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历史人物介绍4
鲍显诚
  鲍显诚,1935年生,浙江鄞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副编审。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研究室研究人员,《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主持并参加编写有《中国植被》、《京津地区生态区划》,合译校有《世界植被》、《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及方法》、《环境科学导论》等。
盛履谦
  盛履谦(1916~1991),九三学社社员,浙江鄞县人。民国24年(1935年)赴日本东京齿科专门学校留学。回国后在上海开设牙科诊所。建国后,1952年至西安市第四医院工作,历任口腔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重要论文有《口腔黑色素瘤》、《电针-在口腔外科的应用》、《口腔颌面部针刺-》。主编《针刺-》。荣膺九三学社陕西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协第四、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新城区政协常务委员。
(19161991)
桂松茂
  桂松茂(1935~1992),浙江鄞县人。1957年9月从北京工业学院光学仪器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厂设计研究所所长。他负责设计研制的精密光学仪器“测角仪”,1988年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荣膺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1992年3月21日在上海出差期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4月,骨灰运回西安,安放于三兆公墓。
(19351992)
徐保
  徐保清朝宣宗道光时浙江黑水党首领。浙江鄞县人。农民出身。因遭官府通缉,流落定海,参加农民、渔户反封建斗争,被推为首领,聚众三百余人。1840年英军占定海,徐保组织“黑水党”,以“劫富济贫”、“铲除奸商”为宗旨,成为群众性抗英组织。1841年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等三总兵战死,徐保率三人夺回葛云飞和郑国鸿尸体。定海失陷,徐领导黑水党夜袭英军,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清廷降诏招抚,徐保率众潜至宁波,白天化装侦探。夜袭敌人岗哨,迫使英军龟缩城内,并
[]
应夔丞
  应夔丞(1863—1914),又名应桂馨,浙江鄞县人。谋刺宋教仁的要犯,原为上海流氓帮会头目,辛亥革命时攀附中国同盟会,曾任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南京临时政府-庶务科科长兼管孙中山侍卫队等职,不久被孙中山撤职。后为袁世凯收买,委以江苏驻沪巡查长之职,参与刺杀宋教仁一案,事发后被捕入狱。1913年底脱狱赴京,请求袁世凯实践“毁宋酬勋”的诺言。袁否认与其有关系,遂愤然出京。1914年1月19日被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在京津火车上用电刀刺死。
谋刺宋教仁的要犯 (18631914)
李惠利
  李惠利(1912—1991),鄞县钟公庙人,生于上海。1930年进钟表店学业,1934年在上海创办华明钟表店。1947年移居香港,初给人帮工,积攒资金后在香港开设华明行,经营钟表进出口及批发业务。1960年起兼营地产业,或独资或合资经营,获利甚丰,渐成香港工商界著名实业家。自奉节俭,不沾烟酒,为人诚实勤朴,乐善好施。1977年在香港捐助成立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和李惠利中学,1979年资助香港政府建李惠利工业学院。1987年首次回宁波故乡访问
(19121991)
朱复戡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
(19001989)
马彦祥
  马彦祥(1907—1988),原名履,笔名尼一、司徒劳,鄞县人,生于上海。马衡之子。1925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洪深学戏剧,参加复旦剧社、辛酉剧社演剧。1928年毕业,次年参加上海剧艺社。1930年去广州,参加广东戏剧研究所,主编《戏剧》双月刊,1932年主编《戏剧电影周刊》。1934年后执教齐鲁大学、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参加组织中国戏剧协会,导演《雷雨》、《日出》、《汉宫秋》等,演出《回春之曲》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复与洪深合作导演
(19071988)
吴经熊
  吴经熊(1899—1986),一名经雄,字德生,鄞县人。1920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科,次年赴美留学,1925年获密西根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后历任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及国内东吴法学院教授,一度任上海临时法院代院长。1939年当选美国学术院名誉院士,1941年任国民政府-,1946年任罗马教廷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1949年后,历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新泽文化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班主任,获美国波士顿大
(18991986)
石人望
  石人望(1906—1985),一名惠良,鄞县陈婆渡石家村(今属钟公庙镇)人。以善吹奏口琴闻名,1929年于上海创办大众口琴会,讲授口琴吹奏法,组织独奏、重奏、大合奏演出。1956年出席全国首届音乐周时,受周恩来总理推荐,为来访的南斯拉夫艺术家表演独奏。多次出席全国文代会,历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及上海多家群众文艺团体口琴艺术指导、北京等地口琴会顾问。毕生致力口琴吹奏技术、曲调的研究改革,早期演奏
(19061985)
卢于道
  卢于道(1906—1985),鄞县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获解剖学科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长期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教学,历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投身抗日民主-。1946年5月参与发起成立九三学社,当选为监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反内战、反破孩、反饥饿斗争。1948年10月,辗转至陕北解放区,受毛泽东、周恩来接见。1949年10月
