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历史人物介绍
柯永麟
  柯永麟(1921-),福建漳浦溪南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41年6月入党。曾在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后到闽南游击队任连长、指导员。1946年任钟骞支队副政委,带领支队部分武装力量从乌山挺进靖和浦地区,打击 势力。不仅恢复靖和浦原来的老区和游击区,而且发展了大片新区。1948年任中共闽南地委委员,兼靖和浦县工委书记。1949年9月23日,带游击队解放漳浦县城。建国后历任漳浦、诏安县长,1984年离休。
洪有德
  洪有德(1923-2013),福建省漳浦县人。1935年在漳浦县参加革命,任红三团勤务兵、卫生员。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在靖和浦苏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随军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全心全意地把救死扶伤作为己任。解放后,历任解放军101医院院长、解放军104医院院长、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武部部长、滁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80年12月正师职离休。
(19232013)
陈容
  陈容(1911-1940),福建省漳浦县古雷岱仔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是红三团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挥员。1937年7月,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7月16日,敌157师以点名发饷为名,将红三团集中在漳浦城关体育场,以重点包围胁迫缴械。为了保存红色力量,事变当晚,卢胜等团领导人带领陈容等连排干部十多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重建红三团,称闽南抗日义勇军。在靖和
(19111940)
刘再兴
  刘再兴,1921年农历八月出生于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1934年初参加闽南红三团,1935年参加少共青年团并转为中共党员。曾任闽南红三团卫生员,1938年3月随军北上抗日,先后新四军二支队四团卫生员、通讯员、侦察班排长、通讯排长、政治指导员。1944年起任华东局党校一中队队长、二纵队10团3营营长、华东海军学校3大队队长、海军6舰队天目山艇政委、1955年任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辅助船只港湾处政治委员,转业后任漳浦县副县长、龙溪地区专署劳动局
(19212015)
陈震宇
  陈震宇,男,汉族,1931年10月生,福建漳浦人,195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水产处技术员,红茂矿务局后勤组物资设备科技术员,河池地区农业局技术员,广西水产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资源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广西科学院副院长,民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2003年12月退休。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七、八、九届中央委
(19312011)
郭文清
  郭文清(1897―1935),福建省漳浦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红三军团第11师31团副团长。1933年中央红军改编后,调任红一军团第2师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在贵州遵义地区作战中牺牲。
(18971935)
洪水甘
  洪水甘(1945-1968),福建省漳浦县人。1964年12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3师63团战士。1965年9月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任后勤一支队5大队战士。1968年8月29日在太原地区抗击美军轰炸的作战中为排除定时炸弹牺牲。安葬在越南陶美烈士陵园。
烈士 (19451968)
蔡宗禹
  蔡宗禹(生卒年未详),字宝元,号震湖。明漳浦县人。万历年间(1573年至1619年)为太学生,首辅叶向高许为天下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蔡宗禹考中进士,授镇江府理刑。他执法公平,不偏不倚。府丞某某-又残忍,每藉故肆意害人。宗禹依法力争,遂同此人发生严重矛盾。此人正在代理知府职,而上级又下公文令宗禹权代知府,此人更妒恨入骨,千方百计找岔子向上级诬告。宗禹被构陷去官,不久此人也失势。宗禹上京辟诬,朝廷将此案交吏部诠选司办理,延迟不决,
[]
陈谟
  陈谟(生卒年未详),字以忠。陈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理政之初与社会舆情不洽,州民曾拱璧等向观察使建言调换。朝议以柳少安调任漳州刺史,陈谟“以中郎将检校本州别驾”。柳少安到任后,曾偕同陈谟巡视龙溪县,认为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中下游,其北溪、西溪及南溪贯穿流域有着广阔的平原区(即今漳州平原),并且“大江南旋而东注(入海至厦门岛),诸峰北环而回顾”(直抵九龙江发源地),就对陈谟说,“此县可建(为)州治(时州治尚在漳浦李澳川)。
[]
陈酆
  陈酆(?~779年),字有芑。陈元光孙、陈珦之子。天宝(742年至755年)中期,即殳伯梁任漳州刺史时,举秀才,授职辰州唐兴县(宋改宁远县)令。正要赴任,被漳州耆老朱兴家、余拱辰等数百人挽留;朱、余等耆老赶赴宫阙,“陈奏谓酆通达国体,历练事情,愿得为本州刺史。”得到朝廷批准,授朝散大夫、中郎将、漳州刺史。殳伯梁他调,陈酆继任漳州刺史,当即受到漳州士民的欢迎,奔走相告。大历十四年(779年)陈酆逝世,谥忠宪。
[] (?~779)
吴勇泉
  吴勇泉(1971~1986年),漳浦县石榴山城村人。1971年出生,他从小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是老区人民的好后代。1978年秋,吴勇泉进入山城小学读书,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教育,象滴滴甘泉,不断地滋润着他的心田。他积极带头,争做好事,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1986年8月14日,他在村外犁壁潭附近放牧,下午3点钟时,发现11岁的吴丽芳、12岁的吴芒芳不慎滑入潭中,他奋不顾身将她们抢救出来。这时,他又发现8岁的男孩吴志镇也
