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历史人物介绍2
林光朝
  林光朝(公元1114年至1178年),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郑侠之婿。生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年六十五岁。专心圣贤之学,动必以礼。有气节,朱熹兄事之。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自光朝始。隆兴初,(公元一一六三年)第进士。累迁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剽江西南簿岭,其锋甚锐,光朝自将击败之。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后以集英殿学士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
[] 莆田四贤 (11141178)
方翥
  方翥,读zhù,字次云,大约生于宋徽宗建中靖国至政和年间 1101—1118 。莆阳西天尾镇溪白村杜塘(今福建省莆田)人,是方仁杰十一世孙,其祖父方子容是方峻第四子。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举进士。初授闽清县尉,未及一年,辞官归里,闭门读书,与邑人林光朝砥砺理学,在乡授徒,负有盛名。后官至秘书省正字,有“方正字”之别称。
[]
彭鹏
  彭鹏(1635年5月7日-1704年),字奋斯,又字古愚,号九峰,莆田小横塘(今黄石镇七境钱塘村)人,由于为官清廉而史称“彭青天”。三藩之乱时,吴三桂邀请为之效力,被拒绝。三藩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被朝廷选授为直隶三河知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因表现卓越,调任为广东巡抚。人物生平少年时期,彭鹏勤奋好学,矢志报国为民。顺治十一年(1654年),他应学使者试,考中第一名;顺治十七年(1660年),又应福建乡试中试。康熙
[] (16351704)
周如磐
  周如磐(1567-1626)字圣培,号镇庵。弟周如砥,诗人;子周霑,中书舍人,死于难;另有子周霖,亦中书舍人。莆田连江里清辅(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乡试王幾榜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秉忠榜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授检讨。万历三十五年(1607)命为阅卷官。万历四十年(1612)往江西主考乡试,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次年(1613)十一月迁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万
[] (15671626)
陈兆芳
  陈兆芳(1905-1930),别名俞明,福建省莆田县北高乡人。1926年2月在哲理中学参加陈国柱组织的学术研究会,不久加入共青团,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毕业后受命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底进福建省党训所学习,同年12月当选沿海农会负责人,参加县农民代表大会,同月任中共莆田特区区委兵运委员,1927年底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1929年任渚林区委书记。1928年秋到1929年春,在莆田沿海地区先后发动三次声势较大的抗捐反霸-,
革命烈士 (19051930)
张霖
  张霖(1910-1945),化名张作舟,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创建闽中红军和闽中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12月参加长乐县江田区警卫队,不久加入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在福清、平潭等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5月率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在平潭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19101945)
aaa
  张霖(1910-1945),化名张作舟,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创建闽中红军和闽中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12月参加长乐县江田区警卫队,不久加入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在福清、平潭等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5月率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在平潭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19101945)
郑国贤
  郑国贤 (1958~)笔名郑谷、苏谷。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莆田地区理论大专班。历任莆田县北高公社干部,县人事局干事,忠门乡副乡长,湄洲日报社记者、、专刊部主任、总编助理,莆田市文联专职副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报告文学散文集《蔚蓝色的启迪》,长篇报告文学《漂泊的家园》、《林兰英院士》、《红与蓝》,散文集《夜望壶山》、《兰溪鼓韵》,主编《莆田人物》、《景观文物》等。散文
江采芹
  江采芹,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唐玄宗时梅妃江采萍之弟,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在“安史之乱”中,梅妃投井自尽。玄宗逃去四川回京后,找到她的遗体,隆重地以妃礼葬之。传说后来她的弟弟江采芹奏请归葬故乡,葬地就处江家祖坟。浦口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左边是她的弟弟江采芹即江国舅的塑像。
[]
梅妃江采萍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别名江妃、江东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宠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长诗赋、乐器、歌舞,著有《谢赐珍珠》《楼东赋》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落逃未带上困于冷宫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人物生平身世背景江采萍,号梅妃,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家中富贵。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弟弟叫江采芹。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
[] 帝王后妃八大才女 (710756)
陈文龙
  陈文龙(1232~1276),福建莆田县玉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成长于长乐后山(今阜山)。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早年随父陈粢定居福建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淳祐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宋端宗谥忠肃。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明
[] 抗元名将,民族英雄 (12321276)
翁承赞
  翁承赞(859~932) 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年),翁承赞奉昭
[] (859932)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有载,黄滔次孙,黄珦次子、黄仁愿之弟)居晋江潘湖;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居莆田东里;榜眼宰相1人
宋珏
  宋珏,亦作宋彀,字比玉,号荔枝仙、国子生、浪道人。莆田城厢双池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生,卒于明崇祯四年(1632)。宋珏是明末莆田一位最有才华的名士。他初为县庠生,盛才藻,不愿俯首帖括,不愿受八股时文的束缚,考选入官,遂舍去。后进南京国子监读书,也中途弃去。其后,他寄寓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地30余载。宋珏秉性豁达,喜交游,挚友如顾梦游、钟惺、谭元春、程嘉燧、李流芳等,乃名播四海的诗人和书画家。宋珏常与这些文坛艺
[] 明朝画家 (15761632)