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历史人物介绍5
陈清文
  陈清文(1891~1982年),厦门人。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民国6年(1917年)毕业回国。先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任英文秘书,越二年北上,历任北京大学和交通大学教授、交通部联运处秘书兼国际股股长、日内瓦国际联盟交通会议专员。回国后转任平汉铁路车务处副处长,铁道部业务科长,平汉、北宁铁路车务处处长,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主任、业务司司长,粤汉路副局长,军委会运输局参事。抗战胜利后,调台湾接收铁路,旋任台湾铁路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交
(18911982)
薛永黍
  薛永黍(1890~1951年),祖籍金门。童年在家乡念书,后赴福州英华书院肄业,毕业后到美国西根大学深造,获教育学士,嗣又攻读历史,考取历史学硕士。先赴菲律宾宿务中学执教,民国19年(1930年)应邀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兼附属高中部主任。民国26年,受聘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海外华侨掀起汹涌澎湃的抗日运动,他深受陈嘉庚的影响,领导华侨中学师生响应南侨筹赈会的号召,宣传抗日。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他逃过了
(18901951)
陈桂琛
  陈桂琛(1889~1944年),字丹初,号漱石,别署靖山小稳。厦门人。幼承庭训,敏笃好学。民国元年(1912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官立福建师范数学科。历任福建省立思明中学、厦门师范甲种工业学校、厦门同文书院等校教员、主任、教务委员和上海泉漳中学校长等职。还曾独资创办厦门励志女校并任校长(后励志女校改为励志小学,兼办国文专修科),兴学垂才40年。他才学渊博,教学认真,谆谆善诱,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敬仰。辛亥福州光复,他曾与黄贻果等筹办福建省保
(18891944)
薛敏佬
  薛敏佬(1887年~?),祖籍厦门,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系薛芬士之弟,排行第五。6岁时奉父命回国求学,中学毕业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专攻法律,民国元年(1912年)获法学士学位。返菲后考取政府律师职,并被华侨善举公所、中华商会聘为法律顾问。凡华侨个人或社团有关法律问题,“皆薛先生是商,皆先生是决”。如美国入侵菲律宾后,拟辟华侨义山为公路,他出庭据理力争,终获胜诉。民国10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西文簿记法”案,他与吴克诚(晋江人)被马尼拉中华
余超
  余超(1885~1967年),号少文,厦门人。民国4年(1915年)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厦门创办励业女校,民国6年任省立十三中学数理教师。民国8年底,与社会人士共同创办厦门图书馆,并任主任。民国19年图书馆改为公立后升任馆长,主编《厦门图书馆声》。一度任市教育会会长。民国27年5月厦门沦陷,携带图书馆珍藏的两种善本书逃难香港。民国30年底日军占领香港,诱其返厦任图书馆长,遭严词拒绝。抗战胜利后返厦,将善本书交还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18851967)
薛芬士
  薛芬士(1883年~),祖籍厦门,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其父家教甚严,尤重视子女的教育。7岁时,父亲送他回国念书,21岁返回菲律宾,应宿务市金顺昌号聘任经理。侨居宿务期间,为首发起创办中华会所(宿务中华商会的前身)、中华学校、华侨义山、崇华医院和远东俱乐部等。民国13年(1924年)移居马尼拉,开设益华商业有限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信用卓著,业务发达,在菲华商业界享有盛誉。民国26年抗战爆发,菲律宾侨胞成立华侨援助抗战委员会(也称为菲律宾华
李禧
  李禧(1883~1964年),字绣伊,号小谷,祖籍厦门。青年时代就读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民国7年参与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浙江、江苏两省考察教育,以提高厦门普通话教学水平。20年代任市政会董事,积极参与厦门市政建设。抗战爆发后,他以诗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任厦门防空会秘书,后避居香港。民国31年回到厦门盐溪街故庐,仍以集徒课读维持生
(18831964)
王振邦
  王振邦(1881~1941年),南安人,其父擅长岐黄术,少时随父习医,并在乡中悬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渡新加坡谋生,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年,转往印尼泗水,与蒋开远筹建书报社,设演讲会,宣传革命,并成立中国同盟会分支机构。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他偕杨杰等前往广州拟参加起义,抵穗后获悉起义已失败,于是回到厦门,在新路街万成客栈内设立秘密据点,开展反清革命活动,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厦门的主盟人之一。武昌起义胜利消息传来
(18811941)
黄遂弼
  黄遂弼(1879~1937年),别名瑞佰,厦门人。自小喜爱绘画,在同文书院就读时,其艺术才华受到院长韦特(美国人)的赏识,由院方奖助赴菲律宾国家艺术大学深造。民国10年(1921年)学成回厦,在迎祥宫(今中山路黄厝巷)开设真庐画室,招生授课,成为厦门最早的美术教育创办人。嗣因生数日增画室无法容纳,与挚友杨赓堂、林学大等在释仔街租用民房兼办厦门美术专门学校,民国12年9月1日,该校正式开学,他被推选为校长。民国19年,规划在厦门中山公园南
(18791937)
黄仲训