(19711986)
黄淑华
  黄淑华(1968~1981年),女,漳浦六鳌龙美村人。1968年11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1978年9月,黄淑华进入龙美小学读书。在学校中,教师教育她向雷锋学习,做个好学生。黄淑华记住老师的教导,平常不声不响地做好事,经常打扫教室和办公室,村舍邻里有什么困难,她常设法帮忙。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上学要穿过公路,很不安全,黄淑华每天领着这位小同学一起上学,晚上还经常帮其温习功课。星期天或课余时间,黄淑华和邻
(19681981)
蓝赞绪
  蓝赞绪(1922~1989年),字中民,漳浦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祖父蓝澄清,清末秀才,创办和坑养正学校(后改为和坑小学);父亲蓝长江,字子扬,曾任漳浦县县长。蓝赞绪16岁时,毕业于和坑小学,于民国29年,南渡印度尼西亚经商。蓝赞绪到印尼后,先后在万隆开设汽车维修店,在雅加达经营钢材生意。他待人诚恳,处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深得侨胞的信赖。20世纪60年代初,他负责漳泉公会财务,时逢排华风潮,他尽心做好救济
(19221989)
陈达士
  陈达士(1922~1983年),漳浦深土墩柄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陈达士5岁丧父,依靠母亲勤劳节俭维持生活。自幼勤奋学习。民国33年,毕业于寻源高中。同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担任经济系同年级的学生会主席。陈达士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内战的-。民国35年,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郭大力教授到厦门任教,陈达士得到两位教授亲自教导,进步更快。民国37年,陈达士大学毕业后,报考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被录为研究生。民国38年7月,
(19221983)
杨飞
  杨飞(1915~1969年),字岐明。漳浦佛昙东门兜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就读于寻源中学和培元中学。曾任厦门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生物系职员。民国24年9月,考入开封河南大学英语系,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6年10月,杨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阜平县五区区工委书记兼区长、县委秘书、地委宣传干事兼训练班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务,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
(19151969)
蓝田
  蓝田(1915~1958年),原名蓝长汀,漳浦县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自幼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秀。民国17年,毕业于和坑养正小学,先后在厦门大同中学、双十中学读初中。民国20年,蓝田考入厦门大学附属高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两次随厦门大学-团赴广州和南京,强烈要求两广政府和南京当局出兵抗日。民国22年,转入上海立达校园读高中,因父丧,未能毕业。后来,旁听复旦大学课程,并自修德文,其
(19151958)
杨朝春
  杨朝春(1914~1989年),漳浦佛昙积美村人。生于民国3年(1914年)。少时因家贫失学,14岁时,随同乡南渡爪哇谋生,定居万隆。杨朝春初到万隆,以种植为生,也当过店员。后来,与同乡合作经商,辛勤经营,事业终有成就。杨朝春为人任侠重义,慷慨旷达,乐于助人,深得侨胞爱戴,先后任万隆新义顺会馆主席、杨氏联谊会主席、漳泉公会主席、华义学校和新隆华侨学校董事长、万隆中华总会副主席及代主席等职。他办理侨社事务,维护侨胞利益,捐资举办家乡公益事
(19141989)
杨胜
  杨胜(1911~1970年),漳浦县佛昙白石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一个木偶世家,深受家庭木偶艺术的熏陶。杨胜自幼酷爱木偶戏,有表演木偶天资,4岁时,就随父在戏班学艺。7岁时,已能登台表演,在龙溪一带被称为“童子师傅”。14岁时,被同安县一个木偶戏班聘为“头手”师傅,登台主演。闽南木偶戏有两大流派,杨氏木偶世家的演技称为“北派”,另有一派流传在晋江地区的称为“南派”,杨胜对南、北两派布袋木偶的艺术兼收并蓄,吸取其精华,独成
(19111970)
张太西
  张太西(1908~1943年),原名张太瑞,漳浦县石榴长兴村前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亲逝世,母亲除操劳全家生活外,还帮人家砻谷、舂米赚些钱,供他读书。张太西自幼聪明伶俐,在家乡读几年私塾,后到县城逢源小学就读,不久,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张太西在县城读书期间,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张太西辍学后在家劳动,就在家中办起夜校,把自己接受的知识和新思想传播给乡亲,帮助穷苦的乡亲识字和认识社会。民
(19081943)
林树根
  林树根(1907~1931年),又名郭阿福、郭福,漳浦人(居里未详)。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民国17年(1928年),在石码一带从事农-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捕关押。民国19年出狱后,因革命工作需要,到厦门当码头搬运工人,在工人中组织赤色工会,建立党支部,领导工会开展斗争。民国20年被选为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兼码头支部书记,领导厦门码头工人开展革命斗争。同年3月18日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酷刑逼供,
(1907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