1995年飞天奖、金鹰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植品三
  植品三(1913~1948),原名永兴。盱眙县尤谭植营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初,日军侵入盱眙,群众纷纷起来抗日。盱眙打石山一带成立抗日联队,植品三任第八大队队副。后来,民国政府县长秦庆霖因植品三堂弟植永余参加新四军,而对他抄家、缴枪,迫使他解甲归田。民国29年,新四军五支队驻盱眙,植品三参加革命,任独立第三团一营二连连长、路东八县稽查。他打击日伪军,机智勇敢,神出鬼没。民国30年,他由便衣大队调到中共嘉山县委敌工部工作,后奉命开辟嘉山横山区。次年,植品三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任中共横山区委书记,到敌占区工作。在明光镇,他亲自闯入赌场,教训伪军刘大队长,使其有所收敛,以致路卡失灵。在
(19131948)
王仲安
  王仲安(1911~1948),原名化络,又名王民。泗县兴隆乡(今盱眙县境)人。烈士。13岁入私塾,失学后到盱眙城药铺当学徒。不久,赴上海闸北警士训练班学习,又辗转于临淮关、蚌埠、上海等地做工。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在沪抗击日军,他积极投入支前行列。上海沦陷后,他返回家中。时胞兄王赞虞正在家乡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他遂于失望之中看到希望。民国27年,王赞虞因抗日英勇献身。他掩埋了哥哥的遗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底,入皖东北抗日军政干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后,历任峰山区峰东乡乡长、双沟区区长。民国31年,泗南县召开第一届参议会
(19111948)
张建田
  张建田,男,汉族,江苏省盱眙县人,1956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1974年6月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农村、工厂当过社员、工人,1976年12月应征入伍,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大学)法律系。1982年6月毕业后,获法学学士学位。先后在陆军29军85师254团和福州军区军事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等单位担任排长、审判员、干事等职务。1988年8月调入-法制局,现为-法制局正师职法制员,大校军衔。1984年11月加入中国法学会,曾担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理事及计划部副部长,北京市军事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任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1992年被中国法
袁传宓
  袁传宓(1926~1994) 著名鱼类学家和动物学家。江苏盱眙人。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生物系后在南京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任教,1958年调入南京大学生物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动物学、鸟类学、鱼类学、生物学史方面均有深入研究。50年代从事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研究工作;60年代从事鱼类形态解剖、资源变动的研究工作;70年代专门从事鲚属鱼类资源变动及生物学方面的专题研究;80年代以后深入研究水污染对鱼类生态和资源的影响;90年代应邀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有关水污染对鱼类资源影响的学术报告。先后主持领导并获奖的研究课题有“长江海域鲚属鱼类生物学”、“固城湖水产资源的变动原因及规律”
(19261994)
王化农
  王化农(1912~1946),出生于原盱眙县王集。其父王干臣以开设牲畜行为业,1932年为避匪患,带领全家迁至来安县半塔乡丁城四面庄,佃种地主耕地40亩。王化农14岁时被送到其舅父家抚养,其间他读了4年私塾。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进驻来安以后,王化农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参加了赖子山抗日自卫武装的组建工作。1940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先后担任了赖子山保保长和半塔乡副乡长。同年年底,他被调到江苏省宝应县参加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1942年,他被抽调到中共华中党校学习。次年秋学习结束后,回半塔担任半塔区委副书记兼半塔区区长。在此期间,他开办了妇女纺织训练班。这个训练班不仅传授纺织技术
(19121946)
李绍贤
  李绍贤(?~1519),字崇德。泗州卫(今盱眙县)人。明监察御史。少而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会试第一名(会元),授行人司行人。当时武宗皇帝日耽逸乐,荒于政事。而盘踞江南的宁王朱宸濠又潜谋政变。内监江彬、钱宁等俱以嬖幸掌握兵权,又都受宁王的贿赂,怂恿、诓骗武宗南巡,企图乘机下手。正德十四年,南巡车驾准备于三月十九日启行。朝野“人情咸怀疑惧”,而将相大臣尽钳口不言。而且当时江淮一带受灾荒歉,民生困窘,沿途州、县闻令科敛,“疾苦哀怨之声嚣然”。李绍贤与翰林院修撰舒芬共同发誓,挺身进谏,挽留圣驾。黄巩、舒芬、李绍贤等遂上疏谏留,李绍贤与余廷瓒共同签名的奏疏,用词尤为激烈
梁化农
  梁化农(1911~1946),盱眙县古城乡人。烈士。民国28年(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到淮南津浦路东抗日。他和各界群众,欢迎罗炳辉司令员及其部队进驻古城,并帮助该部借粮,解决伙食问题,随后又协同该部收缴地主武装40余支枪,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古城乡农抗理事长时,他挨门串户,昼夜奔波,组织农会,坚持执行减租减息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次年任半塔直属区古城乡乡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积极为人民办事。秋天,日伪军从来安向古城方向“扫荡”。梁化农组织反“扫荡”,抓到8个汉奸特务,在梅花山处决。民国32年,任中共古城区区委书记。次年冬,任县民兵总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民国
(19111946)
张茂龙
  笔名阿龙。江苏盱眙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6岁入伍。历任南京军区一军三师文书、干事、,南京政治学院干事、期刊主编。1996年转业至江苏省作协任创作中心副主任、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黑户》、《黑店》、《黑脊梁》、《为官一任》、《正义之光》、《好人周光裕》、《平安卫士》、《死罪难逃》、《第二张脸》,报告文学集《黑土》、《绿色的骚动》、《清风满人间》、《中国女兵传奇》等共16部,电视剧剧本《黑户》、《黑脊梁》、《一个军人和他的母亲》、《好人周光裕》等5部。《黑户》、《小屋和她的女主人》、《平安卫士》、《好人周光裕》先后获南京军
全部盱眙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