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历史人物介绍5
叶庵泽
  叶庵泽(1919-1935),福建省南安县金淘乡占石村人。1919年9月26日出生于石西坑一个贫苦农家。1930年参加革命,与叶茉莉(又名叶忠)在横路、石西坑、占坪、花美、占石、深安、高田等地组织儿童团,不久扩展到外乡的大眉、婴兜、诗山等地,任金淘乡儿童团副团长,积极组织少年儿童守路放哨,传递情报,为隐蔽在山洞密处的革命者送饭送菜,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革命,完成了许多成年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成为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苏区闻名的“少年英雄
革命烈士 (19191935)
林士带
  林士带(1916-1943),化名林从儒,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人。早年就学于永春中学和厦门中华中学高中部。学生时代参加革命,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安南永德(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区加强红军游击队的建设,参加闽中游击战争。1935年秋,敌军调集重兵“围剿”安南永德苏区,红军游击队分散突围,林士带转移到马来亚谋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抗日组织,于1937年辗转回国,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春结业后,遵照组
革命烈士 (19161943)
吴国清
  吴国清(1909-1935),原名吴隆华、又名伍国清,福建省永春县人。出生贫苦家庭,1928年在厦门禾山中学就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高中毕业回永春,先后在后庙、启贤、花石、莲壶等小学及润中公学任教,开办夜校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会、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29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宣传委员兼共青团永春县委书记,1932年11月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兼中共永春特支书记。1933年春,中心县委改为特区,任特区委员会书记,致力于发展各乡
(19091935)
颜湖
  颜湖(1909-1933),福建省德化县三班乡泗滨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随养父到马来亚谋生。1927年1月加入马来亚共产党组织。同年12月回到厦门,经党组织安排回到德化三班开展革命活动,奉党组织指示打入国民党军陈国辉旅部当庶务长。1932年10月任中共德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在三班等地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工会、赤卫队开展“五抗”斗争。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后,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4月间,在安溪佛仔格召开
(19091933)
颜礼纳
  颜礼纳(1901-1935),福建省德化县三班乡泗滨村人。1901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当兵谋生,先后在国民党军徐飞龙部、陈国辉部当兵。1932年,在党组织的影响下投奔革命,与同乡颜湖(共产党员)、颜泗德等人一起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曾为迎接中央红军攻打泉州做了内应准备。1932年10月脱离国民党军队,回乡参加赤卫队。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颜湖领导的武装斗争。1933年4月颜湖牺牲后,参加颜泗德领导的游击小分
(19011935)
颜泗德
  颜泗德(1906-1935),福建省德化县三班乡泗滨村人。少时辍学帮其父经营药铺。1930年当兵,在国民党军队里当班长。1932年,在党组织的影响下投奔革命,与同乡颜湖(共产党员)、颜礼纳等人一起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曾为迎接中央红军攻打泉州做了内应准备。同年10月脱离国民党军队,回乡参加农会和赤卫队,任赤卫队长。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后,为配合支队的游击活动,筹集武器弹药、组织发动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电讯
(19061935)
李世全
  李世全(1908-1933),字丁华,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人。1908年11月出生,早年在厦门读初中,1930年夏参加革命,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进入平和县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接受军事训练,随后调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边区工作,参与开辟安南永游击区的斗争,历任安溪县游击队队长,中共安溪县委委员、安溪县中心县委执委。1932年5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任副支队长兼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部转战安南永边区,为创建安
(19081933)
骆招全
  骆招全(1909-1933),福建省惠安县人。时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小队长。1933年9月8日,叛徒王观澜与国民党军181旅旅长张励勾结,以“商议”军事行动的名义诱骗红二支队领导人在安溪县蓬莱镇温泉村青云楼开会,制造了“青云楼事件”。骆招全随同支队领导人一同前往,在会议期间遭受敌人的暗算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月12日-牺牲。
(19091933)
林壁
  林壁(1911-1935),福建省安溪县凤山乡人。1932年,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到安溪风山村活动时,林壁秘密配合游击队发动群众抗租抗捐,与游击队一道袭扰敌人,破坏敌通讯设施等。是年10月参加了二支队。1933年5月任副大队长,同年9月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部辗转安南永德苏区,取得了反“清剿”斗争的一连串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闽中、闽南苏区。
(19111935)
陈金銮
  陈金銮(1912-1935),福建省安溪县东溪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任共青团安溪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参加了安南永苏区东溪根据地的建设和红二支队开展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安南永苏区。1935年7月,红二支队分多路突出重围。陈金銮率一支小分队挺进永春,进行游击战争。同年8月下旬,陈金銮和小分队在磨石坑遭到敌民团袭击,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还击
