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历史人物介绍2
张逸云
   张逸云(1871-1933),又名张汝桂,字彝年,浙江省镇海县崇邱乡(今属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衙前村人。清末民国实业家,中国味精工业先驱。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儒商家庭。其祖张梓林、父张梅仙早年在上海经营酱园业。其父为咸丰年间贡生。其兄张昌年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十九年(1893),张逸云参加乡试中举人。“一门两举子”,家声卓著。其时其家在上海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救
清末民国实业家 (18711933)
胡焦琴
  胡焦琴(1902—1927),女,镇海柴桥樟漕头(今属北仑区)人。1922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常为《妇女杂志》及校刊撰文,抨击时弊,呼号妇女解放。率先剪辫放脚,两次拒绝封建包办婚姻。1925年毕业,历任宁波毓秀女校等校教职,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镇海县党部成立后,当选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曾组织农民自卫团,领导女工-斗争。又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撤换一顽固校长职务,开除一反动分子教籍。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临危受命,代理中
(19021927)
李也亭
  李也亭(1807—1867),名容,镇海小港(今属北仑区)人。清道光元年(1821),在上海南市曹德大糟坊学商,后在沙船(运输船)当船工,由带运贩销私货,日渐积资,数年后独自开设久大沙船号,置沙船10余艘,往来南北洋。继购黄浦江码头一座,亦名久大。后以替清廷运粮有功任盐运司运同,委同乡赵朴斋等组建开办慎余、崇余、立余钱庄,渐成豪富。子梅堂,承其业,经营得法,积资至数百万,小港李家遂成宁波商帮中颇有名气的家族集团之一。李家还集资建养正义庄
[] (18071867)
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野桥、大某(楳)、大梅山民、疏影词史、复翁、老复、二石生等,镇海崇邱乡姚家斗(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生于县城。幼承庭训,及长博览群书,喜游好吟。清道光八年(1828),与同道结枕湖诗社,历游江浙名胜。十四年中举,后4次会试均不第,遂绝意仕进,沉潜诗画,时与名士相往来。大学士阮元见他诗画,比其词如姜夔(白石)、画如王冕(煮石),因赠号“二石生”。鸦片战争中,镇海、宁波相继陷落,全家颠沛流离,他目
[] (18051864)
沈焕
  沈焕(1139—1191),字叔晦,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陆九渊之兄陆九龄,探究心学大要。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四明学派,称淳熙四先生。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
[] 明州淳熙四先生 (11391191)
胡宗南
  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化名秦东昌。生于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浙江宁波北仑区),幼随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孝丰当过小学教员,1924年得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录取。结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连长。同年9月编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胡又升任第一师二营副营长。19
(18961962)
李敏
  李敏,原名李雅琴,1923年12月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小港乡青峙李隘村(今属北仑区)。9岁那年,父亲好不容易在上海谋得了一个职位,李敏得以实现了读书的愿望,在上海读至小学三年级。在她12岁那年,父亲失业,李敏不得不随之辍学。为了弥补家庭的收入不足,幼小的她不得不随母亲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每天干活12小时,还时常遭到日本工头的辱骂和殴打。两年半苦难的童工生活,在李敏那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深深的刻上了阶级仇、民族恨的烙印。同时也铸就成李敏坚
浙东的刘胡兰
王起
  王起(1917—1981),原名耀甫,又名烈钧,镇海高塘乡田三洋村(今属北仑区新碶镇)人。少就读高塘、灵山小学。13岁进上海科学仪器馆附属工厂当学徒,后转入同益五金店。1933年参加上海社会科学者联盟,先后任西区、东区区委委员。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南市区以国难教育社名义从事工人运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适值回乡探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遂在大碶、柴桥一带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团。次年1月,动员王博平、李侠民等一批知识青年去陕北
(19171981)
张石川
  张石川(1889~1953)原名通伟,字蚀川,浙江镇海霞浦(今属北仑区)人。16岁随舅父至沪,初为洋行买办。民国2年(1913年)被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聘为顾问。同时,与郑正秋等创办新民公司,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和摄制业务,联合执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民国5年,与管海峰合作,在徐家汇开设幻仙影片公司,拍摄《黑籍冤魂》。旋任新世界游乐场经理。民国11年,再次与郑正秋合作,在杜美路(今东湖路)创办明星影片公司,任经理,并导
(18891953)
王金有
   王金有(1905-1927),镇海县邬隘乡先锋村人.1925年底,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大革命运动,先后三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在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金有幼年时父母亡故,由叔父母扶养长大。十六岁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分派在宝山路铅印部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时,他已具备印书馆规定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术要求,顺利地转为正式工人。 上海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
商务七烈士 (19051927)
鲁彦
  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现浙江北仑区大碶人),原名王燮(xiè) 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鲁彦,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
(1901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