  黄仲训(?~1942年),原籍南安,后迁居厦门禾山文灶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县学(秀才)。光绪二十七年赴安南(今越南)堤岸助父经营地产、典当致富。曾带头捐资倡办福善医院(又名中华第三医院)。民国2年(1913年)挟资回国,以“黄荣远堂”名义在厦门和泉州广置楼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急回安南处理商务。20年代初返厦,向鼓浪屿黄姓族人收买日光岩下大片坡地兴建西林别墅(又称瞰青别墅),将郑成功的龙头山寨、水操台等遗址圈入其别墅内,
欧阳桢
  欧阳桢(生卒年不详),字少椿,号弢聿,厦门人。清末庠生。曾任厦门大学国文讲师。工书法篆刻,擅长行楷,晚年攻魏碑。远近碑文牌匾,多出自其手。与厦门著名报人苏眇公为邻,偶有七绝一首称:“神交我辈总忘形,同是浮家感梗萍。忽有长房为缩地,沧浪亭接醉翁亭。”曾与诗友组织“星社”。逝世前为阳台山僧人书写“阳台夕照”,14年后其友人出资刻于阳台山石上。
杨景文
  杨景文(1878~1961年),字子晖,厦门人。10岁进县学(秀才),早年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黄廷元、洪晓春等人发起成立大同两等小学堂,被聘为校长。光绪三十四年,发起倡办淘化罐头食品厂,后淘化与大同酱油厂合并为淘化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同时又投资厦门自来水公司和厦门电灯电力公司。宣统三年(1911年),在林则徐之孙林炳章的督促下成立厦门去毒社,杨景文任社长。民国13年(1924年),与黄廷元等创办大同
(18781961)
李振殿
  李振殿(1874~1965年),字廷芳,海澄海沧(今属厦门)人。少时就读于私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马来亚沙捞越从商,在古晋市自创长城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民国元年(1912年),在新加坡创设长城栈,经营沙捞越土产、橡胶出口业务。日军攻占新加坡时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业。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曾汇款2000元支持福建省都督孙道仁作为军饷。侨居新加坡后,加入早期国民党在东南亚的重要革命阵地同德书报社,并蝉联5届社长。
(18741965)
许春草
  许春草(1874~1960年),祖籍安溪,出生于厦门。早年学习土木建筑,基督教徒。辛亥革命前,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黄乃裳介绍在厦门参加中国同盟会。他以礼拜堂和教会学校为据点,进行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举行秘密会议,并参加辛亥光复厦门的活动。民国3年(1914年)4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他加入中华革命党并被推选任闽南党务主任,协助其他同志组织武装。民国11年6月,陈炯明
(18741960)
释会泉
  释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母迁居厦门。清光绪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赐法名。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即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道阶诸高僧,闻法听经。光绪三十二年学成回闽,在南安小雪峰寺得喜宗上人传授法卷,成为临济正宗的法脉传人。他曾四度赴台湾,在台南、高雄等地传教。民国2年(1913
(18741943)
邱炜羈
  邱炜羈(1874~1941年),原名德馨,字羈娱,号菽园,晚年自号星洲寓公,海澄县新垵(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父丧,赴新加坡得遗产百万余元,成为巨富。他无意仕途和经商,为人豪放,倜傥不羁,喜诗词,与国内许多著名文人学者及社会活动家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等都有交往,成为南洋华人文坛领袖。以诗文会友,先后创设丽泽社、乐群文社、道南文社,主持会吟社。光绪二十四年,独资创办《天南新报》,自兼主编,经常亲撰社论
(18741941)
陈粹芬
  陈粹芬(1873~1960年),又名香菱,厦门集美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于香港。父为中医。她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娘”或“陈四姑”。光绪十八年(1892年),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过着流离转徙、担惊受怕的日子。辛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蛰居日本期间,她以妻子的名分掩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横滨,她与孙中山的住家也
(18731960)
曾江水
  曾江水(1870~1941年),字右甘,祖籍厦门,出生于马六甲。19世纪末,在马六甲开设“承龙发”号,首先经营橡胶业。以后又投资马六甲武吉亚沙汉和新加坡杨厝港种植3000英亩树胶。引种成功后,将树胶种植扩展到芙蓉和彭亨两州。20世纪20年代,由于橡胶制品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树胶种植业的发展,很快成为马六甲首富。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倡办华文教育。民国元年(1912年),捐赠1.75万元参与创办马六甲培风中小学校。民国8年,捐50万元为仰光华
(18701941)
黄庆元
  黄庆元(1870~1937年),又名黄榜,字世金。祖籍泉州,出生于厦门。早年受私塾教育,年轻时在厦门富商黄书传的仁记洋行当伙计,受黄赏识并资助其经营“建源钱庄”。后相继创办建记行、建源行等,业务鼎盛,在厦门工商界占有相当地位,因而出任厦门参事会会长、厦门商务总会协理、会长、厦门市政会副会长、厦门“三堂”(慈善机构)董事及厦门鸿麓学校、厦门同文中学董事长。五四运动时,曾率厦门商会支持学生爱国行动,以罢市相声援,并和厦门教育会一起领导反对英
(18701937)
林振宗
  林振宗(?~1923年),同安县灌口(今属厦门杏林区)人。早年在家乡当木匠,19世纪末往缅甸谋生,先做建筑工人,后有所积蓄,成为营造商,逐步发展到在仰光开设协德号,拥有10多所锯木厂。同时经营航运,购置“双春”、“双安”、“双美”等轮船,川航于仰光与厦门、汕头、香港、新加坡之间。并曾作为英商BOC煤油公司的缅甸总代理,将该公司在缅甸仁安羌油田开采的原油,运至仰光提炼,再分销各地。在其总代理权被收回后,即联络各地侨胞,募集资金,自行开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