(19121935)
王美
  王美(1914-1935),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乡长埔村人。当过泥水匠,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长埔村的土地革命,建立赤卫队。1934年5月率队参加晋(江)南(安)武装工作队,战斗中身先士卒,机智勇敢。1935年春,任晋南红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1935年9月,国民党军队调集重兵“围剿”晋南苏区,王美与大队长尤大斧一起带领红军游击队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因敌强我弱,并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同年10月4日凌
(19141935)
吕尾
  吕尾(1911-1937),女,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晋江县最早的农村女党员。1933年任欧厝村妇女会主席,积极组织苏区妇女支援红军游击队的斗争,救护红军伤病员,领导妇女会成员参加反霸惩恶斗争。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晋(江)南(安)苏区,吕尾随同晋南红军游击队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同年农历10月9日凌晨,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欧厝村,吕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地下党员和红军游
(19111937)
苏兴理
  苏兴理(1884-1934),化名苏大奈,福建省德化县丁墘村人。1926年秋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德化最早的党员之一。历任丁墘村农会主席,中共德化支部委员,丁墘村党支部负责人,积极组织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期间,丁墘村成为红军游击队和工农红军第二支队的中心根据地。1930年受命在县城组建红二支队的联络站,从事情报收集、传递,筹集粮食药品等急需物资,配合红二支队开展武装斗争,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设施等。1934年10月11日
(18841934)
王村生
  王村生(1919-1935),化名王山舟,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大坪村人。1927年在集美学校求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组织安排下转到漳州师范学校半工半读,从事党的秘密联络工作。1927年秋,因被国民党当局怀疑逮捕入狱,经营救获释,被逐出漳州。1928年秋到泉州就读乡村师范,1930年到泉州城郊的湖州小学任教,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同年7月,在泉州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坚不吐实,三个月后经保获释。1931年4月任中共泉州特支委员和共青团特支委员
(19191935)
尤大斧
  尤大斧(1911-1935),曾化名吴雄,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乡砌坑村人。1930年冬当选为农会主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砌坑支部书记,1933年7月任中共晋(江)南(安)县委委员、南安官桥区区委书记兼晋南武装工作队队长,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积极发动群众,破坏敌人交通设施,开展反征粮斗争。1935年3月担任晋南游击大队(又称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三支队)大队长,在官桥一带配合红二支队在安南永德苏区的反“围
(19111935)
毛票
  毛票 (1917~2002)化名卢志,德化县水口镇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7月到闽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举办的骨干学习班学习。1943年10月,配合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在德化开展革命工作。同年,由吴天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3月,省委机关迁移德化坂里时,负责内外交通联络,后在德化坚持斗争。1945、1946年间,随省委游击直属支队在德化、南安一带隐蔽活动。1947年6月,任闽中戴云纵队直属支队第三中队长,参加戴云山战斗,
(19172002)
梁天我
  梁天我(1914-1944),福建省南安县象山乡人,新加坡归侨。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曾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其后调到华南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工作,曾任团长。1944年夏天,日军侵犯湖南、广西,梁天我在贵州参加对日作战中不幸阵亡。
(19141944)
洪瑞星
  洪瑞星(1922-1945),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活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后以泉州象峰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1945年初调惠安东南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是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残遭酷刑折磨,宁死不屈。同年11月被敌活埋,英勇就义。时年23岁。
(19221945)
许运伙
  许运伙(1912-1941),又名新礼、建民,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吕宅村人。1929年4月前往菲律宾宿务求学,不久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5月因身份暴露受到通辑,被迫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回到家乡,以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39年改任组织部长,1940年9月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组织民众抗日活动,组建抗日游击武装,领导泉州地
(19121941)
陈盅恒
  陈盅恒(1920-1941),福建省晋江县人。少年时代侨居缅甸仰光,1939年回国就读于晋江养正中学,积极参加-和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特派员,前往惠安、安溪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6月由于“托派”嫌疑,在莆(田)仙(游)永(春)交界处蒙冤罹难,时年21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给予平反,追认陈盅恒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19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