(19061985)
张其昀
  张其昀(1901—1985),乳名赓黻,字晓峰,鄞县栎社乡横涨里仁村(今属石碶镇)人。1919年毕业于宁波省立第四中学,时值五四运动,代表宁波学生会赴沪,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选为浙江省代表之一。继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初高中地理教科书。1927年执教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前后10年,期间曾赴东北、西北考察地理。1933年与人合办南京钟山书局,主编《国风》半月刊、《方志》月刊。1935年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
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19011985)
张方佐
  张方佐(1901—1980),鄞县人。早年赴日本留学,1925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科。次年回国,历任无锡振兴纱厂、上海新裕二厂工程师、厂长,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工务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纺织管理局副局长、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并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致力纺织科学研究与教育,致力培养技术人才。著有《棉纺织工厂设计与管理》等,主持编写《工务辑要》、《纺织染织从书》等。
(19011980)
胡嘉烈
  胡嘉烈(1911—1977),鄞县茅山乡胡家坟村人。1924年,由叔祖父推荐,至新加坡采章文具店学业,后因与业师龃龉回上海。1928年复去新加坡,供职万兴百货公司。1935年于新加坡自办立兴企业公司,经销汽油灯,又于上海开办立兴申庄,以后逐渐囊括上海各家汽灯厂产品销售。后于新加坡开设五金制造厂,在马来西亚、印度印西亚、泰国、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办立兴分公司,遂成新加坡巨商。热心公益事业,在新加坡享有盛誉。1965年被推为新加
(19111977)
张雪门
  张雪门(1891-1973),原名显烈,字承哉、尘芥,浙江鄞县人。著名幼儿教育家。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幼年研读四书五经,后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元年(1912),任鄞县私立星荫小学校长。1918年,任星荫幼稚园园长。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萌幼稚园,并任园长。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幼儿教育。译著《福禄培尔母亲游戏辑要》和《蒙台梭利及其教育》相继出版。1926年,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幼稚园第一季度课
(18911973)
萧珊
  萧珊(1921—1972),女,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4年5月,在贵阳与巴金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文学》、《收获》,兼事文学翻译。病逝上海。译著有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
(19211972)
董显光
  董显光(1887—1971),鄞县茅山乡董家跳村人。父母信基督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其父通过教会,于上海承包建筑业务,全家迁居上海。早年就读上海中西书院、清心中学、民立中学,毕业后执教奉化龙津中学堂(时蒋介石求学该校)。宣统元年(1909)自费赴美,入密苏里州巴克学院留学,后转密苏里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利兹新闻学院专攻新闻,兼任《独立》杂志特约书评撰稿人。1913年春取道日本回国,途中结识孙中山。到上海后,经孙中山介绍,任
(18871971)
张絅伯
  张絅伯(1885—1969),名晋,字絅伯,以字行,鄞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于其父张美翊(让三)参与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后去日本学商科一年,回国后执教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1年供职哈尔滨盐务稽核所,越两年在青岛筹设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分行,任经理。1927年至上海后,任总经理兼青岛分行经理。1933年于青岛建东海饭店。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上海,拒与日商合作经营。抗战胜利后,参加爱国-,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6月23日
(18851969)
傅其芳
  傅其芳(1922—1968),鄞县五乡碶人。幼丧父,随母迁居上海,初中毕业后入钱庄学业。自少喜打乒乓球。1949年去香港,在乒乓房当“陪打”,刻苦练功,球技渐精,终“反陪为主”。长于直拍快攻,善打两角直线球,曾代表香港参加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53年回大陆,次年参加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男子单打和双打(与王传耀合作)第三名。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中,为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1958年起担任国家乒乓球男队和第
(19221968)
陆银华
  陆银华(1895—1967),又名延鋆,六世祖陆士逵始迁居鄞县江东百丈街(今属江东区)。以武道、伤科传家,时称“浙东第一伤科”。早年承庭教,习文练武,得祖传伤科秘技,又深研名家叶天士、王清任之说。18岁时因巧用腰力腿劲一举治愈一渔民髋臼脱位,声名大振。20岁始自立开诊,求医者甚众。整骨上骱,手法娴熟,解病家痛苦于须臾。北伐时,一度为上尉军官。北伐胜利后返甬重操医业,治愈竹尖穿腹大出血内外伤、眼球脱出眼眶、太阳穴破口出血及各种骨折不可胜数
(1895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